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盈利方式范文
時間:2023-12-19 17:44: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第三方支付盈利方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支付寶;微信支付;盈利模式
近年來,第三方支付機構迅猛發展。數據顯示,2015年,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互聯網支付業務333.99億筆,金額達24.19萬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5.13%和41.88%;非銀行支付機構共處理移動支付業務398.61億筆,金額達21.9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60%和166.5%。第三方支付依靠互聯網實現了巨額的盈利狀況,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選擇“隨時隨地購”的消費模式,第三方支付的出現,給廣大的網民提供了新的平臺。
一、收取手續費
第三方支付通過收取手續費,主要依靠向用戶收取的手續費與向銀行支付的手續費的差額獲取其中的利潤。據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支付寶和微信的市場份額分別是63.41%和23.03%,占據了移動支付將近90%市場份額的兩大巨頭都已經開始對提現進行收費。這一營銷模式十分有效,在提供客戶一段時間免費使用服務權限之后,讓顧客體會到該支付方式的便捷性,然后相繼提出相應的收費標準,看似合情合理,而且利潤相當可觀,但可能會引起相當一部分顧客的不滿情緒。
2016年2月15日,微信團隊《關于轉賬收費調整為提現收費的公告》:3月1日起,微信支付對轉賬功能停止收取手續費。同日起,對提現功能開始收取手續費。具體收費方案為,每位用戶(以身份證維度)終身享受1000元免費提現額度,超出部分按銀行費率收取手續費,目前費率均為0.1%,每筆最少收0.1元。微信紅包、面對面收付款、AA收款等功能不受影響,免收手續費。這種方式在面上來看既能進一步增加微信使用的受眾范圍,而且能夠保留一定比例的流動資金用于微信支付。
支付寶在2016年9月12日,支付寶公告稱:自2016年10月12日起,支付寶將對個人用戶超出免費額度的提現收取0.1%的服務費,個人用戶每人累計享有2萬元基礎免費提現額度。通過收取手續費,第三方支付機構獲得了用戶提現的費用。特別是支付寶的即時到賬功能深受顧客青睞,能夠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需求,但如果需要收取手續費的話,對于一部分受眾而言,也是一筆相當沉重的開支。
這種傳統的盈利模式看似是很好的贏利點,但或許不是第三方支付獲得利潤最理想的方式。當用戶所支付的手續費大于自身預期的交易費用時,用戶將不會選擇使用第三方支付,特別是涉及到大額資金流動時,他們寧可選擇傳統的金融機構轉賬而放棄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方式,這將導致第三方支付的利潤流失。收取手續費的方式邊際效率很低,只能通過增加交易量的方式來增加利潤。
二、收取服務費
1.收取理財業務的服務費
2013年6月17日,支付正式了一款金融理財業務--余額寶。在高于市場利潤率的情況下,用戶不僅可以通過余額寶購買貨幣基金獲得收益,而且在低額手續費甚至無手續費的前提下隨時支付或取出,非常靈活方便。而支付寶則通過向基金公司收取服務費獲得利潤,截止2016年8月,余額寶的用戶就達到2億6千萬人。在這龐大的使用人群背后,我們可以預測到支付寶通過這一理財產品,將收獲大量的服務費用。
2.收取代繳費業務中的服務費
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界面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代繳費業務,如生活繳費、滴滴出行預定外賣。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為用戶繳費,而是第三方支付機構與第三方商戶合作,第三方商戶為用戶繳費,在這里第三方商戶向第三方支付機構繳納服務費,完成整個繳費過程。第三方支付機構一般情況下向第三方合作商戶收取部分的服務費,從而實現盈利。
3.收取技術服務費
許多公司網站在運營過程中會涉及金額往來,但其本身并沒有相應的支付平臺和媒介,因此需要借助于使用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支付工具,在此過程中就需要向第三方支付平臺支付技術服務費。2015年04月,易方達基金、國金通用基金、興業全球基金、信誠基金等近十家基金公司扎堆公告稱,暫停支付寶渠道的申購、轉換轉入及定期定額投資服務。而雙方暫停服務的原因就是技術服務費,京東停止與支付寶合作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可見技術服務費也占了第三方盈利模式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獲取廣告費
登錄不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網頁或者移動客戶端,都可以在上面看到不同商家、產品的廣告,以第三方支付為媒介,呈現出不同形式的廣告在現在互聯網發展的大環境下不足為奇。第三方支付機構通過向在支付平臺上投放廣告的商家收取廣告費用,從而獲得利潤,這一方法也使得廣告費成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最直接的盈利來源之一。特別是客戶進行支付時,經常無意中會瀏覽到各種廣告,這種廣告營銷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顧客,進而達到獲取廣告費的目的。
四、無形收益
支付寶及微信支付用戶在市場上占有巨大份額,眾所周知,用戶在使用第三方支付時必須完善個人資料,如進行實名認證、綁定銀行卡等。通過這種途徑,第三方支付平臺一方面保證了用戶資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獲得了用戶資料、交易行為記錄等。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通過這一系列資料挖掘出用戶信用情況、消費偏好等,這是潛在的無形收益,有助于平臺的進一步發展。
五、使用沉淀資金
沉淀資金是指閑散放置在社會上,未被聚積起來加以利用的資金。在用戶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統的時候,由于用戶支付貨款與賣家實際收到貨款之間存在時間差,因此會導致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賬戶上存在大量的沉淀資金。據統計,在2015年“雙十一”天貓淘寶交易額就達912.17億,僅憑“雙十一”這一天就產生了912.17億沉淀資金。
2014年春節,騰訊憑著微信紅包在第三方支付領域打敗支付寶而獲得可觀利潤。微信紅包依靠著微信龐大的用戶量,在短短四天內便達到驚人的擴散效果。與傳統的發紅包形式相比,微信紅包更具便捷性、可玩性,即便相距千里,微信用戶也能通過微信紅包發表祝福。搶紅包這一玩法的介入,吸引了大量的用戶使用微信紅包。金額隨意、發送對象數量若干,而其分配金額或平均或隨機,有如“集體抽獎”,增加了微信用艫目賞嫘浴>萏諮鍛臣疲2014年春節,全國平均每個紅包7.5元,搶空紅包的最快速度是1.7秒。微信紅包的產生直接導致大量資金從銀行流入微信賬戶中,而存在于微信賬戶中的資金是不會產生利息的。用戶在體驗過搶紅包的樂趣之后,在一段時間內,并不會將微信賬戶中的資金提取出來。這一行為將直接導致微信產生大量的沉淀資金。
2016年微信了關于轉賬收費調整為提現收費的公告:從2016年3月1日起,微信支付將對所有轉賬行為免費對個人用戶的微信零錢提現收取手續費。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會因節省提現手續費,而將原本的資金留存在微信賬戶中用于微信支付使用。這一做法也將導致微信沉淀資金的增加。第三方支付企業對這些巨額的沉淀資金加以投資利用,帶給企業巨大的收益。
六、小結
第三方支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越來越普及,便捷的支付系統方便了用戶的消費與資金的流通第三方支付的產生與發展,方便了用戶的日常消費與資金流通。第三方支付的生存是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僅僅依靠上述的方法進行盈利,并不能走得長遠,尋求新的盈利模式,是第三方支付賴以生存的法則。如何能夠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在保證現有客戶的基礎上,通過盈利模式創新,從而進一步增加市場份額,將是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重點課題。不妨借鑒傳統金融機構的支付模式,利用第三方支付的現有優點,爭取能夠在更好地服務顧客的同時獲取更高的利潤。
參考文獻:
[1]王琛.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盈利模式及存在的風險分析--以支付寶為例[J].商業文化,2015(18):166-168.
[2]謝婉婷.第三方支付平臺沉淀資金利用的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5(28):30-32.
[3]聶嘉.第三方支付平臺盈利模式的分析[J].中國商貿,2013(18):76-77.
[4]張勁松.第三方電子支付盈利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信息界,2012(01):28-32.
[5]張紅梅.從支付寶看第三方支付的盈利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13(30):155-157+190.
[6]虞楚虹.第三方移動支付的發展模式與定價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杭州,2016.
