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上漲范文

時間:2023-04-10 17:22: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價上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2007年12月3日至5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當前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尚未緩解,價格上漲壓力加大。分析了物價上漲現狀和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緩解物價上漲的措施。

關鍵詞:物價上漲;原因;緩解措施

1當前物價走勢

當前,我國的物價形勢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特征,各類價格指標變化的方向,步調不完全一致,有的價格指標絕對水平比較高,但增幅表現出向下收斂的趨勢;有的價格指標表現出向上的走勢,但是從較低的水平開始上升。綜合起來看,目前,我國物價形勢的主流是健康的,從總體上看沒有明顯脫離基本穩定區間,在社會可承受范圍之內;短期不存在高通貨膨脹風險,國民經濟依然運行在高增長、低通脹軌道上。

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增大,但絕對增速不高,運行在預期目標的以下。對居民生活影響最直接的價格指標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衡量物價總水平變化的核心指標。近幾個月,這一指標出現了加速上行的勢頭。變化的趨勢來看,今年的物價形勢趨緊,通貨膨脹壓力有所增大。但從絕對水平看,2%-2.8%的月度增速并不算高。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處于加速發展階段的發展中經濟來說,CPI漲幅一般要高于處于穩定增長階段的發達經濟CPI的年度上漲率,運行在2%~3%左右比較合理,而月度和季度上漲率應當在這個水平上下有一個可容忍的浮動空間,如果這個空間上下浮動2個百分點的話,從靜態看,月度、季度的CPI上漲率在0%~5%以內變化都應是合理的,超過5%可確定為出現了通貨膨脹。

CPI是我們衡量宏觀經濟體溫的一個重要指標,經濟學界有觀點認為,它在3%以下比較正常,那為什么今年以來,尤其最近幾個月CPI卻連連創出新高呢?

2物價上漲原因

2.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

2007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加快0.9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17414億元,增長25.8%,加快1.5個百分點(12月份16809億元,增長19.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9825億元,增長19.2%。在城鎮投資中,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466億元,比上年增長31.1%;第二產業51020億元,增長29.0%;第三產業64928億元,增長23.2%。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21.0%,中部地區增長34.0%,西部地區增長28.2%。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52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2%,加快8.4個百分點。因此,在利率偏低,貨幣信貸投放過多,企業盈利大幅增長,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推動等基本因素沒有根本性改觀之前,投資反彈壓力較大。

2.2消費增長勢頭明顯回升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2007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9%,比上年同期加快2.4個百分點。表明我國消費正以較快的速度增長,成為推動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在消費增長的同時,也應考慮到物價上漲對消費的推動作用。對比統計數據發現,近年來國內消費市場日益活躍,社會消費增速逐步加快。2006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05年增長13.7%,2007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幅分別為14.9%和15.4%,到2007年前三季度,這一數字被改寫為15.9%。消費增速變快的最大推動力是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盡管居民收入實際增速仍然小于GDP增速,但是二者的差距正在縮小。其次,居民收入增至一定水平后,消費結構開始轉變,消費規模在結構轉變的帶動下增大了。再者,國家鼓勵居民消費的政策力度加大,居民消費熱情不斷增長。另外,社保體系日益完善,工資形成機制改革開始啟動,使人們對未來風險預期降低,對收入增加的預期提高,儲蓄資金也開始向消費和投資領域轉移。

2.3國際市場價格上揚

由于國際市場能源,糧食,工業玉米淀粉,貴金屬和基本金屬原料等基礎商品價格的上揚,從外部輸入上引起國內物價攀高。2007年我國進口原油及成品油約1.8億噸,進口鐵礦石約3.75億噸,進口食用植物油和油料(主要是大豆)榨油約1350萬噸。按照2007年12月份國際市場價格和我國全年原油,鐵礦石,大豆3種物資進口數量計算,由于國際市場價格和海運費用上漲,影響國內生產成本比上年約增加5100億元,相當于國內商品零售總額的5.9%。

2.4我國GDP增速超過10%

2007年,我國GDP達246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5年增速達到或超過10%。一般認為,GDP一旦超過10%,將大副拉升消費品價格,CPI在2007年上漲4.8%,創了近11年的新高。食品、居住價格上漲是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原因。2007年,我國全年食品價格上漲12.3%,其中肉禽上漲幅度為31.7%,食品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4.6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4.5%,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0.6個百分點。

2.5價格傳導波及通貨膨脹

早在2006年11月,我國糧油價格出現異動。通貨膨脹的風險已探出苗頭。當年11月至12月間,國內食用油價格一個月內就上漲了20%,面粉價格漲幅也超過了10%。糧油價格上漲又推動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持續走高,2007年前9個月CPI同比上漲4.1%,其中8月6.5%的增幅更是達到了11年來的新高。以后連續5個月的增幅都超過6%。其中豬肉價格獨領,5月平均上漲10.5%,7月肉禽價格上漲4.52%。國內由糧油上漲引起多個行業成本收益加速變化后,價格傳導放大這一變量,以強正相關的速度推動價格總水平上升。目前,物價由局部上漲向全面性上漲的傳導已是炙手可熱。食品、原油、房地產等基礎性物品價格的上漲及相互抬升作用的疊加,占全面性價格上漲的權重十分可觀,市場的震蕩并非杞人憂天。

2.6市場上的不道德行為

近一時期,一些企業趁機哄抬物價。有的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有的囤積居奇,搭車漲價;有的超過成本增加幅度不合理漲價;還有的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制造緊張氣氛,嚴重影響社會心理預期,推動市場價格不合理上漲。

3緩解物價過快上漲的措施

價格上漲對廣大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不合理漲價已經影響到社會的安定。為了緩解價格過快上漲對生產與生活的影響,必須采取多項措施控制物價過快上漲:

(1)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努力保證重要商品及服務價格基本穩定和市場正常供應;

(2)加快農業生產扶持力度,增加農產品供給,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市場,增加重要商品供應,穩定物價;

(3)穩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繼續執行已經出臺的各項補助政策;

篇2

央行的一份問卷調查顯示,城鎮居民對當前物價快速上漲反應強烈,認為“物價過高,難以接受”的居民達到47.1%。

物價為什么如此飛漲?一個常見的解釋是“流動性過剩”。所謂流動性過剩,實際就是通貨膨脹,更簡單地說,就是市場上錢太多了。

那么,為什么市場上錢太多了?經濟學家認為,是因為中國的出口太強了。我國出口持續大于進口,導致國際收支順差加速擴大,外匯如潮水般涌進中國,現在每天大約有10億美元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由于我國實行外匯管制,這也意味著,央行為這10億美元每天需要投放70多億人民幣(外匯占款),這些錢最后流向商業銀行形成了基礎貨幣。基礎貨幣就是商業銀行用來“生錢的錢”,最終,這70多億元的外匯占款又以5倍大的規模通過貸款投向社會。而這,還只是一天的外匯凈流入帶來的貨幣流動性。

