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運行機制
時間:2022-08-02 09:27:53
導語: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運行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人工智能是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在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帶動等方面有重要促進作用,從而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必然性,闡釋了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運行機制。
關鍵詞:人工智能;實體經濟;產業結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在2018年10月31日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的第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019年3月19日,《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融合的重要性,給出了兩者融合的思路和意見。近年來,國內、國外以人工智能為契機,深入推動產業變革升級。在國際上,21個國家先后根據各國的資源現狀、區域條件、經濟發展狀況等不同側重點,將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在國內,多省市以人工智能為抓手,帶動地方產業發展,相繼出臺了人工智能產業規劃。其中,北京利用互聯網生態優勢,以商湯科技、百度等一批高精尖企業為依托,大力推進生活服務領域的智能化發展并取得一定成效;廣東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指向標,其人工智能涉及的核心產業以絕對優勢領先,約占全國總數的1/3,致力于智能硬件與多產業結合,建立了完善的產業鏈。2020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指出加快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為未來產業發展賦能。目前,人工智能發揮“頭雁”作用,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而在提升市場規模、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力、刺激消費等層面,依然有巨大潛力。在2017年普華永道的《全球AI報告:探索人工智能革命》中,其指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對全球經濟影響巨大,將撬動約15.7萬億美元,甚至高于中、印兩國經濟產值總和,而中國和北美將是人工智能革命下最大受益國,收益將會約占世界經濟的70%。
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客觀必然性
第一,從近幾年的數據分析可以到,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規模位于世界前列,同時處于加速增長階段。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在2019年的市場規模高達490.5億元,經專家預計,在接下來的三年中,人工智能產業在市場所占規模會以30%的速度穩定增長,預計到2021年將高達818.7億元。眾所周知,自2012年我國經濟發展狀況步入新常態,其間的GDP年增長率約為6%左右,數據顯示,此階段人工智能產業的年增長率遠高于同期的GDP。可以看出,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位于世界前列,而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一批新興企業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隨之興起的智能企業的產品遠銷國外,且在全球市場份額中占有較大比重。第二,我國的機器人產業發展不容小覷,同樣位于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機器人制造業的發展和機器人使用的數量以絕對優勢處于世界領先位置。經中國電子學會調查研究發現,“2019年,全球機器人產業市場規模294.1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159.2億美元,服務機器人94.6億美元,特種機器人40.3億美元。2014—2019年平均增長率約為12.3%。中國市場規模為86.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57.3億美元,服務機器人2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7.5億美元。2014—2019年平均增長率約為20.9%”。機器人產業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處于核心地位,將機器人落地到實體經濟的發展中,最關鍵的一步是以機器人產業的強大帶動力,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見,我國的機器人產業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創建了雄厚技術和物質的前提條件。第三,我國在人工智能方面專利數年增長率的增幅穩定,且位于世界前列。2019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一份調查研究表明,中國和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報告和申請專利的數量在世界上位于前列。中國人工智能的專利數量占全球總數量的85%,且在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方向中國實力不可小覷。人工智能專利數量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現狀的一個縮影,反映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科研和應用成果位于世界前列,也反映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潛力,更反映出人工智能為實體經濟賦能的技術實力。第四,在中國實現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及應用落地有一定局限性,導致局限性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從人工智能應用的廣度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現狀與中國傳統產業的技術需求不相適應,導致人工智能技術在落地應用的廣度上受限;第二,從人工智能應用的深度上,中國傳統產業的發展滯后于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速度,在傳統制造業和農業上尤為顯著,導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深度受限。而當前中國的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國際以人工智能為首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正在興起,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結合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傳統實體經濟,助力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催生經濟增長點。綜合以上幾點,無論是中國行業產業現狀的客觀條件,還是中國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觀需求,實現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都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運行機制
從一定程度上講,一個國家實體經濟的發展狀況對其經濟實力的強弱起決定性作用,實體經濟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結合會助推經濟的穩定增長,從而提高在國際社會中的競爭力。在以人工智能為首的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中,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將其與實體經濟的發展融合起來,也就是將智能化設備應用于各實體經濟產業中,落實到產業生產的環節中,為實體經濟插上人工智能的“翅膀”,智能化實體經濟,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將會產生深遠影響。智能化實體經濟實質上是利用科技提高生產力,再將生產力深度融合到社會經濟發展中,內在的流程如圖1所示。通過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助推實體經濟科學技術的進步,進而助力實體經濟各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轉型,最終鞏固經濟的穩定增長。圖1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運行機制第一,將人工智能應用于實體經濟的各產業中。只有將智能技術作用于實際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生產力,同理,要想發揮人工智能對實體經濟的帶動作用,必須將智能技術深度融合到實體經濟各產業中,最大程度將智能化設備作用于產業生產線的各環節中。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其通用范圍越廣,適用的廣度和深度越強,所以說,適用范圍和設備大小是人工智能技術成熟與否的重要衡量標準,而智能化技術應用的深度和廣度是智能化實體經濟發展情況的重要衡量標準。第二,實現實體經濟技術的進步。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對企業在加快研發速度、破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集成系統方面提出迫切要求,對企業內部智能化人才的團隊建設提出更高要求。第三,實現實體經濟的產業升級。將智能技術融入實體經濟,本質上是將人工智能應用到實體經濟的各產業中,利用先進的智能化設備或者技術實現產業鏈的自動化,進而提高產業的生產效率,促進產業升級。產業技術升級,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管理方式的變革,以保障企業的信息化管理高速穩定運行,進而將會迎來企業規模變革的問題,分散獨立的中小型企業難以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新興產業集群將會出現。就中國當前的發展現狀來看,要實現中國實體經濟的升級,解決傳統的制造業和服務業智能化問題迫在眉睫。第四,實現實體經濟的結構調整與轉型。將智能技術融入實體經濟,智能化設備與技術的引入,會改變傳統制造業和農業的生產方式,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向智能化的轉型,這將會大大提升產業生產力,進而實現生產結構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跨越,而被智能設備所取代的勞動力會在經濟升級轉型的進程中慢慢消化。實體經濟傳統的粗放型、高能耗、高成本的增長方式,將會被集約型、低功耗、低成本所取代。第五,實現實體經濟的常態化增長。人工智能的引入,必然會提高實體經濟各產業的生產力和經濟效率,新興產業集群的出現將會帶來振興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經濟的升級轉型,中國實體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會大大提高,促進國民經濟的常態化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任保平,宋文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效應與路徑[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9(05):6-13.
[2]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中國電子學會.
作者:王立梅 單位:東營職業學院
- 上一篇: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探討
- 下一篇:財政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