篇2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第三方支付平臺 物流
一、引言
隨著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商品交易的最新模式。互聯網在國內的回暖升溫,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空前高漲,電子商務運作模型和業務流程中的三個環節――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是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作為中間環節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是電子商務流程中交易雙方最為關心的問題。如果這個環節不能解決,那么真正實現電子商務就成為空談,就沒有電子商務得以順利發展的基礎條件,使得電子商務快捷便利的優勢大打折扣,第三方支付在商家與顧客之間建立了一個安全、有效、便捷、低成本的資金劃撥方式,有效緩解電子商務發展的支付壓力,成為解開“支付死扣”的一種有益嘗試。為了更好的推行第三方支付,以及發展當前第三方支付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對于未來第三方支付平臺建設的一些相關建議,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現狀與策略的分析與討論,變得越來越重要,值得我們深究與探討。
二、第三方支付平臺
1.第三方支付平臺概述
“第三方支付”是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采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提供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接口的交易支持平臺的網絡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買方選購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賬戶進行貨款支付,并由第三方通知賣家貨款到賬、要求發貨;買方收到貨物,并檢驗商品進行確認后,就可以通知第三方付款給賣家,第三方再將款項轉至賣家賬戶上。
2.第三方支付平臺交易流程
第三方支付模式使商家看不到客戶的信用卡信息,同時又避免了信用卡信息在網絡多次公開傳輸而導致的信用卡信息被竊事件,以B TO C交易為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的交流流程如下:
(1)客戶在電子商務網站上選購商品,最后決定購買,買賣雙方在網上達成交易意向;
(2)客戶選擇利用第三方作為交易中介,客戶用信用卡將貨款劃到第三方賬戶;
(3)第三方支付平臺將客戶已經付款的消息通知商家,并要求商家在規定時間內發貨;
(4)商家收到通知后按照訂單發貨;
(5)客戶收到貨物并驗證后通知第三方;
(6)第三方將其賬戶上的貨款劃入商家賬戶中,交易完成。
3.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特點
(1)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一系列的應用接口程序,將多種銀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一個界面上,負責交易結算中與銀行的對接,使網上購物更加快捷、便利。消費者和商家不需要在不同的銀行開設不同的賬戶,可以幫助消費者降低網上購物的成本,幫助商家降低運營成本;同時,還可以幫助銀行節省網關開發費用,并為銀行帶來一定的潛在利潤。
(2)較之SSL、SET等支付協議,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操作更加簡單而易于接受。SSL是現在應用比較廣泛的安全協議,在SSL中只需要驗證商家的身份。SET協議是目前發展的基于信用卡支付系統的比較成熟的技術。但在SET中,各方的身份都需要通過CA進行認證,程序復雜,手續繁多,速度慢且實現成本高。有了第三方支付平臺,商家和客戶之間的交涉由第三方來完成,使網上交易變得更加簡單。
(3)第三方支付平臺本身依附于大型的門戶網站,且以與其合作的銀行的信用作為其信用依托,因此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較好的突破網上交易中的信用問題,有利于推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三、電子商務物流中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發展策略
有數據顯示,未來幾年電子支付領域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因此第三方支付平臺必須明確自己的市場定位以及發展戰略,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樹立公信度,做好信用中介。電子支付不同于傳統支付,其發展必須有良好的信用做保障。但是,目前我國信用體制不健全,買賣雙方相互信任度不高。因此,第三方支付平臺要抓住這個市場空白,做好信用中介:即不參與買賣雙方的具體業務,樹立自己的公信度,不觸及客戶商業信息,對商家和消費者提供雙向財產保護不僅保存交換支付信息,而且保留商戶和消費者的有效交易電子證據,作為交易糾紛時的仲裁證據。
2.進行產品創新,成為銀行、銀聯在線支付的補充形式。國內銀行因多種因素限制而創新緩慢,金融產品數量少。國際上的金融產品數量達近種,而國內銀行開發的金融產品只能占到全球金融產品的$=$"左右。因此在一些銀行涉及不到的領域,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可以協助、甚至代替銀行開發多種金融產品。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應進行“多業務、多銀行、多渠道”的服務創新。在全國范圍內和多家銀行進行連接,開發、提供網上支付、電話支付、手機支付、短信支付和自助終端等多種支付方式。
3.提供強大的增值業務。第三方支付平臺應關注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銀行傳統業務之外,依托自己強大的財務、咨詢等專業人員,為用戶提供銀行不愿提供的、提供不了的增值業務(財務報表、數據分析、管理咨詢分析等),以增加自己的贏利途徑,吸引更多的用戶,為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總結語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物流中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不能游離于已有的銀行分工之外,應該與其融合在一起。不論采用何種方式,都應該首先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分析出自己的盈利方式。第三方支付平臺應該以用戶心理和需求為出發點,以為用戶提供盡可能方便的支付方式為宗旨,分析自身的優勢,靈活機動、大膽創新,逐步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贏得廣大用戶的認可,實現贏利。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雙邊市場;平臺匹配技術;定價策略
0 引言
隨著現代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安全支付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安全、快捷、方便的網上支付,打開了制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作為電子商務的重要關聯產業,其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支付寶是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它的發展帶動了國內網上支付的發展勢頭,讓中國老百姓真正接觸到網上購物的安全便利。
支付寶是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集團的關聯公司,定位于電子商務支付領域,支付寶用戶數首次達到1億是在2008年8月底,從其2003年10月首次在淘寶出現到積累1億用戶,期間用了近5年時間。但從1億用戶增長到2億用戶,支付寶僅僅用了10個月,而從2億增長到3億,只用了9個月。迄今為止,天貓已經擁有4億多買家,5萬多家商戶,7萬多個品牌。2012年11月11日,天貓借光棍節大賺一筆,宣稱13小時賣100億,創世界紀錄。
截止2010年12月31日,淘寶網注冊會員超3.7億人,覆蓋了中國絕大部分網購人群;2011年交易額為6100.8億元,占中國網購市場80%的份額。比2010年增長66%。2012年11月11日,淘寶單日交易額191億元。
支付寶作為連接商戶與網購者的中介,具有明顯的雙邊市場特征。所謂雙邊市場,它實際上是一個具有某種特征的產業市場,在市場進行交易的過程中,這類市場的交易活動必須在平臺(platform)上進行,平臺通過一定的價格策略向交易雙方(如消費者和商戶)出售平臺的產品或服務,交易雙方通過接受平臺的服務實現了彼此的交易(Armstrong,2004;Rochet and Tirole,2003)。[1]
雙邊市場定價策略的基礎文獻有Armstrong建立的對于平臺兩邊收取注冊費或者采用兩部收費制的模型,解釋了雙邊市場的不對稱定價原理。本文主要是在此基礎上,把此模型運用到支付寶平臺中,加入支付寶的一部分利息收入來研究平臺獲得利潤最大化的定價策略。
1 模型假設與分析
1.1 模型假設
為了研究方便,本文假設定價模型基于支付寶交易平臺,平臺用戶的效用函數僅考慮交叉網絡外部性,忽略自網絡外部性,設定平臺一邊的商戶提供商的效用與另一邊消費者用戶數量成正比,而消費者用戶的效用與平臺另一邊的商戶提供商的數量成正比,二者分別通過交叉網絡外部性系數進行傳導。[2]
由于中國人民銀行制定并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辦法》規定,支付機構之間的貨幣資金轉移應當委托銀行業金融機構辦理,不得通過支付機構相互存放貨幣資金或委托其他支付機構等形式辦理。支付機構不得辦理銀行業金融機構之間的貨幣資金轉移。所以支付寶無權動用沉淀資金,它的盈利方式主要是通過向用戶收取注冊費、交易費來實現的。但是在途沉淀資金由第三方銀行機構保管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利息收入也是支付寶盈利的一個主要方面。再次廣告收入及其它金融增值也是盈利的一個部分。本文為研究方便只考慮對商戶收取的注冊費和服務費,即兩部制收費,而對消費者只收取交易費的情況,其次加入另一部分利息收入,通過模型來研究其定價策略。
分析結果:由(5)可以看出交易費與網絡外部性系數a、沉淀資金y及交易次數k成反比,而與平臺匹配技術λ,兩類用戶的數量n成正比。[5]
2 結論和啟示
一是平臺匹配技術λ的增大有利于注冊費和交易費的提高,所以支付寶企業有動機提高平臺匹配技術。現實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支付寶占據第三方支付平臺最大的市場份額,更多用戶資源的加入使得達成交易的用戶數(即平臺匹配技術)得以不斷提升,支付寶平臺的收益也在增加。[6]
二是交易費與沉淀資金y成反比,隨著沉淀資金的增加可以適當降低交易費。消費者使用支付寶實現網上購物是實時付款,而支付寶支付給網店的貨款則是按照周甚至月度在結算。假如平均結算周期為半個月計算,沉淀自建將高達60億以上,支付寶的賬戶上隨時都會有超過60億的資金供支付寶使用,每年利息收入也將超過2億元人民幣。所以沉淀資金越多,利息就越多,這部分利潤多了,就可以適當降低交易費。
三是由(5)可以看到,注冊費與交易費相互轉化,轉化的途徑是隨著商戶交易次數k的增加,平臺降低交易費。隨著支付寶交易平臺對用戶期望交易次數的增加,交易費可以降到趨近于平臺為兩邊用戶提供一次交易的成本r1+r2。但由于平臺對商戶實行兩部收費制,所以可以適當提高注冊費,以獲得利潤最大化。[7]
3 不足之處
在現實的支付寶交易平臺中, 在淘寶網上進行的交易是不收服務費用的。但是直接登錄支付寶網站使用【我要收款】、【擔保交易收款】、【轉賬到支付寶賬戶】、【交房租】、【送禮金】、【團體收款】及阿里旺旺中使用【AA收款】功能的情況下,支付寶將收取服務費。每個月有一定的免費流量,在這個免費流量額度內,是不產生服務費的,超過免費額度的金額才產生手續費。2011年6月中旬,阿里巴巴集團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云控股的另一家中國內資公司,支付寶順利獲取了央行發放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由于支付寶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現在還在不斷擴大規模和發展中,通過免費政策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搶占先機,但作為互聯網金融服務,收取服務費是大勢所趨,價格策略可能會隨著有關政策會不斷變化。所以此模型僅僅從理論假設上出發,得出一些相關結論,希望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相關定價策略提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 紀漢霖,管錫展.雙邊市場及其定價策略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6,28(3):15-23.