市場上錢太多了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各級政府過度追求工業增長。與此同時,長期以來的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以及高儲蓄率,導致銀行可貸資金龐大,投資率因此高企不下,投資拉動性經濟成為了痼疾。

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意味著民眾持有貨幣的大幅縮水,意味著對民間財富額外強征的稅收。上面的言論已經表明,這次來勢洶洶的通貨膨脹,與延續多年的“創匯戰略”和“外向型經濟”難脫干系,是粗放的、投資拉動性的經濟增長模式滋生的貨幣現象。往深處說,2007以來的物價飛漲,是深藏于經濟社會體制下的綜合性病癥的一次大發作,套用經濟學家的說法,這是一種“結構性上漲”。

事到如今,我們真該反思和自問,以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國內有著廣闊無垠的市場空間,我們有什么必要搞“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我們為什么要把生產和流通的重心移向國際特別是美國,以至外貿依存度達到60%以上?我們有多少民眾的日常生活需求尚未滿足,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到處可見生活貧困的人群,可是,我們生產的大量消費品卻以極低廉的價格銷往國外,我們人均收入只是人家的一個零頭,可我們卻在慷慨地倒貼發達國家的消費者。據說,這樣做的理由是“以市場換技術”,可我們真換來人家的核心技術了嗎?電子、汽車、通訊設備等產業的現狀告訴我們,核心技術至今還在人家手里,我們不過是人家的“組裝車間”和“生產工場”,人家看中的是我們廉價的土地、勞動力和各項優惠政策。

再者,所謂投資拉動性經濟,其實質何在?筆者觀察數年,以為這尤其是中國經濟社會不公正的產物。十多年來,被以市場化名義剝奪了原有社會地位的勞動者,失去社會政治權益的同時,經濟權利也被漠視,不少地區和產業的勞動者,多年來工資未見上漲,這使得國內居民購買力一直偏弱,消費乏力,內需不振。與此同時,占有了企業豐厚利潤的資方,社會政治地位上升,并有機會和設法“尋租”的權貴交好,由此形成各類利益集團。既占有社會資源優勢,又有大筆剩余資金可作擴張資本,資方的投資沖動當然強烈,各地銀行也愿意貸款給他們。由此,投資拉動性經濟誰人還能輕易攔阻?

筆者認為,欲從根本上改變經濟大勢,還需扭住問題的根本,特別是要轉變發展思路和重心。要調整鼓勵出口的外向型經濟戰略,下大決心改變陳舊的經濟增長模式,增加教育、衛生、醫療等公共服務的供給,同時提高勞動者的社會地位和報酬,使勞動者所得與GDP增速保持同步。當重新確立了社會地位的勞動者,從國民經濟增長中拿到本應屬于自己的收入,他們將會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國經濟的成長,從此會獲得一個真正穩固的,不依賴于他人的基礎。

篇3

關鍵詞:物價上漲;原因;緩解措施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7-0031-02

1 當前物價走勢

當前,我國的物價形勢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特征,各類價格指標變化的方向,步調不完全一致,有的價格指標絕對水平比較高,但增幅表現出向下收斂的趨勢;有的價格指標表現出向上的走勢,但是從較低的水平開始上升。綜合起來看,目前,我國物價形勢的主流是健康的,從總體上看沒有明顯脫離基本穩定區間,在社會可承受范圍之內;短期不存在高通貨膨脹風險,國民經濟依然運行在高增長、低通脹軌道上。

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增大,但絕對增速不高,運行在預期目標的以下。對居民生活影響最直接的價格指標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是衡量物價總水平變化的核心指標。近幾個月,這一指標出現了加速上行的勢頭。變化的趨勢來看,今年的物價形勢趨緊,通貨膨脹壓力有所增大。但從絕對水平看,2%-2.8%的月度增速并不算高。對于我國這樣一個處于加速發展階段的發展中經濟來說,CPI漲幅一般要高于處于穩定增長階段的發達經濟CPI的年度上漲率,運行在2%~3%左右比較合理,而月度和季度上漲率應當在這個水平上下有一個可容忍的浮動空間,如果這個空間上下浮動2個百分點的話,從靜態看,月度、季度的CPI上漲率在0%~5%以內變化都應是合理的,超過5%可確定為出現了通貨膨脹。

CPI是我們衡量宏觀經濟體溫的一個重要指標,經濟學界有觀點認為,它在3%以下比較正常,那為什么今年以來,尤其最近幾個月CPI卻連連創出新高呢?

2 物價上漲原因

2.1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

2007年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7239億元,比上年增長24.8%,加快0.9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117414億元,增長25.8%,加快1.5個百分點(12月份16809億元,增長19.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19825億元,增長19.2%。在城鎮投資中,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466億元,比上年增長31.1%;第二產業51020億元,增長29.0%;第三產業64928億元,增長23.2%。分地區看,東部地區投資比上年增長21.0%,中部地區增長34.0%,西部地區增長28.2%。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5280億元,比上年增長30.2%,加快8.4個百分點。因此,在利率偏低,貨幣信貸投放過多,企業盈利大幅增長,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推動等基本因素沒有根本性改觀之前,投資反彈壓力較大。

2.2 消費增長勢頭明顯回升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我國2007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9%,比上年同期加快2.4個百分點。表明我國消費正以較快的速度增長,成為推動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在消費增長的同時,也應考慮到物價上漲對消費的推動作用。對比統計數據發現,近年來國內消費市場日益活躍,社會消費增速逐步加快。2006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2005年增長13.7%,2007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幅分別為14.9%和15.4%,到2007年前三季度,這一數字被改寫為15.9%。消費增速變快的最大推動力是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盡管居民收入實際增速仍然小于GDP增速,但是二者的差距正在縮小。其次,居民收入增至一定水平后,消費結構開始轉變,消費規模在結構轉變的帶動下增大了。再者,國家鼓勵居民消費的政策力度加大,居民消費熱情不斷增長。另外,社保體系日益完善,工資形成機制改革開始啟動,使人們對未來風險預期降低,對收入增加的預期提高,儲蓄資金也開始向消費和投資領域轉移。

2.3 國際市場價格上揚

由于國際市場能源,糧食,工業玉米淀粉,貴金屬和基本金屬原料等基礎商品價格的上揚,從外部輸入上引起國內物價攀高。2007年我國進口原油及成品油約1.8億噸,進口鐵礦石約3.75億噸,進口食用植物油和油料(主要是大豆)榨油約1350萬噸。按照2007年12月份國際市場價格和我國全年原油,鐵礦石,大豆3種物資進口數量計算,由于國際市場價格和海運費用上漲,影響國內生產成本比上年約增加5100億元,相當于國內商品零售總額的5.9%。

