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思考與研究

時間:2022-06-18 11:19:22

導語: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思考與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思考與研究

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意味著初中數學教學不能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之中,而是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倡導和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升。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以教師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與實踐操作的教學模式,它能夠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符合新課標的基本要求,逐步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青睞與認可。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以新課程改革基本理念為教學指導思想,以數學學科基本特性為出發點,不斷探索,努力實踐,以真正實現初中數學的探究式教學。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問題是探究的起點,只有讓學生充滿了對知識的疑惑、思考,他們才有可能為了解決問題而展開自主、深入的探究。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具體而言,數學教師要根據數學知識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來巧妙地設置疑問,并以巧妙的方式向學生提出問題,從而將學生帶入一種具體化的問題情境之中,引導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對問題展開深入的思考、分析、推理、論證與探究,實現自主、探究性的學習。例如,在教授“正數和負數”這部分知識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筆者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問題情境,問題具體如下:正數和負數有怎樣的區別?負數在日常學習中有怎樣的作用?負數在生活中有用處嗎?計算題:12+(-10)=?問題提出后,學生立即展開思考,一段時間后,學生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鼓勵合作交流,進行質疑和反饋

合作與交流是促使學生之間進行良性互動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優化學生自主探究過程的基本方式。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加強學生對問題和學習內容的質疑與反饋。具體而言,教師首先需要將全班的學生合理地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以保證每個小組的整體水平相當,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其次,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者任務,以促進小組合作的生成,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內部展開溝通、討論、交流與互動,并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再由教師進行反饋,從而讓整個合作探究的過程更加高效。例如,在教授“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筆者組織開展了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以5人一組的形式進行任務探究,任務如下:三角形的高如何判斷?三角形的角平分線怎樣畫?三角形的中線具有什么性質?任務下發后,筆者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待討論結束后,筆者讓各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問題,代表回答完問題后,其他小組對該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如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鼓勵合作交流,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和反饋,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自我反思,深化學生基本認知

反思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反思能夠讓學生在實現認識的深化與知識結構的完善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我反思,適時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刻的反思。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每節、每章的數學課程結束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讓學生根據評價對所學知識和學習的過程進行反思,展開深入的自我探索,反思自己在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的優勢與不足,從而讓學生對自我的認知更上一個臺階,進一步開拓探究的空間。例如,在教授完“二元一次方程組”這部分知識時,筆者利用余下時間對學生進行測評,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情況,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樣一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通過注重學生的自我反思,有效深化了學生的基本認知。

總之,探究式教學是新課程改革下課堂教學努力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不能再固守于傳統,落后于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是要努力地樹立起先進的教學觀念與思想,基于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思維特征,運用創設問題情境、鼓勵合作交流與注重自我反思等方法,來實現探究式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和運用,促進數學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周麗英.淺論初中數學探究教學的觀察與思考[J].學周刊,2018(24):63-64.

[2]王樹林.探究性學習與常態教學的融合之道——淺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7):92.

作者:鄭春琴 單位: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新橋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