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怎樣有效促進居民消費
時間:2022-07-14 11:51:41
導語:第三方支付怎樣有效促進居民消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2017年家庭金融調查數據,選取居民生活消費、支付方式和購物方式的相關數據,構建計量模型實證檢驗了第三方支付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第三方支付對于居民總體消費和可選消費有顯著正向影響,對于生活必須消費影響不顯著。為進一步檢驗第三方支付與互聯網購物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機制,以互聯網購物作為核心變量后,第三方支付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效應顯著降低,且互聯網購物對于總體消費、生活必須消費和可選消費的影響均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正,說明了互聯網購物相較于第三方支付對于居民消費的影響更為深入。在控制變量中,儲蓄水平正向顯著影響居民總體消費和可選消費,而購房意愿則對居民生活消費有顯著的負向影響。
關鍵詞:第三方支付;居民消費;互聯網購物
一、引言
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需要進一步加快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努力實現新型消費加快發展。2020年9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要求加快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近些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發展,網絡購物、O2O等消費模式大大提高了消費的便捷性,也促進了消費經濟的繁榮。互聯網消費的繁榮得益于第三方支付的發展成熟,那么第三方支付對消費經濟的影響機制是需要討論的問題。第三方支付對經濟的影響和貢獻已經有大量的研究者通過實證的方法進行討論和檢驗,其中對于第三方支付對消費經濟的影響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大致上認為,第三方支付對消費經濟的影響是顯著正向的。周寧通過全國經濟的面板數據實證檢驗了第三方支付對于消費升級的拉動是顯著的,并且進一步討論了第三方經濟對經濟影響的區域差異[1],杜朝運等通過福建省各市的經濟數據,研究發現,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規模發展會顯著促進消費水平的提高[2];劉宇軒等通過實驗證明了第三方支付對消費具有正效應[3]。總體來說,大量研究者都證明了第三方支付對于消費經濟具有正向促進作用。研究者的研究視角主要是基于宏觀視角,即數據來源主要是基于地區的經濟數據或者全國性的統計數據,在變量的設定上基本上是按照一個地區的消費經濟總和計算,可能無法真實反映居民的消費和支付特征,研究者少有基于微觀視角即基于居民視角討論第三方支付對其經濟行為的影響。另外,研究者認為,消費經濟的繁榮在第三方支付的表現是第三方支付便捷了購物方式和支付方式而促進了消費經濟的發展,但大多數研究者忽略了對于購物方式的討論,第三方支付僅僅是一種支付方式的拓展,而實現消費過程是總體來說是購買的過程,因此本文除討論第三方支付以外,進一步討論了購物方式對居民消費的影響。考慮到互聯網購物的實現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實現的,本文設定的購物方式指網絡購物。本文通過2017年家庭金融調查數據,基于居民視角,構建計量模型,討論第三方支付、互聯網購物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二、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及描述
本文的數據來源為《2017年家庭金融調查數據》,該數據是一項基于全國的家庭金融調查,樣本量大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本文選取生活消費部分、支付方式和資產情況作為主要的變量依據。本文所使用的數據包含4個部分:一是居民的消費支出情況,作為本文的被解釋變量;二是居民的支付方式,是否使用第三方支付、購物方式是本文實證研究的核心解釋變量;三是居民儲蓄、購房意愿等相關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四是居民是否擁有智能手機分別作為工具變量。消費支出部分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總體消費、生活必要消費和可選消費,其中生活必要消費包括:衣、食、住、行、取暖、水電費等各類生活必要消費,可選消費是旅游消費、煙酒、娛樂消費、化妝美容等消費支出的總和,總體消費為生活必要消費和可選消費的加總。第三方支付來源于支付方式部分,其中有第三方支付行為的賦值為1,否則為0;儲蓄為年儲蓄值;購房意愿有購房意愿賦值為1,其余為0;網絡購物和是否擁有智能手機分別以是為1,否為0進行賦值。表1為描述性統計結果,總體消費均值為25478元,其中生活必須消費為14336元,可選消費為7843元,樣本的生活消費是主要的消費支出;使用第三方支付占比45.7%,使用網絡購物占比49.1%,使用智能手機的占比48.1%,說明在2017年我國第三方支付、網絡購物和智能手機普及率仍然較低。樣本居民儲蓄均值在24600,而標準差為97941,說明樣本儲蓄的差異性顯著;有購房意愿的樣本占比38.1%,樣本居民的購房意愿較低(在模型中消費、儲蓄等的計量單位為萬元)。
(二)模型設定
