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學法在醫用生物化學的運用

時間:2022-11-25 03:17:31

導語:研究型教學法在醫用生物化學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型教學法在醫用生物化學的運用

醫用生物化學作為高等醫學院校各個醫學專業的一門核心基礎必修課程,為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它從分子水平揭示人體正常生命活動和體內各種物質代謝反應,探索和研究各個疾病發生和發展的分子機制,為進一步學習其它基礎醫學及臨床醫學等相關學科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這門課程內容繁雜,重點難點交疊,知識結構錯綜,概念機理抽象,而且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知識更新更加迅速。按照傳統的滿堂灌教學、“填鴨式”教學已遠遠不能達到新時代高等院校“三全”人才培養的要求。如何上好這門重要且復雜的核心基礎課程值得不斷探討與研究。為了確保理論知識和臨床實踐的融會貫通,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為了以人為本,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研究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嘗試將研究型教學法應用到醫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就研究型教學法的特點和實踐的意義、如何運用研究型教學法加以闡述,并對研究型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加以分析與探討,集思廣益,亟待進一步完善這種教學方法。

一、研究型教學法的特點和實踐意義

研究型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以科學研究的形式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研究型教學法圍繞著各章節的重點難點等知識點作為出發點,由此設計與之密切相關的研究課題,讓學生以課題研究為主線,通過查找資料和閱讀文獻,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入挖掘,再展開小組討論和分析,最終以歸納和總結來完成對這些知識點的掌握和學習。它有如下顯著的特點:第一,教學與科研結合緊密,這是研究型教學法自身屬性決定的。在明確教學內容后,教師要有歸納升華知識點的能力,既要能夠向學生提供可供研究探討的方向,又要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能力,讓學生無從下手。學生獲得方向后,必將要查閱文獻,閱讀資料,還要撰寫文稿,做好陳述,將科學研究的基本流程熟悉一遍。在醫用生物化學教學中,考慮到被實施教學對象往往都是1-2年級的低年級學生,不必追求學生的文獻查閱水平和文稿撰寫水平,但也應嚴格按照履行科研訓練的職責,教師與學生都將獲得新的知識補充。第二,增進師生交流,促進獨立思考。在以往的“填鴨式”教學中,由于師生之間交流僅僅圍繞教材,談話內容比較貧瘠,往往缺乏及時溝通,導致師生關系比較淡薄;另外,照本宣科固化了知識內容,淡化了學生對知識的好奇,簡化了學生對知識背景的思考,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轉化能力。采用研究型教學法,教師和學生的定位都會發生一定轉變,教師定位由獨唱演員轉變為“導演”,學生定位由被動的聽眾轉變成必須出演的“演員”。由此,“演員”為了要表演到位,就得時常請教“導演”;同時“導演”要有所收獲,就會時常對“演員”加以指導。這必將增進師生交流,從而促進師生關系。另外,現在具體的課題方向擺在眼前,僅僅靠查閱資料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把文獻資料中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提取和分析,并利用自己已有知識和經驗與同學以及老師去交流和溝通,這必將加深自我理解,促進自我思考。第三,變注重知識灌輸為注重綜合能力和思維培養,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讀死書不如不讀書,研究型教學法正是為此而生,為此而發展,其教學過程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動手動腦,將知識傳輸轉化為學生全面能力的鍛煉。故結合研究型教學法的特點,在醫用生物化學教學中實施該方法有著一定的意義。首先,在醫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研究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生物化學內容復雜晦澀,完全靠背萬分辛苦,也非常不現實。我們針對某些章節的重點難點,提煉出一些可供思考的方向,結合醫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在研究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積少成多,完成知識積累。其次,在醫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研究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對科學研究抱有神秘感,覺得深不可測,甚至望而生畏。通過實施研究型教學法,學生參與其中,經歷一遍科研流程,感受科研的探究精神,從而摒棄學習上的畏懼心理,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對主動學習的愛好與興趣。最后,在醫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研究型教學法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對于如何從教學知識點中提煉出可供學生分析的課題方向,把握所選方向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了研究型教學法實施的效果和效率。如果方向太難太抽象,容易讓學生形成畏難心態,導致研究型教學法實施計劃被劃水,難以順利落實;如果方向過于單一簡單或者不實際,又容易造成學生蒙混過關,達不到讓學生主動深入學習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的目的。這對教師如何設置課題方向提出了較高要求,迫使教師要不斷鉆研業務,拓寬知識面,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另外,教師不能敝帚自珍,還要積極和本系部各位老師以及其他專業老師商量和討論,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提升教學團隊的整體實力。

