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新課標下教師和學生位置的轉換
時間:2022-03-01 08:39:00
導語:剖析新課標下教師和學生位置的轉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師要做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要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發現所學內容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
關鍵詞:教師角色;轉變;素質;師生關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推行。它要求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數學新課標理念下的教師角色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主要體現在如下兩點:
一、數學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的理念倡導新的學習方式,然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賴于教師的細心引導和積極提倡,更重要的是要轉變教師的傳統角色。那么新的學習方式下,數學教師要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相比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數學知識權威講授者”和“數學知識的唯一來源者”,教師的角色發生了重大轉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主要體現在:
1.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組織者
數學學習過程不是知識記憶和熟練的解題技能重復,學習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是學生根據自身原有認知結構進行同化和順應的討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學生可以有效地學習,教師在此過程中應是一個優秀的組織者,組織學生的學習情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組織學生的積極思維等等。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索學習和合作學習營造因地制宜的教學情境,組織好數學內容的邏輯結構,組織好數學發現過程的認識順序,組織好教學的課堂環境,關注每個學生的參與。
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自主性應該體現在全過程中。首先,研究課題的選擇應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提出的設想,教師再引導學生確定研究對象后,進行目標實現。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應該是“到位而不越位,參謀而不代課,指導而不指令”。當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不足給學生提供幫助時,要放下架子,樹立能者為師的觀念,與學生平等地探討、學習,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途徑,讓他們到更廣闊的天地去獲得提高。實際上教師也從學生的研究中受到啟發,由單純的傳授、輸出轉變為教學相長,與學生共同進步。
2.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形成的引導者
在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去獲取關于數學的信息,因而教師作為唯一知識來源和傳授者的傳統地位已經被動搖、弱化,數學教學應更關注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應用等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形成數學學習能力的過理中,教師的角色不是一位監控者,數學教師要讓每個學生學到自己“想學到”且“能學到”的數學才是職責所在。因而要促成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形成數學學習能力,這成為教師在新的數學教學中所要貫徹的重要思想。良好學習能力的形成是學生認知結構重組和優化的過程,是一種主體行為,作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能力形成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去實現學習目標。
3.教師是學生數學探索的合作者
探索學習是學習者的主體行為,它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教師在學生的探索學習中所起的腳手架作用很重要,它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向。腳手架的作用在教學中的充分體現應該是教師作為學習合作者角色的合理定位。教師參與學生的數學探索的學習,是與學生共同學習的一名學習合作者,是學生數學的支持者和理解者。
4.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新的教師角色要改變傳統的學生評論體系,建立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的指標體系。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采用靈活多樣的,具有開放性的質性評論方法,不僅僅依靠考試作為評論學生發展的手段,而要與其他評論方法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考察,改變過分注意分數,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分類的做法。教師應對考試結果做出分析說明和建議。運用激勵性語言促進學生的發展,減輕學生的壓力。
二、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也就是說:要使我們學生要在快樂中學數學,在數學學習中體現快樂。
1.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
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學的學習過程。學生數學知識和能力的獲得是在教師的激勵和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內化活動來實現的,要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內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必須是主動獲取、主動發展的數學活動化過程。
教學活動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探究為主,把互動式、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融合在一起,以活動化的教學形式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為此,教師必須把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有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取得成功的機會,盡最大努力讓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歡樂、激奮和成功。讓學生親自體驗,自我評價,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探索的實質是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主動地獲取知識,最終達到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2.提倡合作學習
在學生學習數學問題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個很好的形式,一道題放在小組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有選擇的商議,這時,思維活躍的孩子可以闡述自己的意見,面對于不愛發言的孩子,在小范圍內也留給了他表現的空間,給同桌講講,在大家的充分參與下,對數學知識的結果展示給全班同學。這時,學生對知識的思考過程進行再現,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在這樣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快樂的,不同的人會獲得不同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怎么樣讓孩子在數學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這就在于他研究知識的過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經過自己本身積極地探究發現了數學結論。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留給學生學數學,把原來的教學重點改為探索的重點,通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等活動,形成了一種全員參與、主動參與、全程參與的局面,提供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空間。同伴的合作學習,意在通過生生互動,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建構起更深層次的理解,在合作學習中鼓勵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獨立而富有個性的學習,倡導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倡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親歷并體驗探究過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討論中獲得感悟。
學習方式不僅包括相對的學習方式及其關系,而且涉及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等心理因素的心靈力量。傳統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人的客觀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轉變學習方式就要轉變這種被動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為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轉變學習方式,教師就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它改變傳統學習方式中的被動性,而表現為我要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一種責任,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展有機地聯系起來,真正地自我學習。把學習和責任從教師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擔起學習的責任,使學習成為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數學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建立以生為本的“生本理念”是當代教師所必需的。
參考文獻:
- 上一篇:財務科創先爭優及經濟工作總結
- 下一篇:維護穩定工作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