[2] 紀漢霖.雙邊市場定價方式的模型研究[J].產業經濟研究,2006,(4):11-20.
[3] 劉啟,李明志.非對稱條件下雙邊市場的定價模式[J].清華大學學報,2009,49(6):917-919.
[4] 李殿偉,趙黎明.雙邊市場理論與銀行卡產業定價機制[J].財政與金融《生產力研究》,2007(20):19-21.
[5] 周正.基于雙邊市場理論的電子商務平臺競爭規制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12).
篇4
銀行開拓電子商務業務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以本行客戶為服務主體的積分商城或信用卡商城。二是以所有用戶為開放主體的純電子商務模式。該平臺類似于傳統的淘寶和京東等電子商務網站。在該平臺中,消費者既能夠獲取全面的商品信息,也能夠獲得“大額分期”、“個人融資”、“擔保支付”等服務,實現了金融服務的全面性。
二、銀行開拓電子商務業務的特點
(一)良好的客戶基礎和信任度
相較于網絡平臺上的各式電商和支付機構,銀行具有較高的信用度和安全性。雖然,以支付寶為主體的第三放支付機構公信度也有所提升,但是其具備交易額度上的信譽限制。交易雙方無法對第三方支付公司進行充分信任。銀行的各項操作規程和政策等,是在法律范圍內執行的,比較嚴格和正規,能夠有效避免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的風險。相較于第三方交易公司,銀行具備良好的客戶基礎和信譽優勢。
以建設銀行為例,其網上銀行用戶已經超出1億,手機銀行用戶已經超過6000萬。銀行要借助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客戶優勢,吸引消費者參與到電子商務平臺中,達到良好的電子商務開拓效果[1]。
(二)資金安全,技術先進
一是相較于電子商務運營商,銀行更加注重網絡安全問題。它具備資金和技術方面的優勢,能夠對釣魚網站和網絡病毒等進行有效防范,保障人們的交易安全和資金安全。二是銀行的交易環境比較封閉,能夠最大程度降低交易風險,保障資金安全。
(三)具備長遠性的目標規劃
銀行開拓電子商務的時間比較短,并取得良好的發展成效。銀行具備充足的資金和資源優勢,立足長遠,培植自己的客戶群,以保障該平臺處于良性的運營狀態。與普通電子商務平臺比較,銀行也具備價格優勢,并且能夠應用資金,獲取更加廣闊的市場份額。
(四)擅長企業用戶開發
銀行具備經營網點和專業化服務方面的優勢,它能夠借助眾多的企業和網點,與企業建立良好的互動溝通關系;借助技術優勢,為企業構建針對性的網絡服務平臺。實現企業的支付結算、資金管理、融資貸款和業務推廣等,不斷拓展企業發展空間,為其提供廣闊的市場前景。
三、銀行開拓電子商務業務的原因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銀行存貸利差收窄,競爭也更加激烈。銀行已經認識到了發力中間業務、轉變盈利方式的重要性。近年來,銀行加大了對電子商務高成長性的關注度。開拓電子商務業務,能夠使其獲得更加廣闊的利潤空間。同時,借助電子商務平臺,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增值服務,提高用戶的黏性。借助第一手交易信息的獲取,對客戶的信用情況和消費訴求進行明確了解,以推進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第三方賣家的引入,也有助于提高用戶參與度,提高銀行的業務規模。
(一)盈利模式的轉變增加了銀行壓力
傳統認知背景下,中國銀行業被認為是暴利行業。但是,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銀行的獲利空間逐漸壓縮,市場壓力也逐年增加。當前利率市場化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對銀行的業績影響也相對較少。部分銀行也逐漸意識到傳統存貸款利差不能夠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銀行要改變傳統盈利模式,借助電子商務平臺的開拓,實現利潤的增長和市場效益的最優[2]。
(二)第三方支付地位逐漸削弱
第三方支付是電子商務運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銀行在傳統支付公司中的參與度比較高,其網上支付功能推動了以京東、淘寶、當當等電商行業的發展。但是,近年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在電子商務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嚴重越弱了傳統銀行的網上支付功能。例如,當前,人們以支付寶的應用為主,借助支付寶實現網上支付。支付寶也通過其強勢的市場地位,逐漸壓縮交易手續費。相較于傳統線下支付,具有明顯優勢。
銀行在電子商務支付中的地位逐漸被削弱,不僅對銀行利潤產生了嚴重影響,也導致了客戶的大量流失,使銀行處于被動的發展狀態。以支付寶推出的快捷支付為例,用戶的商品購買不再依托于網銀,借助銀行卡號、戶名和手機號碼等即可完成支付。該種支付模式對傳統網銀帶來了嚴重的打擊。
(三)滿足銀行金融產品發展訴求
銀行的運營主體是金融產品和服務。電子商務平臺是銀行發展的載體,其根本目的是實現本業金融產品的滲透。電子商務平臺,借助技術優勢,對客戶資料和交易信息進行屏蔽,制約了銀行對個人和企業客戶線上交易信息的掌控。資料層面的缺失,使銀行必須借助復雜繁瑣的審核程序為客戶提供在線信貸服務,制約了信貸服務的快捷性,也不利于人工成本控制。
銀行開拓電子商務業務,能夠借助該平臺,獲取信息流和交易數據。并通過智能軟件對客戶數據模型和利潤分析模型進行構建,以對客戶需求進行明確了解,實現新型金融產品風險和利潤的核算,提高金融產品的設計和服務質量,并提升客戶滿意度,增強客戶黏性,實現銀行客戶群體的擴張。
四、銀行開拓電子商務業務面臨的挑戰
(一)法律法規缺失
當前,我國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缺失,電子合同及電子票據仍然存在法律效力和合法性層面的制約,并未形成合理的網上企業經營及交易的經濟糾紛處理規程。電子商務業務市場準入等法律問題層面也存在盲區。銀行內部也需要加強電子商務業務管理,并制定具體的規范,以確保網絡交易監管的有效性。
(二)風險控制與發展客戶規模之間不平衡
電子商務業務開拓對銀行硬件環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銀行要重視網絡系統建設,營造安全的網絡環境,借助先進的安全認證手段,保障網上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穩定性。同時,銀行需要借助有效的風險控制手段實現客戶篩選。當前各家銀行對電子商務平臺客戶的要求比較高,且篩選嚴格,保證了客戶的質量,但限制了客戶的數量[3]。
(三)尚未掌握充分的網上交易記錄和信用記錄
銀行電子商務的網上信貸業務,要求銀行對客戶的信譽度和相關信貸數據等具有明確了解。但是,銀行在客戶資源儲備和商業信用體系構建中存在相應的不足。而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在互聯網貸款服務方面則更具優勢。傳統銀行要充分掌握網上交易記錄和信用記錄,為電子商務開拓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
篇5
[關鍵詞]創業 營銷 網絡平臺 盈利模式 營銷空間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06-0036-02
當今創業人數越來越多,根據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通過調查全國10萬個樣本家庭,發現2014年實際參與創業的受訪者占比為13.6%,而2015年實際參與創業的受訪者占比激增至20.5%。有超過1/5的受訪家庭,表現出了進行創業的意愿。其中看好制造業前景的受訪者比例只占2.5%。同時根據凱迪數據研究中心與寶能科技園聯合的《KCIS:2014中國社會創業心態調研報告》,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表示看好IT互聯網行業。根據以上兩份報告可知,當今創業人數增長,同時大多看好并有意選擇基于網絡構建起來的平臺商業模式作為主要的創業形式。但作為網絡平臺的商業模式,存在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盈利方式的選擇,因為通過網絡平臺的商業模式進行的勞動交易,通常不以實際金錢作為交易代幣,同時支付者與使用者的身份也可以是不一的,整個盈利模式并不能以簡單的買和賣形式構建起來。構建合適的盈利模式,就需要從了解網絡平臺的商業屬性開始。而在眾多的盈利模式當中,筆者比較看重一種名為“營銷空間”的盈利做法,所以本文將從闡述網絡平臺的商業屬性開始,帶出“營銷空間”的網絡平臺盈利模式,希望能為創業者及營銷廣告專業人員帶來新的想法及幫助。
一、網絡平臺商業屬性
要了解網絡平臺的商業屬性,首先要了解清楚網絡平臺的運作,如何完成一次交易過程,以及獲利方式是從何而來的。同時要理清平臺所連接的各方在商業運作中的身份。
(一)商業交易過程
