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小學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31 09:13:00
導語:中美中小學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摘要:基礎教育改革必須堅持繼續中的創新和揚棄中的突破,學習和借鑒美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公平對待學生,充分重視和尊重學生的自信,個性發展及創造性,讓他們在無限的空間實現飛躍,開啟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課堂教學以新問題解決為中心,把思維空間留給學生,探究一個具有多種解決方法或答案的“開放性”新問題;培養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摘要:美國教育;中國教育;自信心;創造性;探究性
面對一個全球化的新經濟時代,面對一場世界性的教育大轉型,人類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離政治、經濟很遠的教育的潛在功能力,從而刮起了一場教育改革的世紀旋風,在歷史發展的重大時刻,新世紀中國教育改革聲浪之大,為以往所未見,把基礎教育予以前所未有的關注,尤其是中小學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在如今國際大交流的時代,美國作為本世紀涌現出來的最具實力的經濟大國,在民族素質上也自成一派,為世界各民族提供了學習和借鑒的榜樣。當代幾乎所有重大地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的科學發明均出自美國,為什么美國的科技如此發達,這和他們的教育有無密切關系?為什么中國中學生每年都能擊敗對手獲得國際奧林匹克競賽各種獎項,中國卻無任何人獲得過諾貝爾獎?而美國學者贏得的諾貝爾獎最多?這不是什么“起點贏終點輸的新問題”,究其原因就是諾貝爾獎需要原創性,需要人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這恰恰是中國入、首先是中小學生最缺少的。這不得不令我們深思,中國的教育新問題出在哪里?中國應該有什么樣的新教育?怎樣改變以往的傳統教育觀,實現教育模式的革命性創新?可見,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培養中小學生的創造力,已成為當今探究的重要課題。
一、營造民主氛圍和寬松環境,樹立學生信心
美國是一個擁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吸引各國優秀人才是其經濟、科學、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美國自身在短短幾百年歷史中所形成的一些特有的民族特性,在美國的經濟發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主導功能。美國非常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美國小學不開設和中國對應的思想品德教育課程,他們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參觀、訪問、了解重大歷史事件來進行,不講很多道理,卻直觀、形象地從小培養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美國學校從小重視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孩子對自己布滿信心,長大才能在無限的空間實現飛躍。美國從小學就為孩子營造培養信心的環境。在美國的中小學里,學生在課堂上具有跟老師平等的人格和地位,可以隨時和老師進行對話、交流、討論甚至爭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小就養成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格感,能夠在活動、游戲、討論、實驗等各個環節中學會獨立動手、動腦分析解決新問題,學會如何和人相處的團隊精神。
在非傳統學校奧龍(AHLONE)小學,校長為黑人蘇珊(SusanCharles)博士,她是一位富于教育理念的專家摘要:布滿了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蘇珊說摘要:“76年前就在這里建立了非傳統小學。課堂上我們教什么呢?自信心。每個人只叫名字不叫姓,校長也一樣,主要按個人特征和能力而不是按地位來區別.我們要讓孩子明白,大家都是社區的一員;每個孩子都需要獨立思索,獨立思索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為了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這里的老師組織能力非常強,注重給學生選擇權,讓學生在各種選擇中做出抉擇,并善于自我評估。”教學管理氣氛輕松。眾多教學科目教師只負責組織,具體的由孩子憑想象去做。例如手工制作,孩子可利用各種工具、材料“為所欲為”,教師很少干預,作品五花八門,別出心裁,孩子完成的作業雖然幼稚,有的不倫不類甚至荒誕,但毫無思想制約,體現井開啟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學校不以統一模式“鑄造”學生,教師對學生“管”得不多,評語多是鼓勵性的,在學生學習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從不說;“不行”、“錯了”之類的話,更多的是說摘要:“做得很好”、“再試一試”類似鼓勵的話。教師尊重學生的權利體現在許多方面,學生所在班級都沒有指定的班長,而是由班上同學天天輪流當“干部”,負責班里當天的所有事務。他們之所以如此興奮和負責,因為他們意識到這一天他是班上最重要的學生,也是班上的中心人物。而且,這種機會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明天”。這樣培養一個孩子的“領袖”意識及實施管理的自信。
美國教育所倡導的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個性發展及創造性,恰恰是中國教育所忽視的,我國中小學注重對知識的積累和灌輸,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和權威的尊重,注重對知識的把握和繼續,老師習慣于以權威、監督者的形象,嚴厲地站在學生面前訓話、布道,學生只能毫無質疑的聽取、尊重。然而一味強調尊人,勢必抑壓尊己,無形中減弱了思維能力還很低的孩子的自信心,限制了他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仍然被高考、中考的大棒指揮得團團轉,這種現象繼續下去,億萬學生的創造可能被強力禁錮在考試升學一條路上,學生只知道考試,只知道背書的高分低能兒學生競爭壓力大,負擔過重,娛樂活動極少,社會活動更是單一,其主要知識來源于課堂,因學校幾乎包攬一切,缺乏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僅學會了死記硬背,無條件服從,形成了習慣性的,依靠性的思維定勢,不會自己做決定,生活自理能力極差,更談不上獨到的見解和創意,對社會對人的熟悉嚴重缺乏。這些都和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相違反,學生既不能發展自己的獨立判定能力,也感受不到獨立解決新問題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此,學生就會缺乏自信心和獨立能力。
自信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動力基礎,更是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約孩子健康成長的嚴重阻礙,正如拿破侖所說摘要:“默認自己無能,無疑是給失敗創造機會。”為了戰勝在學習中碰到的種種困難,加強中小學生自信心培養很有必要。
