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30 04:28:17
導語:幼兒園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性別嚴重失衡的情況沒能得到有效改善,男性化教育長期缺失的情況已經對幼兒思維方式、性別角色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阻礙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故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將成為幼兒園性別角色教育的主導傾向之一。幼兒園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教師對“雙性化人格”理論及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知之甚少。幼兒園教師認識到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必要性,掌握幼兒園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實施策略,對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幼兒教育;性別角色教育;雙性化人格
一、問題的提出
性別角色是社會群體以男女性別為標準而劃分的一種社會角色,是社會學中根據性別來規定的一種行為及思維模式。男女性別角色互為參照,相對存在。雖然男女性別是由遺傳決定的,但大量的生理學、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女兩性先天的生理差異對性別角色的影響是微小的。一個人性別角色的形成受生物因素、社會因素、認知發展及個人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社會學習論指出,社會環境對塑造及強化學習者的性別角色有很大影響。例如,學習者會觀察、模仿身邊的角色模范而形成對性別的理解。可以說,性別角色就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通過模仿學習所獲得的一套與自己性別相應的群體性特征、行為及思維模式。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是兒童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兒童獲得性別認同的過程,也是兒童獲得社會文化所認同的該性別的成員應具有的動機、價值觀以及行為方式的過程。很多相關研究證明,幼兒期是兒童性別角色形成的重要時期。幼兒園教育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影響。性別角色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據自己對社會性別角色標準的理解,對受教育者性別角色社會化施以影響的過程。[1]幼兒園教師是兒童性別角色形成的示范榜樣,是對兒童進行性別角色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幼兒園教師的性別教育觀念及教育策略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是摒棄了傳統的、絕對的單性化教育的一種教育新理念,是指在性別角色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持有雙性化的性別角色期望,使男女學生的發展不再受性別刻板印象的束縛,注重吸收異性的優秀特征,發展成為具有雙性化性別角色模式的人。[1]近年來,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證據都支持雙性化是最有利于心理適應的性別角色類型。長期以來,幼兒園教師性別嚴重失衡的情況沒能得到有效改善,男性化教育長期缺失的情況已經對幼兒思維方式、性別角色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阻礙了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故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將成為幼兒園性別角色教育的主導傾向之一。
二、幼兒園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現狀
(一)調查對象及研究方法。研究者在湖南省的長沙、衡陽、邵陽、郴州、永州5個地市選取不同性質、不同級別的幼兒園共10所,以幼兒園中313位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選取了30位調查對象進行了深度訪談(面談或電話訪談)。調查對象中,67.8%的教師年齡在20—45歲,55.7%的教師教齡在3—20年,60.4%的人擁有大專文憑。(二)調查結果與分析。1.幼兒園教師對性別角色教育的概念認識不全面,理解不透徹從30位訪談教師的調查結果情況來看,60%的幼兒園教師接觸過“性別角色教育”這一概念,但只是簡單地理解為“性別教育”,大多數教師說不清楚性別角色教育的具體含義。當問及“性別角色教育”的概念時,有20位教師提到“應該是讓幼兒能區分自己和他人性別的教育”,有5位教師認為性別角色教育就是“性教育”。這說明,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對“性別角色教育”的概念認識不全面,理解不透徹。2.幼兒園教師對性別角色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您如何看待女孩男孩化,男孩女孩化現象”這個問題時,50.8%的教師選擇了答案A(應該及時糾正,男孩女孩應該在性別角色上有明顯的差異,不能混淆),28%的教師選擇了答案B(順其自然,讓孩子自由發展),16.2%的教師選擇了答案C(幼兒期所表現出來的性別角色特征對未來發展的影響不大,沒必要糾正),有5%的教師選擇了答案D(其他)。80%的教師認為有必要在幼兒階段進行性別角色教育,卻只有25%的教師在回答“您所在幼兒園重視對幼兒進行性別角色教育嗎”這個問題時選擇了答案A(重視),47%的教師選擇了答案B(一般),28%的教師選擇了答案C(不重視)。只有13.6%的教師把性別角色教育落實到幼兒園教育活動中。3.幼兒園教師對性別角色教育的具體實施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調查結果顯示,在回答“您認為幼兒園性別角色教育應該包括哪些內容”這個問題時,85%的教師選擇了答案A(幫助幼兒了解男女性別差異)、答案B(讓幼兒了解自己的性別)和答案C(讓幼兒知道同伴的性別),22.7%的教師同時選擇了答案A、答案B、答案C和答案D(愛、自尊、人格教育),98%的教師認為幼兒園男女孩有必要分開如廁。