商家通過網絡平臺提供服務,用戶則通過網絡平臺獲得服務,這是基本的運作架構。在網絡平臺上提供用戶所需的服務,這個入門成本并不高,但是要運作下去卻并非易事,因為很多情況下用戶使用完服務后,并不會支付實際金錢,商戶擁有的可能只有用戶在進入平臺與在平臺中的執行行為。而這些行為帶來的信息,就是商戶獲得的交易內容。可惜這些信息并不能直接轉化成流通貨幣,這里有一種特殊情況,就是在網絡平臺里販賣自己的產品,這就能把用戶使用服務直接轉化成了的流通貨幣。事實上這里是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使用平臺去販賣產品,但這并不屬于網絡平臺的盈利模式,這只是把銷售過程放進網絡平臺當中。第二種是創建平臺販賣自己的產品,但因為國內的電商平臺已經開始飽和,所以創建一個銷售平臺并不比依附成熟的銷售平臺劃算。所以總的來說,如何把用戶留下來的信息轉換成流通貨幣,就是網絡平臺盈利模式構建的關鍵。
(二)平臺中的各方身份
運營者以提供服務為主連接起了平臺中的各方關系,對于營運者而言主要是連接起兩個身份,一個是使用者,另一個是支付者。使用者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平臺服務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大眾用戶,是讓整個平臺營運起來的基礎角色。而支付者其實也是使用者之一,但區別是并非所有使用者都是支付者。更多情況下只有少數的使用者是支付者。但這些少數的支付者,卻基本可以支撐起整個平臺營運。例如在搜索引擎的網絡平臺當中,大多數的使用者都是免費獲得搜索服務,基本無需為此付出任何費用。但除了搜索服務之外,搜索平臺還提供了競價排名,讓使用者可以在搜索過程中調整搜索結果,使得結果能出現在前列。雖然使用該功能的用戶不會比使用搜索功能的人多,但他們所支付的金額足夠為這些大眾用戶支付服務費用。
所以網絡平臺的商業交易過程當中,要獲得盈利,就要找到轉化用戶信息的方法,把用戶的信息變成換成流通貨幣。同時也需要從使用者中找尋找愿意成為支付者的人。
二、網絡平臺的盈利模式
網絡平臺的盈利模式有很多種,但基本離不開上述的“轉換信息”以及“尋找支付者”。因此可以總結出兩種的盈利模式:
(一)提供增值類服務
這種盈利模式實際上著重在于尋找支付者,通過提升服務內容,提供更多的服務選項,讓用戶成為支付者以獲得更多的服務。首先,建立起一定的服務使用人群,在原本的服務上增加可選的提升質量功能,讓使用服務的人群,可以通過支付一定費用,獲得更加優質的服務,或者更快捷獲得原先的免費服務。常見的如升值成服務會員,以獲得更多的服務內容,或者是提供個性化增值服務和虛擬物品消費服務,讓用戶滿足自我表現和娛樂的需求。但這種盈利模式,需要平臺擁有較大數量的使用人群,這可能就需要較長時間的平臺營運,才能累積到合適的使用者數量,成本要求較高。同時所提供的增值類服務必須要有質的提高,要與原先服務存在明顯差別。但以服務為中心的網絡平臺,一開始所提供的服務,都會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要在這些服務中創建具有質的提升并不是易事,而且也并非所有服務都與滿足自我表現和娛樂的需求相關。所以,適合使用這種盈利模式的平臺并不多,只有游戲類及社群類平臺較為適合。
(二)讓第三方成為支付者
通過把用戶留下的信息轉化成具有營銷價值的信息,使得第三方愿意為了獲得它而支付金錢,這些信息因為是具有指向性的,利用這些信息為平臺里的用戶打造相應的營銷方案,是比較有效的,所以大多商家都樂意為此而成為付費者。而這種做法基本所有平臺都使用,不過需要考慮平臺是否能提供到商戶所需的信息,也就需要平臺的使用者與支付者之間能否建立起營銷關系。推至核心就是平臺所提供的服務延伸的營銷空間有多少,例如平臺服務是以提供音樂為主的,那么它的營銷空間將從音樂服務出發,延伸出的音樂創作、播放設備、演唱者、收聽者等都有空間讓相關的商家進入,從使用者當中獲得有效信息進行營銷活動,這樣做并不影響本來的服務情況,而且會因此提升服務的質量。但很容易把營銷空間變成了營銷版位,大大浪費了平臺所獲信息,也就意味盈利程度會大大減低。
三、營銷空間不等于營銷版位
(一)營銷版位
營銷版位其實就是營銷過程中需要的展現版位,常用于廣告投放,適用范圍比較廣,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有許多空間可以成為營銷版位,而且它所承擔的也單單只是展現而已,放置于網絡平臺當中,除了制作形式,其實與傳統的版位也無過多分別,基本也只是承擔展現功能而已。選擇網絡平臺作為營銷版位,多數是因為有人群聚攏,人群聚攏遠比用戶聚攏簡單,所以很多平臺輕易就能銷售出自己的營銷版位。但也因此出現過多的版位,帶來過多的打斷式宣傳,大大減弱了其吸引力。同時過多的宣傳展示,必定會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導致聚攏人數驟減。例如微博在2013年第一季度開始,新浪新推出的信息流廣告,通過穿插的形式出現在用戶登錄后的第一至三條微博中,而這種版位式的廣告已經成為新浪微博的主要收入之一。人群數量是這類型信息流廣告最看重的地方,新浪微博這種舉動加速了用戶的逃亡,人數減少,商戶投放的熱情也將逝去,所以對于網絡平臺而言,販賣版位來營運平臺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二)營銷空間
營銷空間雖然與營銷版位一樣都是供給商戶進行營銷活動,但這里有一個根本上的不同,那就是營銷空間的出發點不在于有無展示上的空間,而是基于服務延伸的空間。這就意味著營銷空間永遠都只能圍繞著平臺服務展開,所以它并不是如營銷版位為用戶提供商品選擇,而是延續了平臺的服務提供。這樣一來,首先不會對用戶帶來過多的不良影響,同時還有機會為客戶帶來增值。但是營銷空間并不如營銷版位來的直接,而且在網絡平臺當中尋找出合適的營銷空間難度也較大,帶來的運營成本可能會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就算是以售賣營銷空間為主的平臺,也會以販賣版位作為輔助,尤其是前期運營時段。不過籌備售賣營銷空間,這一步驟永遠都不應省略,甚至要先于構建平臺前,與選擇平臺服務同步進行構想籌備。
四、如何形成營銷空間
形成適合平臺的營銷空間,從而獲得有效的盈利手法,使得平臺能良性的運作下次,不妨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一)研究核心服務
一個平臺的核心服務,一定是要有所需,才能有價值,也正因為這個平臺的核心服務有價值才能帶來用戶,帶來所需的營銷空間。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有需服務都能輕易帶來營銷空間,因為作為一個服務平臺它是有很強的指向性的。所以它的延伸性并不會有太多,如“起點網”,它所提供的是及閱讀文章服務,它的指向性非常之強,所以它并非選擇了營銷空間作為自己的主要盈利手法,而是選擇了增值類服務盈利。但若如“知乎網”,它作為網絡問答社區,它的服務涵蓋面非常的廣,而且因為終端市場的線上化,它的服務很大程度能影響用戶的消費行為,具有龐大的營銷市場空間。所以在構建營銷空間時,一定要清晰研究清楚自己的核心服務的指向性及延伸性的比重,再去衡量營銷空間的盈利手法在平臺盈利模式的比重。
(二)權衡服務與獲利
當發現自己的服務核心具有很大的營銷空間時,也不能急于構建整個的盈利模式,因為平臺核心還是在于服務,營銷空間過大就會帶來過多的操作空間,導致營銷空間這個分支服務可能會蓋過核心服務,導致平臺性質變化,整個的運作變混淆。如上提到的“知乎網”,雖然它擁有巨大的營銷空間,但它并未把營銷空間的盈利方式擴展起來,因為它的核心業務在于專業獨立性質的解答。一旦讓商戶以支付者身份進入服務當中,雖然很容易就會導致公信力下降,從而極大程度影響核心服務。但同類型的“果殼網”卻愿意利用自己的營銷空間進行盈利模式的構建,因為有果殼網的核心服務雖然同是專業性的解答,但它與知乎網不同的是它并非注重展現出問題參與者的解答過程,而是注重展現出問題解答后的答案展現,使得用戶獲得的服務是一個整體的解答,這也意味著營銷空間無需過分考慮“獨立”性的問題。所以果殼網愿意嘗試運用自己的營銷空間進行盈利。
(三)平臺的功能設置
當找尋到適合的營銷空間,同時也權衡好服務與獲利之間的比重,就可以開始設置平臺的功能,以便進行營銷空間的拓展。如同新浪微博的認證功能(商戶發言空間)、微信的訂閱號設置(商戶閉圈分享)都是為商戶進入營銷空間做好準備,但為營銷空間而備的功能不可以直接投放,因為用戶使用平臺過后都會留下操作記憶以及使用習慣。要盡早讓用戶可以通過營銷空間而設的功能獲得想要的服務,當形成習慣后,可以為商戶的進入減少許多阻力。
篇6
【關鍵詞】傳統銀行業 互聯網金融 包容共生 發展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的廣泛普及,互聯網金融也日益興起。互聯網金融以其獨特的優勢正對傳統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產生著巨大影響,包括改變銀行傳統盈利模式、調整業務結構、改變客戶基礎、改善服務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統等。比爾?蓋茨十幾年前就曾斷言,在互聯網的沖擊下,傳統商業銀行將是21世紀行將滅絕的恐龍。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和首席執行官馬云也豪言,將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改變貸款模式,重建整個社會未來的金融體系。然而,筆者卻認為互聯網金融在對傳統銀行業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銀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二者更多的是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關系,可以互相彌補、包容共生。
