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項目的結構及選擇思索
時間:2022-08-23 11:12:00
導語:國際項目的結構及選擇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國高科技咨詢機構——ForresterResearch的報告稱:“美國服務經濟領域在經過了3O多年的持續擴張后,離岸外包將成為美國從追求發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轉變的一種催化劑。”
2004年6月10日,聯邦勞工部宣布,2004年第一季度,美國因業務外包而損失的就業機會比例為2.5%。約有2/3的職位流動源自制造業,在第一季度的失業者中,制造業工人占1/4。
這是該部門首次對外包所導致的就業機會損失量做出評估。
外包近來在美國引起的爭議還遠不止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國政府、民眾和媒體對外包產生如此強烈的反應呢?本文嘗試從外包概念的興起,其近年來在美國的發展特點和趨勢,來分析它對美國就業市場乃至整個經濟的影響。
一、外包概念的興起與離岸外包的發展
企業總是根據市場需求、競爭環境的變化來調整其組織的構造和邊界。在上個世紀30年代,由福特汽車公司所倡導的“垂直一體化”戰略所帶來的所有權優勢、規模效應、對供應鏈和市場的控制力,隨著科技和通訊技術的發展、顧客需求的多樣化和市場競爭的白熱化而逐漸黯淡。由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中第一次提出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在過去的l5年間一躍成為最有代表性的企業經營趨勢。
所謂“外包”,指的是在內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企業專注于其核心業務,并借助企業外部的專業機構的資源完成企業內部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輔助性的功能或業務,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經營方式。其實質在于強調企業必須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在有助于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業務上,而把那些不具有比較優勢的業務交給外部專業的服務供應商,獲得成本和效率優勢。
作為一種經營手段,外包的歷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但它在80年代開始才得以廣泛應用,并從無價值增值的輔助性功能(如清潔、保安、餐飲供應),發展到關鍵的支持和增值性功能(如人力資源管理、審計IT技術、制造、營銷、物流),甚至延伸至研究與開發等領域。
伴隨著更經濟的運輸方式的出現,信息科技的高速發展和通訊技術的變革,企業信息傳遞的成本降低,效率和質量得以顯著提高,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此之上建立的企業組織形式可以更加靈活地在市場和企業自身,在網絡和一體化組織之間進行選擇,從而使跨國界的離岸外包成為可能。
二、美國外包業務發展的特點和趨勢
就規模而言,外包從一種企業控制成本的手段,發展成為一種普遍的業務模式只不過經歷了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鄧百氏公司在(《1998年全球業務外包研究報告中稱:相比1997年23%的升幅,l998年全球年營業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公司中,業務外包的支出上升了27%,1998年全球業務外包的總支出增加至2350億美元。米切爾?F?卡伯特聯合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發表的《2002年全球外包市場》的調查報告中指出,2001年全球企業對14.8%的日常運營業務進行了外包;全球外包業務正在以每年l9.6%的速度增長,美國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場的2/3,其特點和趨勢表現為:
1.大公司首當其沖。中小企業緊隨其后從主體而言,外包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取得競爭優勢、配合全球化資源配置而采取的經營戰略。外包市場的2/3由大公司消費構成,1996年,美國年銷售額5000萬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有25%選擇了外包。2000年,年銷售額l000~5000萬美元的中小企業也很快加入到外包行列,選擇外包的中小企業數量與1999年相比增長了約25%。外包不是企業能力弱的標志,相反,它為中小企業創造機遇,使其得以利用外包商在某一方面的專業化優勢和規模效應,配合發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位于美國中西部的IT企業就早大公司一步,率先將部分業務外包至印度。
2.離岸外包服務的領域不斷拓展從外包活動實施的地域而言,當今的信息技術環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企業尋求最佳外部資源的可能性,外包突破國界、地域的限制從本土擴展到海外,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據美國葛特納機構的估計,2004年,有超過80%的美國企業考慮離岸外包美國的IT工作,其中40%的美國企業將完成某些類型的外包,或者從非美國本土的服務供應商那里獲得IT服務。
在制造業,離岸外包已經從單純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如手工制品、紡織品、輕工和化工產品),發展到技術密集型的工業制成品(如汽車、飛機的重要零部件)。
離岸外包逐漸向價值鏈的上、下游拓展。為了節約研發成本,規避研發風險,處于價值鏈前端的研究與開發方面的技術離岸外包逐漸興起。據美國EIU(The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3年對50多家世界級大企業的調查報告顯示:大多數企業承認,它們在90年代,接近或超過一半的技術競爭力來源于企業外部。外包的技術也從企業的非核心技術、容易購買的成熟技術、標準化技術轉變為決定企業未來技術競爭優勢的研發項目外包。另外,歐美很多企業將客戶服務中心或售后服務的電話支持系統轉移到了印度,又創造了售后服務外包的可能性,如AT&T就將電話交換中心搬到了印度。
