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聲樂學習現狀與教學策略

時間:2022-02-26 11:19:24

導語:幼兒聲樂學習現狀與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聲樂學習現狀與教學策略

[摘要]幼兒通過教師的指導獲得科學的演唱方法和個性化演唱技能,形成自己對樂曲內在情感的獨特思考是聲樂教學的重點。幼兒聲樂教學的實踐策略如下:解析作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字正腔圓,注重吐字清晰;儀態端正,保持得體的演唱姿態;聲情并茂,表達歌曲內在情感。

[關鍵詞]幼兒教育;歌曲教學;聲樂學習

幼兒聲樂教育是幼兒教育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聲樂是用人的聲音進行演唱的一種音樂形式,演唱是推動幼兒表達自我內在情緒、培養其音樂素養的重要途徑。然而,隨著全社會對聲樂教學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出現了一些負面現象和不利影響:考級證書、音樂大賽造成了很多家長和聲樂教育工作者的盲目跟風,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幼兒的生理發展和心理變化,導致幼兒聲帶受損,對聲樂教學產生厭煩情緒。聲樂教師不能忽視這些問題,要在教學中采取恰當的策略,讓幼兒有興趣演唱,享受聲樂。

一、幼兒聲樂教學現狀

每個幼兒園都有幼兒聲樂教學,一些從事聲樂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不斷探索完善聲樂教學的方法。教師的探索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對幼兒聲樂教學成果的有效落地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取得成果的同時,我們同樣不能夠忽視幼兒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幼兒演唱往往以先天嗓音條件為依托,很多幼兒沒有用正確、科學的方法演唱,以至于在演唱過程中一旦超出了幼兒的音域范圍,幼兒便會扯著嗓子唱出高音,長此以往,會對聲帶造成嚴重的磨損。男孩會在14—16歲經歷變聲期,幼兒若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無節制地大聲唱歌,未掌握科學運用聲音的方法和演唱技巧,稍不注意便會殃及聲帶,對未來的嗓音造成不利影響。其次,聲樂課堂主要采用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帶領學生練聲,在樂器的伴奏下進行示范演唱,在學生學唱的過程中從旁對其進行發聲、呼吸、共鳴、聲帶振動等方面的指導。這種“老師伴奏教唱,學生學唱”的方式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無論聲樂教師面對什么心理特點和年齡階段的學生,基本都采用這套固定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模式單一,未根據學生先天條件、嗓音特色、性格特征、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等為學生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課程體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基于此,幼兒聲樂教學工作者應當以演唱作品和學生個性化特征為基礎轉變教學方式,對幼兒的演唱方式、吐字發音、姿態氣質等方面進行規范化教學,提升幼兒學習水平,讓幼兒將相關演唱知識很好地內化為自身技能和修養。