二、互聯網金融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
(1)傳統銀行服務面臨被替代風險。隨著新興金融業態涉足并不斷蠶食銀行的業務領域,金融替代效應日益明顯。當前,客戶通過余額寶等移動支付手段可以實現轉賬支付、交易、存款理財等服務需求,銀行則充當了“幕后英雄”角色。從本質上來說,風險的根源在于新興金融業態憑借平臺的優勢壟斷了客戶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信息,銀行對客戶信息獲取的渠道被技術性阻斷,無法針對客戶快速變化的金融需求有針對性進行創新,從而不斷被邊緣化。
(2)傳統銀行優勢面臨被削弱的風險。長期以來,銀行在政策紅利、資金成本、信用成本和作業成本四個方面相對于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占據絕對優勢。但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下,新興金融業態憑借日益擴大的社會影響力以及近乎零成本的平臺信息獲取方式,逐步擁有了信用成本和作業成本方面的巨大優勢。如果新興金融業態服務主體能夠取得金融牌照,具備政策紅利,即使沒有吸儲權限,僅憑第三方支付的資金沉淀也可立即轉化為資金成本優勢。
(3)銀行存在著轉型發展的需求。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逐步推進,當前銀行存貸利差日益收窄、轉變盈利方式、發力中間業務的需求也日益緊迫,倒逼銀行不得不加快轉型步伐。銀行要重點轉向發展輕利差業務和拓展中間業務,以擺脫監管對資本充足率的約束和降低業務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推動商業銀行商業模式轉型
在互聯網金融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跨界整合的可能,零售、電信、金融業的交叉融合使銀行業傳統的價值鏈得以延展,而這種延展徹底改變了產業鏈中利益分配的格局,增加了客戶的粘度,也改變了商業銀行對固有商業模式的依賴。當前,國內大部分銀行都已加大了對網絡平臺的投入力度,希望在互聯網金融時代找到契合的轉型模式和突破口。目前,大型商業銀行主要通過自建平臺,謀求對平臺的絕對壟斷權;中小商業銀行則更注重合作和外包,希望借助第三方實現跨越式發展。
(1)自建電商平臺。目前,大部分全國性銀行都擁有了一定規模的網上商城,在不同程度上具備了互聯網金融的部分要素。交通銀行的電商平臺“交博匯”,是目前銀行業內最為全面的B2B和B2C綜合電子商務平臺。建設銀行推出的電商平臺“善融商務”,作為該行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的統一品牌。中國銀行則提出“雙輪驅動”戰略,一方面繼續維持現有的技術架構,做好電子銀行、手機銀行等傳統業務;另一方面,建立以“中銀易商”為主要品牌的電子商務平臺。
(2)與電商合作模式。目前,國內幾乎所有銀行都與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展支付業務合作,第三方支付機構借此獲得了大量銀行客戶的核心數據。為避免數據共享,平安集團選擇與eBay這樣規模相對較小的電商平臺合作,雙方分別將平臺獲客功能和金融服務功能外包給對方,實現合作共贏。
(3)與股東合作模式。民生銀行成立的“合一行”電商平臺,通過篩選并培養目標客戶群,利用“合一行”平臺打通金融和商務活動,幫助客戶發展壯大,從而降低銀行貸款風險。民生電商通過向中小微企業及個人提供完善的信息平臺、服務平臺、撮合平臺、做市平臺等綜合性電商和金融服務,提供金融+電商+增值服務的一攬子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四、銀行與互聯網金融融合發展的努力方向
(1)進一步完善風險控制機制。首先,對違約信息的披露要完成線上與線下無縫對接,形成各大電子商務融資平臺的全覆蓋,從而實現對違約行為從單純的經濟懲罰向斷絕融資渠道的懲罰轉變,增強懲罰的廣度和力度;其次,進一步創新風險管控的思路和模式,由銀行對包括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全平臺集合授信,再由平臺對進駐商戶分別授信,從而實現銀行對風險進行分層集合管理。
(2)以互聯網金融發展為契機加快銀行轉型步伐。隨著信息網絡建設的全面推進,銀行應以基于電商平臺的模式創新和平臺創新為契機,一方面為企業打通和整合網上供應鏈,從而成為供應鏈各參與方不同時節點上的金融需求解決者;另一方面通過整合多渠道金融產品、增值服務和專業訊息,為企業及個人客戶提供“一鍵式”、“透明的”、全方位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3)探索建立引導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風險防范機制。政策層面上,銀行涉足互聯網金融應遵循的行業規則和監管標準目前尚不成熟,監管體系尚在建立過程中,可能會對其發展產生負面影響;操作層面上,當前銀行與新金融勢力的合作模式,合作方的信用狀況、客戶資源、管理狀況會直接影響到合作的質量,尤其是銀行基于合作所投放信貸的質量。上述兩個層面所暴露出來的風險,要求銀行根據自身實際穩步推進互聯網金融的創新和發展,在創新的同時注重建立風險隔離機制和應對機制。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微商;維權;監管制度;第三方支付平臺
一、微商的含義
微商是一種新興的基于微信生態的社會化分銷模式,是一種基于社會化媒體開店的新興電商,是去中心化的電商形態。微商主要有兩種模式: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微商,即B2C微商;以及基于朋友圈開店的微商,即C2C微商。B2C微商由貨物供應者(包括廠商、供貨商、品牌商)提供一個微信上搭建的統一移動商城直接面向消費者,負責產品的管理、發貨與產品售后服務。而C2C微商是由微客個人端實現商品的社交分享、熟人推薦與朋友圈展示等。
微商是個人化為單位的,以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圈為圓心向外輻射。與傳統的電商相比,微商具有以下特點:(1)進入門檻低,成本低;(2)它是基于個人信用的信用經濟。可信度更高,微經濟已不再是傳統的商品經濟;(3) 簡化了管理。由于是基于微信為媒介的銷售模式,極大地節約了雇傭的人力成本,提高了效益。
二、微商的發展史及現狀
微商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囤貨在朋友圈廣告進行售賣。這個階段是微商發展的初期,存在著許多的弊端,比如反復的暴力刷屏,牛皮癬一般的廣告圖,主要推銷方式就是簡單的曬單曬業績。朋友圈容量有限,且許多消費者早已知道微商宣傳的虛假性,微商簡單粗暴的推銷手段反而會引起朋友圈的不滿。此外,在這個階段微商銷售的產品重合度非常高,大部分微商都銷售所謂“爆款”,導致產品差異小,競爭力不足。
2.中介直銷模式。在初期弊端顯露之后,微商逐漸發展了一條新的銷售道路,即自己充當溝通和接單的中介,由生產廠商直接發貨,這種模式屬于直銷。微商無需負擔庫存成本,提高了收益率,但微商以朋友圈為依托,面對的消費者數量不足,狹小的市場嚴重限制了微商的進一步發展。
3.分銷模式。在這一階段,微商的盈利方式從單純銷售轉變為了發展商和銷售相結合。只要是在微商賣家的店鋪中購買了一定金額的產品即可成為下級商,而下級商銷售出產品即可獲得一定的傭金,累計一定的傭金便可在賣家處進行提現。初始賣家通過發展商,擴大了產品的銷售范圍和市場,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微商原本固有的市場狹小的問題。
就百度指數而言,目前搜索微商相關關鍵詞的人,已經是搜索淘寶開店等相關關鍵詞的10倍左右,這個客觀數據反映了微商被關注的程度已經不容小覷。微商商家已經超過千萬人,各種微信店鋪也已經過1000萬,且微信賣貨的信息流已經占到整個微信微信朋友圈的3分之一左右。除了整體銷量還非常小,微商相關數據已經是很恐怖的龐大了。
三、微商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1.受規模和市場的影響,微商銷售品種較為單一。目前微商的主要產品是日化用品和快速消費品,其中以護膚。美容產品為主。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品種單一的微商無法滿足自己多樣化的需求,面對較為復雜的消費需求,微商并不是消費者的首選。
2.交易付款過程存在風險。和淘寶交易不同,微商交易主要以直接打款的方式為主,沒有一個統一的第三方平臺。這使得消費者付款存在巨大風險,違約現象屢見不鮮,嚴重打擊了微商的信譽,影響了微商的長遠發展。
3.消費者數量有限,市場狹小。盡管微商通過開發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市場,但微商本質上仍是一種基于社交圈的個人化銷售方式,個人社交圈有效,意味著市場總是處于不足的狀態。微商往往難以把握推銷程度,在朋友圈反復刷屏可能會造成好友視覺反感,使得市場的拓展難以繼續。
