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創業教育模式分析
時間:2022-03-05 09:43:46
導語:民辦高校創業教育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創業教育在我國高校方興未艾,不僅對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夠通過開展創業教育塑造辦學特色。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加強創業教育對民辦高校來說尤為重要。本文立足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剖析民辦高校自身的優勢與特色,分析開展創業教育對民辦高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力求提出一套相對科學和切實可行的創業教育模式。
關鍵詞:創業教育體系;構建;民辦高校
21世紀不僅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創業的時代。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應該順應社會發展的趨勢和時展的要求,大力加強創業教育,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努力培養出能夠把握時代脈搏、具有創新精神、能夠把知識轉化為經濟效益且具備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1民辦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1.1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新興的教育理念,它改變了傳統的就業教育模式,使高校畢業生不再是單一求職者,轉變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從就業教育走向創業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結果,也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選擇。1.2創業教育是知識經濟時展的要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全球競爭加劇,國家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要求高校必須培養一批支撐相關行業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為經濟社會和行業發展培養具備創業意識、創業心理素質、創業能力和視野寬廣、善于信息捕捉、決策果斷、勇于創新的人才。1.3創業教育是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深化的手。作為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民辦高校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同質化”的傾向。根據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利用民辦高校辦學的自由與靈活性,以創業教育作為突破口,將創業教育理念貫穿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既可以深化人才培養目標,又能克服人才培養“同質化”的現象,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1.4創業教育是民辦高校創特色樹品牌的重要途徑。中國教育在線《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指出,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峰1050萬后快速下降,高等教育的供求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給高校帶來了生存挑戰。雖然民辦高校目前已占我國本科招生數的1/3,但依然是弱勢群體。民辦高校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不斷提升自我品牌、社會知名度和辦學影響力,才能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中生存和發展。1.5創業教育是促進民辦高校學生就業的有效措施。創業教育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可使學生從基層做起,累積工作經驗,待時機成熟之時,也可開始創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提高民辦高校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2民辦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可行性
2.1社會需要創業人才。指出“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1]”為了加緊創建創新型社會,國家需要大量的創新創業型人才,也制定了很多的優惠政策,鼓勵廣大民眾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尤其是給大學生創業提供各種扶持。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民辦高校應充分重視新時代賦予的機會與責任,突出產出導向,注重市場需求,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既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符合黨和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2.2民辦高校靈活的體制機制。與公立高校相比,民辦高校本身貼近市場,無論是教育觀念和辦學特點還是專業課程設置都充分體現市場需求,以滿足學生的受教育愿望。同時,民辦高校在資源分配上更加自主和靈活,除基礎理論課程之外,大多數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更注重學以致用,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注重與市場的接軌,注重產學研的緊密結合,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此外,民辦高校在辦學上具有更大的開放性,更容易與企業建立更為密切和長久的合作。這些優勢,為民辦高校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貼近市場,滿足學生愿望開展創業教育提供了可能。2.3民辦高校學生自身特點有利于實施創業教育。民辦高校的學生通常家境比較富裕,能為其提供相應的創業資金。同時有些學生家庭本身就從事各類經貿活動,對學生創業能提供一定的可借鑒的經驗。民辦高校學生思維相對較為活躍,富于開拓,敢想敢干,從某種程度上講具備創業精神。
3民辦高校創業教育目標定位
3.1以激發創業意識為前提。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實踐中對人的個體起動力和核心作用的意識傾向,它支配著創業者對創業活動的態度和行為,規定著行為的方向和強度[2]。創業意識能促成人才素質結構的變化,提升人的本質力量。3.2以培養創業品質為基礎。對民辦高校學生來說,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大部分學生逆境商較低,抗壓能力不足。在開展創業教育時,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訓練,培養其堅韌的創業品質是十分必要的。3.3以內化創業知識為主體。民辦高校學生由于升學時的成績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所以開展創業教育要以內化學生創業知識為主體,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拓寬知識面,使其知識結構更加合理。3.4以提升創業能力為關鍵。創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要求創業者要有創業意識和品質,更要求從業者能夠及時高效解決創業過程遇到的各類問題,這是對經驗生成層面目標的操作性表達,也是民辦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關鍵[3]。