二、幼兒歌曲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解析作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在幼兒歌曲教學中,教師進行示范和伴奏,學生接受教師所傳授的演唱知識和技巧是最常見的教學模式,但是這種教學模式并非適合所有的學生。歌唱是物理的、生理的活動,依賴的是一種心理感受。[2]聲樂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細致解析樂曲作品,依據內容和歌唱形式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利用豐富的元素和教學方法,區分出不同的聲樂課堂形式,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有趣味性。例如,在學習《香格里拉》這首歌曲時,由于歌曲的內容中蘊含藏族的風土人情,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上基于相關內容采用情境創設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為幼兒播放香格里拉的景色圖片、藏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演唱風格,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獲得歌曲氛圍的熏陶。“香格里拉”的詞義為“心中的日月”,這個地方生活著許多藏族人民,為了讓幼兒更深入地了解藏族的風土人情和音樂特色,聲樂教師可以帶動幼兒穿上藏族的民族服飾,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邊唱邊跳,體會歌曲中描繪的香格里拉地區令人如醉如癡的景色和其中蘊藏的濃烈歡快的情感。依據歌曲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創造力,打破傳統聲樂教學對幼兒個性的束縛。(二)字正腔圓,注重吐字清晰。歌曲中的語言雖然源于生活,但同時也高于生活,是生活化語言的創造性發展和精簡提煉。幼兒教師演唱歌曲的首要要求是字正腔圓、吐字清晰,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聽覺體驗,同時在自身的示范作用下引領幼兒在唱歌時注重發音的圓融性和表達的清晰完整,提升幼兒的演唱質量。要想使幼兒的發音字正腔圓,就應當從吐字和咬字兩個方面對幼兒加大教學力度。咬字是在發音時將漢語拼音中的聲母音節咬準出聲。首先,在演唱過程中教師不應當對幼兒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而應為幼兒進行示范演唱,讀準每一個字的發音。其次,教師可帶領幼兒一字一音地閱讀歌詞,與幼兒一同標注出每個字的聲母及其正確發音,明確幼兒認知。吐字是要將某個字的字音清晰地表達出來。許多幼兒受到方言或家人日常說話方式的影響,發音具有很強的隨意性,甚至無法區分平翹舌、前后鼻韻和邊鼻音的發音方式。基于以上特點,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吐字訓練的同時應當教導幼兒背靠墻將身體站直,將嘴巴放松,一字一字地進行歌詞的慢讀。在此過程中,教師糾正幼兒錯誤的口型,可讓其通過觸碰教師的身體以及根據教師的示范的方法掌握正確的發音部位。在幼兒掌握了正確的發音方法后,教師也要指導幼兒進行充分練習,保證幼兒咬字規范、吐字清晰。(三)儀態端正,保持得體的演唱姿態。演唱歌曲時要發音正確清晰,歌唱的姿態也對展現歌曲情境和演唱者的氣質具有重要作用。演唱姿態主要包括演唱者唱歌時的身體形態和演唱者的面目表情兩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幼兒演唱姿勢以坐姿為主,因此聲樂教師在演唱歌曲時也需要保持坐姿的端正和上半身的挺拔,雙腿并攏,雙手放于膝蓋之上,放松牙關,抬起笑肌,跟隨歌曲之中的情緒表達出或欣喜或感傷的情感狀態。[3]學生在觀察教師演唱時的坐姿和狀態后,在演唱歌曲時保持自身的良好姿態,力求展現出自身的豐富表情和青春活力。此外,聲樂教師還應當著重注意,有的幼兒在唱到高音時,容易將下巴揚起,頭向后仰,扯著嗓子喊唱,教師需對這種錯誤的演唱姿勢及時進行糾正,保護幼兒的聲帶和嗓子。聲樂教師和學習聲樂演唱的幼兒應當認識到,保持正確的歌唱姿態是歌演唱的基礎,并貫穿于聲樂教學之中。例如,在學習《童心是小鳥》這首歌曲時,教師需指導學生在發音正確的基礎上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是一首輕快且富有趣味性的校園民謠,向聽者呈現出了快樂的童年往事。因此,教師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應當放松身心,保持一種輕快的姿勢,注意抬起笑肌,保持微笑和表情上的愉悅和生動。此外,在演唱過程中教師還可站起身來,模擬小鳥煽動翅膀向上飛翔的形態,邊唱邊跳,向幼兒展現歡快且富有生機的動作情態,幫助幼兒塑造良好的演唱姿態,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四)聲情并茂,表達歌曲內在情感。歌唱是一種具有情感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只有聲情并茂地將自己與作者具有情感共鳴的部分表達出來,才能使藝術與情感相輔相成。但是,情感表達方法的教授并沒有引起聲樂教師的足夠重視,教師普遍認為幼兒年齡較小,無法把握歌曲的深切情感。但事實上,幼兒也具有生活經驗,如若教師對其進行歌曲思想內容的細致講解和悉心指導,幼兒也能夠嘗試理解簡單通俗歌曲中的內在情感。當前,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很多幼兒在歌曲表演和比賽中通常只是機械地模仿成年人的表情和聲音進行演唱和表達,沒有主動將歌曲的情感融入呈現效果之中。這一現象說明教師還應當在課堂上利用真實感情去培養、訓練學生的演唱方式,對其進行情感方面的熏陶。例如,在學習《想媽媽》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依據歌詞將對母親的依戀、思念之情寄托在演唱過程之中,以深情動容的聲音和表情感染學生。教師讓幼兒聆聽教師演唱,給予幼兒一段時間閱讀歌詞,回憶自己日常和媽媽的相處過程以及媽媽在生活中對自己的點滴愛意。教會幼兒將體會到的溫暖、感動和對媽媽的感激思戀之情均融入歌曲的演唱之中,有效提升演唱水平。

綜上所述,聲樂學習能為人帶來美的感受和體驗,聲樂教師應采用個性化教學方法,引導幼兒了解歌曲演唱基本知識和規范方法,體會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而從小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使幼兒的音樂素養得到發展。幼兒成長的路途有音樂做伴,時刻感受到快樂才是聲樂教學所期望達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栩含.長春幼兒師范學校聲樂教學實踐與探索[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2]張兆南.關于聲樂理論課程設置的構想[J].藝術教育,1996(6).

[3]汪梅娟.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集體課教學的反思與改革[J].藝術研究,2010(2).

作者:陳厚夏淼 單位:貴陽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