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發展特點及可持續發展對策
時間:2022-06-03 02:53:30
導語:蔬菜發展特點及可持續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南京的設施農業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為滿足和提升南京市民的“菜籃子”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在充分認識和分析設施蔬菜業發展的優勢及發展中暴露的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南京的區域優勢,探討今后南京地區設施蔬菜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對策。
關鍵詞:南京;設施農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南京地處我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獨特的地理、氣候、人文條件給南京的農業注入了勃勃生機,南京地區設施蔬菜產業也如雨后春筍,蓬勃快速發展。本文在充分認識和分析南京設施蔬菜發展特點、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南京的區域優勢,提出了南京地區設施蔬菜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和對策,為南京地區設施蔬菜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南京設施蔬菜發展優勢
1.1市場需求優勢。南京市戶籍人口達800多萬,其中市區680萬以上,人口城市化水平高達86%,再加上超過120萬的外來人口,使得南京成為農產品消費的一個巨大市場。并且,隨著居民收入增加以及消費水平的提升,設施農產品的需求將不斷增加。1.2科技支撐優勢。設施農業對科技水平要求較高,發展設施農產品需要具有較好的研發和推廣作為基礎。南京是省會城市,是江蘇省的文化、教育中心,目前已經建立了健全的農業推廣體系,再加上南京農業大學、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眾多國內一流的農業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持,為農業科技創新的產生、發展、聚集和應用提供了良好條件,為發展設施農業提供了絕佳科技支撐。1.3交通區位優勢。南京位于東部沿海城市的中部,對于全國物流行業,尤其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物流行業而言有著非常重要的地理優勢,這給設施農產品區內的快速周轉與運輸提供了便利條件。南京作為長江三角洲地區特大城市群的三極之一,區際交通也高度發達,便于設施農產品的市場輻射和出口貿易拓展。南京一小時都市圈就是一個典型的被發達交通網絡緊密聯系起來的城市群落,人口總量達2600萬,便捷的交通為設施農產品的區外輻射打下了良好基礎[1]。1.4自然條件優勢。南京市日照充足、自然災害相對較少;土地類型多樣,有富饒的河谷平原、秀麗的低山丘陵,也有水質肥沃的淡水水域,適宜開展農產品的種植、牲畜的養殖等;有較大的耕地資源,人均耕地資源超過0.05hm2,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通過適當的土地流轉即可實現農地的規模經營,這些優勢條件都為南京市發展設施農業提供了較好的資源基礎[2]。
2南京設施蔬菜發展存在的問題
2.1重視規模擴張,忽視質量效益。改革開放以來,南京市設施蔬菜行業大致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前2個是在1984年和1998年,這2個階段是由糧食大豐收后出現的“谷賤傷農”現象引發的種植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帶動的,第3個階段則是由中央發展現代農業和確保農民持續增收的重大決策催生的。這3輪設施蔬菜大發展,一般是通過上級政府壓指標、發放補貼和抓考核三策并舉的方式強力推動,但這也出現一些新的問題,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為了爭補貼、搶進度、出政績等表面工程,導致設施蔬菜面積迅速擴張,但配套服務不能及時跟進,從而導致實際效益并不理想。而這種重產量、輕質量的錯誤理念,往往導致設施蔬菜品質不高,難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最終會造成賣菜難、賣好價錢更難的局面,制約了設施蔬菜的可持續發展[3]。2.2設施結構不規范、合理性較差。近幾年來,8332型大棚被地方政府主推,但依然有不少的簡易設施,這些簡易設施空間小、性能差;保溫層覆蓋多、材料笨重,折舊費用昂貴;操作不便,勞動成本增大,費工,產出率低。這些弊端的存在,使得一些簡易設施在投入上較大,但不能得到相應收益作為回報。2.3蔬菜種植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不高。、生產產地競爭激烈對于廣大種植戶來說,一些蔬菜新品種、新技術以及新成果不能及時被推廣和應用,導致農戶在栽培蔬菜種類方面較為薄弱和單一,以種植大眾化的茄果類蔬菜為主,而高檔蔬菜、花卉品種相對較少。設施蔬菜種植的管理模式多以傳統技術為主,操作手段以手工作業為主,而自動化、機械化、智能化環境調控等現代科技含量較高的技能還有待大面積推廣,蔬菜種植的設施效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和利用,尤其是到了夏季,通常會有部分大棚設施資源閑置,利用率不高,由此導致生產成本提高。再者,設施種植的蔬菜產品具有一定程度的結構性和季節性過剩的特點,可能造成整體效益有所降低。目前,物流的迅速發展,使得全國各地的蔬菜有了一個大的流通,在蔬菜淡季時,山東日光溫室蔬菜可以大量南下,南部海南省等生產的蔬菜可以北上,而南京正處于這種南北夾攻的狀態下。因此,在蔬菜品種構成和生產周期上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過剩,造成經濟效益下滑,亟需探討相關對策來應對這種情況[4,5]。2.4環境因素制約設施蔬菜的效益和可持續發展。隨著設施蔬菜的連年種植,設施蔬菜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連作障礙問題。連作障礙主要是由于設施農業中大量使用尿素、復合肥等化學肥料,破壞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導致土壤板結和透氣性差,土壤熟化程度降低。同時,大棚內以人為澆水為主,自然雨水淋洗較少,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即:土壤表層水分受高溫影響,不斷蒸發,下層水分通過毛細管作用往上移,水去鹽留,使深層土壤鹽分被帶到表層。溫室土壤次生鹽漬化出現不同程度的鹽害,減產幅度逐年增大[5]。大棚內以人工操作翻挖為主,深度不夠,耕層變淺,影響根系的伸展,抑制植株生長,而成為設施蔬菜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另外,南京的氣候條件也給設施農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南京地區氣候條件特點表現為:冬春陰雨為主,光照不足,而6、7月有近20d的梅雨天氣,并且夏季多臺風和雷暴雨。因此,如果沒有耐弱光、抗病蟲類型的專用品種,將很大程度地制約設施蔬菜的種植。南京降雨較多,地下水位較高,使土壤長期處于淹水狀態,形成內澇,可能導致設施蔬菜的產量和品質降低。