二、研究型教學法在醫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醫用生物化學課程內容豐富,理論性強,我們可以將某些章節的重點難點等知識點進行拆解和提煉,分成幾個具體的研究方向,提前兩周分發給學生,學生會在兩周時間內進行查閱文獻和搜索資料,形成本小組的陳述文稿。在兩周之后各小組進行陳述,教師最后進行歸納小結。這樣,學生會有比較充裕時間進行準備,遇到問題可以小組討論,也可以向學長和教師請教,充分鍛煉了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在具體實施研究型教學法之前,教師會做示范,向學生告知操作流程和明確學習任務。研究型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流程包括:首先確定課題方向,其次學生進行分組,各小組根據所選方向進行分工,查閱文獻搜索資料,做好筆記提出問題,期間各小組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討論,并將討論內容形成PPT格式的宣講稿,各小組派代表上臺陳述本小組的PPT文稿,隨后其他小組會對所陳述的內容展開討論,最后教師進行歸納和總結。首先,教師指導選題。教師會提前兩周把選題方向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以醫用生物化學中的“酶”這章為例,酶促反應動力學是本章的重點難點,主要探討底物濃度、酶濃度、pH值、溫度、抑制劑和激活劑等各個因素對酶促反應速度的影響。教師會圍繞該重點難點以及本章其他重點難點提煉出7-9個課題方向以備用,分別為:4個基礎型課題包括“酶的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團”、“酶的催化共性和催化個性”、“同工酶的種類和組織中的含量”和“結合酶的結構和功能”,2個應用型課題包括“磺胺類藥物的抑菌作用”和“低溫保存酶制劑和低溫麻醉的意義和應用”以及3個綜合型課題“痛風癥的治療靶點”、“重金屬中毒”和“如何分析同工酶譜”。這些方向并不是全部給學生,會根據不同醫學專業和年級有所側重。比如,護理專業是在1年級下學期學習醫用生物化學,相關知識儲備比較薄弱,因此,會更偏向生活實踐以及專業護理知識方面傾斜。藥學專業是在2年級下學期學習醫用生物化學,相關知識儲備比較全面,且已經接受一定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因此,會更偏向科研實驗以及藥物研發等方面傾斜。同時,也積極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在確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之后將其納入到備選方向之中。這樣,學習任務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更接地氣”,與學生的交互性更強,學生接受起來更加容易,學習興趣會明顯增加。隨后,小組準備。學生按每個小組5-6人進行自由組合,每個小組從教師所給方向中自由選擇1個方向,各組小組長負責該組的統籌規劃,包括成員分工以及任務安排等。各組成員可以在兩周時間內進行準備,查閱文獻搜索資料,小組內可自行組織時間討論和交流個人進展,也可以就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咨詢學長和教師。教師可以實時關注各小組進度,旁聽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及時反饋,對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引導。對于學生在準備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教師可以進行引導和提供思路,而不要立即和直接給出解決措施,讓學生自己找到如何解決問題和處理困難。最后,各小組根據資料匯總形成ppt陳述文稿。另外,鼓勵各小組發揮組員各自特長,在制作ppt時無論是幻燈片背景樣式、頁面設置、動畫設計和內容設計都進行創新,比如添加自己設計制作的視頻、flash和圖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避免各陳述文稿千篇一律,確保研究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各小組的原創性。最后,小組匯報和教師總結。兩周后,各小組代表進行陳述匯報,隨后其他小組對所陳述內容以及疑惑地方進行提問,陳述小組可據此進行解答和討論。期間,教師盡量不要參與討論,鼓勵學生多提問。這樣,所有學生都可以圍繞著這些知識點進行思考,做到舉一反三。同時,有同學現場記錄提問問題和回答問題情況。在各小組都完成陳述和討論之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就每組學生準備充分與否、各組協作和分工合理性和實施性、對所涉及知識點的理解程度、現場講述和組間討論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由此提出合理建議,并對提問突出、表現突出和進步明顯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也同時對消極怠工和摸魚的同學提出批評。在每次研究型教學法實施之后會以小組為單位形成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包括三個部分:各小組自己的組內評價結果、其他小組對其完成的組間評價結果以及教師對各小組完成的教師評價結果。評價結果具有一定客觀性和全面性,并且可以實時和動態反映各小組各組員的進展情況,全面評價各小組的綜合能力。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在下一輪陳述之前,教師會對上一輪綜合評價之后的表現最好小組和進步最大小組進行表揚,也促進學生的良好競爭和奮斗方向。通過改進評價方法和系統,可以更加客觀和全面的反映研究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也可以科學動態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進度。在研究型教學模式實施之后,我們還通過個別學生談話咨詢和匿名問卷調查的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收獲情況,檢驗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效果。反饋結果提示,大約85%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由于目標和分工明確,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可以有力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文獻檢索能力、創新能力、文案操作和使用水平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合理提升學生的應急處理意識和團隊協作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高級思維。