2.4 我國GDP增速超過10%

2007年,我國GDP達246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加快0.3個百分點,連續5年增速達到或超過10%。一般認為,GDP一旦超過10%,將大副拉升消費品價格,CPI在2007年上漲4.8%,創了近11年的新高。食品、居住價格上漲是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原因。2007年,我國全年食品價格上漲12.3%,其中肉禽上漲幅度為31.7%,食品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4.6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4.5%,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0.6個百分點。

2.5 價格傳導波及通貨膨脹

早在2006年11月,我國糧油價格出現異動。通貨膨脹的風險已探出苗頭。當年11月至12月間,國內食用油價格一個月內就上漲了20%,面粉價格漲幅也超過了10%。糧油價格上漲又推動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持續走高,2007年前9個月CPI同比上漲4.1%,其中8月6.5%的增幅更是達到了11年來的新高。以后連續5個月的增幅都超過6%。其中豬肉價格獨領,5月平均上漲10.5%,7月肉禽價格上漲4.52%。國內由糧油上漲引起多個行業成本收益加速變化后,價格傳導放大這一變量,以強正相關的速度推動價格總水平上升。目前,物價由局部上漲向全面性上漲的傳導已是炙手可熱。食品、原油、房地產等基礎性物品價格的上漲及相互抬升作用的疊加,占全面性價格上漲的權重十分可觀,市場的震蕩并非杞人憂天。

2.6 市場上的不道德行為

近一時期,一些企業趁機哄抬物價。有的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有的囤積居奇,搭車漲價;有的超過成本增加幅度不合理漲價;還有的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制造緊張氣氛,嚴重影響社會心理預期,推動市場價格不合理上漲。

3 緩解物價過快上漲的措施

價格上漲對廣大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不合理漲價已經影響到社會的安定。為了緩解價格過快上漲對生產與生活的影響,必須采取多項措施控制物價過快上漲:

(1)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努力保證重要商品及服務價格基本穩定和市場正常供應;

(2)加快農業生產扶持力度,增加農產品供給,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市場,增加重要商品供應,穩定物價;

(3)穩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務價格,繼續執行已經出臺的各項補助政策;

(4)繼續加強價格行政執法和價格監管,維護市場正常秩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5)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

參考文獻

[1]趙雪芳.如何看待當前的物價走勢[J].中國金融,2007,(17).

[2]吳磊,周楚書.我國近來物價上漲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2).

[3]唐毅亭,白靜.目前通貨膨脹的性質、特點和趨勢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07,(09).

篇4

調查時間:2010年2月10日

調查地點:廣東深圳龍華華富市場

調查方式:隨機詢問 采訪 親身體驗

調查內容:

近幾年,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尤其是大中城市,物價上漲的消息也越來越多。雖然媒體有報道,盡管以前我讀書的時候并不在意這些新聞,但是現在一個人在學校生活,日子也要精打細算,才開始感受到物價上漲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襄樊是一個中等城市,生活水平不算高,但是近一兩年物價也不斷上漲,就連學生餐也是一次一次漲價,才發現基礎生活物質價格上漲給生活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壓力,也是突然不能夠適應。 “民以食為天”,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講,此類基本生活物質雖然小幅上漲,但帶來的影響卻是巨大的。這類基礎物質價格再怎么漲,老百姓也是要買的,無論如何,飯總是要吃的。

這兩年因為父母原因,我都在深圳過年。更是直接感受到物價上漲帶來的物質壓力和一些影響。那么具體情況如何呢?年后初四我隨母親去了一趟菜市場了解了一些情況。

⒈豬肉價格:印象中豬肉應該賣的很便宜的,6,7塊錢一斤。可是當我媽問豬肉價格時,攤主說:“14元一斤。”我就驚訝極了。什么時候漲的這么厲害了?旁邊另一個顧客說:“好多天都沒有吃豬肉了,都不知道豬肉是啥味道了,想吃肉只能買點羊肉吃火鍋啦,否則別的也買不起,雞蛋更是長得離譜,原來3.4就能做一頓炒雞蛋,但是現在4.2才能炒一盤啦。現在過年才來買些豬肉回去。”早就聽說國家政府一直要控制豬肉價格上漲,可是現在看來好象沒有什么效果吧。

⒉雞蛋價格:印象中以前只買一兩塊一斤的,可是媽媽告訴我:“那是早幾年的價格了,現在都賣到四五塊錢一斤啦。”我隨著媽媽去買雞蛋,果真,雞蛋標價:4.5元/斤.媽媽買了十個雞蛋就要了十幾塊錢.

⒊蔬菜價格: 2010年真是不一樣的一年,年前大雪災.湖北、湖南、廣東受災嚴重,很多北方時令蔬菜因為道路不通而無法正常運到南方.這是蔬菜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媽媽去買藕.一看標價:6元/斤.買了兩節就是12元.媽媽大發感慨:“現在買菜都要大幾十塊.卻沒有多少東西.再這樣下去,如果不漲工資,真的是會越來越困難了。”我在心里也暗暗贊同。

隨后在市場上轉了一圈,發現一般的蔬菜價格都在1元以上。很多居民都試著還價,可是賣家一直“叫苦”表示不能再便宜了,漲價也是沒辦法,一漲都跟著漲了。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真是頗有感觸:生活真是很不容易!

理性的看近兩年物價上漲,對原本生活困難的低收入居民家庭確實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食品價格的波動給普通市民特別市低收入家庭的生活也帶來了影響。

整體上看,我國城市居民的生活已基本實現小康,糧油價格上漲尚不足以影響到居民整體生活。但由于低收入家庭的消費結構仍停留在以滿足生存需要為主的溫飽型模式,。因此,糧油價格的上漲對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較大。

篇5

多種混合型成因的集中爆發構成本輪物價上漲不同以往的特質,呈現復雜的趨勢,并進一步拉高未來人們對于物價高漲的擔憂,其中,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成為了以往歷次物價上漲都不具備的一個推手。

物價上漲存在三大推手

2010年下半年,物價上漲苗頭已開始顯現,并于當年11月份CPI達到了最高點5.1%。為了控制流動性過剩和物價上漲,央行從去年至今已經9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4次提高利率。投資需求推動的流動性過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發的輸入型通脹,熱錢的流入以及勞動工資的上漲等因素相互交織,混合型通脹使此次物價高漲的趨勢與歷史上的情形相比更加復雜,再加之通脹預期的助推,物價上漲勢頭,難以平息。

通過對2011年一季度通脹數據回歸測算后發現,流動性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首要決定因素。過去兩年的貨幣超發明顯。2009年廣義貨幣M2平均增長28%,超過9.2%的經濟增長水平以及-0.7%的通縮水平所對應的貨幣需求19.5個百分點;2010年M2平均增長19.2%,超出10.3%的經濟增長與3.3%的通脹水平所對應的貨幣需求5.6個百分點。對此,政府已在有意識地收緊信貸。2月份M2增速15.74%,是歷史上連續27個月以來的最低值。然而3月,M2增速恢復到16.63%,環比增加了2.99%。這表明我國投資需求仍然十分強勁。雖然各種實業企業投資的自有資金可以占到總投資的50%~60%,但是剩下的部分,須由貸款來配套。在“十二五”期間,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國家電網、高鐵、信息產業,甚至保障房的建設,都將是未來投資需求的主力軍。而2011年為開局之年,地方投資沖動的慣性一時還難以遏制。

