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3 14:57: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美術教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美術教學論文

美術教學論文

一、強化整體意識和結構意識的培養

在素描教學中強化學生整體意識和結構意識的培養,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畫面整體效果的控制能力,增強全局觀念,并深刻地、真實地表現對象的空間結構及體積關系。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遇到兩種不良的現象。

一是學生死摳局部,造成局部之間相對孤立,無法很好地銜接,常常是某一局部已經畫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位還是空白,導致畫面極不完整。其原因是由于學生缺乏整體意識。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體會運用輔助線組織或檢查畫面:中軸線橫量縱向的左右比例關系,水平線推測畫面橫向的透視變化,垂直線、斜線可比較對象各部位的上、下、左、右關系等,逐步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在表現對象某個局部時,所花時間不宜太長,應逐步轉移到其他部位,做到同步進行,使畫面完整統一。

二是學生畫好物象的大致輪廓后立即上調子,機械、被動地抄襲對象,從不研究對象的內在結構關系,哪里深點,哪里淺點,只是用平涂的調子加以表現,把立體的對象平面化。其原因是由于學生缺乏結構知識。在提高學生結構意識方面,我要求學生面對物象應積極主動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對象的內外結構,研究外部表象的內在成因,做到知其所以然。讓學生建立起結構概念和整體的空間想象能力,從而使他們明白應該怎樣去觀察分析、怎樣去表現。

二、注重多元化學習方法的指導

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要注重學習方法,方法得當可事半功倍,方法不當則事倍功半。我認為,要想學好素描,學生必須做到五多:多看、多想、多問、多練、多記。

查看全文

現代繪畫美術教學論文

一、小學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學生對所學內容缺乏興趣我國現階段的小學美術課堂還存在以教材為主的教學方式,無論在教材的選擇還是課堂教學的設計上都缺乏創新意識,這就使美術課堂缺乏活躍的氛圍。小學生的課堂實踐是按照固定的形式開展的,長此以往會嚴重束縛小學生個性的發展,也就無法在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創新能力。

2.教學設備不夠健全,導致教學手段落后一些學校沒有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美術教學方面,這就導致美術課堂沒有完善的教學環境,同時缺少先進的教學設備。在教學過程中,單純依靠教師對新知識的講解,以教材中的范例為學習道具,小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地聽完并聽懂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因此,應用先進的教學設備改變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小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成為當下基礎美術教學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

3.受固有教學模式影響,教學觀念落后由于受固有教育模式的束縛,即使新課程改革已經深入到學校教學的各個科目,但填鴨式的灌輸教學思想依舊是一些教師的主流教學觀念,這就使教材的知識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置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脫軌。同時,固有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和教材為課堂中心的,教師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開展課堂教學,而忽略了課堂的主體——學生,這就使美術課堂毫無生趣可言,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內容不感興趣。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現代繪畫藝術創新意識的途徑

1.創新課堂教學設計,突破固有教學模式的束縛,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第一,明確課堂的主體,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給予學生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并為其創造相對放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要使現代繪畫藝術的創新意識完美融入小學基礎美術教學,就要求美術教師運用情境教學,創建美術課堂情境,從而提升小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教學的目的。

