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教學音樂表現力探討
時間:2022-10-16 10:54:42
導語:鋼琴教學音樂表現力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傳統的鋼琴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研究方法的引導,忽視了對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挖掘。實際上,良好的音樂表現力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駕馭鋼琴演奏,詮釋出鋼琴的美感所在,本文將主要探討如何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設置,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表現力;教學研究
鋼琴演奏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不僅需要演奏者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能力,也需要演奏者能夠對樂曲本身有著深刻的理解,并將這種理解轉化為一種音樂語言傳達給聽眾。而音樂表現的也是對鋼琴藝術家的最高要求,需要鋼琴演奏家能夠將藝術、思維和情感進行融合,將樂曲流暢、有感情地傳達出來,這樣的音樂才是值得品味、能夠給人啟迪的。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忽略了對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只教授技巧,忽略了素養教育,從而降低了鋼琴教育的質量。作為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基礎課,教師需要正視這一問題,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和音樂曲目產生深層的碰撞,從而實現技巧和審美意蘊的完美結合。讓學生在音樂表現力教育的促進過程中,獲得藝術審美感受以及演奏技能的雙重提升。
一、音樂表現力的概念范疇
音樂表現力指的是演奏者能夠通過鋼琴的彈奏,將自己對作品的深層次理解傾注給觀眾,從而打動觀眾的心靈,它可以傳遞作曲家的精神與情感,是充滿生命力的。[1]從基本要素上看,音樂表現力包括聽覺、知覺和情感能力,通過三者的協同作用,發揮出音樂的動人力量。所謂聽覺要素指的是演奏者需要能夠熟悉音樂的音高、音色以及音長,把握樂曲的總體特征。例如,有的樂曲節奏明快,有的樂曲激情奔放,都需要演奏者能夠敏感地挖掘樂曲的特性。為了能夠能和樂曲合二為一,了解音色所希望傳達的不同思想感情,這需要演奏者能夠保證精神的高度集中,這樣才能夠將自己對音樂的想象和詮釋高效地反應出來。所謂的直覺,能力指的是演奏者在內心深處,要將自己對樂曲的獨特體驗,運用音樂語言表現出來,這種知覺的能力可以轉化為樂曲彈奏過程中的情緒以及彈奏的速度,從而更好地詮釋出樂曲的整體風格。在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通過對樂曲的知覺感受,將運用不同的力度以及音色將旋律傳達出來,引起聽眾的共鳴,情感能力指的是一種音樂審美能力,首先要求演奏者能夠理解樂曲所要傳達的精神內涵,把握作品的特征,然后和自己的演奏以及情感體驗融合在一起,將聲音作為符號,傳達音樂這種無形的文化符號,實際上,所謂的情感能力,也是演奏者和樂曲之間進行對話的能力體現。
二、當下鋼琴教學現狀分析
(一)缺乏對學生進行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育。為了更好地駕馭鋼琴演奏,演奏者需要具有扎實的音樂知識和演奏技巧,在這方面,我國的鋼琴教學中,教師對于手指力度和速度的練習較多,然而,過于注重技巧性的訓練使得鋼琴學習變成了一種技術,而不是一種藝術表達。實際上,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至關重要,而審美能力的背后,是學生的整個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對于音樂表現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更關注技巧背后的內容,并將這種音樂表現力作為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之貫穿于鋼琴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很多教師在進行鋼琴教育時在拿到一首曲子之后,并沒有讓學生先對曲子本身產生互動和聯想,而是從技術的層面對該作品進行解讀。實際上,鋼琴演奏也是一種藝術創作,需要演奏者能夠和作品之間產生共鳴,運用鋼琴的音樂語言將這種情感的共鳴傳達出來。然而,很多教師忽略了這一部分,沒有通過作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情感深處的激情,這也使得鋼琴創作流于表面,無法真正打動人心,雖然在技巧上可能獲得滿分,但是無法在聽眾心中塑造出真正有靈魂的音樂。(二)缺乏對學生音樂表達欲望和表達信心的引導。為了更好的詮釋鋼琴樂曲的內涵,在演奏時,演奏者需要具備足夠的自信心,才能夠將樂曲所傳達的內涵和觀眾進行溝通和互動。