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縣域工業經濟策略
時間:2022-07-03 04:02:14
導語:強化縣域工業經濟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規模以上工業(即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獨立核算工業企業)的發展狀況是衡量一個地區工業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提高國民經濟綜合實力的重要力量。因此,著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是發展規模經濟、增強產業聚集、提高工業經濟整體素質、壯大整體經濟實力的重要舉措,是增強縣域經濟的必由之路。但隨著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工業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正確分析工業經濟特別是規模工業的發展狀況和存在問題,思考促進規模工業發展的應對策略,對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縣域工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企業管理機制缺陷。在縣域發展起來的絕大部分工業企業屬非公有制經濟,以民營企業為主,而且以家族式組織管理形式居多,在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上存在較大缺陷。雖然家族制組織形式在創業初期具有一定優勢,但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和較高層次后,就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缺陷,加大了企業拓展空間的難度,阻礙了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2)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縣域內工業大部分屬傳統的資源、勞動密集型產業,盡管在培育拳頭產品、創名牌方面取得一定的進展,但在大多數產業領域,產品結構水平依然較低,缺少具有較高附加值、較高技術含量和較高市場占有率、能夠帶動整個產品結構升級的名牌產品群。
(3)企業之間關聯度低。由于縣域內工業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效益不高,企業間關聯度低,配套能力差,沒有能夠形成使眾多中小企業圍繞大型骨干企業發展的格局,因而難以把小企業納入大企業、龍頭企業的資產鏈、技術鏈和品牌鏈的協作體系之中,難以帶動企業的整體發展。
(4)科技創新作用較弱。民營企業吸收科技人才難度很大,人才少、忽視科研投入,企業技術水平處于較低層次,新技術、新產品開發能力薄弱,即使一些技術水平稍高的企業,也主要是依靠引進境外的先進設備、先進技術和核心零部件進行組裝生產,技術在外情況比較突出。
(5)企業融資難度大。縣域內工業是在改革開放和短缺經濟的特定背景下,依托自身的體制優勢,通過大量的企業生成與外延擴張而發展起來的,大部分屬民營企業,規模小、檔次不高。企業在向銀行貸款時難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擔保,造成企業融資比較困難,資金的短缺嚴重妨礙企業的更新改造和規模擴張。
二、做大做強縣域工業經濟的思考和建議
促進縣域工業向規模化、集團化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各地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動力、以科技為依托、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根本,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開展品牌創建,不斷創新政府服務舉措,綜合性地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各類困難,努力提高規模工業經濟效益,提升工業經濟的總體水平。
(1)引導企業加快創新。創新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和生命力的源泉,是企業增強競爭力的法寶。一是引導企業制度創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慣例相接軌的產權制度,增強企業發展活力。二是引導企業管理創新。鼓勵企業引入現代管理模式和經營理念,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社會意識、誠信意識和法制意識,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三是引導企業科技創新。鼓勵有條件的規模工業企業建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快核心技術和主導產品開發,形成企業的技術優勢,提高市場占有率。加快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究和引進,發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是創新招商引資方式。積極拓寬思路,采取政府倡導與民間組織、集中推介與分散推廣、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等方式,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上門招商、專業招商、委托招商、設點招商和網上招商。二是明確招商引資重點。在區域方面,按照“立足國內,拓展國外”的思路,定期召開招商洽談會,并積極主動參與項目推介和對接。
(3)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品牌是企業經濟優勢在市場競爭中的鮮明體現。要堅持把提升骨干企業知名度和引導中小企業開展品牌創建相結合,提高企業的市場影響力。一是堅持扶優扶強。選定一批具有規模優勢的龍頭企業作為重點扶持對象,通過資本運營做大做強,著力培育一批能與國內外企業抗衡的品牌企業。二是引導企業爭創品牌。設立名牌戰略發展資金,專項用于獎勵獲得中國品牌的企業,以及對建立品牌營銷聯盟或以產業集群形式聯合拓展市場等給予補助。