為了驗證第三方支付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本文實證研究的第一步構造了如下固定效應模型,可以視為基準回歸模型。1.基準回歸模型其中,A_Ci表示居民的消費金額,分別用“總體消費”“生活必須消費”和“可選消費”的具體金額代表。Tp_payi代表第三方支付使用情況,使用為1,其余為0;O_buyi表示互聯網購物,使用互聯網購物為1,其余為0;Xi為控制變量,分別代表儲蓄、購房意愿等,εi為殘差項。2.工具變量本文實證研究的第二步著眼于解決實證研究可能存在的內生性。本文選取了是否有智能手機作為實證的工具變量。選用該工具變量的合理性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三方支付普及能夠普及的一個技術支持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用智能手機與使用第三方支付高度相關,進而會影響到居民消費。與此同時,是否使用智能手機在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是明顯得外生變量,因此可以作為比較理想的工具變量。在工具變量估計中,本文采取兩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具體方程為:(1)(2)其中,方程(1)為第一階段估計,方程(2)為二階段估計,其中為GJ_vi代表是否有智能手機。
三、研究結果及解釋
(一)基準回歸結果
表2是利用基準回歸模型估計第三方支付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回歸結果。其中,模型(1)到(3)模型僅為第三方支付對總體消費、生活必須消費和可選消費的回歸結果,模型(4)到(6)控制了居民儲蓄和購房意愿,模型(7)到(9)進一步控制了居民的互聯網購物情況,以進一步觀察第三方支付和互聯網購物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模型(1)到(3)的結果表明,第三方支付對于居民總體消費、生活必須消費和可選消費均具有顯著性的正向影響,即使用第三方支付會顯著提升居民的消費水平;模型(4)到(6)加入控制變量后,第三方支付對居民總體消費、可選消費的影響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正,而第三方支付對居民生活必須消費的影響并不顯著,這可能是由于在衣食住行等基礎性消費中,第三方支付還未得到普及應用,而在可選消費中包括大量的諸如旅游消費、娛樂消費等服務性水平要求較高的消費,為便利消費者消費第三方支付的普及更高、影響更為顯著;模型(7)到(9)在加入互聯網購物后,第三方支付對總體消費和可選消費有顯著正向影響,對生活必須消費的影響仍不顯著,且對總體消費和可選消費影響的系數分別由14.519、10.499下降為6.825、6.408。而互聯網購物對總體消費、生活必須消費和增值消費的影響均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正,可見,互聯網購物相較于第三方支付對于居民生活消費的影響更深入和廣泛。在控制變量中儲蓄對消費的影響顯著為正,其中儲蓄總能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影響居民的總體消費和可選消費,在控制互聯網購物后儲蓄對生活消費的影響并不顯著,這不難解釋,儲蓄多少對于居民生活必須消費的影響是不大的,生活必要消費是維持生活的基礎消費,無論儲蓄多少生活必須消費的支出都是必須的,而可選消費則需要有較好的經濟基礎;購房意愿對總體消費和生活必須消費的影響顯著為負,購房意愿對總體消費和生活必須消費有顯著負向影響,購房意愿對生活消費的影響起著抑制作用,購房壓力會嚴重擠壓居民的消費支出。
(二)工具變量的檢驗
在基準回歸估計中,可能存在其他的因素對居民消費造成影響,進入殘差項,造成了內生性偏誤。基于這種考慮,本文選取了居民是否有智能手機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回歸,回歸結果詳見表2。表2中模型(1)、(2)、(3)與基準回歸模型的(4)、(5)、(6)基本保持一致,使用工具變量后,第三方支付對增值消費的影響是顯著正向的。
四、結語
本文選取2017年家庭金融調查數據,通過構建計量模型實證檢驗了第三方支付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第三方支付對于居民總體消費和可選消費有顯著正向影響,對于生活必須品消費影響不顯著。此外,本文進一步討論了第三方支付與互聯網購物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機制,研究結果發現,加入互聯網購物作為主要變量后,第三方支付對居民消費的影響效應顯著降低,且互聯網購物對于總體消費、生活必須消費和增值消費的影響均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正,說明了互聯網購物相較于第三方支付對于居民消費的影響更為深入。在控制變量中儲蓄對消費的影響是顯著為正的,其中對增值消費的影響在1%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正,對生活必須消費的影響在10%的統計水平下顯著為正;購房意愿對總體消費和生活必須消費的影響顯著為負,購房意愿對生活消費的影響起著抑制作用,購房壓力會嚴重擠壓居民的消費意愿和消費行為。第三方支付和互聯網購物都有效促進了消費的提升,便捷的支付和購物方式有效促進了居民消費,消費升級離不開更深入的購物與支付方式的便捷化改革。進一步促進居民消費除了要推動消費方式和支付方式的進一步變革以外,更需要注重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儲蓄水平,降低居民房價壓力。
參考文獻:
[1]周寧.第三方支付對居民消費升級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20(12):51-54.
[2]杜朝運,何豈源.第三方支付平臺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分析——以福建省為例[J].發展研究,2020(01):36-42.
[3]劉宇軒,周淑媛.第三方支付對消費促進作用的實證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15):303-306.
作者:郝文杰 米虎偉 莫勝勝 覃偉鋒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廣西師范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 上一篇:司法局季度工作小結
- 下一篇:高職院校學分銀行認證機制探討
精品范文
10第三季度思想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