查看全文

美術教學論文

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我們面臨改變原有的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新要求。回顧和觀察美術教學的種種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更“有效”?對此,有必要重新認識美術教育和教學的意義,了解美術教學應該教些什么,學生應該學習些什么。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當代科學與藝術的綜合融會,美術教育之所以愈來愈被人們重視,是因為它事實上已經成為一種創造性的學科,其學科的歸宿感和自覺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由于美術所具有的形象、情感與審美等特征,它更多從個性的角度來關心身邊的“小事”,反映我們生活周圍構成的種種現象、形式。概括起來,其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運用美術形式有效地傳承文化;2.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3.促進學生感知覺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4.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的形成全;5.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從教育的門類上來看,基呈現價值體現為人文性和工具性,是普通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語言,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從學科的本位價值取向來看,一是美術技法論——強調技法與社會職業目標(如畫家的)相關性;二是學科中心論——強調“以學科為中心”的科學理發主要思想的傳統性。從教學科目來看,它是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組織起來的科學基礎知識的體系。即從教學的需要出發把視覺藝術的有關內容加以選擇、組織和排列,使之能有效地適合于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水平和階段程度,形成同藝術的某一門類相對應的學科。美術學科的性質和體系與其他人文學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互補性和綜合性,說明了美術在人文精神的整體情景下,側重于研究和探討人類的情感表現、審美感受等方面的現象,提升著我們情感活動的個性、智慧與技術的品質意識。在它的學習中更多地呈現出人情感、開發著我們視覺思維的創造潛能、關注人的和諧快樂。其認識論與方法論決定了它的先進方式是在客觀基礎上強調主觀的陳述性——著重于表現性的過程、評價性的感受。雖然它的理論命題不能與社會現實向背,但并不完全依賴于社會現實的印證。過去,我們經常出現的問題是:要么把美術課當做一個“搭頭”,忽視它在人生成長過程中的正常位置;要么把美術課看得過分學科化、科學化,過分地強調其學習的一律性和完整性。由于對美術本體文化價值和學生學習需要的認識偏頗,造成了教學缺乏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誠然,在基礎美術教育的領域里,了解、認識并進行美術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建立有效的教學理念,通過和諧的方式和行為,促進學生的情感、智慧及創造力的發展。該方式和行為應該是豐富、愉悅和輕松的,其過程是“稍息”,不是“立正”,更不是“新聞聯播”和“實話實說”。對美術教育棄之不用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或“生產形態”,都是不當的。正如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在說到美術的價值意義時認為的:在藝術教育中,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使人在創造的過程中,變得更富有創造力,而不管這種創造力將施用于何處。假如孩子長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經驗獲得較高的創造力,并將之應用于生活和職業,那么,藝術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就已達到。

怎樣才能使美術教學對學生是有效的呢?

例證一。這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情景:公開課的課堂上,小學生們被要求身正形定,不要“亂說亂動”,“請你像我這樣做——我就像你這樣做”的喊聲在一張張漲得通紅的小臉上振動著。老師將已經準備好的圖畫紙發給學生——每一張作業紙上都預先由老師畫好了完全一樣的圖形,然后,在老師統一的規定和指導下,學生們畫著同樣的東西。一節課下來,統一變成了同一。在此時,且不說誰能有點“創新”的愿望,即使有,也是自討沒趣……好像只有這樣做了,我們的教學才有了保證,教育才能夠達到目標。我曾問過許多老師這樣做的意義何在?他們的回答大都是:“這才符合要求”。我們不討論上述情景對不對的問題,只是此情此景讓人覺得,該做法多少有點灌輸“絕對服從”的意思,實在是對人的主體意識和自主精神的一種傷害——這哪里還談得上什么個性培養呢?我們對教學問題用一種“過來人”的標準和模式去規定,占用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和生命空間中,講那些過時的知識和貌似科學的廢話,不給學生自主的權利。可笑的是還總以為自己是非常負責任的!經驗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但,經驗不等于教育和教師的全部,在一定的情境下,經驗使我們忽視對普適性的教育規律轉向尋求情境化教育意義的探究,缺乏在課程與教學領域里實現一種文化取向的自覺性,嚴重妨礙甚至歪曲了教育的原本意義。有的都是在給學生講顏色時會說:紅色+黃色=什么顏色;而有的老師則傾向于明確告誡學生:紅色+黃色=橙色——而且囑咐以后千萬不能忘記了!不同的教育觀念與角度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效果。

讓學生得到情感、智慧以及創造力培養的美術學習權利,并且通過這個權利獲得進入“生活世界”的路徑,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出發點。從這個意義上說,美術教育應該是最不強調一律性的教育,美術課程是最不追求標準答案的課程。

例證二。個子矮小的西班牙畫家米羅在學校學習時不大“循規蹈矩”。有一次老師讓他以杯子、蘋果為題完成一幅靜物寫生的作業,喜歡“求異”的米羅卻完全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把畫畫成了“綺麗的黃昏”。于是,米羅被罰一周蒙上眼睛去上課,上課的內容是用手觸摸實物,再賃自己的記憶作畫……有意思的是,老師的這一“針對性”教學方法的結果卻改變了米羅,大大激發了他對形體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后來的日子里,米羅逐漸悟出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并走向了成功。米羅活了90歲,他在畫壇上是個巨人。此例證明:在承認藝術的規律性與偶然性的同時還應看到充滿著人的主體意識介入的能動性,掌握技術與推動創造是一種和諧的關系,任何表面上對學生的“規范”都要慎之又慎,無視學生個性發展的“規范”就是扼殺。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創新是頭腦中最機敏的機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壓抑的機能。美術教育既有可能為創新提供發展的契機,成為發展的動力,也有可能阻礙、甚至扼殺創新意識形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扼殺的事,萬不能做。基于此,我們反對把美術和美術教學弄得一成不變或神秘兮兮的,弄得使人“厭煩”、使人“搞不懂”,人為地制造學習、觀賞、讀解上的困難和問題。好的美術教學和美術作品一樣,應該是貼近人,關愛人的;好的教學應該是問題越講越多,能不斷地啟發學生的想像、感受、判斷等意識,用美術自身的獨特價值去構建創新的基礎、去和諧多彩的人生。在普通美術教育中,作為以一種“知識和技術”的“硬件”面貌來直接顯示的課程形式,除了體現對人的手功能、視知覺的一種訓練,更重要的是隱性地感受、體驗、確證一種人文精神,和諧人“全面發展”的節奏,啟發學生積極的創造性思維。

