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時間:2022-09-06 10:17:09

導語:實體經濟發展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體經濟發展問題研究

一、實體經濟含義及其與虛擬經濟的關系

1.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第一,虛擬經濟發展需要實體經濟提供物質基礎。脫離實體經濟的支撐,虛擬經濟發展就是“海市蜃樓”。第二,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引擎。隨著實體經濟的飛速發展,不斷對虛擬經濟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利率市場化,金融市場國際化等,必然會推動虛擬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三,虛擬經濟發展好壞需要通過實體經濟的檢驗。虛擬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因此實體經濟發展的水平,直接體現了虛擬經濟發展的程度。若實體經濟發展出現問題,則說明虛擬經濟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不匹配。

2.虛擬經濟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首先,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后盾。實體經濟要發展,需要有資金支持,資金來源有兩種:一種是向各類金融機構貸款;一種是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籌集資金。無論實體經濟采取哪種方式融資,都與虛擬經濟產生聯系。其次,虛擬經濟發展影響實體經濟發展。虛擬經濟發展有其自身軌道,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實體經濟產生不同的影響。若虛擬經濟發展過慢,會制約實體經濟發展;若虛擬經濟發展過快,則會擠壓實體經濟發展空間。因此虛擬經濟要與實體經濟發展相匹配。第三,虛擬經濟影響實體經濟發展環境。實體經濟發展,不僅受制于自身狀況,而且還受外部環境影響。其中一項重要的環境就是外部宏觀經營環境,包括全社會的資金總量、籌措及循環狀況等,而這些都與虛擬經濟有直接或間接聯系。

二、黑龍江省實體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體制與結構性矛盾

體制性障礙主要表現在:一是市場化進程緩慢。在市場化改革進程中,黑龍江省退出計劃體制最慢,融入市場競爭體制存在諸多障礙。例如黑龍江省非國有經濟發展較為滯后,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還處于初級階段,市場中介組織的發展遠遠落后于發達地區,相關法律政策還不完善。二是歷史遺留問題突出。黑龍江省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如哈爾濱電機廠、一重等,大多是蘇聯時期的援建項目,是在“一五”時期發展起來的。這些企業自誕生之日就背負著企業債務、辦社會和冗員三大歷史包袱,改制成本巨大,影響了企業重組。黑龍江省又是一個資源型城市眾多的省份,由于多年的超強度開采,導致資源枯竭,環境破壞。如大慶油田自2015年以后每年要調減150萬噸原油產量,國有林區已經無林可采,生態環境破壞嚴重,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替代產業和接續產業的發展。三是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轉換遠未到位。雖然絕大多數國有企業完成了產權制度改革,但尚未真正建立起以法人治理結構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缺少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導致企業發展速度緩慢,盈利水平不高。結構性矛盾表現在:一是支柱產業中地方占比小、收益低。在支柱產業中,除食品產業、能源中的煤炭和裝備制造業的部分配套產品外,其余原油和天然氣開發、石化和重型裝備制造均由國家直接掌握,地方所發揮的作用只能是協調和服務。中直企業每年向國家上繳的利稅達1620億元左右,接近全省GDP的30%,導致地方GDP虛高、收益較低。二是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少、規模小。黑龍江省主要工業產品有28種,其中高端產品僅有工業鍋爐、金屬切削機床、汽車和微型計算機4類,數量比較少;屬于原字號的產品包括原煤、原油、十種有色金屬和天然氣4類,但對全部工業銷售收入的貢獻度達到90%以上。三是產業鏈過短,如一條包括碳纖維原絲、碳纖維、碳纖維制品和碳纖維設備等完整的新材料產業鏈還未形成;在新能源太陽能產業中,多晶硅生產、組件生產、系統集成以及國內外銷售網絡產業鏈一體化還沒有打造出來。

(二)發展路徑依賴性強,技術創新水平低

黑龍江省發展的路徑依賴性較強。在發展觀念上,一直以來在謀思路、擺項目時,只是在油田、森工、動力、煤城、軍工等固有定格中形成思維定勢,很少能夠突破創新。在發展出路上就是依賴煤、木、糧、油四大自然資源。在發展動力上,過度依賴國有經濟發展。黑龍江省的技術創新能力還很弱,實體經濟發展慢,技術創新動力不足。黑龍江省只有1/3左右的大中型工業企業建立了技術研發機構,研發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為1.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多數企業缺乏關鍵核心技術,知名品牌較少,產品附加值較低,更新換代周期較長。個別企業里,建國前和建國初期的設備仍然在挑大梁。受體制、機制和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技術人才流失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制約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

