初中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
時間:2022-04-28 09:57:03
導語:初中教育教學改革與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以現代教育理念為導向,不斷豐富辦學內涵,圍繞“金雞湖內看三樂,項目實踐成先行,管理標準做模范,體藝雙星顯特色”的發展目標,以項目研究為抓手,以課程改革為主線,努力實現教學質量穩步攀升。通過構建學校課程文化,推進學校評價改革,踐行“優教樂學”模式,實施課程整合模塊化四個項目的研究實現了學校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課程文化;評價改革;優教樂學;模塊課程
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自2011年建校以來,秉持“樂人樂己樂天下”的校訓,以現代教育理念為導向,不斷豐富辦學內涵,圍繞“金雞湖內看三樂,項目實踐成先行,管理標準做模范,體藝雙星顯特色”的發展目標,以項目研究為抓手,以課程改革為主線,努力實現教學質量穩步攀升。驅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的四個輪子正是學校近年來實施的四個項目研究:課程文化、評價改革、優教樂學、模塊課程。
一、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構建學校課程文化
課程是學校育人的媒介和藍圖,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主體和“代言人”。學校以“三樂”文化建設為引領,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全面育人,在研究各學科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施策略。學校依據國家教育方針與“金雞湖”校名的校本特色,制定了三樂魚形校本課程框架,以魚頭、魚身為國家課程,魚尾為校本課程,把金雞湖的湖水比喻為環境課程,把湖邊的摩天輪喻為校外課程。魚身又標示為不同的課程類別,形象而直觀地表明了學校的課程路線圖,既包含德、智、體、美諸育,又融入了學校的辦學追求,努力打造既注重學生全面素質提升,又關注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體系。學校出臺了課程建設指南,明確了學校課程開發的目標、開發的步驟與程序,使課程開發有章可循,有目可張。同時還通過依托學科組的卷入式主題教研活動的開展,將學科組文化建設與課程建設相結合,突出“五個一”工程:一堂優課、一個教學策略、一個課題、一個品牌活動、一門校本課程,引導教師從凝固的教學模式,上升為一種教育理念、教學思想;從一個簡單的操作方法,總結出獨特的育人途徑,彰顯教師教學風格。學校積極承辦各級各類的教學展示,通過這些多角度、多維度的活動,拓寬了教師多層次、多領域、多維度的合作與共進,在追求智慧課堂的過程中,欣賞到美麗的教育風景,感悟到教書育人的真諦。豐富多彩的學科特色活動是課程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提升學科育人效能。語文學科開展閱讀節活動,激勵學生堅持不懈的多讀書,讀好書。數學學科舉行“生活中的數學”“我尋找我PK”的創新作業活動,讓學生們更加了解數學,親近數學,也增添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英語學科舉辦“經典電影配樂大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更增強了學生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地理學科開展“爭做小導游,帶你開啟環球之旅”活動。生物學科開展“細胞模型制作”“花的解剖”,調查“我像誰”以及“生活中的傳染病”“霉菌的生活環境”實驗報告等創新作業,這些作業的設計既包涵了不同年級的主要學習內容,又體現了學習生物學的主要方法(觀察法、調查法和實驗法),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思,思中悟。冷泉港初探“人類說明書”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基因和人類研究基因的意義。思品學科與語文學科聯合開展辯論賽活動,培養了學生邏輯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們對社會的問題、現象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這些學科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二、完善校本化評價體系,推進學校評價改革
2014年3月,金雞湖學校成為蘇州市義務教育改革項目實驗學校,承擔探索、研究并實施校本化的義務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工作。項目立項以來,學校成立評價改革項目領導小組,切實推進研究工作,學校的評價改革工作有力地推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評價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學生正確的發展導向。學校建立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并重的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以志愿學分制和體藝特色作為項目亮點,借鑒上海綠色評價,利用大數據技術,提出了制定校本化的素質報告書的構想,并藉此推進課程建設和學分制、等級制的推廣。評價改革的依托是學校的育人文化。