三、離岸外包對美國就業市場的效應分析
在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沃爾夫和另外兩位經濟學家合作的《減員在美國:現實、起源和后果》中歸納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就業市場:減員不是什么新鮮事,而新創造的職位數目長期而言遠遠高于失去的舊職位數目。據統計,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新創造的職位達到2400萬個,同期失去的舊職位只有800萬個。外包所引發的美國就業機會流失,特別是近來由高技術和服務為主的外包所導致的情況與90年代相比存在顯著的差異。
首先,雖然長期而言新創造的職位仍將遠遠超過失去的舊職位,然而短期來看,外包在過去幾年新創造的職位并不比失去的舊職位多多少。按照美國經濟研究機構的估算,2001年l1月,美國經濟應開始由低谷回升,而到2003年底,就業機會卻減少了大約70多萬個,形成了與90年代高增長、高就業率相對應的“失業型復蘇”。而且,由于產業結構的升級,失去崗位的員工為了適應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更為復雜,其間所經歷的過渡期必然更為困難。
其次,外包為美國創造了新的工作機會。必須指出的是,即便是美國信息技術產業員工也從外包中獲得了利益。制造電器和電子產品的德國西門子公司在美國雇傭了6.5萬名員工。僅在新澤西州,索尼公司就雇傭了2000人。全球主要圖像公司之一、比利時的AgfaGevaert集團也在美國雇傭了5000人。西班牙TerraLycos公司也在美國雇傭了4l8人,這僅僅是一些例子。擁有微軟、IBM等美國IT大廠會員的美國信息技術協會在最新的報告中指出,公司業務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因此能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報告說,去年美國凈增加了9萬份工作。報告預測,到2008年,公司通過業務外包將在美國創造出317000份新的工作機會。
第三,白領工作藍領化,美國知識型服務崗位向具有智力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國家轉移已成定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最近的調查表明,占全美白領工作l1%的大約140萬個工作機會,面臨“外包”的威脅。那些無需與客戶進行面對面交流且與信息密切相關的工作首當其沖,像電腦編程、軟件開發、醫囑轉錄、會計和稅務、技術、建筑繪圖、初級法律和投資研究、保險索賠處理等。同樣的工作,一個中國工程師每月工資大約為500美,印度為700美元,美國則是4000美元。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勞動力素質的結合,使得美國外包至發展中國家的工作機會,從制造業向技術含量提高的軟件設計和售后服務發展。雖然勞動力成本同美國達到同一水平的時間可能比預期的要短,但外包使美國以較低的成本獲得國際人力資源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第四,外包帶來的崗位流失,從本質上必須依靠自身優勢,通過創新制造出新的就業機會來解決。ForresterResearch最近的報告預言,在外國設有分公司的美國高科技企業雇用的外國工作人員將從目前的40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330萬人。而在未來的12年中,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將把300多萬個工作遷移到其他國家去,其中包括中國、印度和菲律賓。另一家咨詢機構加特納資訊科技服務公司的資料表明,300萬個工作機會占全美工作機會的2%。分析人士指出,這些工作機會一旦被外包到國外,幾乎再也不可能回到美國國內。多余勞動力轉向相應的高增長行業的難度也增加了。因此,通過再培訓等方式的繼續教育,幫助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同時,必須利用美國企業的優勢制造新的就業機會。70年代制造業大舉向國外轉移引發的反對聲浪,就是通過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帶來的新的就業機會化解的。用同樣的方法,也可以補償現在在高端制造業和軟件開發業務上流失的工作機會。需要指出的是,據美國商務部門統計,目前美國信息技術人才短缺34.6萬名,到2008年,缺口還會擴大到130萬名。盡管美國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加,但每年畢業的有充分勞動技能的工人還是不足,應當引起美國教育系統的反思。
第五,就業市場疲軟不能完全歸咎于外包,后者對就業市場的沖擊影響范圍有限。美國信息技術協會報告承認,在美國總共失去的372000個高科技工作中,由于外包使美國流失的大約只有104000個。美國失業率上升除了外包,還與經濟不景氣、網絡泡沫消失以及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等因素相關。美國當前的失業率是5.7%,相比一些歐洲國家要低得多。近年來,無論是外包低技術、低附加值、勞動力密集型的藍領工作,還是標準化或初級技術為主的白領工作。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的產品,特別是高級咨詢、高層管理工作仍然留在了美國。外包的工作機會是那些美國企業根本無法同國外同行業競爭的崗位,符合國際貿易尋求比較利益的原則。
外包對某些行業的美國企業沖擊比較大,但就整體而言,不會造成太大沖擊。目前全美非農業就業機會是1.3億個。在過去10年里,即便有過經濟衰退,每年增加的就業機會也平均在300萬個左右。而70%的美國經濟根本不會因外包而受影響,比如像飯館、商店、醫療和其他服務行業等。在教育、醫療、法律、科技,甚至是制造業中的高端專業領域的崗位仍無法被外包替代。
- 上一篇:環境監察進行行業作風整頓活動
- 下一篇:棉花高產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