4.銷售模式不規范,虛假產品泛濫。微商的銷售模式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大多是微商店主自主選擇,加上微商進入門檻低,造成微商市場處于混亂、無秩序的狀態。微商市場狹小、規模小也意味著信息不足,使消費者難以憑借產品介紹來分辨產品的好壞,微商產品假貨泛濫,良莠不齊。
5.法律監管不足,難以維權。目前并沒有針對微商這一類商業模式的法律規范,加上微商使用直接打款方式,難以保留侵權證據,微商的監管十分薄弱,也由于微商是建立在朋友關系上,消費者想要維權往往很困難。
四、微商發展的建議
1.規范行業標準,打擊虛假產品。微信官方應加強對微商信譽、銷售流程的管理,出具規范細則,對虛假產品、虛假售賣活動予以嚴厲打擊,維護整個微商行業的生態健康。此外官方應建立起完善的售后反饋系統和充分有效的信息披露系統,加快微商信用評價體系的建立,鼓勵消費者對購買的產品進行反饋,提高服務水平。
2.建立安全統一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目前交易安全問題是微商最主要的問題,微信官方應當向已有較大規模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支付寶尋求合作,首先保證資金轉移安全,并同時著手建立自己的支付平臺,實現驗貨合格后付款,避免欺詐、虛假銷售等行為。這不僅可以約束微商,也可以提升消費者安全感,保證微信購物順利進行。
3.加強對微商的統一培訓。目前微商由于數量眾多但規模較小等原因,處于十分混亂的狀態,銷售模式、宣傳模式沒有統一的模板,導致微商行業雜亂無章。微信官方和微商主體應當注重從業培訓,提升微商服務水平、銷售水平,規范行業亂象。
4.朋友圈采取信息推薦機制。微商在朋友圈日益泛濫的刷屏,不僅容易造成社交反感,市場進一步縮小,還可能給消費者帶來不好的印象。針對此類現象,微信技術人員應當開發信息推薦制度,幫助用戶有選擇地篩選有興趣的商品,提高宣傳效率。
篇8
電子商務是一個系統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個重要的環節相互配合,才能高效地完成電子商務活動,才能使電子商務活動發揮到最高效率。在電子商務的廣義概念指導下,我們可以將電子商務活動劃分為以下四個主要環節,營銷環節、生產環節、物流環節和資金結算環節。在每一環節中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的優點,提高商務效率,是企業盈利基礎。對電子商務諸環節的研究,有助于企業對電子商務活動整體認識的加深,有助于企業在每一活動環節中注意尋找電子商務活動的盈利點和盈利源,電子商務活動各個環節的盈利活動和電子商務企業的盈利模式,是分和總的關系,沒有電子商務活動各個環節盈利方式方法的研究,當然沒有電子商務企業的盈利。
一、電子商務活動的營銷環節
同傳統的市場學一樣,電子商務活動作為商務活動的一種,市場需求、人類和社會的長遠發展是企業市場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電子商務活動的首要環節應該是營銷環節。電子商務的營銷手段主要是網絡營銷。
網絡營銷(Cyber marketing)是指借助于互聯網網絡、電腦通信技術和數字交互式媒體來實現營銷目標的一種營銷方式。營銷目的是為了獲取市場信息、銷售、宣傳商品及服務、加強和消費者的溝通與交流等。網絡營銷有五個層次,分別為企業上網宣傳、網上市場調研、網絡分銷聯系、網上直接銷售和網上營銷集成。這五個層次之間的關系是功能遞進的關系,反映了企業在運用電子商務營銷手段時的技術成熟程度。企業運用電子商務的營銷手段的技術越成熟,運用電子商務營銷手段的范圍越廣、網絡營銷手段對企業市場營銷的影響越深入,企業越可能通過網絡營銷為企業謀取利益。
1.企業上網宣傳
企業上網宣傳是網絡營銷最基本的層次,是指企業利用Internet宣傳和介紹企業及其產品。企業上網宣傳的方法多種多樣,主要的方法有網絡廣告、留言、新聞組、郵件列表等。
企業利用互聯網宣傳的優點很多,主要的優點有:
(1)宣傳范圍廣。因為Internet是無國界的國際性網絡,終端遍及世界各地,Internet上的信息在世界范圍內都可以訪問和查詢,故利用互聯網進行宣傳的范圍極廣,正因為如此,Internet被稱為廣告的第五大媒體。
(2)宣傳費用低廉。除網絡廣告會按一定的標準進行收費外,其他的宣傳形式大部分都是免費的,相對低廉的宣傳費用,當然是企業盈利的一部分。
(3)無時間限制。網絡傳播不受時間限制,它通過國際互聯網把信息24小時不間斷地傳播到世界各地。任何人,在任何地點都可以閱讀。這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
(4)傳播迅速:因為不受時間的限制,信息、反饋和更新快速,比傳統媒體廣告影響力大,比如電視廣告只能在固定的時間才能播放,而網絡廣告可以隨時查閱。
(5)交互性強:在網絡上消費者是廣告的主人,當其對某一類產品發生興趣時,可以通過搜索進入該產品的主頁,詳細了解產品的信息。 而廠商也可以隨時得到寶貴的用戶反饋信息。我們在尋找客戶,而有些時候是客戶也在找我們。
當然,企業上網宣傳也有一些缺陷,比如網上宣傳比較被動,一些自動彈出的廣告又容易引起上網者的反感等,但如果對網上宣傳的各種方法運用比較得當,網上宣傳對企業有百利而無一弊。
2.網上市場調查
網上市場調查是指在互聯網上針對特定營銷環境進行簡單調查設計、收集資料和初步分析的活動。它有兩個種方式,一種是利用互聯網直接進行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一手資料,被稱為網上直接調查;另一種方式,是利用互聯網的媒體功能,從互聯網收集二手資料,一般稱為網上間接調查。一般網上市場調查主要是指利用Internet的特性進行市場調查,當然也包括針對Internet市場的調查,只不過對Internet虛擬市場的調查也可以采用傳統一些市場調查方法來進行。
據美國營銷協會(AMA)的統計,在全國2004年的商業調查中,網上調查所占的份額僅次于CATI而位居第二。作為一種新興的調查技術,網上調查擁有成本低速度快、調查不受地域的限制、調查形式豐富多樣等優點。由于網上調查所擁有的諸多優點,使得它成為了市場研究業新的技術和業務的增長點。
3.網絡分銷聯系
網絡分銷聯系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將傳統的營銷渠道管理起來,利用互聯網適時交換信息、提高營銷效率的一種分銷方法。傳統的營銷渠道信息溝通通過傳統的方式進行,普遍存在著通信效率低下、誤差率高的缺點。利用計算機網絡,可以有效解決上述缺陷所帶來的問題,使企業獲取市場信息、中間商獲取產品信息準確有效,對企業把握商機、行動迅速有著積極的意義。
4.網上直接銷售
網上直接銷售與傳統直接分銷渠道一樣,都是沒有營銷中間商。網上直銷渠道一樣也要具有上面營銷渠道中的訂貨功能、支付功能和配送功能。網上直銷與傳統直接分銷渠道不一樣的是,生產企業可以通過建設網絡營銷站點,讓顧客可以直接從網站進行訂貨。通過與一些電子商務服務機構如網上銀行合作,可以通過網站直接提供支付結算功能,簡化了過去資金流轉的問題。對于配送方面,網上直銷渠道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構造有效的物流系統,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與一些專業物流公司進行合作,建立有效的物流體系。
與傳統分銷渠道相比,不管是網上直接營銷渠道還是間接營銷渠道,網上營銷渠道有許多更具競爭優勢的地方。
首先,利用互聯網的交互特性,網上營銷渠道從過去單向信息溝通變成雙向直接信息溝通,增強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直接聯接。
其次,網上營銷渠道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相關服務。一是生產者可以通過互聯網提供支付服務,顧客可以直接在網上訂貨和付款,然后就等著送貨上門,這一切大大方便了顧客的需要。二是生產者可以通過網上營銷渠道為客戶提供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特別是對于一些技術性比較強的行業如IT業,提供網上遠程技術支持和培訓服務。
第三,網上營銷渠道的高效性,可以大大減少過去傳統分銷渠道中的流通環節,有效降低成本。對于網上直接營銷渠道,生產者可以根據顧客的訂單按需生產,實現零庫存管理。同時網上直接銷售還可以減少過去依靠推銷員上門推銷的昂貴的銷售費用,最大限度控制營銷成本。對于網上間接營銷渠道,通過信息化的網絡營銷中間商,它可以進一步擴大規模實現更大的規模經濟,提高專業化水平。
5.網上營銷集成
互聯網絡是一種新的市場環境,這一環境不只是對企業的某一環節和過程,還將在企業組織、運作及管理觀念上產生重大影響。一些企業已經迅速融入這一環境,依靠網絡與原料商、制造商、消費者建立密切聯系,并通過網絡收集傳遞信息,從而根據消費需求,充分利用網絡伙伴的生產能力,實現產品設計、制造及銷售服務的全過程,筆者稱這種模式為網上營銷集成。應用這一模式的代表有Cisco、Dell等公司。在Cisco公司的管理模式中,網絡無孔不入,它在客戶、潛在購買者、商業伙伴、供應商和雇員之間形成絲絲入扣的聯系,從而成為一切環節的中心,使供應商、承包制造商和組裝商隊伍渾然一體,成為Cisco的有機組成。1998年,Cisco在互聯網上銷售的網絡設備產品超過50億美元。 網上營銷集成是對互聯網絡的綜合應用,是互聯網絡對傳統商業關系的整合,它使企業真正確立了市場營銷的核心地位。企業的使命不是制造產品,而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組合現有的外部資源,高效地輸出產品,并提供服務保障。在這種模式下,各種類型的企業通過網絡緊密聯系,相互融合,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共同進行市場競爭的伙伴關系。
