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非全球化的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8 09:58:00

導語:全球化與非全球化的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球化與非全球化的研究論文

全球化是一大潮流

首先,讓我們來概括一下目前急劇發展的全球化潮流的幾個主要方面。

第一是資本的跨國移動和展開統一的跨國的企業活動。就是說,向海外直接投資的潮流和以此為基礎的企業的跨國活動是全球化的典型表現。

第二點則同國家利益這個概念的改變相關。在全球化的相互投資的時代,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不是限制外資,而是為吸引外資而提出許多優惠政策,競相完善投資環境,健全法律和行政制度。結果是國家的作用和機能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對外競爭的國家”。

傳統的“國家利益”的概念也發生了變化。跨國企業并不僅僅考慮本公司所在國家的情況,而是基于海外子公司的布局,從全世界的企業戰略出發考慮問題和采取行動。因此,跨國企業的利益并不僅限于特定國家的利益,有時企業利益同特定國家的國家利益相矛盾。其結果導致國家利益發生了變質。

第三點同上述兩點也有關系。70年代以后頻頻發生雙邊貿易摩擦,受害的一方無法啟動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的貿易保護條款,往往只能基于雙邊的談判,靠加害方實行自主限制。在日美間發生貿易摩擦時,經常采取這種辦法。但是這種做法作為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有局限性的。為確立明確的原則,烏拉圭回合原則上決定取消這種做法。

第四,冷戰結束后,在目前的世界經濟狀況下,迅速出現了新的兩極體制。一極是美國,它以信息技術革命為先導,以因特網為核心,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成功。另一極是中國,它以世界上最豐富的勞動力為后盾,已經成為生產產品的據點。即美國是世界“知識資本的集聚地”,而中國是“世界工廠”,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在兩者間起橋梁作用的是巨大的跨國知識服務企業,它們作為“孵化裝置”,在世界工廠以低成本生產,利用品牌的力量使產品擁有高附加價值,再以世界巨大的消費都市為中心,在全世界銷售產品。因此,美中兩極一方面相互對抗,另一方面又相互補充和共存。

第五是出現了巨大的消費城市。全球化及其進展將在各方面出現脫國家的行動和機制,并導致出現了地區性的世界產業集聚地和巨大城市。

如上所述,今天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潮流,它滲透到生產、流通、金融以及各種服務業,進而滲透到個人興趣愛好、旅游、體育、保健等各領域。

現代社會面貌的改變

全球化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發展階段,正在改變現代社會的性質。讓我們概括一下現代社會的特征和其變化。

第一,出現了對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宣傳、大量廢棄體制的反省。目前的這種“四大”體制產生了許多問題。單一的、標準化的大量生產體制始終伴隨著生產過剩的壓力,其結果是開始實行適應個別需求的多品種、少批量的生產體制。另外,大量消費和大量廢棄使環境遭到破壞,處理廢棄物也成為難題,人們現在提倡循環利用、重新利用和少廢棄。在組織形式上也開始出現了變化,過去是上意下達的垂直型組織管理;現在向分散型、論壇型、彈性型組織管理的方向轉變。特別是在向網絡型相互交流以及雙向型組織結構的方向發展。由此也導致跨國企業的國際分工不是向企業內的國際分工(內部化),而是向企業間合作(外部化)發展。

第二是以國家為中心的統治表現出局限性。

第三是工業化的局限性和其向信息化和服務經濟化的轉變,以及以知識和信息為中心的社會的抬頭。一般來說,國家實力是由武力、財富和知識這三種要素構成的,隨著時代的進展,三要素的比重逐漸由武力轉向財富,而最近幾年其重心又開始逐漸向知識轉變。這就是托夫勒所說的實力轉變。并且,工業制品同信息化的知識產品的交換迫使我們必須確立新的交換方式。

第四,舊殖民地的政治獨立使脫殖民地化向前發展,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開發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是急劇的工業化不僅給國內帶來了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的各種問題,而且最近幾年向開放經濟的轉變使世界掀起了市場經濟的浪潮,由此又引發了許多新問題。