大宗商品價格的一路高歌,輸入型通脹壓力猛增是物價上漲的第二個因素。一季度,中國鐵礦砂進口量增長14.4%,價格上漲59.5%;原油進口量增長11.9%,價格上漲24.3%;成品油進口量增長27.7%,價格上漲18.8%。這三類產品進口額合計比去年同期增加275億美元,其中因價格上漲直接導致進口增加177億美元,占比近2/3。中國經濟發展對國際上的資源、能源類大宗商品的依賴程度逐步加深,其中石油、鐵礦石和銅三種產品的對外依存度已經分別達到了55%、60%和70%。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PPI有直接的傳導作用,并會間接影響CPI。

國內勞動力價格上漲的趨勢十分明顯,成為CPI走高的第三個推手。近期在珠三角經濟區調研發現,當地企業2009~2010年間用工成本普遍上漲30%到40%,2011年預計仍繼續上漲10%到15%。劉易斯拐點已經到來,抑或迫近,這使得勞動力價格將不可逆轉地長期上漲,成為普遍共識。工人工資上漲的呈現另一種循環,即貨幣投放過多,導致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價格上漲過快,直接導致消費價格中的居住類價格上漲,并驅動人工成本上漲。同時,近兩年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也促使農民工的用工成本增加。勞動工資的上漲將不斷推升企業的成本,使產品價格和服務品價格升高,而物價水平的升高,反過來還將進一步促進勞動工資的上漲,形成“工資―物價”的螺旋上升趨勢。

上下游產業呈現出兩重天

終端消費品價格上升,僅僅是最直觀現狀。更為深遠的影響,是生產鏈條各個環節上產品價格的不同走勢,將給各類產業在未來2~3個季度的生產及利潤空間,帶來明顯影響。當前物價上漲的形勢,對上下游產業將發揮截然不同的作用。一般分析認為,以鐵礦石、鋼鐵、有色金屬為代表的上游原材料產品,將因目前的物價上漲形勢而獲得更多利好。

一方面,主要因為美元貶值而形成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將因為人民幣升值而構筑起一定的緩沖,從而使國內的原材料加工企業在進口價格上減緩壓力。而另一方面,由于身處產業鏈的上游地帶,從而使得這些企業具有較強的成本轉移優勢。2011年地方政府面臨的一系列工程任務,對上游原材料產業的需求,形成較強的支撐作用。從而使原材料產品價格上漲成為今年的大趨勢,并擴大這些行業的利潤空間。

地方需求的一個重要來源,在于各地方在2011年必須完成的保障房建設指標。住建部曾于2011年3月表示,全年計劃建設保障房1000萬套,而這一規劃將形成1.3萬億元投資。由于通過地方政府績效考核的硬性指標推進,這一部分形成的投資可以說是“板上釘釘”,從而使得各地方對鋼鐵、水泥及上游建材產品形成巨大需求。

投資需求的另一個主要支柱,來自于區域結構逐步調整下、中西部大規模提速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趨勢在2011年第一季度投資數據中已有顯現。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總額39465億元,同比增長25%,環比增長1.73%。其中,中西部地區起到主要拉動作用,西部地區在1~3月的投資增長達到26.5%,而中部地區則高達31.3%。這一投資格局會成為一個中長期走勢,對上游產業的產量及產品價格發揮明顯作用。如果說物價上漲在未來2~3個季度對上游產業將帶來較為積極的影響,那么以終端市場為主要發力對象的下游產業,則將面臨更多的“利空”因素。

調研情況表明,2009年以來,無論是原材料成本還是人工成本都出現了明顯的上漲,2009~2010年,原材料成本最低漲幅達到15%左右,其中餐飲業的原材料成本漲幅為100%,電子行業成本上漲35%左右。

由于下游產業的競爭性比較充分,轉嫁成本的能力相對較弱。2011年第一季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6%,比歷史同期水平下降約2個百分點。這是下游產業面臨市場動力不足的征兆,由于物價上漲而造成的需求萎縮,將在未來幾個季度表現得更為明顯,從而使下游產業全年利潤空間受到壓縮。這些產業主要以需求剛性較弱的可選消費品為主,例如汽車業、家電業,以及牛奶等食品加工業。以汽車業為例,2010年全年銷量增幅達到30%多,但業界目前預測2011年的全年銷量增幅約為10%。銷量增幅的大幅收縮,這主要是成品油價格上漲帶來養車成本明顯提高,從而抑制了消費者在今年的購車欲望。

行政調控面臨尷尬局面

尊重市場選擇與維護價格和社會的穩定,是國家發改委目前必須修煉的平衡術。2011年第一季度高企的CPI數據再度刺激眾人的神經。針對終端消費品價格漲勢明顯的現狀,國家發改委在進入4月份以來,先后約談日化、方便面、白酒等行業廠商與協會,希望以此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穩定物價的作用。與此同時,全國工商聯24家直屬商會于4月中旬物價維穩倡議書,提倡非公企業不要人為抬價與共謀漲價。

篇6

一、全區城鎮居民的收支情況

(一)收入情況。1-5月,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974.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8%;月人均994.84元。將全區100戶調查戶按相對收入不等距分組:1-5月份,低收入組居民家庭(占抽樣調查戶數的20%)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84.04元,月人均536.80元,僅占全區月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3.95%。

(二)支出情況。1-5月份,全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417.46元。其中:居民人均食品消費支出1030.65元,恩格爾系數為39.7%,比上年同期高1.4個百分點,食品價格持續上漲成為主要因素。截至5月末,我區低收入組居民家庭人均消費性支出1180.49元,食品支出人均582.57元,月人均僅為116.51元,恩格爾系數為49.4%,比全區平均水平高9.7個百分點。

二、物價上漲對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生活的影響

據資料顯示,1-5月份,全區低收入居民家庭,由于食品價格的上漲,對生活的影響十分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明顯加重了居民家庭的生活負擔。我區低收入家庭收入來源單一,部分依靠城市低保,部分身體有病或有殘疾靠親友資助,收入沒有增長點。食品價格的上漲明顯加重了他們的生活負擔,并使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陷入更加貧困的境地。

第二、降低了部分居民家庭的生活質量。為了應付食品漲價造成的生活必需開支的增加,很多居民家庭特別是低收入居民家庭只得采取壓縮衣著、家庭設備用品、教育文化娛樂等支出,并適當減少肉、禽、蛋、水產品類等高營養、高價位食品的消費量,居民食品支出比重增大,恩格爾系數上升,居民的生活質量受到影響。

第三、物價上漲給低收入居民心理上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和憂慮。在當前的物價漲勢下,部份低收入家庭已出現入不敷出,收支倒掛的窘迫境況。他們在今后生活中應對子女就學、養老、就醫以及改善住房條件等一系列問題更是表現得憂心忡忡。

三、保護城鎮低收入居民家庭不因漲價而生活下降的建議

(一)下功夫遏制物價上漲

政府應有效地加強市場監管,依法嚴懲流通領域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壟斷市場、危害秩序的市場違法行為。慎重出臺調價項目,控制價格過快上漲。

(二)健全補貼機制和適度提高低保標準

有關部門應適時根據價格上漲情況,結合低收入居民家庭的承受能力,建立健全價格補貼機制,實行必要的價格補貼措施。適度的提高低保發放標準.