三、研究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探討

從我們探索在醫用生物化學教學中應用研究型教學法之后獲得的教學效果和反饋信息以及眾多醫學院校同行總結的教學實踐反饋來看,該教學方法確實可以收到比較良好的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眾多師生的認可。但在實踐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具體的問題,在此進一步探討與分析。第一個問題是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態度左右著研究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不可否認,教師的個人能力有差異,教學態度有優劣。這迫使教師需要不斷進行繼續教育,與時俱進,提升和完善自身科研水平和教學水平;同時,也需要上級教學主管部門向教師們提供和支持更多與外界學習交流的機會,擴大視野和增強實力;另外,還需要教師加強思想政治的熏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擺正教學態度,提升教書育人的奉獻精神,對教育事業的崇高使命感和高度責任感。第二個問題是研究型教學法實施起來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課前課后都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醫用生物化學是一門基礎必修課程,一般采用大班教學,學生人數動輒一百多人,如何在不影響教學進度的前提下確保研究型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需要教師和上級教學主管部門對此進行探索。另外,由于參與學生較多,在分組實踐和小組匯報時,內容往往會大同小異,甚至有的小組會由于準備不充足進行投機取巧和抄襲,從而喪失了創新性。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組員消極怠工。這都會造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由于學生差異有別,匯總內容分散,組內討論和組間討論都僅在表面無法深入,難以聚焦在重點難點上,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討論效率還比較低下,也使得學生興趣乏乏,教學效率無法。雖然實施小班教學可以比較好的規避這個問題,但對大多醫學院校來說,這種方式較難全面實現。同時,雖然小組是自由組合,但教師要積極引導,也要和小組長多聯系,做到好生帶差生,讓小組分工合理和明確。另外,教師為了實時關注教學進展,也要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參與小組討論,這就需要教師的奉獻精神以及投入更多的教師力量。增加教師力量,多位教師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探索如何根據專業特點和學校特色實施研究型教學法,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通過實施研究型教學法,伴隨著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定位轉變,伴隨著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到以探究問題為中心的模式轉變,伴隨著以講義、教材為中心到以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為中心的資源轉變,伴隨著從過于單一的專業學習到培育厚重的復合性知識的內容轉變,伴隨著從國內學習到擴展國際視野、跟蹤學術前沿的意識轉變,伴隨著從知識、能力教育到全面素質培養的目標轉變。這些轉變凸顯出研究型教學法的現實價值和實踐意義。雖然研究型教學法也存在不足,但隨著諸多學校同行的認真投入和各專業的不斷實踐,將逐漸解決。

【參考文獻】

[1]陳雨露.構建研究型學習制度完善本科人才培養新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3(10):4-6.

[2]李秋香,彭毅,張璇.研究型教學模式下社會科學仿真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0(16):82-84.

[3]斯麗娟.研究型教學在經濟學本科課程中的實踐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20,(3):101-107.

[4]韋寶平.創新教育視角下的研究型教學[J].江蘇高教,2003(4):85-87.

[5]楊艷妮,王郡婕,李金霞.醫學院校醫用物理研究型教學模式實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4):616-617.

作者:李志紅 肖方祥 肖莉 袁成福 彭帆 單位:三峽大學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