二、電子商務活動的生產環節
現在社會,電子化的企業管理已成為企業對于建設企業文化、員工管理、生產管理等企業內部運作必不可少的助手。強大的信息系統,有助于員工的工作資料查詢、有助于生產線自動組織生產。這種生產是需求觸發的,在電子商務的營銷環節,企業獲取消費者的訂單,訂單以數字信息的形式傳到企業內部,這時,企業的數字化生產開始運行。
在電子商務企業按單制造的生產過程中,生產是需求觸發的,即沒有訂單就不進行生產,訂單的獲得是生產開始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商務的生產是完全適應市場需求的,電子商務企業沒有產成品庫存,由于ERP系統的實施,電子商務企業同上游原材料供應企業建立了良好的供應鏈關系,企業可以適時獲得生產所需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因此,企業的原材料庫也始終保持較小的庫存規模。兩個庫存為企業帶來的直接好處是:減少了流動資金的占用;降低的庫存品的維護費用,以MRP,MRPII和ERP為基本生產原理的電子化企業生產,為企業帶來了直接的經濟利益。
電子商務企業生產管理的核心是MRP,即物料需求計劃,它根據繪制于時間軸上的產品結構,確定物料需求的數量和時間,根據采購提前期和工藝路線的時間耗費,確定物料采購的具體時間,由于它反映了生產管理的客觀規律,故能有效提高生產效率。MRP運行的基礎是:訂單,工藝路線和提前期,物料清單(BOM),庫存的物料可用量。提供了這些基礎數據,MRP就可以高效運轉。
三、電子商務的物流環節
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中,一些電子出版物,如計算機軟件、電子圖書和音樂文件等都可以通過網絡以電子的方式傳送的購買者,但絕大多數實體的商品仍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完成從供應商到消費者的物流過程,所有物流配送是電子商務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物流企業一些重要特點,這些特點包括:物流信息化、物流網絡化、自動化與智能化、柔性化等。電子商務環境下物流業的上述特點,與第三方物流的產生和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電子商務企業非核心業務的外包促使了第三方物流的產生,物流業務的高額利潤使第三方物流迅速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第三方物流不斷創新,研究適應電子商務活動模式的新型物流模式,使物流更為廉價和高效。電子商務企業合理安排自己的物流活動,也可以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
四、電子商務的資金結算環節
電子商務的資金結算的主要過程是電子支付,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家計劃對其企業進行擴展,并進入到電子商務的新時代,支付問題就顯得越來越突出了:如何解決世界范圍內的電子商務活動的支付問題,如何處理每日通過信息技術網絡產生的成千上萬個交易流的支付等問題的提出,是電子支付出現的前提。
所謂電子支付,是指電子交易的當事人,包括消費者、廠商和金融機構,使用安全電子支付手段,通過網絡進行的貨幣支付和資金流轉。同傳統的支付方式相比,電子支付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電子支付是采用先進的技術通過數字流轉來完成信息傳輸的;而傳統的支付方式則是通過現金的流轉、票據的轉讓及銀行的匯兌等物理實體來完成貨款支付的。
第二,電子支付的工作環境是一個基于網絡的開放的系統平臺,而傳統支付則是在較為封閉的系統中進行的。
第三,電子支付使用的是最先進的通訊手段,而傳統支付使用的只是傳統的通信媒介。
篇9
關鍵詞:手機銀行;移動支付;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2) 16-0055-01
一、手機銀行移動支付面臨的問題
移動通信的手機用戶逐漸增多,手機成為人們隨身攜帶的通訊工具,手機的移動支付功能,代替了信用卡、現金等支付功能,但目前手機銀行移動支付功能的發揮,仍然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手機用戶消費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由于現金支付的習慣根深蒂固,很多人認為手機銀行支付具有風險,而現金支付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會出現,譬如市場買菜、逛街買衣服等,都需要用到現金,而手機銀行的支付僅僅滿足用戶的部分生活需求,所以普及率不高。在商業模式上,創新力度不足,只有商業模式創新了,才能夠適合我國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的產業化發展,才能夠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
(二)手機銀行移動支付需要為用戶帶來便捷性和快速性的操作,但這方面的功能仍然比較薄弱。在加上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的覆蓋范圍不廣,能夠為手機銀行提供移動支付的無線POS機或者售貨柜很少,影響了手機用戶普遍使用移動支付功能,從商家盈利增長點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移動支付的業務增長點和盈利方式,是該功能需要重點解決的難題之一。
(三)目前手機用戶還沒有全面實行實名制,很多時候存在用戶惡意透支的風險性問題。在交易之前沒有辦法授權、識別和控制用戶,安全和易用之間存在諸多矛盾,譬如安全級別提高了,卻增加了操作的程序,讓用戶覺得操作復雜,而一旦簡化操作程序,則會降低安全級別,讓用戶覺得不夠安全。
總是,3G時代的來臨,手機銀行移動支付面臨全新機遇的同時,又面臨全新的挑戰,帶來的新技術優勢和難題,無疑是手機銀行移動支付務須重點考慮和攻關的難點。
二、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發展的建議
(一)創新業務模式,培養用戶習慣。手機銀行移動支付具有較長的產業鏈,而且合作的方案非常復雜,協調產業之間的合作,往往需要較高的成本才能夠完成,因此商業模式方面,需要對業務模式進一步創新,以融合產業之間的合作協調關系,并通過檢驗和修訂,創設產業之間的共贏局面。
筆者認為,商業業務模式的統一建立,是培養手機用戶移動支付習慣的關鍵所在,可以形成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并對移動支付市場進行規范,以良好的支付環境留住用戶。目前我國移動支付的產業發展以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為主導,運營商的產品創新和市場需求快速反應能夠迅速實現金融信息服務和中間業務的共享管理,因此運營商應該以此為優勢加大移動支付服務和信息安全的研究開發,提高商務運作的效率,以一對一的商務模式,創建移動支付產業商業化發展的局面。
另外媒體行業、娛樂行業等新興服務行業,也要逐步參與到移動通信業和金融業的陣營當中,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通過合理的分工和緊密的合作,創建科學合理的業務合作模式,推動移動支付產業的穩健發展。
(二)增廣移動支付面,提高支付便捷性。相比于傳統的支付方式,移動支付的優勢是電子物流和非面對面支付,體現出方便性的特征,這些優勢我們需要加以拓展,增加移動支付業務的突破口,將支付拓展到手機賬單繳費、手機票務交易、手機彩票購置等范圍。一方面,手機移動交易應該立足于現有的領域,逐步向四面擴散,開辟業務的增長點和盈利方式,譬如在商場、超市等裝配移動支付終端,將移動支付培養成為主流的支付方式。另一方面是積累移動支付產業的經驗和資源,極大業務的宣傳推廣,整個市場的資源優勢,逐步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
目前3G技術的發展很快,移動電子商務和我們生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如何處理好移動商業模式和傳統商業模式的關系,將兩者相結合,利用生物測量的技術,解決卡號、賬號、登錄號等密碼記憶的紊亂問題,利用聲音、手印、指紋等作為個人訪問網絡的特征,解決移動支付的便捷性問題。
(三)提高移動支付技術含量,確保交易的安全性。安全性問題是手機用戶所擔心的問題,由于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網絡系統屬于開放性的系統,除了網絡設備具有開放性,移動支付代碼也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帶給移動支付流程嚴峻的安全技術問題。因此,移動支付要在技術方面提高安全系數,一方面是在交易之前,授權、鑒別和控制消費者,以便在交易的時候確保支付信息傳遞的可靠性、私密性,同時也能夠避免某些用戶惡意透支,降低交易的風險,另一方面是結合用戶的使用習慣,在確保交易安全的前提下,簡化支付的操作程序,衡量好安全和易用之間的關系,既不能為了提高系統安全系數而增加復雜的操作程序,加大用戶支付時的操作難度和時間,也不能夠片面追求用戶操作的快捷和方便,而對交易的安全基本要求視而不見。
