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研究3篇
時間:2022-07-11 11:14:24
導語: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適當處理,科學表達概念
概念名詞是傳遞科學概念最有效的方式,課本上有很多地方是使用陳述句或命題的方式來表達概念術語的,它的好處是能迅速地讓學生明確概念的內涵。如: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第一章對“生物圈”、“應激性”這兩個概念的表述。但同時課本上還存在描繪闡述性的概念表述,如: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第六章對“須根系”的表述,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生物第二十章對基因的兩種表述。這樣描繪和闡述的好處是能夠讓學生對抽象的概念產生形象或多方位的認識,但這樣的表述往往難以讓學生迅速對概念形成清晰的認識,往往會導致出現概念不清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修改表述方法,如:“須根系是胚根穿出種皮向下伸長到一定階段后停滯,而在胚軸基部陸續生出許多不定根形如一把胡須的根系”。再如基因這個概念可以這樣表述:“基因是DNA上控制性狀的有遺傳效應的基本遺傳片段單位”。這樣學生就能明確這個概念是什么了。
二、明確內涵和外延,講清概念
概念包括三個要素:概念名詞(術語)、概念的內涵、概念的外延。其中概念名詞(術語)是對概念的指代,概念的內涵揭示了概念的本質屬性和特點,準確地反映了概念的實質,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指的事物所組成的類,概念的內涵越大,外延就越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入手講清概念,使學生形成對一個概念的完整認識。如生物圈的內涵包括:生物圈的厚度、層次、維持生命的條件,外延包括凡是有生物生存的地方。性狀的內涵包括形態特征、生理特性,外延包括凡是涉及形態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方面。通過強化對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認識,能讓學生把概念認識得更全面深刻。
三、多方舉例,化難為易理解概念
感性認識是形成概念的基礎,許多生物學概念是從具體事物或現象中抽象出來的,所以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舉例,化難為易,讓學生充分理解概念。如在講“性狀”這個概念時,我們可以先舉例:人的五官、皮膚色澤、身體高度、血型、嗓音等都是性狀,從而歸納出“人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遺傳學上都稱為性狀”。又如“同一種生物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總稱為相對性狀”。在這個概念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先舉例:人的毛發有直有卷;眼色有藍、茶、黑等色;牡丹花有紅、黃、綠、白等不同的顏色,這些都是相對性狀。通過多方面舉例,讓學生的認識變得充實,豐富和深刻,從而使概念變得易于理解。當然,除了上述各方法外,在生物概念教學中還有相似概念比較法、圖示法、是非判斷法等許多值得借鑒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在實踐中加以嘗試。
作者:邢奮紅工作單位:山西省汾西縣第三中學
第二篇
1.生物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理性知識,反映了對象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對于我們所感知的事物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將其共同特征抽象出來,加以總結,代表著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生物概念是人們長期認知世界的過程中通過實踐活動積累下來對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高度概括的思維形式。這些概念可對生物基本結構及生物反應規律進行總結,同時也是學生進一步探究深層次生物科學問題的基礎,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生物概念通過分析、判斷和推理等邏輯思維的形式來揭示生物的內在本質。所以,生物概念是生物學科的基礎,是生物領域最基本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單元。學生積累了一定量的生物概念后,才能了解生物活動規律和生命現象,進行生物問題的思考[2]。
生物概念處于生物學科的中心地位,是生物課程的基本組成,理解生物概念為進一步理解生物現象、生物規律提供基礎。初中教師在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應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圍繞重要概念層層展開,舉例說明,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認識、理解和應用[3]。在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供豐富的、代表性的實例對學生理解概念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對事實的抽象、總結、歸納、推理,讓學生對生物重要概念有所把握,而不應僅停留在讓學生記住一些事實上,并以此來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4]。因此,生物概念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不僅處于基礎地位,同時也是對生命規律把握的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對概念的有效延伸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現狀
新課標下對生物教學中突出概念教學的地位日益突出。2012年以我省海口地區初中生物教師的一份調查中發現,教師對生物概念的理解偏重于傳統的生物術語概念與新課標中提出的核心知識概念有一定的偏差,大部分教師經過多年教學擁有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但對核心知識、核心概念存在模糊界定,深入理解有偏差。初中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現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難度,而抽象性概念是調查中教師普遍認為較難把握的概念教學,大多教師又不知如何把抽象轉化為形象可見,所以在教學中對抽象概念的融入有困難。此外,教師對概念教學方法了解不多,通過具體形象材料進行概念教學或創設情境巧妙設問來教學,這兩種方法在概念教學中較為常用,但運用其它形式不多。針對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較多的教師認為具有較好的教學效果,而少部分教師認為運用形象材料進行教學學生理解起來容易[5]。總的來講,現階段概念教學的理解和方法的使用尚未完善,對其廣泛應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4.生物概念教學的方法
4.1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概念的興趣
