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時間:2022-12-21 10:24:36

導語:家庭對創業意愿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本文作者:李克敏商士杰工作單位:天津工業大學

(一)文化———家庭———自我的層級互動文化主要是指以西方為代表的個人主義文化和以亞洲、非洲為代表的集體主義文化;在文化的基礎上,家庭可以分為獨立型家庭模式、依賴型家庭模式,以及心理依賴型家庭模式;相應于不同的文化和家庭模式,自我分為獨立型、依賴型和自主———關系型三個類型。創業研究者所熟知的是,獨立型自我是一種創業型的人格,獨立型自我的很多心理特質,如獨立性、冒險性、成就動機、內控性等直接影響著潛在創業者的創業意向,是創業行為有效的預測指標,而依賴型自我及其相關的心理特質詮釋則不利于創業意向的生成。跨文化社會心理學家為了揭示文化、家庭和自我三者之間的關系,將個體的發展和養育放在社會文化背景之下,把個體鑲嵌進最接近的生活環境,再把最接近的生活環境鑲嵌進遠端的社會環境(社會制度、經濟體系、文化模式和習俗)之中,發現文化、家庭和自我三層因素,通過社會化這一過程呈現出層級互遞的影響關系。首先,文化通過價值觀念、社會規范、習俗、禮儀、制度等社會化媒介將自身的特征傳遞給家庭這一個體社會化的中介場所;然后,不同的家庭模式作為其所屬文化的載體,承載著該文化的先天模式和內在功能性結構,進而形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與不同的家庭模式相應的養育方式和互動模式;最后,不同子女養育方式和家庭互動模式塑造出了具有不同心理特質的自我類型。(二)家庭對自我塑造的實現方式家庭作為社會文化和個體之間的中介和交界面,是個體出生、成長和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費孝通先生說過:“人類創制這家庭的基本結構,目的是在解決孩子的撫育問題,使每個孩子能靠著這個社會結構長大,成為可以在社會中生活的分子。”[2]這里的“育”就蘊含著家庭對個體的教育和社會化的功能。1.早期嬰兒照看方式和母嬰互動。嬰兒照看方式在生物進化基礎上的“本能性養育”方面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如關愛系統(哺乳)、身體接觸系統(擁抱)、身體運動刺激系統,以及面對面的互動系統。然而,凱勒等人通過跨文化研究發現,后三個系統的普遍性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差異,比如,在非洲集體主義的傳統農耕文化中身體接觸和身體刺激更為典型,而西方城市背景的中產階級家庭中面對面的互動系統更為常見。進一步研究發現,以親密的身體接觸為特色的養育風格有益于兒童與他人發展關聯性,而帶有兒童指導性語言的面對面互動則能促進兒童發展出獨立感。2.家庭互動方式。跨文化心理學者Miller對兒童和父母的家庭互動模式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考察,他對不同文化中家庭交談場景進行了研究,涉及美國家庭和中國家庭,結果發現中國的家長在與兒童交談中常常反復援引道德規范和社會準則,使得兒童的違規行為更加突出;相反,美國的家長則會通過談話降低兒童違規行為的嚴重性。可見,中國家長會通過特有的教育方式,構建兒童自我批評式的解釋框架;而美國家長則會鼓勵兒童使用自我肯定的解釋框架。此外,美國家長在孩子表現出符合家長期望的行為后,會對他們進行表揚,以此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能力;而在華人家庭贊揚則僅僅是一種手段,只是用來鼓勵孩子聽從家長的要求,贊揚只是為了鼓勵孩子更加服從父母期望的行為。[3]3.子女價值。家庭塑造自我的方式除了上述的子女照看和家庭互動之外,在社會-文化因素和個體結果之間還有一個重要中介變量是理解家庭和社會文化動力的關鍵,即子女價值。子女價值是指家長寄予子女身上的價值,它是生養子女的內在動機,也就是人們為什么要生兒育女。子女價值分為三類:經濟/實用價值、心理價值和社會/傳統價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對父母賦予子女的價值有顯著的影響。