4民辦高校創業教育體系構建
4.1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4.1.1創業知識教育模塊。加大創業教育課程的開發力度,不斷完善創業教育課程,讓學生通過學習,完整地、成體系地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激發創業意識。打通創業與專業的關系,將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之中[4]。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開設不同的課程,有條理、有層次、有重點地開展創業教育。4.1.2創業實踐教育模塊。首先加大實踐教學比重,通過案例教學場景模擬或者邀請企業人員深入課堂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激發創業意識與熱情。其次要加強第二課堂建設,開展創業大賽等活動,讓學生廣泛地參與其中,加深真實體驗和對創業知識的理解。設立大學生創業園,為學生開展真實的創業實踐提供場所。與企業建立良好關系,建設協同育人平臺,為學生到企業學習實踐創造機會。4.1.3創業素質教育模塊。民辦高校應重視塑造學生商業意識,使學生具備商業眼光;重視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使學生既立志高遠又腳踏實地,既全力以赴又不魯莽行事;重視培養學生的冒險精神,讓學生明白創業充滿著風險,提升學生的逆境商;重視培養學生發現新機會的膽量和意識,能夠在風險中尋找和抓住機遇。4.2健全創業教育制度體系。4.2.1改革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民辦高校應以構建開放、包容的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為目的,改革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在學籍管理上,要實現由管理型、封閉型向服務型、開放型轉變;在教學管理上,打破唯成績論、唯考試論,以提高學生創業素質和創業能力為重點;鼓勵教師打破專業之間、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壁壘,將創業教育滲透進各科教學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與能力[5]。4.2.2建設尊重學生個性的分流培養制度。民辦學校可以從制定培養方案出發,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如采用前兩年注重基礎理論的培養,第三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轉化,最后一年實施分流培養的方式。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結合專業開展創業指導,在專業課程授課過程中滲透創業知識的講解。針對不同興趣的學生,根據其興趣及發展的可能性開展創業指導。4.2.3規范學生創業學習和創業管理。民辦高校應重視學生行為的規范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實現從“依賴性學習”到“自主性學習”的轉變。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培養和鍛煉創新思維,敢想敢干敢嘗試,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規范學生創業管理,加大學生創業的監督、管理與指導,深化創業教育。同時應重視榜樣的力量,樹立和表彰一些優秀創業個人和社團,大力營造創業的良好環境,使學生充滿創業激情、創業理想,具備服務社會的精神[6]。4.3構建民辦高校創業教育保障體系。4.3.1成立相關的組織機構。民辦高校首先應設立創業教育委員會,更好地站在學校的高度看問題,從更大更宏觀的格局進行資源的整合與分配,更好地與政府溝通、與企業合作。其次應設立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負責全校大學生創業指導工作,指導教師由創業教育專任教師、專業教師和企業人員組成,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咨詢與指導。再次應建立相關創業研究機構,通過舉辦學術會議和研究課題等方法,加強對創業教育的研究,進而推動創業教育的良性發展。4.3.2完善師資隊伍保障。學校首先要制定、組織和實施創業教育教師發展戰略,以創業教育專任教師為主體,各專業課教師為輔,并利用民辦教育靈活的機制體制,廣泛吸納企業人員,致力于建設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推動教師隊伍規模、質量、結構協調發展[7]。其次應建立完善相關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創業教育教師的培訓,鼓勵教師通過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到企事業單位掛職鍛煉積累實際工作經驗;鼓勵教師積極參加行業資格考試,獲取職業技能證書等途徑,提高職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積極創造條件,適當允許教師創業,邊學習、邊實踐、邊培養,不斷提高創業教育的師資水平[8]。最后要建立有效的創業教育激勵機制,通過適度的資源傾斜,培養骨干教師,并通過拉開分配差距,吸引和留住人才。4.3.3提供實踐平臺保障。學校應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交流,建立創業教育的實踐基地,提供實踐平臺保障。建立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平臺,讓學生到企業去進行“實戰演練”,將書本所學轉化為基本經驗。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學校自身的辦學特點,通過建立大學生創業園、科技園、孵化基地和設立大學生創業基金、種子庫等方式,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資金支持和實踐場地,更好地培養創業人才。借助第二課堂活動,舉辦形式多樣的創業比賽,激發學生創業熱情,提升創業能力[9]。建立創業點子庫和校內創業者聯盟,為學生提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同時,鼓勵學生不要拘泥于課堂,要大膽地“走出去”,借助多種方式,如參觀、考察或調研等,走進各類型企業、公司,特別是新興行業,開展社會調查,撰寫調查報告,促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鍛煉學生的社交、協調和管理等能力與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獲得創業體驗,掌握創業技能,切實提高創業能力[10]。
總之,創業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課程、機制和組織等方面不斷地探索與完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政府、社會之間的合作,只有這樣,民辦高校才能做好創業教育工作,并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
作者:劉鑫 單位:廣東培正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學院
- 上一篇:虛擬現實技術在汽車網絡營銷的運用
- 下一篇:畬族舞蹈傳承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