(三)實體經濟遭遇虛擬經濟的嚴重擠壓

近年來,黑龍江省虛擬經濟中的典型代表房地產業異常繁榮,在暴利的吸引下,在寬松的融資手段的支持下,許多企業和個人涌入房地產投資,致使房價虛高,致虛擬經濟過熱,投機盛行,社會資本大量流向虛擬經濟。這將擠壓生產資金,導致黑龍江省從事生產經營和研發的企業和資金減少,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關心生產的程度下降,抽出大量資金從事資本投機,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利潤率趕不上金融投機的利潤率,反過來更助長投機風氣。這不僅會增大黑龍江省虛擬經濟的泡沫,而且還會造成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斷裂,將會對黑龍江省經濟造成巨大破壞。

三、大力發展黑龍江省實體經濟的對策措施

(一)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一是創造有利的市場環境,打造一個真正講法治的“好的市場經濟”環境,同時也要營造一個好的輿論環境,引導企業正確認識財富的意義。二是進一步改善企業經營環境。近年來,針對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特別是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國家已經出臺一系列稅費減免、信貸支持等政策措施。黑龍江省要緊緊抓住并充分利用這一契機,認真研究并準確把握政策導向,創造性地貫徹落實,有針對性地幫助企業解決經營難題。要打造更加重商、親商、富商的發展環境,積極聚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有利因素,培育開放發展的新優勢,增強區域軟實力。三是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

(二)為實體經濟創造盈利空間

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關鍵一點就是要打開實體經濟盈利空間,要讓市場嗅到實體經濟中的好處。通過破除壟斷,保護實體經濟的生產積極性;收入分配更多向勞動者傾斜;著力營造民企與國企間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環境;最大程度地發揮企業家精神。此外民營(中小)企業稅負過重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因此要對生產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實施減稅、減費、減負等優惠政策,對中小企業“少取多予”。

(三)繼續深化黑龍江省經濟體制改革

繼續深化國企改革。推進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著力解決產權單一,活力不足的問題。指導國有企業繼續深化改革,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實現集團層面產權多元化。支持國有企業靠大聯強,加快資源整合,實現戰略轉型。以大項目建設為載體,推進黑龍江省國有企業與央企、民營大企業戰略合作,引導企業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靠攏,增強活力,壯大實力。推進資源與環境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土地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制度改革。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經濟。繼續推進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加快環境設施建設,抓好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工作。強力推進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加快發展接續產業。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優化信貸結構,調整信貸投向,加大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發展前景較好的大項目的信貸投放力度,有重點地向符合產業政策的相關企業傾斜。進一步改革發展壯大地方金融主體,大力推動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繼續支持龍江銀行、省農村信用社實現跨越式發展,提高地方金融資源的規模和實力。

(四)加快提升產業創新能力

目前,全球產業發展創新呈現新的趨勢,一是服務貿易比重提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服務貿易的發展成為全球貿易發展的新引擎。外包、遠程服務和知識產權傳遞等服務貿易比重將從現在的不足20%快速提升到40%,美國是這一趨勢的主導者。二是綠色更新周期日益明顯。綠色更新周期是指綠色消費和低碳技術推動的全球設備和住房的更新改造周期,設備低碳改造周期預計為10年,住房綠色消費更新周期則可長達20年以上。綠色更新周期的出現對制造業提出新要求,當前歐洲是主導者。三是新興經濟體消費結構升級帶動傳統制造業升級改造。隨著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快速增長,一個更加富裕的中產階層逐步形成。居民消費將由數量消費全面過渡到質量消費階段,增加消費選擇、提高消費質量,都會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更新換代。黑龍江省也要緊跟時代步伐,抓住機遇,增強創新能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低碳經濟發展與黑龍江省既有的制造業工業基礎可以實現較好的對接,應該得到高度關注。加快推動低碳技術研發和應用,加大低碳最終消費補貼激勵,強制推進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

作者:張麗莉 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