傳統生物教學中,教師往往選擇直接切入的方式對概念進行講解。遵循教科書首先概括概念,然后再通過具體的事例來闡述概念內涵的教學程序。這種講授方式直接進入主題,便于學生的記憶,提高了概念教學的效率。但由于概念的引出沒有經過學生的思考,概念的獲得具有一定的強迫性,致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印象淺,當遇到遷移時,學生不會延伸。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習慣于主動講解,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久而久之,學生對概念學習產生了疲憊和厭倦心理[6]。近年來多數新編的初中生物教材每節開頭設置了“想一想,議一議”欄目,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概念的興趣。在這個欄目下設置了一個與本節學習內容相關的概念問題,并不是簡單地、晦澀地、生硬地對問題直接提出,而是圍繞概念讓學生思考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解答,回答的過程也逐步對正文中的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幫助學生理解將要學習的概念。在理解問題過程中巧妙地引出概念,設疑就是依據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設計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參考書籍、觀察現象,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概念。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注意問題的難度,并確保問題的合理性,便于學生理解。
4.2系統化學習,完善生物概念體系
初中生物知識由許多概念體系組成,概念體系包含一個章節內容的全部概念。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初中生常常將相同的概念進行歸類,也就是以已知概念為基礎,找出未知概念與已知概念間的相關性,并建立聯系,將新概念納入原概念體系,或者說是用新概念來完善原有概念體系。生物概念學習過程的本質就是新、舊知識相互作用并建立聯系的過程。初中生物概念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所掌握的概念進行歸類,使之納入到自身的認知結構中去,不僅有助于新學習概念的鞏固,且利于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融會貫通[7]。
4.3編制生物概念圖,構建知識體系
概念圖是將有關主題不同級別的概念放置于框中,再以線條連接的形式將相關概念進行連接,形成該主題的概念網絡。在實際教學中,以圖解的形式把兩個以上的概念通過一定的相關性連接起來,從而反映概念間的聯系,不斷完善認知結構。筆者在講授“植物細胞結構”一節時,對植物細胞的結構以概念圖補充完整;講授“生物與環境生態系統”一節時,就以生態系統的組成進行了圖解,同時適當在圖中引入多種生物;講授“遺傳信息傳遞”一節時,要求學生用恰當的箭頭形式表示出DNA、RNA和蛋白質三者間的信息傳遞方式;除此之外,講授“開花和結果”一節時要求學生用概念圖對花的結構補充完整。所以,繪制概念圖這種教學方式能加強學生對所學概念的深入理解,也能體現學生對概念間邏輯關系的理解程度,構建概念圖能夠幫助學生理清相應的知識框架,同時也是對學生邏輯思辯能力的一種訓練方式[8-9]。筆者在多年初中生物教學實踐中深刻地體會到,概念教學方式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由于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復雜性、豐富性和多層次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有許多相關的概念教學方式與之相適應,特別是需要教師熟練掌握教學策略,選擇恰當的策略高效地實施生物教學。同時,教師在講授每節課時的教學策略往往都是多種方式的相互結合靈活使用,幫助學生有效地引入概念、深化理解。總之,概念教學策略林林總總,筆者僅總結了教學實踐中常見的幾種方式,其內容極豐富,還有待于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不斷地探索完善。
作者:紀道釗工作單位:東方市港務中學
第三篇
一、強化學生的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道德品質、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及思想素質的培養,在教學的各環節中滲透德育。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都離不開生物知識,生物知識和生物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所以,在生物教學中要滲透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教育,將其與生物知識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鼓勵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良好的科學素養。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初中學生而言,學習的動力主要源于興趣,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如果教師專業知識儲備不足,課前準備不充分,教法單一,語言平淡無力,就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充分準備各種教學用具,優化新課的導入,盡量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語言力求風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三、采用有效的教學方式
新課程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能力的關系,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調查、探究和總結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以往生物的演示實驗是教師做給學生看的,但是如果課堂上總是這樣做,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非常不利,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也會驟減。所以,在教學中將一些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師生合作或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積極參與,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是教育過程中首先要確立的一個理念,也是必須貫穿于生物教學每個環節的理念。
1.尊重所有學生。教師要平等對待所有學生,了解學生的心聲,關注他們的發展,促進他們進步,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夠學好生物。
2.讓每個學生參與探究。在實驗小組分工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承擔各種角色,給每個學生提供同等的學習機會,讓所有學生均衡發展。
3.教學資源分配要公平。探究式學習、觀察、實驗、調查、網絡學習、課外閱讀等都需要各種資源。在資源不夠充分的情況下,教師要想辦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平等地使用這些資源,這是新課程理念中所重點強調的。總之,生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自然學科,教師要鼓勵和幫助學生發展學習生物的興趣,激發他們不斷探索生物學知識的動力,并幫助他們將生物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發展其學生物、用生物的能力。
作者:丁洪偉工作單位:北安市通北第一中學校
- 上一篇:廣播電視大學工作計劃
- 下一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實施方案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