(三)抓好社會保障體制的建設

抓緊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努力擴大社會覆蓋面,實施多層次的保障方式;完善和健全社會保障體制功能,充分發揮社會保障制度的扶貧救困功能。

篇7

關鍵詞:CPI;物價上漲;通貨膨脹

2008年末,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平穩發展,我國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我國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都持續升高,物價水平上漲迅速,我國正面臨著較大的物價上漲壓力。2010年11月份CPI同比上漲達到5.1%,達到近兩年來的最高值。農產品價格上漲尤為明顯,給居民生活帶來嚴重的壓力,并加劇了人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多次出現農產品搶購現象。今年以來,央行先后五次調高了存款準備金率,也是自去年以來的第十一次上調,以縮緊貨幣信貸,抑制物價上漲。剛剛的國民經濟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漲5.0%,現在物價上漲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熱點問題。

一、當前物價上漲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快速上漲的物價加重了工業企業的運行成本,導致大多數城鄉居民生活負擔加重,對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加重了中低收入者的經濟負擔

物價上漲會降低消費者的實際生活水平,而且物價上漲對低收入民眾的生活的沖擊最大,使原本就存在問題的分配結構更加惡化。物價上漲時,貨幣貶值,無固定工資的低收入者,收入無法再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只有固定工資的低收入者,工資雖然會上調,但工資收入的增長不僅總是落在物價上漲之后,而且上漲的幅度永遠也比不上物價上漲的幅度。因而,使一些收入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當物價上漲持續發生時,就有可能造成社會的動蕩。

2.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投資消費方向發生偏離

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一種產品價格的上漲,并非真的由于市場對該產品的需求增加而上漲,而只是由于生產者的投機行為或者消費者對價格進一步上漲的恐慌造成的。現實情況下,并不是每一個生產者都能掌握全面的市場信息,市場不能發揮其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這種由不確定性帶來的投機和恐慌很可能推動沒有根據的進一步的投資沖動,造成惡性循環,并繼續加大通貨膨脹的可能性。

3.阻礙勞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從而降低我國的國際競爭能力

從生產者的角度看,在一個物價上漲時期,牟取利潤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漲價,生產者將減少對提高生產技術的投資,甚至不再對其投資。而是不斷提高產品價格,而且是爭取自己的產品以更快的速度漲價。這樣會嚴重阻礙了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我國經濟本來已是一種外延型經濟,技術的含量并不高,在國際上完全靠價格低廉來賺取微薄的利潤。物價上漲不僅將使得我國經濟長期無法擺脫在國際分工中的這種低端地位,甚至有可能使得中國在與其他勞動密集型經濟在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的競爭中敗北,不利于我國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4.物價不斷上漲引發持續通貨膨脹從而造成發生經濟危機的可能

從長期經濟發展角度來看,物價不斷上漲一般會引發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造成泡沫經濟,當運行中泡沫破滅,最終爆發經濟危機。在現階段國際寬松的經濟政策的大背景下,能源價格、住房價格、農產品價格等不斷走高,世界性的通脹步伐正在加快。由于種種原因,我國以農產品為代表的商品價格上漲明顯,加重了我國通脹現象,如果不采取有效政策加以控制,將加大我國爆發經濟危機的可能性。

二、當前我國物價上漲現象的原因分析

從我國現階段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物價上漲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人民幣的投放量過大

2008年以來,為保持我國經濟持續未定增長,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為配合這些政策,央行擴大了貨幣信貸投放量,信貸項目及數量都大幅增加,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也隨之增加。在國際金融危機下,信貸資金的大量投放促進了我國經濟恢復與持續增長,但隨機世界經濟的復蘇,貨幣信貸擴張又引起居民的貨幣收入增加,居民的消費需求上漲,生產要素的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的大幅上漲等現象,加重我國物價上漲壓力,從而形成成本推進型的物價上漲。我國大量投放人民幣,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另一方面也助推了物價上漲。

2.自然災害頻發導致食品價格過快上漲

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事件頻繁發生,西南地區的長期干旱,玉樹發生地震和全國大面積的洪澇災害,這些自然災害事件嚴重影響居民的正常的生產和生活。頻繁的自然災害,影響了農產品的生產和運輸,從而使供求關系發生了變化,部分農產品出現短缺,造蔬菜和糧油等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帶動其他商品價格上漲,增大了我國物價上漲的壓力。食品價格過快上漲,是導致我國物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3.全球流動性泛濫

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普遍采用的印鈔策略,營造了全球寬松的貨幣環境,使人民幣相對升值,并造成了人民幣升值繼續的預期。使其國家的貨幣大量流入國際商品以及金融市場,致使大宗商品包括鐵礦石等金屬及大宗農產品價格均大幅抬升,從而也會推動我國的商品價格的上漲。而我國對這些商品需求量巨大,輸入性通貨膨脹的產生也是一種必然。

4.游資炒作現象嚴重

近年來,由于貨幣過量發行,貨幣充足,游資炒作之風盛行,遍及各個領域。加上我國信息流通不是很通暢,炒房、炒蒜、炒油、炒豆、炒鹽等,無所不炒。2010年以前,國內外游資大量涌入我國房地產市場,進而帶動大多數商品價格迅速上漲。而2010年以來,由于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國內外游資在房地產市場投機獲利的機會減少,一些游資開始轉農產品領域,一些可儲存的食品品種也成了投機資金輪番炒作的對象。農產品遭到游資炒作,并通過以點帶面的傳遞效應,帶動其他物價上漲,并最終反映在CPI漲幅上。

5.壟斷現象存在

凡是被壟斷的部門或行業,其商品或服務的價格往往是居高不下的。壟斷企業擁有對該類產品的市場定價權,通過對商品價格的操縱,從而使自己獲得最大的利潤。例如,世界三大鐵礦生產商聯手抬高鐵礦石的價格,迫使中國鋼鐵企業長協供貨機制崩潰,轉向采取新的季度定價模式被壟斷的商品或服務價格不斷升高,最終會在中國會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致使其他商品價格也隨之升高,引起物價上漲。因此,中外壟斷行業是造成我國物價上漲的又一重要原因。