3南京設施蔬菜發展的保障措施
3.1加強管理和引導,為設施蔬菜更好地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其可持續發展備受關注。目前國內外已有不少學者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對設施農業系統進行評價[6~8]。對于南京市而言,雖然設施蔬菜的興起較晚,但就目前形勢來看,設施蔬菜產業擴張較快,而高品質蔬菜領域發展較為緩慢。針對以上現狀,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現有設施農業的監管力度,通過現場觀摩、媒體宣傳和舉辦培訓班等不同舉措對設施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進行宣傳,引導種植戶對設施蔬菜樹立全新的認識,逐步使種植戶由種植大眾蔬菜向高端蔬菜轉變,由粗放式生產經營向科學生產轉變,促進設施蔬菜更好發展的同時,更有效地提高蔬菜生產的品質[9]。政府除引導以外,還應發揮其調控職能,通過財政、農業等相關部門的協調努力,為設施蔬菜的發展構建良好的物質保障,真正地為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出謀劃策[10]。在明確設施蔬菜發展方向的前提下,應當加大對設施農業的扶持力度。具體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①制訂關于扶持高端設施農業發展的相應政策,提高設施農業的補助門檻;②加大高端農業的財政資金扶持力度,發揮財政支農資金的引導作用;③保障各項惠民政策的實施,在項目實施中,堅持先建后獎、先建后補、先建后幫的原則,同時積極探索貸款貼息的方式,鼓勵農民發展高端設施蔬菜。3.2優化設施結構,提升設施蔬菜的機械化水平。在農用設施方面,應通過促進科研院所和生產基地的密切交流,根據南京地區實際生產條件、目的,進一步優化設施結構,改進現有或研制新型大棚構架,使設施結構更加符合南京地域特點,著重推廣寬8m,高3m,鋼管直徑為32mm的8332型大棚和寬6m,高2.8m,鋼管直徑為25mm的新型高肩塑料大棚(針對南京地區冬天下雪不易積雪),提高建造大棚的補貼,減輕農民負擔,逐步取締簡易設施。通過與當地農技推廣部門的通力合作,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加快“產學研”的實施進程,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科研院所為理論依托,以政府部門為協調的“三位一體”的綜合體系[11]。推廣應用棚室各類機械,如起壟覆膜機、氣壓式精密播種機、蔬菜移栽機、葉菜收獲機、蔬菜秸稈收割機以及水肥灌溉設備等,同時制定部分蔬菜機械化生產技術要求,讓農民能真正快速合理有效地使用農業機械,不斷提升設施蔬菜的機械化水平,解放人力,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從而提高經濟效益。3.3加大服務和推廣力度,引導設施蔬菜健康發展。各職能部門應加強市場調研與分析,及時整理和公布農產品供給與需求狀況以及農產品價格漲跌信息,有效地引導農民圍繞市場制定生產方案,最大程度地確保廣大農民群眾生產活動始終沿著市場需求這條主線運行,避免盲目發展。要突出搞好產品銷售服務,把產品銷售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加強銷售網絡建設,組織好適銷對路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建立產品直銷點,把生產基地與銷售市場連結起來[12]。要引導、支持廣大農民發展各種類型農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等中介服務組織,在供需之間牽線搭橋,擴大農產品銷售。政府要做好設施農業的服務和推廣工作,應該做到以下3點:一是在指導思想和思想觀念上,對于全市主要的六大支柱產業,在做大規模的同時,必須圍繞產品質量、經濟效益和科技含量等每一個過程環節,實現田間地頭—銷售市場—餐桌的全面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使得效益最大化;二是加強對地區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發展“企業(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專業協會)+農戶”“專業市場+基地+農戶”等經營形式,在公司創收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民增收;三是產品推廣方面應當加強對流通領域的開拓,可以通過培育更多的農民經紀人,促進全市農產品的推廣和銷售[11,13]。3.4加強科技研發能力,健全設施蔬菜生產保障體系。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設施蔬菜連作障礙不斷加劇,為了緩解設施蔬菜連作障礙造成的經濟損失,為設施蔬菜創造更好的生長環境,應當組織一線技術人員技能培訓,鼓勵科研人員到生產一線具體指導,加大對設施蔬菜種植的培訓力度,研發優良且適合的作物品種,提出合理科學的施肥等具體措施,不斷提升設施農業種植的科技含量。在加強科研投入的同時,還應充分發揮政府的引領作用,健全全市設施蔬菜生產的技術和財產保障體系,從技術和生產兩方面保證南京地區設施蔬菜的可持續發展,具體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一是加大生產技術和財產保障等方面的宣傳力度,并給予相應的支持;二是利用先進的媒體宣傳技術,如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平臺等,建立南京市農業技術服務專家體系,為設施蔬菜生產提供技術、信息、政策等方面的保障;三是抓緊建立設施蔬菜的風險補償機制,通過研究制定相應的農業政策來有效地預防和降低農業風險,使設施蔬菜種植過程中的風險降到最低[14]。
作者:戎茸 劉靜波 黃忠陽 李偉明 吳旭東 劉慶葉 陳莉莉 王東升 單位:1.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2.南京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
- 上一篇:微課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研究
- 下一篇:互聯網+農產品物流可持續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