學校結合“樂己樂人樂天下”的校訓,堅持打造“學分制”志愿服務活動品牌,深化志愿活動,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學校實行“2+2”藝體教育模式,出臺藝體評價改革方案1.0版和2.0版,積極制定并推進《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體育、藝術考級評定標準》,強勢推出校本化考級評價體系,鼓勵學生具備基本的體能素質,掌握基本的體育技能,并發展個性化項目特長,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我的課程我做主”“我的成長我證明”。通過對學生體育、藝術的校級等級考核與評定,評選出了一批批“金雞湖等級運動員”“金雞湖藝術家”,鼓勵學生發揚個性、多元發展。評價改革的過程也體現了減負增效的要求。學校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制定了智育學科的等級制評價方案。考試學科、考查學科分別從不同的維度進行評價,形成學科評價雷達圖。學校選擇不同年級參加上海閔行區綠色評價改革項目測試,引進泰思評價考核體系,聘請權威專家進行解讀指導,科學運用評價結果,引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要求各備課組撰寫基于評價結果運用的改進教學方法計劃。任課老師從各學科雷達圖的知識、技能、能力傾向等不同維度對每位學生進行科學診斷,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學生個體和總體的特點、不足和未來發展的趨勢,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把評價從甄別變為診斷。專家組還特別深入英語教研組,為英語教學評價改革提出指導性意見,對九年級的英語成績進行科學分析,大數據診斷,從知識、技能和能力傾向三個方面找出考生分數背后的成因,形成了年級、班級和個人的診斷成績報告單,為英語教學的測、改、評提供了更為科學高效的建議。同時學校制定了非中考學科評價改革方案,學業成績由百分制漸進式過渡到等級制,過程表現測評占30分,創造能力測評占20分,自主模塊能力測評占50分,總分100分。計算出總分百分制后換算成等級制。重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與綜合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三、創新教學舉措,踐行“優教樂學”
為了適應新時期教學方式的變革,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加強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在加大教學常規管理力度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模式,聚焦課堂變革,進一步推進學校“4D問題優先”的總體性教學策略(“4D”問題優先法:鎖定問題Definetheproblem、尋找解決方法Desirethesolution、采取行動Dothework、回顧已采取的措施Debriefwhatyouhavedone)。同時為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根據因材施教原則,學校實施的“差異教學——走班分層分類教學模式”一直在實踐和不斷探索中。優教,首先要聚焦課堂,聚焦于課堂教學形態的變革。不同的教學內容決定了不同的教學形態。廣大教師以研究新型的教學形態為契機,立足于本校、本班的教學實際,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轉變教學方式為主攻點,以學法指導為突破點,深入持久地開展翻轉課堂研究,優化課堂教學活動,構建“無限學習”體系,實現“時時學、處處學、人人學”的優質教育功能。在教學方法上,變老師滿堂教為學生自主學,變注入式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在學法指導上,變單一傳授知識為三維并重,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質教育資源,課堂實現了教師、學生以及互聯網的融合,變成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平臺,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實現課堂的“翻轉性”。為更好地引導全校教師研究課堂、研究課型,學校初中部組織開展了“4D實踐、骨干引領“為主題的骨干教師展示課活動及“基于學生立場、融合信息技術、優化4D策略、培養核心素養”教學交流展示活動。對于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和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樂學,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為了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發揮學生的體育專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逐步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終身喜歡的體育項目。學校2015年9月份開始分別在部分年級嘗試實施體育專修走班上課,學校在這兩個年級每周拿出一節體育課開設了田徑、籃球、足球、排球、手球、健美操等六個項目,每個學生自選一個喜歡的運動項目參與選班上課。一年多來的實踐證明,這種分類選課的體育教學增強了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特長,對學校的體育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優教樂學,就是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適應不同層次學生對學習的不同需求,實施走班分層施教。