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音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
時間:2022-12-25 03:38:40
導語:幼兒音樂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現有的幼兒音樂教學中存在著觀念陳舊、方式落后以及資源單一的問題。本文基于幼兒視角,提出了“動感取向”的幼兒音樂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從“靜態”到“動感”,滿足幼兒好玩好動的天性;從“單一”到“多維”,豐厚教師音樂教學的方式;從“重教”到“重學”,凸顯音樂學習本質與幼兒學習本質的疊加。因此,結合實踐案例,本文梳理出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環境創設、音樂教學材料投放、音樂教學策略運用及音樂教學載體設計四方面的具體實施策略。研究表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改革和創新研究不僅激發了幼兒音樂學習的活力與潛力,也形成了幼兒音樂教學的新范式,同時提高了教師音樂教學的專業水平。
【關鍵詞】動感取向;幼兒視角;音樂教學;改革創新
一課題研究的緣起課題
1.幼兒園音樂教學現狀審視。音樂教學觀念陳舊,幼兒主體地位被忽略。在教學中,大量依賴于記憶教學,以為讓孩子機械地記住歌詞就達成音樂教學的目標了。他們習慣于引導著幼兒,往往忽略了讓幼兒主動的感受和表現音樂。如圖1。圖1大班歌唱活動《迷路的小花鴨》各活動環節時間比例音樂教學方式落后,幼兒體驗機會被剝奪。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局限于幼兒自主性學習一種表面化形式化的了解,忽略了幼兒對音樂活動認知的要求,無法幫助幼兒積累有效的音樂經驗。如圖2。音樂教學資源單一,幼兒多維感受被影響。老師現用的教材上,大部分音樂活動是歌唱活動或音樂欣賞活動,有些主題陳舊復雜,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偏離。如圖3。圖3音樂教學資源來源統計圖2.課題研究的意義。從“靜態”到“動感”,滿足幼兒好玩好動的天性。在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強調讓幼兒跟隨音樂充分地“動起來”,先從肢體的“動”來感受音樂,滿足幼兒好玩好動的天性。從“單一”到“多維”,豐厚教師音樂教學的方式。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活動,更要求教師關注教學環境、教學材料、教學策略、教學載體等對孩子音樂學習活動的多維、立體的影響。從“重教”到“重學”,凸顯音樂學習本質與幼兒學習本質的疊加。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更多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怎樣以幼兒特有的方式來理解進而表現和創造,凸顯音樂學習本質與幼兒學習本質的疊加。3.課題研究設計。(1)研究目標。探索動感取向音樂教學在幼兒園的應用策略,改革固有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說、動、畫、演”等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在自然的情境中產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愛;提高教師自身音樂素養、豐富拓展動感取向音樂教學方法,為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提供學習與展示的平臺。(2)概念界定。動感取向:①動中學習:凸顯音樂學習的本質,讓幼兒在音樂學習中從靜走向動,即在動作中體驗音樂的節奏、旋律;②體驗音樂的靈動:把握音樂學習的方向,讓幼兒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并體驗音樂的靈動。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方式:以動感為價值取向,包括教學環境、教學材料、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的總和。幼兒視角:可以簡單地把它描述為以幼兒的視線水平去觀察和理解外部世界,并依此推測幼兒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走進幼兒的情感世界。4.理論闡述。音樂本質理應激發幼兒藝術的潛能。兒童的精神世界具有豐富的先驗內容(天賦、潛能),這些先驗的內容是歷代祖先生命活動、生命體驗的沉積。音樂教學理應遵循幼兒好動的天性。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著無限的好奇心,他們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的過程,也是真正的學習過程。音樂表現理應調動幼兒感官的多維。在音樂教學中嘗試“多感官參與”,讓幼兒運用視覺、聽覺、觸覺感受,并嘗試運用語言、動作、神態等表現。這更益于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表達,從而提高審美體驗。
二實踐操作