二、課堂教學以新問題解決為中心,是進行創造教育的主渠道
20世紀80年代,美國逐漸出現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教法改革——以新問題解決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這個思想通過什么渠道影響著美國教育,今天我們尚未追蹤到它的足跡、但是,這個思想帶來的影響卻日益響亮地回蕩在美國學校的課堂里,它甚至波及英國課堂、德國課堂和日本課堂。
“以新問題為中心的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是圍繞現實中的一些新問題,通過觀察或實驗最終獲得答案的一種學習方法,通常包括三個階段摘要:
(1)提出新問題或假說。新問題作為學習的最初動機和挑戰,它結構不明確,沒有簡單、固定、唯一的正確答案,但它能激起學生探索、尋找解決方法的愿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2)針對新問題或假說進行觀察或實驗。學生要探究一個具有多種解決方法或答案的“開放性”新問題,通常是在一段時間內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工作,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這種教學方法對突破學生思維的僵化、呆滯,刺激思維的靈活性有一定功能。
{3)學生通過探究、分析,接受或拒絕先前假設,從而獲得新問題答案。具體的探究方法包括調查探究、實驗探究、文獻探究等。如美國愛恩中學,針對書包負重對學生健康的影響新問題,成立了“書包”探究小組、并邀請兒童健康專家加以指導,試圖找到一些解決新問題的法案。他們還向地方的校董事會提出可能解決的辦法,并要求學生考慮成本、空間、地方現行法規、法律新問題及學生自身利益等新問題。這就需要學生們運用知識去分析演繹。經過這番思索,進而學生們必須找出解決這個新問題的辦法。
這種教學方法部分地回答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途徑究竟在哪里的新問題。它的背后隱含著美國人對基礎教育目標的潛意識摘要:大量地培養具有創造能力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其基礎教育的立足點已不僅僅是學到什么,而是要學會探索什么,“以新問題為中心的學習”能提供真實的體驗,這些體驗不但有助于各門學科知識的綜合化,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的框架,并能使學生自然地把學校學到的知識和現實生活相聯系。因此,“以新問題為中心的學習”的理念是一種積極的教學策略、方法。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參和和真實世界相關的學習任務來提高他們的學習和培養自主學習的喜好和能力,包括學會和人合作、自主決策、收集信息、解決新問題等技能,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
三、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創造激情
探究式教學的淵源可追溯到20世紀初,即杜威提出的以兒童為中心,從做中學的主張。20世紀中葉,美國生物學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探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探究式教學方法。施瓦布認為科學知識、科學結構處在不斷變化中,隨著探究方法的改變,它們會不斷地更新和修正。因此不能把科學知識當作絕對的真理教給學生,而應作為有證據的結論;教學內容應體現科學特有的探究方法,如解決新問題的方法等;教師應當用探究方法來教授知識,學生也應通過探究活動來進行學習。
探究式教學所強調的學生自主探索、新問題解決、發現學習、科學精神等必將為創新教育開拓新的路徑,使創新教育能夠真正付諸于現實。探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很好載體。只有讓學生自主地去完成自己設計的新問題,才能真正在探究的過程培養他們的能力和提高他們的素質。中國嚴格規范的教育管理雖然為中小學初級教育打下了基礎,但缺乏對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在同樣的教學時間里,我國課堂上的知識難于美國,美國學校一星期的課程,我們只用了10分鐘就完成,教師只是照課本講公式、原理,學生聽后背熟即可。正是由于進度快,所以課程內講授的知識點多,這意味著我們的教育必然比美國教育省略了很多東西,省略了學生自己預備各種材料,自己動手制作的全過程。因而我們的學生不會像美國學生那樣嘗試到成功,也不會體驗到失敗。
中美兩國教學過程的差異向我們顯示,同樣是一個知識點,對中國學生來說,這只是書本上枯燥乏味的并和自己的生活毫無關聯的抽象理論,學生不會知道按照書上的程序去做仍會碰到很多困難,包括材料的性質是否符合實驗要求,也包括具體的操作細節是否有誤差;而對美國學生來說,書本上的內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喜聞樂見的。閑為學生必然在實際生活中要自己動手操作、要思索、要選擇、要尋找失敗的原因、要克服各種困難、要享受成功的樂趣。
因此,和實際生活相連的教學過程不僅練習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們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知識觀,激發強烈的學習喜好和學習動力——可持續發展的內驅力,同時培養了創造力。美國從小學就普遍讓學生做“課題”和“項目(Project)”,讓學生自己去查資料,自己去進行探究學習,使學生從小獨立把握學習方法,老師沒有大量的知識灌輸.沒有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教給他們思索新問題的方法,主動學習的方法,良好的科學習慣,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非常有益。
探究實際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有科學領域的探究,有生活領域的探究,有課堂上的探究活動等。課堂上探究式教學實際就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人課堂,在學生學習科學概念、原理之前,先進行探究活動,再根據自己的探究結果,做出科學的解釋。即讓學生通過重復或模擬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科學原理和科學的本質,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改變傳統的“灌輸”、“識記”的“填鴨”式教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讓他們去觀察、去發現、去感悟、去思索。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探究本能和個性,把思維空間留給學生,不要把新問題限制得過死,不能輕易給學生答案,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歸納總結,在實踐中自己去尋找答案,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我們學生的創造能力。
中國和美國分別代表東方和西方文化的兩大教育體系,中美兩同由于歷史和國情的不同,中國基礎教育改革必須從本國的實際出發,基礎教育改革必須堅持繼續中的創新和揚棄中的突破,要求探究者和實踐者以開放的態度和跨文化意識來突破原有的模式框架,在相互吸收和相互包容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整合。
- 上一篇:休閑食品行業發展論文
- 下一篇:我國西部基礎教育發展觀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