(4)加快產業載體建設。企業的持續發展需要依托良好的平臺,要打造特色的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建設要高起點、高標準、有特色、有創新,并注重環境保護,有利于產業聚集和經濟持續發展。一要有長遠目標,周密規劃,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實行規范科學管理;二要堅持以增強區域競爭力為目標,以科學技術為先導,以中心城鎮為依托,把特色優勢產業升級和城市化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資源共享,集約經營,進一步壯大產業集聚規模,提升企業發展水平;三要注重層次,要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入園的企業,盡可能使縣域經濟進一步集聚,發展進一步規范,優勢進一步發揮;四要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聯合打造、共同發展、共同受益,防止重復建設,防止惡性競爭。
(5)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從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市場環境、人才環境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四大體系”,營造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促進規模企業持續發展,使更多小企業進入規模企業行列。一是建立公平競爭的政策支撐體系。在放寬投資領域、土地使用、人才引進、資金支持、稅收政策、對外合作等方面為眾多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促進更多小企業迅速發展進入規模企業行列。二是建立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體系。深化機關作風建設,全面推行服務承諾限時辦理、責任追究等各種行之有效的制度,努力提高行政效率。三是建立功能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為企業提供技術開發、經營管理、投資決策、招商引資、技術培訓、法律服務、專利申報等全方位服務,形成政府管理與行業自律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的管理新格局。四是建立公正公平的法制保障體系。積極推行相對集中執法改革,成立綜合執法機構,減少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制定執法責任制,進一步規范行政檢查行為,禁止濫用權力,切實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堅決打擊制假售假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行為,規范企業生產經營行為。加強企業信用建設,在全市形成優良的社會信用環境。
(6)正確處理四種關系。促進規模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朝著“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目標前進。為此,必須著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一是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近幾年來縣域經濟在得到穩步發展的同時,也給環境治理帶來了不小壓力。因此,今后要重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理念為指導,在企業層面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扶持中小企業加快用“綠色技術”改造傳統生產技術,引導企業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在園區層面建立由共生企業群組成的生態工業園區,在企業相對集中的鄉鎮,建立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二是產業規劃與企業布局的關系。受鄉鎮行政區劃局限,鄉鎮招商引資基本上是各自為政,導致大部分縣(市)企業布局比較分散,產業集聚程度不高,也給污染集中治理帶來了很大困難。因此,今后要重視以產業發展規劃為指導,打破鄉鎮行政區劃限制,有效引導產業向特定區域、企業向特定園區集聚,并切實限制布局不符合產業發展規劃的企業發展,為新興產業的發展留足空間,合理布局生產力。三是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傳統產業基本上屬于科技含量相對較低的產業,高新技術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對于提升縣域經濟的帶動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不是簡單的取代、淘汰關系,在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動下,二者可以互為補充、并行發展。四是近期開發和遠期發展的關系。工業經濟發展要立足現在,著眼未來,現在開發要為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一要著眼現在,充分整合現有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合理規劃確定產業布局,形成一批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產業集群和集中園區。尤其要針對薄弱行業加強近期的開發,著力引進新項目,興辦新企業,實現規模和總量的擴張,取得突破性的發展,為今后的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二要著眼未來,做好發展的長遠規劃,選擇一批對經濟發展有重要影響,對可持續發展有顯著效果,對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有積極帶動作用,能盡快擴大市場占有率的行業和產品作為重點,加大政策支持引導力度,實現關鍵領域的重大突破。三要建立起以規劃為龍頭的項目生成機制和產業發展機制。要堅持項目的開工、建設、儲備滾動推進;堅持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使用、儲備;堅持勞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共同發展;堅持生產、流通、服務同時抓;堅持以政府投資為導向,內資民資、外資僑資為主體的投資結構。通過長短結合、遠近結合為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提供宏偉的藍圖和良好的平臺。
- 上一篇:談論自媒體新聞公信力
- 下一篇:土木建筑工程作業問題及策略
精品范文
10強化廉潔作風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