在發達程度越低的情況下,父母在子女身上所寄予的經濟和實用價值會比較明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富裕程度的提高,子女的經濟和實用價值有所減少。與之相對照,子女能向父母提供以及父母寄予子女的心理價值,諸如愛、歡樂、陪伴以及自豪感等的重要性有所增加。[4](三)三種家庭模式及相應的自我類型跨文化社會心理學家庫查巴莎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家庭互動方式和子女價值的差異,劃分出三種不同的家庭模型,以及與三種家庭模型相應的三種自我類型。1.依賴型家庭模式。這種家庭模式多存在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和地區,在這種家庭模式中家長賦予子女經濟性和實用性的價值。原生家庭在生計上對子女有強烈的依賴,子女從小就在家里或家外勞動,長大以后還要對父母提供老年生活的保障。在這種家庭中,父母要求子女的順從和服從,傾向于對孩子進行服從性導向的養育,而不會促進其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發展,因為自主的兒童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一個與父母相分離的獨立成年人,這樣的人可能會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家庭的利益,因此獨立性不被當成有價值的東西,甚至被看成是對家庭完整和生計的威脅。依賴型家庭模式強調子女的順從和服從,不鼓勵自主性,于是產生了一種“他控型”的依賴型自我,這種類型的自我強調相關性和依賴性,缺乏自主性。2.獨立型家庭模式。這種家庭模式普遍存在于西方個體主義文化中,城市中產階級家庭由于物質上富足,以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父母可以很少或不依靠子女的物質貢獻,因此,子女的經濟價值可以忽略不計,而子女對父母的心理價值比較突出。這種家庭在子女的養育過程中強調子女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父母養育目的在于促進子女獨立性和分離性。費孝通先生在《美國人性格》一書中曾用“生活堡壘”來形容這種家庭,在這種家庭中“子女是配角,他們長成了就離開團體”。[5]獨立型家庭模式中,兒童可以形成依靠自己和獨立的品質,并逐漸完成與原生家庭的分離,所以,這種類型的家庭模式塑造出來的自我具有較強的自主性,即“獨立型自我”。3.心理依賴型家庭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從傳統農業型向城市型轉變,在家庭關系緊密的集體主義文化背景下,情感方面的依賴得到維持,而由于財富和其他養老保險資源的增加,物質方面的依賴就削弱了。這種家庭模式賦予子女更多的心理價值和情感價值,養育方式上不再過度強調子女的服從和忠誠。為了適應現代化的城市生活方式,父母也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子女的獨立和自由空間得以擴展。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對子女情感和心理依賴程度并沒有降低,仍然限制著子女的完全分離,所以子女的養育有一定程度的控制,而非放任自流,因為養育的目標并不是分離和個人主義的獨立。心理依賴型家庭模式中塑造出來的個體是一種自主和關系共存的復合型自我,即“自主—關系型自我”,這種類型可以看成是獨立型自我和依賴型自我的綜合體,既有一定的自主性,又有一定的關系性。

(一)依賴型家庭模式及依賴型自我不利于創業意向的產生首先,創業需要較強的個體自主性和能動性,而依賴型家庭模式是一種束縛性的家庭模式,家族生計的困難導致父母賦予子女沉重的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子女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家庭生存責任的重擔下辛苦勞作。由于經濟和時間大部分消耗在勞動中,子女無法形成獨立的自我意識和能動性,他們更多是被傳統保守的家庭觀念所束縛,強調的是順從、服從和相互依賴,很難具備創業者應有的獨立性和能動性。其次,由于傳統家庭的束縛和限制,以及對獨立性的回避,個體在創業意向的形成中也難以知覺到家庭和社會規范的支持,相反,可能會處處受到觀念的阻礙和限制。