1.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環境創設藝術課堂創造,啟動幼兒音樂學習。在活動室里分線上(圈上)活動、散點活動。一般節奏訓練、歌唱、欣賞、打擊樂、韻律活動都適合在線上(圈上)進行,需要幼兒自由表現或互動的采用散點活動。活動室的布置要突出它的溫馨、美感、生活化。音樂氛圍營造,增強幼兒音樂感受。教師可以在幼兒的一日活動各環節,讓適宜的音樂為孩子行動伴奏,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迎h境打造,支持幼兒音樂探索。在開展音樂課堂教學中,需要老師創設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環境。伴隨著歌曲旋律,孩子們不僅可以師生互動,還可以生生互動,更可以與樂器互動。2.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材料投放動感素材讓音樂教學更“自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需要我們選擇和孩子學習特點及經驗水平相匹配的能動材料,讓幼兒在鮮明的節奏、旋律氛圍中自主能動地歌唱、舞蹈和游戲。多變教具讓音樂教學更“趣動”。在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通過趣味音樂教具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讓幼兒通過趣味的音樂教具進行合樂游戲,在游戲中獲得相關的音樂關鍵經驗。多媒體材料讓音樂教學更“新動”。教師運用多媒體網絡進行音樂教學,可以讓幼兒獲得更加生動、逼真的感受,增強幼兒感受音色、理解音樂形象等能力。3.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策略運用(1)角色帶動,喚醒幼兒音樂學習的主角意識。多維度的動感音樂角色語言。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幼兒對音樂作品多維度的表達,如讓幼兒在表達屬于自己的“音樂故事”中,成為音樂作品的主人。多層次的動感音樂角色動作。在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不同經驗水平進行多層次的音樂角色動作設計,讓每一位幼兒都能在自主選擇中進行適當的自我挑戰。多通道的動感音樂角色表達。在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放手給幼兒一個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幼兒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調動多種感官走進音樂,利用多通道對音樂角色進行自主表達。(2)情境互動,進入幼兒游戲過程的情感體驗。動感情境故事化加工,激發幼兒思維靈動。對原有的音樂作品進行一定的情境的創設,讓歌曲有一個故事的背景,這樣加工后,使得音樂作品具有了親近孩子實際的特點,從而讓音樂作品更加自然。動感情境生活化加工,激活幼兒身體靈動。在音樂作品中,滲透生活化的過程,就能讓作品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動感情境游戲化加工,喚醒幼兒內心靈動時,可以根據作品的意思,滲透一些兒童喜愛的游戲環節,使得作品處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3)任務驅動,助推幼兒音樂活動的藝術暢想。任務執行充分展現幼兒的音樂學習感受。教師對每一教學環節的教學任務是明確的,但是這些教學任務落實到幼兒身上則表現為無意識。改變這種狀況的方式就是,一切為幼兒的音樂學習而量身定做任務策略。指令策略有效凸顯幼兒的音樂發展支架。指令策略就是指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必要的任務指令,可以幫助幼兒更為準確地學習音樂,不至于在音樂課堂中產生混亂的現象。任務情境直接豐富幼兒的音樂情感體驗。在任務情境的創設中,教師更應注重情境的去功利性,對幼兒的情感發展進行科學導向,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促進幼兒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4.基于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載體設計(1)以符號為提示,引動幼兒感受音樂。語言符號的運用。語言符號指的是教師運用具體的語言形象來表現歌曲的內容,即對歌曲中具體事物、情境的描述所采用的詞語符號,如“越來越響”“越來越輕”等。動作符號的運用。充分利用體態語言形象感強的特點,通過面部表情、舉止、身段、動作神態等創設與歌曲內容相和諧的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歌曲,表達歌曲所蘊含的情感。聽覺符號的運用。聽覺符號指的是教師根據歌曲的旋律特點,在歌曲某一節奏中創設特定的符號(如耳朵)作為幼兒聆聽的聲音符號,引導幼兒更好地感受歌曲旋律的美。(2)以圖譜為支架,帶動幼兒理解音樂。圖譜助旋律理解。音樂作品的旋律對幼兒來說是個難點,所以采用圖譜,把作品處理得更加形象,確實是有助于幼兒對歌曲的學習的。圖譜助歌詞記憶。盡管歌詞有難度,在句式的安排上,幼兒容易混淆,不易掌握,但是通過圖譜記憶孩子們可以較輕松地熟悉、記憶歌詞被容。(如圖4)圖譜助情緒感悟。