由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社會性與個體性的需要是我們確立有效教學的依據。

查看全文

中職美術欣賞教學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提出的新舉措,學校在教授學生各種知識的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在中職教學的過程當中,美術教學更加注重欣賞教學課程的開設。通過開設美術欣賞教學,能夠更好地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本文主要圍繞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欣賞教學展開討論,首先分析中職美術教學中欣賞教學的開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中職美術欣賞教學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最后對提高中職美術欣賞教學的實際效果提出更加有效的舉措。

關鍵詞:中職院校;美術教學;欣賞教學;發展現狀;改進舉措

中職教學是學生面臨進入社會前的一個學習地方,因此,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才有利于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綜合性、全面性的建設者。通過開展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欣賞情趣和欣賞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因此,在中職院校中,普遍開設了美術欣賞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欣賞教學過程當中,卻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直接影響到學生審美情趣的提升,要采取有效的對策,切實加強中職美術欣賞教學的實際效果,首先應該從中職美術欣賞教學的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展開研討[1]。

一中職美術課程中欣賞教學的重要作用

中職美術課程中開展欣賞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中職院校在進行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培養的同時,開展美術欣賞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感悟和認知,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及藝術鑒賞、分析和評價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認識美、感受美、欣賞美,充實了第二課堂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另外,也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有效的增長知識點,增強對審美的追求,從而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不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社會主義有用的建設者[2]。另一方面,新時期素質教育發展的需求。素質教育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中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方面的能力,加強高品位藝術修養和高尚藝術情操的教育,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在生活中善于發現美、欣賞美,從而幫助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說,中職院校開設美術欣賞教學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中職院校美術欣賞教學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藝術治療美術教學論文

1.將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作為課堂重點

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作品的成形和心理經驗的整合已經不分彼此。這里不妨將此觀點引申到美術課堂教學的范圍中。新課標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經驗,即課堂教學要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緊密聯系,不能脫節。要做到讓學生在所學書本知識與個人生活經歷之間建立一種認知聯系,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內容接近學生的經驗,越是與學生已有的現實生活聯系得緊密,教學就會越有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在現代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地幫助、引導學生很好地把個人直接的生活經驗與間接的美術教材知識融合在一起。從這個角度來講,融入藝術治療的美術教育就發揮了極大優勢。具體舉例來說,當學生繪制作品的時候,其藝術表現形式就不再是一個定式,既可以畫得具象也可以畫得抽象,可以畫得很豐富,也可以畫得很簡單。總之,藝術創作重在內心的表現、感情的抒發和精神的獨立。

2.嘗試以積極取向為切入點,規避其病理性

通過梳理相關文獻資料,筆者發現目前國內針對藝術治療在美術教育中的應用,一直存在一種病理性治療模式的傾向。近10年來,國內已有的藝術治療項目多應用于特殊教育、校園心理輔導、災后心理干預、精神病人輔助治療、成癮者的輔助治療等領域。在筆者看來,當藝術治療被應用在普通美術教育中,教師工作的重點就不能完全放在一些外在的緊張性刺激給學生心理帶來的消極影響上,而應該以積極的心理學視角為切入點,將藝術治療與學校美術教學相交融,這是更為可取的方式。舉例來說,在教師運用繪畫投射分析技術時,把絕大部分畫作中的積極元素用對應的積極概念加以解釋,將相對消極、負面的元素及對應的消極解釋也羅列出來,并將其解釋轉化得相對積極或中性一些。在積極心理學產生以后,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藝術治療還是一個全新的應用、實踐和研究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通過校外資源深化課程影響