再次,這種處處受制約的觀念和教育方式,會使個體形成一種外控型的、被動的人格特征,在態度和行為方面會顯出無意識的依賴性和被動性。最后,由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勞動的捆綁,子女受教育機會較少,個體也很難具備創業者所必需的知識結構和能力基礎,更加難以從事復雜的創業活動。(二)獨立型的家庭模式及獨立型自我有利于創業意向的形成首先,創業意向與潛在創業者的心理特質密切相關,如獨立性、樂觀、內部控制、冒險傾向、成就動機等。西方的個人主義文化中的家庭在子女2012年11月養育和家庭互動中,注重個體獨立性的發展。父母一般并不過多干涉孩子的行為,并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對自己的選擇和行為負責,這樣的教育方式促使了內控型人格的形成。其次,與這種家庭模式相應獨立型的自我,在掌控外部世界方面擁有更強的信心。貝思•莫林和北山志乃研究發現,亞洲人不像西方人那樣有充分的信心來把握自己,亞洲人不是努力來控制形勢而是極力地適應形勢。再次,獨立型自我還有很多特質有利于創業意向的形成,獨立型自我的個體更加樂觀和追求個人成功,也就是說有更強的個人成就動機。最后,在冒險性和競爭性方面獨立型自我也有很大的優勢,發軔于古希臘的西方海洋文明歷來追求競爭和冒險,而中國文化一向求“和”,“和”就意味著要有更多的自我控制。這一區別從東西方器物文明上一覽無余,“希臘的花瓶、酒杯上展現的是戰爭、體育競賽和豪飲狂歡的創面,而中國的畫卷、瓷器上描繪的是家庭生活和鄉間樂趣”。[6](三)心理依賴型家庭模式及自主———關系型自我有利于集體主義文化背景下創業意向的形成首先,心理依賴型家庭模式是集體主義文化適應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的模式。這種家庭模式一方面保留了家庭原有對情感和關系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再強調對權威和等級的服從,而是一種人際的關聯性,是一種“關系型”集體主義,而非“規范型”集體主義,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一種規范的束縛,而是一種關系的支撐和協助。其次,這種自主—關系型的自我允許關系性和自主性共存于一體,一方面可以繼承傳統依賴型家庭模式中關系的優勢,比如,子女可以從上代人身上繼承成功的經驗,子女與家庭之間的情感連接和相互支持,這是西方家庭所不具備的優勢。馬林諾斯基曾經贊美過中國傳統“家”的功能,他說:“中國的舊式家庭,對于一切見解正確的人類學家,一定是可以羨慕的對象———幾乎是可以崇拜的對象。因為他在許多方面,曾是那么優美”。最后,這種家庭的養育方式并不完全束縛個體的發展,個體在保持和原生家庭情感和關系連接的同時,可以自由地發揮個體自主性,個體的發展已不再被看作是對家庭的威脅,而是一種新的促進,這便使得個體即能具備創業所需的自主性,又可以獲得家庭在情感的支撐,克服了依賴和獨立的矛盾。所以,心理依賴型的家庭模式及自主———關系型的自我作為獨立型自我和依賴型自我的綜合體,具備了雙方面的優勢,是一種更有利于培養潛在創業者創業意向的家庭模式。

潘光旦說過“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每一個人的人格的培養”。[7]同樣,創業教育的核心也應該在于創業人格的培養,而家庭在人格養成方面則起著核心的作用。家庭教育主要應該從養育方式和子女價值兩方面入手。首先,培養與創業意向相關的獨立、樂觀、內控、冒險、高成就動機等人格特質,促進創業人格的形成。養育方式包括母嬰互動和家庭教養方式,采取民主型的教養方式,促進子女形成獨立自主、積極樂觀的完善人格。其次,在子女價值方面,家長尤其是欠發達和農村地區的家庭應該對傳統的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予以反思和揚棄,已實現城市化的地區或城市家庭也不應賦予子女過多的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再次,國家在價值導向和制度上,應加速和促進家庭模式由傳統的依賴型家庭模式向新型的心理依賴型的家庭模式轉變,培養和塑造出既有獨立自主性又與家庭有情感的連接的關系———自主型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