幼兒豐富的想象力總會給我們帶來驚喜,因為自由想象是在對樂曲的音響感知和情感體驗中產生的,在音樂欣賞的基礎上借助圖譜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增添某些獨特的感受。圖4中班歌唱《歌唱春天》圖(3)以游戲為方式,推動幼兒表現音樂。針對性的課前游戲,激發幼兒歌唱興趣。在幼兒學唱歌曲之前,提前進入教師預設的場景中,布置好某種氛圍特別的游戲環境,讓幼兒一走進這種環境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渲染音樂課堂的氣氛。多樣化的鋪墊游戲,促使幼兒樂意體驗。這是以綜合為視角進行鋪墊的一種方法,是在借用科學體驗鋪墊游戲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幼兒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多元化的游戲開展,支持幼兒反復體驗。通過拍手、拍腿、踏腳等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歌曲旋律中享受美感。
三研究成效
1.激發了幼兒音樂學習的活力。音樂學習的興趣更濃郁了。動感取向下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幼兒聽音樂,用自己的聲音、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內心的體驗,幼兒表達的欲望被充分激發出來,自信心也增強了。音樂體驗的感受更深刻了。隨時讓幼兒在各種環境下體驗音樂,理解音樂,活躍他們的音樂思維,不僅提高了幼兒音樂傾聽能力,也讓幼兒的音樂感受角度得以擴展。音樂的審美想象更豐富了。在音樂活動中,我們引導了幼兒或用色彩表現音樂,或用圖畫表現音樂,或用故事講述音樂,或用舞蹈表現音樂等,使他們具有創造性想象力。2.形成了幼兒音樂教學的新范式。多方位參與,實現了幼兒音樂學習的主體地位。動感取向的音樂教學活動,充實幼兒的各種潛能的有效發掘,實現了真正的音樂學習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如表3。多感官學習,創新了課堂音樂教學的新型常規。在音樂活動中教師恰如其分地運用直觀形象的圖譜,兒童化、形象化的語言,配以情境化的音樂,幫助幼兒打開音樂學習多種感官通道。多樣化教學,形成了一批音樂特色的優質課型。在實踐中,我們對音樂和繪本、美術、舞蹈等進行有機融合,開創出了多樣化教學的局面。3.提高了教師音樂教學的專業水平更新了音樂教學的理念。老師們以音樂本身所擁有的某個或者某些音樂元素為主題,并以其關鍵經驗為核心,開展一系列相關音樂主題活動。形成了“動感特征”教學的范式。以“經驗還原”“游戲融合”和“動態實施”為教學策略和手段,使教學的過程緊扣幼兒的學習,讓音樂教學活動變得非常有效。如表4。塑造了“研科并進”專業的氛圍?;谡n題實踐,我們的音樂作品創造更趨于幼兒角度,課堂教學的水平更趨于動感取向,科研實踐的能力更趨于教學效應。
四課題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們將設計好評價的手段以及標準,建立好科學的評價手段和方式。這樣能夠檢測幼兒的音樂活動的質量,也能促進活動更加科學合理地開展。首先,教師合作意識有待提高,在很多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的音樂表現雖然是轟轟烈烈,但是發現教師之間的合作意識不強,有時教師只是顧及自己的班級教學,而忽視了彼此間的交流,這樣教師的教學視野就相對比較狹窄。要不斷豐富音樂素材,讓動感取向特征更加明顯。我們要竭力開發接近幼兒的音樂素材,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不斷豐富音樂素材的形式和特點,使得幼兒在活動中接觸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就能不斷地把幼兒的音樂活動的興趣保持到底。其次,幼兒活動評價有待引進,在教學活動中,總是重視了活動的過程,而忽視了幼兒的音樂表現的評價。畢竟,課堂中是要對學習的成效進行一定的評價后,才能更好地開展后一階段的實施。所以,設計好評價的手段以及標準,對提高活動的效果是很有意義的。要大力優化過程結構,讓動感取向功能發揮最佳?,F有的活動結構還過于松散,因此要設計好緊密型的課堂結構,倡導幼兒為主,音樂為先的過程實施。同時,也要讓動感的特征更加明顯地表現在過程之中,讓幼兒的手腳得到進一步開放。努力實施評價體系,讓動感取向過程科學合理建立好科學的評價手段和方式。檢測幼兒的音樂活動的質量,同時也能促進活動更加科學合理地開展。
參考文獻
[1]HEFiske.MusicMatters:ANewPhilosophyofMusicEducationbyDavidJ.Elliott[J].MusicEducatorsJournal,1996(4)
[2]BennettReimer.APhilosophyofMusicEducation(2nd.)[M].EnglewoodCliffs,NJ:Apprentice-Hall,1989
[3]姚利民.國外有效教學研究述評[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8)
[4]許卓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葛玉芳 單位:杭州山水學前教育集團
- 上一篇:美術教學培養圖像解讀能力探討
- 下一篇:職校微課程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