篇8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推動的。上半年食品價格同比上漲7.6%,影響CPI上漲2.5個百分點;扣除食品漲價影響,CPI僅上漲0.7個百分點。這次食品漲價是在我國農業生產健康發展的情況下發生的,是工農和城鄉之間利益格局調整的正常表現。2004年~2006年,我國糧食生產連續三年豐收,今年夏糧產量又同比增長1.3%,糧食供給的基礎比較穩固。食品價格上漲,短期原因主要有:一是2006年世界糧食減產,加上美國等產糧大國將玉米大量用于加工生物能源,世界糧食市場價格上漲;二是針對國內糧食市場供求變化,糧食部門庫存投放不夠及時;三是國內玉米加工乙醇能力增長較快;四是春節和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從長期看,農產品和食品價格上漲,還反映了經濟發展的一般特點。各國在經濟發展中,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農產品和食品價格都呈現逐步提高的態勢。這是市場對耕地日益稀缺和農業勞動力成本日益提高的確認,是用價格拉動農產品供給的常態反應,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渠道,也是我國農業、農民和農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必然途徑。在收入較快增長的背景下,這一變化對城鎮絕大多數家庭的生活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對于部分住校困難學生和城鎮低收入家庭等受影響較大的群體,則需要政府給予必要的補貼,并適時適度提高補貼標準。目前國內糧食生產能力比較扎實穩定,在市場價格調節下,肉、蛋等副食品供給的增長潛力較大,未來食品價格不會繼續較快上漲。

總體來看,當前我國消費物價上漲是結構性的,既要積極采取措施緩解肉、蛋等副食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又要看到目前我國的通貨膨脹率仍然控制在相當低的水平上。因為,按照國際上普遍采用的核心消費價格指數(即扣除能源和食品價格以后的消費價格指數)來衡量,今年1月~6月的這一指標僅為0.9%。

盡管近年來外貿順差很大、外匯儲備增加很快,但貨幣信貸增長仍控制在預期范圍之內。貨幣信貸投放轉變為投資需求也是有條件的。投資者在確定項目時,不僅要考慮投資貸款的獲取成本和回收周期,還要考慮市場競爭和需求容量以及可能存在的風險。在國家嚴把土地閘門、嚴格市場準入制度的情況下,投資者還要考慮土地和市場準入的要求。因此,只要信貸資金增加比較適度,各方面政策協調配合,投資增長也可以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投資增長高位趨穩,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9%,增幅回落3.9個百分點。這是宏觀調控的積極成效,也是市場競爭約束增強的累積結果。6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有所提高,應繼續嚴格控制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繼續深化市場取向的經濟改革,防止投資增幅反彈。

(摘自2007年8月13日《人民日報》)

篇9

【關鍵詞】 溫室農業 物價上漲 利潤 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2010年國民經濟和地區經濟的運行均表現出高速增長的顯著特征,物價指數一路上漲,其中蔬菜等溫室農業農產品上漲幅度較大。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經濟形勢,中央著手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物價上漲對溫室農業產生怎樣的影響,國家的貨幣與財政政策變動將給溫室農業帶來怎樣的發展機遇和不利影響?針對諸如此類的問題,本文以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與壽光農村數據為依據進行了分析探討。

一、物價上漲背景下的溫室農業利潤核算

1、物價上漲導致蔬菜價格上升

2010年經濟運行呈現過熱趨勢,物價指數一路上漲。以2010年第四季度西紅柿每公斤批發價格(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為例分析上漲情況。2009年第四季度西紅柿平均價格為2.85元/公斤,2010年第三季度為2.736元/公斤,2010年第四季度為3.295元/公斤,2010年第四季度西紅柿平均價格環比增長速度為20.43%,同比增長速度為15.61%。蔬菜價格的上漲提高了農民的毛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和調動了溫室農業生產者的生產積極性。

2、物價上漲導致溫室農業毛收入與成本上升

以西紅柿為例,以700平方米溫室大棚為標準,分析物價上漲帶來的溫室農業毛收入上升清況,2010年西紅柿大棚的毛收入較2009年增加了5444.47元,如表1所示。以基期價格為同度量因素(拉氏指數)計算產量總指數為96.01%,以報告期產量為同度量因素(派氏指數)計算價格總指數為123.52%。

計算結果表明,2010年單個700平方米西紅柿大棚報告期產量比基期平均而言降低了3.99%,且由于產量的下降使得2010年的毛收入較2009年減少了1116.65元。2010年西紅柿均價報告期比基期平均而言上升了23.52%,由于價格上升使得2010年的毛收入較2009年增加了6641.12元。

物價上漲不只使溫室農業毛收入增長,而且使得溫室農業成本上升。通過樣本(壽光農村抽樣數據)計算得出,2009年農藥費用平均為1478.18元,化肥費用平均為3800元,種苗費用平均為2501元,薄膜費用平均為1155元,雇工費用平均為240元。2010年農藥費用平均為1710.39元,化肥費用平均為4500元,種苗費用平均為2901.3元,薄膜費用平均為1365元,雇工費用平均為300元。

利用樣本均值(壽光農村抽樣數據)對總體均值進行區間估計,總體為正態總體,樣本容量為30,為大樣本,總體方差未知,由樣本方差S2代替置信水平為95%。2009年農藥費用為1106.88―1683.12元,化肥費用為3779.15―3820.38元,種苗費用為2421.23―2580.77元,薄膜費用為1352.25―1402.76元,雇工費用為235.73―244.27元。2010年農藥費用大約為1008.6672―2394.1128元,化肥費用為4459.43―4540.57元,種苗費用為2876.57―2925.40元,薄膜費用為1107.23―1202.76元,雇工費用為286.67―313.33元。

每個700平方米溫室大棚只需擁有一臺卷簾機,卷簾機單個成本平均為6000元,可使用時間平均為1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進行折舊,預計凈殘值率為5%,年卷簾機折舊費用為570元。

2010年草簾子每平方米價格為6.2元,700平方米大棚草簾子費用為4340元,草簾子平均可使用3年,同樣采用年限平均法進行折舊,預計凈殘值率為3%,計算的年折舊費用為1403.27元。2009年草簾子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5.8元,700平方米大棚草簾子費用為4060元,年折舊費用為1312.73元。2010年草簾子年折舊費用較2009年增長6.9%。

每戶平均擁有3.3個勞動力,2010年家庭日常消費支出平均為20600元,相比2009年增長4600元。每戶平均擁有3個溫室大棚(單個700平方米溫室大棚),2010年單個大棚應承擔的成本為6866.7元,2009應承擔的成本為5333.3元,2010年較2009年增長28.75%。