如果一名演奏者缺乏表演信心的話,則影響對作品的完美表達。然而,在當下的鋼琴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表演時內在控制力的訓練,很多學生在登臺表演時,由于壓力過大,并不能夠輕松自如地完成整段演奏,無法和觀眾形成關于樂曲的積極溝通,實際上對于鋼琴演奏的現場內控,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在表演之前通過呼吸以及心跳的控制,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后穩中求進,演奏鋼琴樂曲,將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現給觀眾。然而,這一塊在當下的鋼琴教育中卻是缺失的。(三)鋼琴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敬業精神較為缺失。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總是有一些差強人意的地方。[2]如鋼琴教師的專業能力,對于音樂表現力的教學有著直接影響,如果教師本身在音樂表現力方面缺少真知灼見,學生自然也無法獲得相應能力的提升。這對鋼琴教師提出了較高的教學能力要求,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一定的表演經驗,將鋼琴教育看作一門藝術進行教學,而不是技術性的傳授[3]。音樂表現力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只有演奏者自身具有扎實的音樂修養以及音樂感受力,才能夠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將樂曲的內在魅力傳達出去,教師需要注重對自己文化素養的提升,將復雜的鋼琴教學轉變為系統的理論教學模塊,通過對學生聽覺、知覺以及想象能力的相關培養,促進學生音樂感受力的形成。然而,在當下的鋼琴教師隊伍中,很多教師并不具備這方面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較為枯燥,教師自己對于音樂表現力的理解也不夠深刻,從而限制了高校鋼琴教學的質量,無法為學生提供關于音樂表現力的實質性幫助。(四)在鋼琴考核方面缺少音樂表現力的考核。從當下的鋼琴考試方式上可以看出,很多高校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和考試模式,在考試時注重對理論的考核以及表演技巧的評價,沒有將音樂表現力納入到考核的體系中,只要學生能夠連貫的完成樂曲,掌握正確的節奏和速度,就能夠獲得高分。學生是否用心靈與樂曲進行溝通,并不在考核的范圍中。這種考試的模式也限制了學生音樂表現力的發展,也是對高校音樂教學重點的偏離。鋼琴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現有的考試評價基礎上,建立更為完善的評價模式,注重對學生音樂能力的全方位考核和評價,讓學生能夠在高校音樂學習階段真正有所收獲,獲得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音樂表現力的相關路徑
(一)注重分析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內涵。鋼琴教學,作為一門藝術教學,意境和學習環境是非常重要的。[4]鋼琴曲曲目往往和作曲家的真情實感以及人生經歷體會密切相關,所以在演奏時,演奏者只有準確的把握作曲家的情緒內涵,才能夠將這種情感輸出到作品的角色中,增強樂曲的感染力。對于教師來說,應當培養學生在鋼琴演奏之前了解創作背景的學習習慣,所謂的背景了解,需要從作品創作的年代、作曲家的曲風以及人生經歷入手,了解作品所寄托的真正情感以及內涵。了解這些背景知識之后,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而不是照本宣科的,進行音樂內涵的搬運。在對樂曲創作背景的理解上,并不是說所有的理解都是感性的,而且需要從樂曲的曲式結構等專業性特征入手,通過對樂曲曲式結構的分析,能夠讓鋼琴演奏的練習更有目的和方向性,分析不同小節的伴奏音型以及調性色彩,再將這種樂曲的結構和樂曲誕生的年代流行的技法相融合,從而更好地理解樂曲,傳達給聽眾審美享受。(二)注重演奏技巧的提升。為了更好的詮釋音樂表現力,精湛的演技和技巧必不可少。有很多出色的鋼琴演奏家剛開始學習鋼琴演奏的時候都需要苦練基礎的技術。[5]有些教育者錯誤地認為,對音樂表現力的理解是一種天生的樂感,技巧只是輔助項行為,實際上,音樂表現力的教育自始至終都和鋼琴的演奏水平密切相關,只有演奏者具備扎實的演奏技巧才能夠做到收放自如,詮釋樂曲的表現力。如果演奏者在演奏時不能做到放松,則會讓原本情意滿滿的樂曲變得生硬,音色也不夠動聽,所以這就要求鋼琴教師需要重視技巧訓練,通過技巧的打磨,讓學生能夠在表現音樂內涵時有更強的控制力,但是在進行演奏技巧訓練時也應當注重教學的方法,避免學生在彈琴的過程中,被枯燥的理論學習磨掉興趣。教師可以將技巧訓練和想象力練習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在彈奏的過程中,想象自己在操控不同的樂器,從而將這種想象力融合在執法上,找到詮釋節奏的新技巧。