2015屆九年級全體學生的數學學科開始嘗試,2016屆七年級全體學生選擇有代表性的數學、英語進行走班分層,根據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學校將針對學生學習程度的差異,以生為本,參考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對學科的學習能力、興趣、潛質和未來發展方向,采取讓學生去相應層次班級上課的學習模式,讓不同層次學生有不同的收獲。學校將所有的學生分成兩到三個層次進行組班學習,對于提高班重方法指導和綜合能力培養,拓展提升難度;對于基礎班,強化基礎,鞏固重點,重在培養學習興趣和信心。同時,為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能,形成了合理的流動機制,以發展眼光看學生,實施動態管理。學校根據學生學科成績的變化情況,以學習態度、課堂表現等過程性記錄及期中、期末成績為參照,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地調整班級,從2016屆中考的成績來看,不同層次的學生取得了不同的發展,數學優秀率名列前茅、及格率達100%,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關注核心素養,課程整合模塊化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學校教代會通過了《金雞湖學校2016—2020年發展規劃》,確立的五年發展總目標為:以課程建設為載體,探索促進師生共同成長的路徑、策略與管理機制,以求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層次。學校的專家團隊基于發展的總目標,設計了四個發展規劃項目,學校組織全體教師投入申報學校的項目研究,包括“以模塊化課程開發為載體的課程整合實踐研究”項目、“學生生涯發展課程體系開發”項目、“銜接課程群開發”項目及“教師持續專業發展研究”項目。在諸多項目中,“以模塊化課程開發為載體的課程整合實踐研究”項目是統領全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主干項目,也同時包容了其他三個項目。旨在通過對國家課程單元化或模塊化的整合,改造學生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方式,使學校課程更好地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慣性與教學方式,使課程開發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助推器。通過編制生涯發展課程,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通過對幼小銜接課程、初小銜接課程群的開發,提高學程設計的連續性,幫助學生順利度過不同學段間的轉換期。通過設計模塊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逐步構建“教師持續專業發展課程體系”,并在實踐中形成運行機制,以此規范管理、促進教師素質提升和專業成長。圍繞學校主干項目研究,各學科組以學科組長掛帥,整體投入項目研究。語文學科已開出“名著研修”“經典誦讀”兩個模塊課程,倡導學生課內外海量閱讀,唱響了誦讀、積累、應用教學三部曲;數學學科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思維魔力”的課程腳本,延展了數學學科課堂的長度,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鏈;生物學科的“蝴蝶監測”課程更是學校的一大特色品牌課程,翩翩起舞,形態各異的蝴蝶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金雞湖學子探究的目光。本學期學校更是大膽創新,與國內首家專注于基因科學教育及知識分享的機構合作,以七年級學生所學習的生物課本內容為起點,幫助學生構建分子水平的生命科學知識體系,開設了冷泉港亞洲基因科學課程模塊(選修)。綜合實踐活動作為超學科的課程整合,形成了人與自我(S)、人與自然(N)、人與社會(S)三個模塊,我們還據此申報成功了又一蘇州市級項目“SNS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地”。各模塊內縱向銜接,橫向呼應,各年級量身定制活動主題,不同模塊由不同學科的老師擔任,以各學科老師多元交叉合作為模式,讓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實現教學實踐活動的創新。八年級的“湖畔之聲”微信公眾號運營,讓學生有了自己的聲音平臺。體育學科的武術、手球等特色課程都作為模塊課程在特定的時段開設,勞技學科的“衍紙”拓展課程,進一步挖掘了學生實踐潛能和創造潛能;美術學科的連堂課教學,根據年級的不同,每學期有1-3次模塊化的主題繪畫教學;其他學科推行以俱樂部為載體的選修課程模塊。合唱、民族舞、芭蕾、書畫、篆刻、兒童畫、民樂、管弦樂等俱樂部相繼誕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結合自身個性特長與愛好選修藝術的一兩個模塊。學校的管弦樂、民樂模塊又申報了蘇州市器樂項目學校,獲得了批準。當前,金雞湖學校從創業期轉向內涵發展期,學校以實施新一輪的五年發展規劃為契機,繼續圍繞教學質量提升這一中心,弘揚三樂文化,推進項目研究,實現教學成果的新突破,探索發展的新路徑。
作者:尤亮 單位: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學校
- 上一篇:微課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 下一篇: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新思路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