當前在中國,藝術治療對普通民眾依舊是相對陌生的概念,普通人對“治療”一詞或許十分敏感,但實際上,正如前文所說,治療也可適用于一般人的自我探索和成長。而成長這一過程對大多數的兒童來說可能都不是一個平順的過程,兒童的身心都或多或少地承受著來自家庭、社會、學業等方面的壓力。而現有的藝術教育課程對學生的生理、情緒、社交或智能的發展成熟重視不夠。為了加深公眾對藝術治療項目的了解,學校應該嘗試與其他社會資源展開合作。在這一點上,美國一些學校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邁阿密戴德縣公立學校從1979開始設立藝術治療部門,該部門被細分為七個區域,分別是咨詢、評估、干預、專業、開發、方案規劃和評估。為了引起更廣泛的注意,呼吁公眾對藝術治療的重視,該學校的藝術治療部門開始與當地大學的美術館合作展覽學生的美術治療作品。因此,嘗試向國外的學校學習,利用校外資源,可以有效地達到深化藝術治療課程影響的目的。

查看全文

中職美術教學論文

一、模擬課堂的實驗

(一)教學思路

主題確定了,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這時想到安教授提出貫穿教學的3個問題:想讓學生學什么?怎么教他們學?怎樣知道他們學會了?此次模擬課堂的特殊性在于授課的對象并非真實的學生,而是培訓班的老師們。老師們具有較強觀察能力及豐富的教學經驗,一絲的不連貫或者細節上的失誤都會被他們發覺。面對他們,要上完整而沒有破綻的一節課相當困難。對于教學對象來說,45分鐘內完成平時教學幾個課時的專業課項目也是有難度的。所以我認為在內容上以小見大來闡述課堂上的教學理念最佳。如何控制課堂教學,把握教學難易度?根據對專業的了解,先由我設計課堂教學,再與合作組員對照“SCL”模式一項項討論分析,提出看法再修改,最后制定出完整的方案。設計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讓教學對象在45分鐘內了解包裝的功能,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簡單的雞蛋包裝,共同檢驗包裝的實用性和美觀性。

(二)課后反思及建議

英國教學法體現出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鮮明特征,在課堂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對概念的質疑,刺激教學對象互動,鼓勵教學對象通過競爭與合作進行小組和獨立的學習。形式多樣的活動保障了學生參與面廣、學習程度深,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融學習于快樂的活動氛圍之中,很好地發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密切聯系起來,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課堂連貫性很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課件中倒計時的安插,讓教學對象把握了解游戲的時間性等等無疑豐富了課堂的趣味性。

二、真實課堂的實驗

查看全文

中職幼師美術教學論文

一、記憶與聯想結合,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記憶與聯想相結合是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方法。如,幼兒的繪畫作品大都是憑借印象進行創作,而認知是印象的主要來源,此時幼兒是沒有主觀意識的。大部分學者也對幼兒的繪畫作品進行過研究,并且給予高度評價,因此,教師可以借鑒兒童畫的創作理念,挖掘學生的潛能,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記憶與想象進行美術創作。教師在指導學生創作作品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在課余時間搜集相關影視作品以及圖片、視頻,使學生從視覺上感受這些場景的現實性,通過記憶與想象結合的方式構思作品。這樣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就能充分發揮主體地位,激發潛力,逐漸提高創新能力。如,作品《豐收》的畫面呈現了一位漁家女孩曬漁網的情景。畫家采用裝飾、拼接和夸張的手法,采用漁民生活的各種材料,用柴桿和鐵絲做草木樹葉,用蛋殼做魚,用沙粒紙鋪成沙灘,為觀者呈現出漁家女孩善良、勤勞的優秀品質。此作品的創作理念就是記憶與聯想的結合。

二、學會欣賞和評價美術作品

欣賞課程是中職幼師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美術欣賞是其從事幼兒教育事業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幼兒的美術作品充滿天真和童趣,幼兒在創作過程中往往呈現出大膽、粗放、生動形象等特點,這是成人所缺乏的。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有兩個關鍵要素:第一,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一致,主要體現作品的童真。一幅優秀的幼兒作品能夠表達幼兒的思想感情,呈現出幼兒與其他年齡階段的人不同的思維特點,這也是幼兒作品評價的主要方面。第二,對藝術性的評價,如線條的力度和連貫性、圖形的清晰完整度、畫面的合理配置、色彩的搭配以及內容的豐富程度等。因此,在中職幼師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主要從以上兩方面引導學生評價幼兒作品,逐漸提升學生欣賞和評價作品的能力。