在回答“您認為幼兒園進行性別角色教育的主要途徑是什么”這個問題時,73.8%的教師選擇了答案A(幼兒園教育活動)與答案B(幼兒游戲),只有26.2%的教師同時選擇了答案A、答案B和答案C(日常生活)。58.9%的教師在回答“您認為幫助幼兒了解男女性別差異的主要方式是什么”這個問題時選擇了答案B(讓幼兒通過辨認頭發的教育方式)和答案C(讓幼兒通過衣著打扮辨認的教育方式),只有41.1%的教師選擇了答案A(向幼兒介紹男女外生殖器差異的教育方式)。從訪談中得知,大多數幼兒園教師認為,向幼兒介紹男女外生殖器的差異是件較尷尬的事,而且不知道該怎樣講才能讓幼兒明白。在回答“幼兒園進行性別角色教育時是否應與家長進行溝通”這個問題時,83.1%的教師選擇了答案A(應該與家長溝通),14.7%的教師選擇了答案B(當幼兒的性別特征出現異常情況時,應及時與家長溝通),2.2%的教師選擇了答案C(沒必要溝通)。調查結果顯示,幼兒園教師對性別角色教育的具體實施內容,主要途徑、方法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全面的、系統的認識,而且實施熱情不高。形成以上現狀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對性別角色教育,尤其是對幼兒園性別角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相關研究。目前,我國與幼兒園教育有關的教育指導綱要性文件,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幾乎沒有涉及性別角色教育的內容,幼兒園教師缺乏此方面可參考的規范性的指導綱要,也缺乏相應的性別角色教育專業學習、培訓機會和探討活動。幼兒園管理人員及幼兒園教師還沒有真正認識到幼兒園性別角色教育對幼兒健康人格發展的重要價值。4.幼兒園教師對“雙性化人格”理論及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知之甚少調查結果顯示,83.5%的幼兒園教師不了解“雙性化人格”理論及“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這一概念,只有5%的幼兒園教師認為自己實施過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大多數幼兒園把消除男性幼兒教師缺失對幼兒人格發展等方面的消極影響的途徑固化在增加幼兒園男性教師這一點上,另一個原因是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健康人格的發展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幼兒園教研氣氛不濃厚,甚少關注最新的幼教研究動向與研究成果。
三、幼兒園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必要性
社會普遍認為,男性應具有果敢、堅強、競爭、進步、成就、事業等特征,而女性應具有溫柔、仁慈、細心、服從、同情心、安靜等特征。傳統的性別角色觀念嚴重限制了男女性別角色的標準,限制了男女兩性的思想和行為。雙性化人格理論認為,傳統意義上的男女兩性人格特征是可以在一個個體身上很好地融合的。“雙性化人格”是一種兼具男女兩性人格優點的綜合的人格類型,是一種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理想的性別角色模式。因為雙性化者自尊感較高,更快樂、自信與獨立,更富創造性,更能從容應對壓力,更能適應周圍環境。雙性化人格理論打破了傳統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性別角色模式是社會經濟、文化的產物,而社會經濟、文化是不斷發展的。隨著現代社會科學、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以及生產方式的高度機械化、自動化,傳統意義上由于男女生理差異造成的社會分工日漸模糊,社會職業已經高度融合,逐漸沒有嚴格的性別劃分,性別角色模式也逐漸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男女開始從事過去只有某一性別才能從事的職業,與此同時,也就要求男女兩性都必須具有一些雙性化特征。因此,進行雙性化教育是現代社會性別角色教育的趨勢,是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的,是十分必要的。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它突破了傳統教育中的性別偏向弊端,以男女兩性優秀人格的整合與升華為目的,力圖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種更完美的人格,以及樹立起更加健全的性別形象。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開展使受教育者同時具備男女兩性的優秀特質,進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教育意義。[2]從性別角色發展的階段來看,幼兒期是性別角色定型化的關鍵時期,幼兒在此時期形成的有關性別角色的觀念會直接影響其日后的興趣、愛好、職業等的選擇,影響其自我意識及理想、信念、價值觀的形成。幼兒期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教師的行為舉止對幼兒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但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男女教師比例嚴重失調,男幼兒教師非常缺乏,男性化教育長期缺失的情況已經對幼兒性別角色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阻礙兒童人格的健康發展。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學前教育領域男女教師比例失調現狀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改善,故幼兒園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將成為幼兒園性別角色教育的主導傾向之一。
四、幼兒園教師實施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策略