總之,手機銀行移動支付平臺的安全和易用是目前需要重點解決的技術難題之一,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加密認證算法、交易密度長度、代碼規模大小等,消除手機用戶在交易和支付時候的顧慮,讓用戶感受到移動支付的高效性、便捷性和安全性,促進移動支付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移動通信的手機用戶逐漸增多,手機成為人們隨身攜帶的通訊工具,手機的移動支付功能,代替了信用卡、現金等支付功能,但目前手機銀行用戶消費習慣有待進一步培養,再加上手機銀行移動支付便捷性和安全性存在問題,使得手機銀行移動支付難以大范圍推廣。因此,我們需要創新移動支付的業務模式,培養用戶的習慣,提高移動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從信息產業發展和價值收益的手段,創建科學合理的業務合作模式,推動移動支付產業的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潘辛平.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的生力軍[J].中國金融電腦,2010,5:35-36.
[2]郝文江,武捷.移動支付安全性分析及技術保障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1,9:19-22.
[3]陸沂圃.銀行業如何應對移動支付[J].山東通信技術,2010,1:48-49.
篇10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金融脫媒 阿里金融 網絡信息 個人金融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當下互聯網金融概念愈炒愈熱,何謂互聯網金融?謝平、鄒傳偉(2012)曾將互聯網金融模式定義為“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機構的去中介化;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并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的新型模式”。而筆者認為互聯網金融是移動通信設備、網絡信息技術與各種金融業務相結合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一種在網絡虛擬空間完成各種金融活動的新型金融模式。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的影響
近年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云計算的興起,社交網絡的成熟等各種互聯網科技不斷推陳出新,同時終端交互體驗不斷進步,導致互聯網不斷向金融領域滲透,并更加深刻地影響著金融機構。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紛紛轉戰互聯網平臺,截止2012年末,我國網民總數突破5.6億,網站數量超過530萬個,互聯網金融引發的支付脫媒、渠道脫媒、以及降低信息不對稱等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金融機構,具體來看:
(一)互聯網金融導致商業銀行支付功能邊緣化
近幾年互聯網商們看到互聯網在金融行業的巨大商機,其可以通過移動通信設備、無線通信技術并依托技術平臺衍生出的網絡金融生態鏈,運用靈活的商業模式,開發出各種新型的快捷支付功能,大大加速金融脫媒,直接對銀行在傳統經濟活動核心地位發起挑戰。例如,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能夠為客戶提供收付款、自動分賬與轉賬匯款、水電費與保險代繳等支付結算服務,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從2009年到2012年第三方支付規模和增速遠遠超過傳統網銀支付。網絡支付的發展進一步加速金融脫媒,使得商業銀行支付中介的功能被邊緣化,并使其部分中間業務也受到替代。
(二)互聯網金融對金融機構的傳統業務渠道有一定擠占效應
目前國內保險和基金等金融產品的銷售很大一部分依靠銀行廣泛的網點和大量的客戶資源。這種傳統銷售渠道使得銀行占有保險和基金公司的部分利潤。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使得保險和基金公司等可以選擇通過互聯網渠道來銷售金融產品,從而對銀行的傳統銷售渠道形成沖擊。
(三)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機構的數據和信息處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戰
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有云計算、大數據處理以及微貸技術等科技手段,可以通過互聯網建立龐大的數據庫和網絡信用體系,從而改善金融服務流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例如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和第三方支付組織在運營中積累了大量的客戶資源,這些客戶的交易記錄、買家評價等信息構成了重要的信用記錄,在信貸審核時,投資者可以通過這些作為參考和分析指標,從而全面了解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經營行為和信用等級,消除投融資中信息不對稱的障礙,甄選合適的主體發放貸款。
三、傳統金融機構應對互聯網金融的建議
(一)轉變傳統觀念,拓寬服務渠道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使傳統的盈利方式受到很大排擠,以電子商務搭建的互聯網平臺形成的新型金融模式發展迅猛,傳統商業銀行可以在綜合經營的框架下,拓展以電商方式銷售適合大眾在線購買的各類金融產品。同時,除了打造更便捷的線上支付與結算系統以外,傳統商業銀行應積極探索與互聯網企業之間的合作,發展線上融資全流程服務系統,與互聯網企業的交易平臺實現無縫對接,借助其積累的海量信用交易數據庫,發揮自身的風險管理優勢,提供在線融資服務,有效發掘新客戶群,提升經營收益。
(二)重視客戶體驗,簡化業務流程
互聯網金融使傳統金融機構提供更加簡便和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成為可能。未來金融產品必將多樣化、個性化,金融服務將更加人性化和多元化。傳統金融機構可以逐步從客戶角度出發來開發金融產品,大力簡化業務辦理流程,減少各類審批環節,為客戶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此外,傳統金融機構還可以輔助以新型的網絡營銷模式,在社交網絡,門戶網站,博客論壇等開展營銷,使客戶體驗趨近生活,更加人性化地滿足客戶需求,這樣才能吸引更多客戶,增加客戶粘性。
(三)重視人才培養,提升技術水平
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競爭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人才的競爭。我國互聯網金融起步較晚,既精通金融知識,又熟悉計算機技術的復合型人才相當匱乏。以后傳統金融機構應該大力培養集金融業務知識、網絡信息技術、互聯網工具運用等多種知識技能于一身的互聯網金融精英,為以后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快速發展儲備大量人才。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互聯網金融現狀的分析,深度剖析了互聯網金融時代到來對金融機構中間業務、渠道優勢和信息技術水平等帶來的沖擊,并結合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預測了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筆者認為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將會引起傳統金融領域的全新變革,在未來金融市場的發展中,互聯網金融必將會與傳統金融行業平分秋色。因此,傳統的金融機構要想從容應對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就必須正視目前的劣勢,并通過一系列創新變革來建立更加完善的體系,逐步加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 2012,(12).
[2]李麟,馮軍政,徐寶林.互聯網金融:為商業銀行發展帶來“鯰魚效應”[N].上海證券報,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