三、結語

通過分析中職幼師美術教學的研究性學習,我們能夠看出中職幼師美術教學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為了有效提高中職幼師美術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其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奠定良好基礎;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創新能力和審美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與藝術素養。

查看全文

綜合美術教學論文

一、綜合其他學科

美術教學過程中綜合其他學科,使學科間知識相互融合滲透,有利于使學生形成整體性、全面性的認知,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

(一)綜合語文課,提高學生抒情描寫能力

在美術課中,有新課導入、教學新授、分析示范等教學環節,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刺激智障學生的聽覺,以增加他們的感受能力。課堂中,教師用栩栩如生的語言描述場景,使學生在腦海中展開豐富的聯想,大膽講出自己繪畫的想法和畫面的構成,引導他們用正確的作畫步驟和繪畫技術來表現想象中的場景,在提高繪畫技能的同時使其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二)綜合數學課,提高學生理性分析能力

可教授學生利用數學中的數量、大小、比例等知識,以提升畫面的美感。繪畫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分析圖畫中有哪些基本形狀,有幾個不同的形狀,哪個大哪個小,分別在畫面的什么位置;繪畫時也要注意形狀、大小、位置的區別,反復鞏固,使畫面布局在學生的腦海里留下深刻印象,并使其能用線條和基本形狀勾勒畫面的基本組合。

查看全文

教學改革美術教學論文

一、完善教師自身美術素養

要想改變高中美術教學現狀,提高高中美術教學效率,就要從高中美術教師的自身素質著手,促使教師提升自身的美術素養。只有教師自身具備深厚的美術功底,才能充分發揮自身能力,獲得良好的美術教學效果。因此,高中美術教師要提高學習能力,改進美術高效課堂教學的途徑和方法,要有針對性地對美術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從而使學生吸收美術精華,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同時,教師要提高教學能力,要把自己的知識有效地傳遞給學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及時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結合自身的美術素養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使教學有層次地開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能動作用和引導作用,保證美術教學效果,提高美術教學效率。

二、改革美術教學模式

在高中美術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要逐步改革美術教學模式,引入多媒體教學模式,提高美術教學效率。以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教師可以在美術鑒賞課上引入國內外大師的美術作品,使教學素材更有影響力,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美術大師的創作理念,增強學生對美術的理解。除此之外,多媒體教學中的圖片和視頻可以使教學課堂更為生動活潑,避免課堂氛圍死板,更能使學生融入多彩的美術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應用多媒體教學,高中美術教學模式改革要逐漸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建立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有機會發表對美術作品的見解,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集思廣益,共同促進美術能力的提升。教師要不斷增強與學生的溝通,使學生取長補短,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思考能力,同時使學生拉近與教師的距離,便于教師對課堂進行掌控,了解每位學生的美術情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增加美術教學設施資金投入

要想提高美術教學效率,學校也要不斷加大美術教學設施的資金投入,升級美術教學的硬件設施,可以選擇個別班級進行試點,與不配備硬件設施的班級進行教學效果的比較,從而合理擴大硬件設備的覆蓋率。除此之外,學校可以定期組織一些美術比賽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給予教師一定的獎勵,從而使教師更加積極地參與美術教學改革。同時,學校可以引進一些優秀的美術作品作為美術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查看全文

民間美術資源的美術教學論文

1貴州民間美術資源的特點

1.1充滿想象和夸張

貴州是個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在民間藝人的想象中,糅雜成具有獨特魅力的工藝品。例如,刺繡、挑花、剪紙等藝術,他們可以把石榴、魚兒、桃花等各種物品放在同一個空間中,還能叫出很美的名字,或者講出一個動人的故事。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其表現手法也極其夸張。

1.2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各民族相互滲透又保持獨立的藝術手法,在貴州民間工藝中顯得尤為突出,就算是相同的民族由于所生活的區域不一樣,也略有區別。例如,苗族的刺繡,不同的地區都有不同的特點。正因為如此,貴州民間工藝才堪稱中國民間工藝藝術的瑰寶。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諸如刺繡、挑花、剪紙等工藝正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因此,作為中學美術教師,培養孩子們喜歡民間工藝的興趣便成為當下比較重要的任務。

2民間美術資源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