(一)幼兒園教師要增強自身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意識,具備雙性化人格教育的能力。幼兒園教師應樹立先進的性別角色教育觀念,從傳統的性別角色教育模式中走出來,了解雙性化人格理論,看到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模式的優點,充分認識到在幼兒園男性化教育缺失的背景下,進行雙性化教育對幼兒性別角色的形成、健康人格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從而增強自身的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意識。幼兒園教師還應掌握相應的雙性化人格教育的知識和技能,這對于在幼兒園實施幼兒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至關重要。(二)幼兒園教師要努力塑造自我雙性化人格,重視自身的性別榜樣示范作用。在對幼兒進行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必須具備正確的性別觀念。作為在幼兒園中占絕大多數比例的女教師來說,以身作則,帶頭倡導雙性化的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很多女教師喜歡乖巧、聽話、守紀律的幼兒,不太喜歡調皮淘氣、好動、坐不住的幼兒,容易對幼兒尤其是男幼兒的活動加以約束和限制,這種教育行為往往會導致幼兒男性化特征受到壓制,從而影響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女教師應善于挑戰自己的性別限制觀念,以自己的言行努力消除性別刻板效應的影響。其次,教師要努力學習異性的優良品質,培養自身積極健康的人格特質,努力塑造自我雙性化人格,形成剛柔相濟的外在形象和內在品質[3],重視自身的性別榜樣示范作用。(三)幼兒園教師要在尊重、認可幼兒自然性別的基礎上進行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在對幼兒進行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實施雙性化教育的前提是尊重、認可幼兒的自然生理性別。我們無法否認男女兩性間生理、心理存在差異。實施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要注意“因性施教”。特別應該指出,雙性化是一種內在的心理特征,而不是指外表。雙性化絕不是讓男孩女性化,成為“娘娘腔”;也不是讓女孩男性化,變成“假小子”;更不能把男孩當成女孩教養,或把女孩當成男孩對待。[4]幼兒園教師必須先讓幼兒認識自己的自然生理性別,使幼兒產生對自己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認同,然后才能引導幼兒在心理層面上吸收異性的優點。教師應該讓幼兒明白,男女兩性是不可互相替代和轉化的。每個人都應尊重、認可個體的自然生理性別。(四)幼兒園教師應慎選教育媒體,避免教育媒體成為傳遞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工具。教育媒體是在教育過程中攜帶和傳遞教育信息的物質載體和工具。目前,幼兒園教育媒體中的人物形象普遍反映了人們對于性別角色的傳統期望:男主角往往是具有遠大抱負,勇敢、果斷、堅毅的英雄人物,如軍事家、科學家、政治家或救世主等;女主角往往是充滿博愛之心,溫柔、善良、寬容、細致而又美麗動人的人物,如教師、醫生、護士等,包括童話故事中的動物形象亦是如此。教育媒體中所贊揚的人物形象就是社會所推崇的,這些人物形象為幼兒提供了模仿的榜樣,實際上是為幼兒提供了一套性別角色行為模式,對幼兒性別角色社會化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師應慎選教育媒體,為幼兒提供的教育媒體中應體現男女平等的原則,塑造一些雙性化的人物榜樣形象,避免教育媒體成為傳遞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工具。(五)幼兒園教師應將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滲透在幼兒園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幼兒園教師除了應充分利用五大領域的教育活動(健康、語言、科學、社會、藝術)或主題單元結構的教育活動有計劃地開展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外,還應將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滲透在幼兒園教育活動各個環節中,在游戲、日常生活、勞動等活動中尋找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契機。在區角環境創設上,幼兒教師在設置“警察局”“娃娃家”等一些傳統的游戲區角時,可設計更多的適合男女幼兒一起玩、沒有明顯性別差異的游戲區角,如“畫室”“銀行”“奧運會場”等,讓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滿足不同的需要。同時,幼兒教師要減少隱含在材料中的性別傾向意識,更應該注意那些已經被刻板化的角色所需材料的投放。如,餐廳“服務員”角色不一定用戴花頭巾來表示,可以改成更加中性的胸牌來表示。豐富且不刻板的材料可以使幼兒有平等的機會去嘗試更多的角色。[5]
參考文獻:
[1]蓋笑松,王曉寧,張嬋.走向雙性化的性別角色教育[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5):227-230.
[2]趙垣可.雙性化性別角色教育的意蘊、困境及生成路徑[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7(5):74-77.
[3]王華.實施雙性化教育的教師準備[J].基礎教育研究,2015(15):10-12.
[4]張晗.幼兒雙性化發展的特點及教育策略研究[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0(3):13-15.
[5]王崢.提升幼兒園教師的性別教育覺知能力和行為水平———秉持和超越雙性化人格理論[J].學前教育研究,2014(2):49-53.
作者:康素潔 張馨心 單位: 衡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 上一篇:農村幼兒園教師專業水平調查分析
- 下一篇:鄉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現狀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