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政治經濟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31 08:17:00

導語:物價上漲政治經濟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價上漲政治經濟學分析論文

[摘要]2007、2008我國居民消費指數和物價都2006年都有所上漲,創下多年的新高,是通貨膨脹?抑或經濟發展過熱?試從生產關系各要素的關系對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現象做以分析和評價。

[關鍵詞]生產關系價格通貨膨脹

一、背景描述

(一)中國宏觀經濟形勢

當今中國宏觀經濟的形勢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物價上漲快。1997年以后,中國物價水平一直非常低,大家一直習慣低物價,但2007年上半年,物價指數出乎大家意料的高,而且在加速。民生消費品豬肉價格的上漲就是一個例子。二是投資增長出現反彈。2003年以來政府下大力氣利用宏觀調控各種手段試圖解決投資增長過速而相對消費不足的問題。三是外貿盈余日漸擴大,增加人民幣的供給,外匯儲備過高。央行數次加息,屢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二)物價上漲的數據情況

數據4.4%,3.2%前者是六月份的CPI,后者是上半年的CPI數值。從2007年7月26日開始,以華龍、白象為首,占據我國中低價位的方便面的價格普遍上漲,平均漲幅20%。以食品類漲價為主要動力,物價總指數上漲。在食品的16項分類中,與去年同期相比15種價格上揚。在主要食品價格漲幅中,糧食類價格上漲4.8%,油脂類價格上漲24.7%,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上漲13.3%,水產品價格上漲5.9%。居住類價格一直處于較高價位,同比上漲6.3%。服務項目價格小幅上漲,漲幅2.6%。

二、對物價上漲現象的分析

(一)生產關系各基本要素(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關系原理

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生產直接是消費,消費直接是生產:物質資料生產要消費生產資料;人口自身生產要消費生活資料;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與生產之間具有同一性,生產是消費(生產性的消費),消費也是生產(消費性的生產)。

2.生產與分配的關系

分配分為生產條件的分配和生產成果的分配。日常生活中,我們較多接觸到的往往是生產成果的分配。其實,社會的分配是先有生產條件的分配,其次才是產品的分配。生產決定分配,而不是分配決定生產。“分配本身是生產的產物,不僅就對象說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就對象說,能分配的只是生產的成果,就形式說,參與生產的一定方式決定分配的特殊形式,決定參與分配的形式?!?/p>

3.生產和交換(流通)的關系

交換是生產和消費之間的中介環節。生產決定交換:“交換就其一切要素來說,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產之中,或者是由生產決定。”生產過程中和社會生產活動中產生的交換本身就屬于生產,獨立于生產之外的產品與消費者的交換也是由生產決定的。

如果沒有生產的分工,也就沒有交換;即使是私人交換也以私人生產為前提;交換的深度、廣度和方式都由生產的發展和結構所決定。交換反作用于生產,交換的發展,市場的擴大,既可以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又可以促進社會分工的發展,使用于交換的產品需求增長,從而促進生產的發展。

歸納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之間的聯系可以看出: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是有機統一的整體關系,生產決定分配、交換、消費;分配、交換、消費反作用于生產。任何把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割裂和并列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二)價格機制的相關原理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物價上漲可能有以下的情況:價值真正增加,就是說生產一件商品的平均勞動時間增加,在這件商品中含的勞動價值增加;商品供應少于需求,在供小于求的情況下,商品成了稀有物品,價格自然上揚。當然也存在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商家一起哄抬物價,造成供小于求的假象,使人以為商品中的價值增加,從而價格升高。

(三)結合物價上漲的社會現象予以分析

1.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價格上揚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生產關系的鏈條出了問題?我們的社會生產是不是不夠?我們的交換、分配甚至是消費有不均衡和大量的泡沫?單從市場來看,是不是商家故意形成壟斷,哄抬物價?

通貨膨脹的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從目前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狀況看,中國宏觀經濟在快速的運行。價值規律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受供求影響制約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所以物價上漲可能是通貨膨脹的表現也可能是供求影響下的價格波動,不能一概而論。就目前中國的形勢來看,是處于經濟飛速發展的階段,必須控制好節奏,但是不是進入通貨膨脹的局面還是很有爭議。我個人認為目前的情況已經可以看做是通貨膨脹初期,我們的生產成本增加,消費需求卻依然很高,這種矛盾已經通過價格明顯表現出來,并且突出的領域很多。

不管怎樣,通貨膨脹的預期也好,通貨膨脹的前期也罷,我們應該做的是理性的看待物價上漲,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物價問題,下發《關于切實落實政策保證市場供應維護副產品價格穩定的緊急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這種宏觀調控的手段正在起到作用,各項政策的落實已經讓我們感受了物價上漲壓力的減小。

2.遏制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

2007年我國物價上漲的特點我認為是實物價格和資本價格上漲,而工業消費品價格卻持續低迷,這體現了我們分配和公共產品不足的諸多問題,所以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提高資源價格,建立社會保障機制等都是為了試圖從結構上解決問題。在處理分配問題和公共產品不足上我認為政府應該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

三、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

中國社會現階段的社會問題非常明顯地集中在與民眾基本生計有直接關聯的部位。因此,要想從總體上緩解社會問題,就必須由此入手。必須看到,由普遍主義原則所直接導致的民眾普遍受益性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特征。正確的做法應當是,讓廣大社會成員不斷得到由改革和發展所帶來的實惠,比如下調房價,穩定物價。

在十七大報告中,代之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注重經濟與其他事業的協調性,更突出了“好”字。改善民生已經是政府工作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對于經濟發展而言,更要強調發展必須為了人民的利益,同時由人民來享受發展的成果。從優先發展教育,到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新提法,從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到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每一個工作重點都突出了改善民生的政策趨勢。

2008年1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關于對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實施辦法》,規定了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的品種范圍、干預形式和具體辦法。

后記:政策的出臺,措施的采取都是為了穩定物價和市場中的生產關系,維護正常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關系。價格作為一項市場穩定的重要指標,我們應該怎樣客觀又準確的看待它,原理和現實必須嚴密結合,不能拘泥于課本,必須與整體局勢聯系。

參考文獻

[1]趙雪芳《我國當前物價走勢與宏觀調控》.《中國金融》,2007年第22期

[2]吳筠《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今日新疆》,

[3]何白齊《穩定物價關系民生》.《今日新疆》

[4]祖平《理性看待物價上漲》.

[5]《中國進入物價較高時代》.《共產黨員》,2007,11下

[6]《市場,向上?向下?》.《招商周刊》,2007,08,06總271期

[7]彭興韻《今年物價上漲是短期趨勢》,《時事報告,大學生版》

[8]《保證市場供應維護物價穩定》,《經濟論叢》,2007,5

[9]吳忠民《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浙江學刊》,1997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