伴隨全球化的進展,信息技術革命和經濟的軟件化也急劇發展,結果又新產生了在市場經濟下的極端的貧富差距。這是與過去的殖民地統治不同意義的貧富對立,并由此產生了國內各階層以及國內輿論的分裂。

第五,民間活動團體以及一些公益團體在抬頭。最近幾年,民間活動團體的言論和行動日益引人注目。不以收取報酬為基本目的的公益團體開始登場,國際公益性這類的用語逐漸被普遍認同。它迫使人們開始對營利主義萬能的思潮進行反省,給人一種清新的印象。

第六,資本主義的發展使其活動和控制中心由生產和流通等逐漸向證券化所代表的金融方面轉變。所有的商務活動都可以用股票來籌措資金,可以通過股票把大量閑置的貨幣資本投入商務活動。同時,這個市場也是獲得利益的最好舞臺,它有時甚至會成為投機的對象。過頭的資金操作會給整個世界帶來不穩定,甚至變成欺詐性的可怕游戲。

非全球化的嘗試

全球化的發展并非沒有曲折,抵抗全球化的力量也很強大。全球各地在進行各種抵抗全球化的嘗試。這些嘗試可以概括成非全球化的嘗試。讓我們來探討一下其中有代表性的嘗試和想法。

1、發掘社會的需求。全球化往往會表現出以市場原理的價格法則為根據的傾向。但是,其中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必須把商品看成是綜合體現價格、質量、性能及其他特征的物品。如果是這樣的話,應該由消費者對這些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來決定商品的價值和價格。這樣一來,用過去的辦法,即以使用價值和價值(勞動成果)來衡量商品已經不夠了。在商品的衡量標準中恐怕還必須加進在商品中體現的主觀和客觀“效用”乃至“社會價值”的標準。

總之,應該發掘社會的需求,只以適當的價格和適當的量生產,流通和消費擁有必要機能的好商品,并確立生產、流通、消費、再生產的循環機制。

2、公平貿易的想法和嘗試。在英國嘗試進行的公平貿易的想法是,向消費者提供高質量、低價格的咖啡,向咖啡豆種植業者低價格提供生活上必需的發達國家的工業制品,也就是說進行易貨交易。

這種交易并不僅僅依靠市場原理,從這個意義來說,它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因為在今天依據市場原理的全球化中,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能得到好處,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導致勞動條件惡化,并使生產者被迫接受一些帶有強制性的合同條件。而且,栽培和生產的產品幾乎全被訂貨的龐大的跨國企業以便宜價格收購,而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也不得不以高價購買被以名牌包裝的商品。公平貿易的想法就是想消除全球化和市場原理給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者和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帶來的不公平。

3、建立互惠的生產者合作網絡的嘗試。其前提是要形成產業的集聚地。

這是一種被大型廠家拋棄的承包業者同發展中國家當地企業間進行直接的生產合作的嘗試。

以往當地企業過分依靠跨國企業的市場運作能力。他們一直以為著眼于世界市場,自己承擔部分生產,這樣會得到技術,在銷路上也能得到保證。但是跨國企業在實力上擁有壓倒優勢,在談判能力方面同當地企業也有天壤之別。其結果是,發展中國家當地企業的想法經常落空。但是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實際上擁有很高的技術水平,毋寧說正是這些中小企業掀起了技術革新的浪潮。只有從平等,互惠的企業關系中才能產生更多新事物的萌芽;只有根據個別需要開拓新領域,而不是著眼世界市場大量生產劃一的、標準化的商品,才有可能使企業長盛不衰。

4、銀行向擁有很強的生產能力和技術但缺少資金的小生產者提供無擔保資金的嘗試,這點同女性進入社會也有密切關系。一旦這種做法取得成功,就可以建立長期的融資關系,它將促進當地產業的興隆,其結果也會導致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

我們應該認識到全球化是一個客觀的發展過程,作為推進全球化的方式,不應該是單一的全球化主義,而應該允許豐富多彩、多種多樣的非全球化主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