3、物價上漲帶來的利潤區間

利潤=毛收入-農藥費用-化肥費用-雇工費用-種苗費用-薄膜費用-卷簾機折舊-草簾子折舊-生產者自身成本。計算得出的利潤由2009年10537.71―12182.97元增長到2010年的14319.32―5147.69元。

二、擴大規模,增建溫室大棚的可行性

調查顯示,雖然物價上漲帶來了毛收入的增加,但僅有9%的溫室農業生產者有擴大規模的打算,而無擴大規模打算的比例為73%,選擇看情況的溫室農業生產者有2%。

一是增減溫室大棚的融資需求是否可以得到滿足。增加溫室大棚資金來源,有56%的溫室農業生產者選擇自有儲蓄資金、33%選擇信貸資金、11%選擇向親戚朋友借款。增加溫室大棚的每平方米成本平均為66.67元,單個700平方米溫室大棚總成本為46666.67元,溫室農業生產者家庭年儲蓄平均為3.125萬元,增加單個700平方米溫室大棚需1.49年家庭全部儲蓄。溫室農業生產者自有儲蓄資金基本可以滿足擴大生產規模的融資需求。

二是壽光農村每戶平均擁有3.3個勞動力,戶均擁有大棚3個。一個溫室大棚需常用勞動力1個,家庭自身勞動力資源不能滿足擴大規模的需求,而雇傭勞動力成本較高,且隨物價上漲雇傭勞動力成本上升。

三是現在蔬菜價格上漲,是否成為長期趨勢,價格是否回落。再次以西紅柿為例,對西紅柿價格趨勢進行分析,以清晰的描述出社會經濟現象在較長時期內發展變動的基本方向和變化形式,為預測價格未來趨勢提供依據。

采用濾波法分離長期趨勢,步長為5,得出移動平均數,整理為折線圖可以看出,近年西紅柿價格季節波動明顯,長期呈增長趨勢,如圖1所示。采用趨勢剔除法對這一具有長期趨勢的時間序列進行季節分離,計算移動平均數,取移動步長為3,計算得出調整系數a=98.04%。計算季節指數:一季度為116.67%,二季度為89.71%,三季度為82.84%,四季度為111.28%。

依據統計調查與分析,對時間(以月為單位)和西紅柿月平均價格進行相關分析,以2008年7月為1,以后月份逐次加1,

時間與價格線性相關,建立線性回歸模型y=B0+B1X+?綴。

測定出價格變動的直線趨勢y=0.438x+1.896。

建立趨勢季節模型ys=y?鄢s=(0.438x+1.896)?鄢0.9804=0.429x+1.859。

可以看出未來價格依然呈上漲趨勢,且擴大規模的融資需求可以得到滿足,擴大規模可以提高經濟效益,但是受勞動力因素制約,仍存在很大阻力。

三、物價上漲背景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變動對溫室農業的影響

1、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加大

政府支出中用于農業的比例增加,加大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有力促進了壽光溫室農業的發展。2009年,壽光市財政總收入47.1億元,財政用于農業農村的支出達6.52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13.85%。2010年,壽光財政總收入56億元,財政用于農業農村的支出達9.52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17.1%。農業農村支出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較2007年提高了3%。

2010年財政部門共兌付糧食直補及農資綜合補貼、石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良種補貼、政策性農業保險等各類惠農補貼資金1.5億元,確保了國家支農惠農強農政策的全面落實,提高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2、緊縮的貨幣政策對溫室農業影響有限

2010年至今,中央銀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利率,但為加大對“三農”和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2010年前三次只上調了存款準備金利率,并未上調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存款準備金利率。

存款準備金利率的上調減少了商業銀行的存款創造,從而使得貨幣供應量減少。但是今年中央與地方為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加快推進了農村金融制度創新、機構創新和產品服務創新,進一步為農業融資創造了有利環境。

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等銀行業金融機構今年進一步加大涉農貸款投放,以增強金融機構支農動力,增加涉農貸款比重,促進溫室農業發展。2010年6月末,壽光農村商業銀行發放涉農貸款78億元,較年初增加了11.6億元。金融機構進一步開發多樣化的小額信貸產品,努力滿足農民小額信貸需求。2010年壽光市開始試行農村土地經營權、大棚抵押貸款業務,使更多資金投入到農業農村建設。總之,2010年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對溫室農業影響利大于弊。

四、物價上漲背景下的應對策略和建議

一是加大技術資金投入,提高單位溫室大棚產量,培育良種,提高蔬菜品質,提高資源利用率,節約生產要素成本。

二是完善農村勞動力市場,使勞動力信息充分傳播,勞動力資源自由流動、充分配給,降低勞動力成本。

三是提高溫室大棚自動化程度,通過微電腦等技術實現溫室大棚的自動化管理,節約勞動力成本,解決擴大生產規模的勞動力成本瓶頸。

四是建立村行業協會、生產合作社等,提高集約化程度,形成規模效應。同時也可以提高溫室農業生產者與生產要素生產者等的議價能力,有利于降低成本。調查顯示,有54%的村無行業協會或生產合作社,不利于溫室農業規模擴大。

五是國家、地方財政對溫室農業生產進行直接物價補貼,維護其積極性。調查顯示,91%的村內財力有限,無物價補貼。國家、地方財政應當對溫室農業生產者進行物價補貼,保護溫室農業生產者在物價上漲中的利益。

(注:本文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文杯”大學生百項實證創新基金項目。)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物價水平;機理;C據;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12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10-000-02

當今社會,商貿流通業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變成了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在如此重要的一環中,中國在這一方面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由于中國的制造業增長速度飛快,面臨著市場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如面臨著這樣一個出口市場的增長被阻礙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行業要想方設法的擴大內部需求,改變相應的供應結構,把相關物品價格穩定下來,把出口市場增長率繼續提高上來。這個時代,社會中各行各業都需要密切關注商品的流通以及物價的水平。一、商貿流通業穩定物價水平的微觀機理商品貿易和它的流通在宏觀經濟這條道路上,具有復雜的多方面的作用,這尤為重要的就是關于商品價格的問題商貿流通業對于宏觀經濟的影響,無疑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對價格的影響。單從一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能把商品貿易的流通中的價格維持到一個大體合適的狀態的原因,大體有兩個,其中一個是把商品在流通中的流通速度提高,這個是最基本的,控制好流通的速度就可以把效率提升上來,之后把相互交易中所需要的資金壓低,,通過把效率的提升可以從多方面的控制交易的花費,使其成本控制在一個不高的水平。現代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可以引領行業中的生產潮流,把價格以及商貿的效率等利益性的東西控制在一個較好的水平。

其二,在制造領域方面,飛速發展的商品經濟以及貿易流通的水平等可以最大程度的抑制生產消耗,并能夠加快產品產出效率,由此可得,它的發展能夠為制造這一行業創造出一個更適合發展的市場,不僅如此,還能夠使這個行業的各項工作分工越來越明確,這樣就會使得制造行業中制造成功率提升,把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材料所需資金消耗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進入新的世紀后,我國的制造業出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單從勞動生產率來說,就進步了很大的一個層次,主要的原因就是制造廠商方面堅持不懈的進步以及努力還有就是國內外貿易集團及資本在商貿流通方面的引導工作到位。