鋼琴技巧的訓練也包括耐力訓練節奏和速度,關于節奏的訓練直接影響著樂曲的表現力,作為樂曲的脈搏,彈奏需要將音樂本身的情感和我們說心中產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讓節奏表現演奏者的內在風格,避免過快或過慢,而是將聲音的表達效果作為考量節奏的標準。(三)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音樂表現力在鋼琴演奏中并不是可以靠模仿就能完成了,雖然通過對他人鋼琴演奏的模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己的音樂表現力,但是這種缺乏內在基本素養的支撐的模仿,則是空洞、沒有靈魂的,所以在進行鋼琴演奏教學時,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基礎數字的培養,增強學生對作品的處理能力,很多學生會由于音樂基礎較為薄弱,在進行鋼琴演奏時,對于音樂表現力的提升常常感到無從下手,或者在演奏時偏離了作曲的自身風格。對此,教師可以先從簡單的曲目做起,讓學生先彈奏短小的鋼琴曲或者是兒歌,這些歌曲所蘊含的感情較為清晰,通過對《剪羊毛》《新年的鐘聲》等此類歌曲的訓練,讓學生能夠掌握音樂表現力的基礎詮釋方法,在學生經過長期這樣的訓練之后,再去駕馭篇幅長、內涵豐富的鋼琴曲則會更為簡單。總之,對學生進行音樂基礎素養的訓練是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以及鋼琴演奏技巧的重要手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首先,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這里的聽力不僅指學生需要通過聆聽樂曲了解樂曲的內涵,還要讓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能夠傾聽自己的琴聲,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這也要求學生在彈奏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這樣才能夠了解自己的琴聲是否能夠表達出作者希望傳達的內容。很多教師在教學上演奏時會將學生彈錯之后要求及回去重新讀譜,久而久之學生會變的不善于傾聽自己彈奏出的音符。實際上,教師應當讓學生在完整的彈完樂曲之后和正確曲子進行對比,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分辨能力。其次,教師要訓練學生能夠更好地詮釋音符的音色[6]。通過對音色的控制傳達樂曲的內涵,并將力度融入其中。在這方面,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手指力量的訓練能夠將力量傳達到手指上,并通過控制速度以及觸鍵的角度控制音符的音色,增加音符的穿透力而且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刻苦的訓練讓音色能夠渲染情緒傳達出樂曲所蘊含音樂形象。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鋼琴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技巧訓練和音樂表現力培養融合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了解將音樂感情輸出的渠道,并展開想象的翅膀與樂曲本身以及聽眾產生情感層面的交流。對此,鋼琴教師也需要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業務能力,只有自身能夠認識到音樂表現力的培養路徑,并具有良好的音樂表現力素養,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有效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以及水平,提高我國高校鋼琴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孔德文.音樂表現力對音樂師范生美學修養的作用[J].當代音樂,2017,13.
[2]何姝瑾,卜莉.我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與創新對策研究[J].當代音樂,2017,18.
[3]凌芷.鋼琴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應用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7,24.
[4]金波.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當代音樂,2018,10.
[5]陳默默.探討鋼琴演奏技術訓練的幾個問題[J].當代音樂,2016,12.
[6]羅麗娟.論述鋼琴演奏教學中音樂表現力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8,02.
作者:黃嘉惠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
- 上一篇:鋼琴教學創新模式構建及思考
- 下一篇:高校鋼琴教學樂感培養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