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2-01 10:00:14

導語:體驗式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驗式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用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生閱讀體驗往往被忽視,教師的講解抑制了學生的閱讀熱情,也降低了閱讀教學效率。以體驗式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并將閱讀體驗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增強學生閱讀趣味,提升學生語文素質和綜合能力。

一、閱讀氛圍的營造促進學生的體驗認知

閱讀教學的起點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而閱讀氛圍的營造是保障閱讀教學的基礎。初中學生個性差異下,對閱讀的體驗也不盡相同,而利用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來搭建自主閱讀環境。在魯教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學中,為了運用體驗式學習策略,上課之初提出一個疑問“同學們,請看這篇文章的題目,于勒是這個小說的主人公嗎?”問題拋出后,大家開始就文章的主人公問題展開了討論,3分鐘后,教師從問題入手,明確三點主人公的條件:一是作者的著墨是否最多?該人物是否承擔了小說的主體事件;該人物是否是作者所要刻畫的核心對象?由此一來,我們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讓學生帶著三個條件,去通讀課文,從把握文中的“于勒”是否主人公。通過問題的設置,加之學生自身的閱讀歸納與討論后,得出于勒并非是主人公,但于勒在整個小說中的作用很大,也是構成整個小說文本的重要人物線索。隨后,我們引導學生從于勒入手,來梳理閱讀思路,并對小說各個故事情節進行整合,挖掘其中的內涵,體驗小說的精巧構思。最后,利用分組探討方式,就本文的故事梗概及精彩片段進行了圈定,并讓學生在深入閱讀中,了解作者的人物描法,如何通過語言、神態、動作、心理去把握人物形象。

二、以學生個性為基礎倡導多元化閱讀體驗

每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自我的個性特征,同樣在閱讀體驗學習中,教師也要結合學生個性來開展多元化閱讀。語文知識是豐富的,初中學生所需閱讀的素材資源也是多樣的。但由于學生語文基礎的差異,使其對文章的閱讀理解不同。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體驗時,要善于歸納不同的閱讀方法,鼓勵學生從自我視角來閱讀課文,來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比如在魯教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閱讀實踐中,文章的寫作手法充滿了童趣,也正符合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特別是在百草園的描寫中,將記憶中的圖景,通過語言的表述來呈現。教師可以結合不同寫作段落,來梳理百草園的不同樂趣,并讓學生從中體驗百草園的童趣世界,尊重學生自有經驗和知識架構,促進學生對本文的多元化理解。

三、以問題情境來深化閱讀體驗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學生閱讀體驗,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文本內涵,增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理解。教師在創設閱讀環境時,往往需要從趣味性的問題設置中,來激發學生參與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巧設問題情境,教師要從閱讀資料的深入挖掘中,提煉閱讀的主題和思路,讓學生從合理的想象中來拓寬閱讀視野,增強閱讀趣味,開發閱讀創新思維。比如在魯教版《歸田園居》一文教學中,對于該文的朗讀,應該是教學任務之一。但對于該詩的主旨又是什么?作者的寫作初衷及所寄寓的感情又是什么?如果僅僅讓學生進行閱讀,并未深入理解和體會陶淵明的情感,則對于該文的教學顯得膚淺。歸田園、隱居的生活旨趣是什么?為什么陶淵明要歸隱?可以從文中的那些詞句中來窺探作者的心境?同樣道理,在這些問題的分析與思考中,我們可以得出作者歸隱田園的樂趣。當然,對于學生而言,可能會因為問題的繁復而出現茫然,甚至有些學生無法從文中找到答案。由此,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時,要從問題預設到詩句延伸性解釋中,來呈現問題的答案。對于詩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與“草盛豆苗稀”之間的矛盾性,如何來反映作者的田園樂趣?有學生認為“陶淵明不會種地,所以很忙碌,但卻收成不好”;有學生認為“天氣太旱,豆苗枯死;或者雨水太大,豆苗淹死”。教師從引導詩句分析上,提出陶淵明歸隱山林,主要是其不想與世俗同流合污,通過這首詩來表達歸隱的自豪,享受平淡田園生活的樂趣。

四、深化閱讀體驗與寫作訓練的融合

對于閱讀體驗式教學,一方面幫助學生梳理和把握文章的寫作主旨和內涵,另一方面從閱讀體驗中為后續的寫作實踐奠定基礎。教師要善于挖掘閱讀與寫作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從閱讀體驗學習中來抒寫自我的感受,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并通過不同的寫作方式來深化閱讀。結合閱讀來進行擴寫、仿寫、改寫訓練,增強學生的文本知識積累,提升語言表達力和思維力。

總之,利用閱讀體驗式教學,從發揮學生的閱讀自主性上,以趣味來搭建閱讀環境,以問題來促進學生參與到閱讀體驗中,增強語文閱讀能力,提升初中生綜合運用語文的水平。

作者:邊愛菊 單位:山東淄博市臨淄區邊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