有人曾經說過,通過各項工作協調進行,就可以把勞動生產率以及經濟水平帶動,分工協作作為這些目標的前提。但是,分工的具體條件不能夠在市場中完成。現階段的國貿以及對外貿易工作進行的如火如荼,這種趨勢下市場肯定會不斷地擴大,由此看來進行分工不斷地進行深化才會把生產率提升上來。促使商品貿易進程速度加快的原因是在所耗資金方面不斷地變少,商品貿易于制造業之間的聯系十分密切,兩者之間處于一種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友好型關系。但是之間也會有相互逼緊的這樣一種關系,但正是因為這種緊迫的關系,使得經濟之中會存在著保持物品價格的堅實力量

商品的貿易流通能夠對市場中的交易以及生產起到重大的作用,能夠大幅度的減少資金消耗,并能夠使資金的流轉速度變快,這樣會引起連鎖反應會導致零售的商品價格下降,零售商品價格變低之后,對于市場方面就會有益處,使市場進一步的擴大,由此又會便于經濟穩步的增長以及分工等進一步加深,達到一種良性的循環體系,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物品價格的總體水平肯定能夠得到控制。

隨著時代的發展,商品貿易流通方面進行了很多的改革及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在購買商品的方式及其習慣等方面也有了較大的差異,使國家有關于消費行業的轉變不的不進行,可謂是影響了整個國家,但是其中也有很多的行業沒有跟上此次變革的腳步,在其他方面,所進行的研究探討沒有跟上消費方式的改變,缺少一些關于這個方面的重要課題,成果屈指可數,在研究方面,相關機構較少,且沒有什么有建設性的成果,但就算如此,這也對我國的經濟流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西方國家所做的與我國相比確實是好了太多,這也不是崇洋,卻是人家在這些方面做的好,就拿美國來舉個例子,國家中的各個行業都對商貿非常看重,其研究機構也有了一系列的可靠成果,我國的這個行業發展的并不是很好,但在一些關鍵的地方作用還是很顯著的,而現階段要完成的重要工作是,關于如何讓商品貿易以及流通行業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在保持物品價格穩定這一用途上進行深層次,全面的探討。要想有說服力的完成這個工作,必須來進行多層次,多方面,在各種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利用各種學術類型的方法,來進行各種相關的研究,為其積累經驗。

第二個方面,可以把一些在這個行業比較成功的企業以及在這個行業中發揮著比較大的作用的企業來進行綜合的分析,有一些具有特點的,可以著重研究,比如發展較快的企業,如一直堅挺在改革大潮中穩步前進的,都比較有探討的必要,適當的進行各個企業發展中綜合分析,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得出一個準確的答案。處于領頭地位的這些行業為國家經濟發展所做的貢獻包括提高了一大類人的就業水平,維持商品價格的穩定等一些方面,但是卻沒有辦法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相關的問題。,而且現在國內的各個機構沒有合理的利用現有資源,沒有學習西方的先進理論,導致了現階段各種問題的出現。

堅定的認為商品貿易方面對于物價的恒定發揮著重要的力量,論實踐論各方面都是這樣由此要正確的引導言論的方向加強相關的研究,就算是這樣,因為國家的其他層面的學術性的領域并沒有對此產生太大的興趣,也沒有進行相關理論知識的探討和研究,還有我國的歷史情況,商貿方面一直不被看好,一旦遇到物價上漲的問題,最先被詬病的就是商品的各方面,以及現在所流傳的對商品貿易這方面的言論導向都處于一種不利于商業發展的趨勢,這在整個消費商品體系中一直都是不變的,現在社會中流傳的那些網絡用語就是由于商貿中的物價不穩定導致的,由此消費者以及社會中的媒體等開始對商家進行抗議,表現的極其不理智。就這樣,這個黑鍋就沒有什么原由的被背到了商品貿易流通的行業中來。不僅如此,就連小本經營的普通商家也成為了受害者,由于言論指向性太過于強烈,所以通過商家來實現維持物價的平穩這一想法變成不了現實,就算有些許的作用,也并不會長久。

其中可能會有一部分這樣的人,但并不是全部,不能一棒子打死,因為現在的商業形式比較復雜,造成物價上漲也有著多方面的因素,各行各業都充滿了各種競爭,由于競爭不斷地存在,所以從中獲取的利益并沒有社會上的人所說的那樣豐厚,市場的調整會把利益降到最低,最后維持到原來的穩定水平,一不留神可能就是大規模的虧損,所以要把這些社會上的錯誤言論向一個正確的方向引導,同時還是要把商貿流通和物價方面聯系起來,代入更有力的時間研究,相關的管理部門要加大對其研究方面的重視,在財力物力方面進行多方面的支持,不僅如此,還要在政策應對措施方面防患于未然,讓做出的決定都不在草率。

在一方面,要使商品貿易流通外的改革進程加快,同時商貿以及現代系統方面的建設也要加快腳步,以為這是使物價平穩基本條件。不得不說,現在,國家貿易流通方面雖然比較落后,落后的具體原因卻并不是這個所造成的。因為現在,小的一些商店上會把商品寫出一個比較高的價格,追究其源頭,卻并非是商貿所帶有的問題。這些存在的問題,是現階段流通業中進步過程中所面臨的關鍵,都并不是流通領域的問題,歸結不到流通領域的頭上。想要全面來進行這一方面的改革,把最終的物價維持在一個平穩的水平,我們就需要多方面多層次的φ飧雋煊蛺逯平行整改,讓各個領域來認識到,商貿流通與物價確實存在這不可分割的聯系,但物價上漲的關鍵不在于此,不要物價發生不穩定的變化就開始對商貿流通領域進行言論上的狂轟濫炸。

當前形勢下,物價的上漲原因越來越多樣化,會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來促成物價的不穩定增長或者是降低。就連物價上漲的品種及類別也存在著多方面的變化,這還不算什么,物價的上漲不單單體現在物品上了,就連無形的資產也會有價格上的波動,各種各樣的價格波動,就連貨幣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價格變化,這種趨勢也不單單是我國出現的,就連其他國家也會有。其原因多種多樣,供應關系,貨幣因素,錯綜復雜的物價并不像看上去樣簡單,所以其他對此領域沒有過多研究和探討的人士,以及社會上跟風而上的人,不要輕易的定論,如果這樣,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而且也不利于各個企業在其中積極作用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宋則,常東亮,丁寧.流通業影響力與制造業結構調整[J].中國工業經濟,2010(8).

[2]梁霄,郝愛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背景下我國流通體系優化路徑選擇[J].經濟學動態,2011(10).

[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課題組.我國不同蔬菜零售方式的比較分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