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翻譯主題

時間:2022-07-09 03:33:06

導語:外國文學翻譯主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國文學翻譯主題

蘇曼殊是近代作家、翻譯家,其創作的作品多帶有浪漫主義文學色彩,在詩風上受李商隱的影響,幽怨凄惻的風格多與自身身世相關。他是第一個將浪漫主義文學帶進中國的人,也是我國第一個翻譯拜倫和雪萊作品的人,在翻譯界的歷史上記錄著他不菲的成就。他翻譯的作品對我國文學的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他熱愛文學藝術,一生灑脫不羈,有著浪漫多情的氣質,是個性情中人,他的翻譯促進了浪漫主義文學在我國的發展。蘇曼殊通曉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種文字,足跡遍布于蘇格蘭、日本、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多年的游歷經驗讓他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對各個國家的文學都有所了解。特別是英國文學。他崇尚浪漫主義,因此,翻譯的作品中大多數都是英國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這些文學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他的思想,因此在他的創作和評判中都包含了濃郁的浪漫主義。在詩歌創作中,以抒情為主,講究情感的真實自然,同時強烈的情感也在斥責社會的腐朽,借用英國文學的浪漫主義來呼吁,期盼新社會的到來;在小說的創作中,他絲毫不避諱自己的身世,勇敢地把自己內心的秘密和遭遇融入小說,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注重外貌描寫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

一、紅色革命主題色彩

蘇曼殊自小在冷漠的環境長大,很少感受到家庭溫暖,小小年紀便看破了紅塵剃度出家,時代的變革和中西文化的沖擊,讓他終日生活在痛苦、壓抑的邊緣,最后他滿懷著對國家的熱情投身于革命組織?!稇K世界》是蘇曼殊翻譯《悲慘世界》中一部分創作出來的小說,這部小說也不能完全算是翻譯雨果的作品,其中還包含著他自身對這部作品的思考和理解。在翻譯浪潮興盛的20世紀,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對《慘世界》這部小說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作者本想翻譯這部作品,可在他自身思想的影響下,他對雨果的《悲慘世界》進行了增添、刪除和修改,這對翻譯工作來說是違背了原著的意愿的。對他的小說進行研究后,分析出了兩個修改的原因:首先是他的年齡問題,在翻譯這部著作時他年僅20,一個如此年輕的人在各方面的閱歷都尚淺,對于翻譯的標準和手法都不甚了解,因此,我們無法去評論他的對錯;其次,蘇曼殊處于新舊文化變更的時代,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強烈沖擊讓處于那個時代的人思想都較為復雜,梁啟超掀起的新民說和文學引發了社會的思想革命浪潮。思想的復雜和時代的動蕩,對蘇曼殊的創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得他翻譯的作品烙上了時代的印跡?!稇K世界》中最明顯的改編就是漢字諧音的運用,如將飯桶的諧音“范桶”、無恥的諧音“吳齒”、難得的諧音“男德”等作為人物名字,這不僅增加了文學作品的趣味性,同時還諷刺了社會的腐朽。如小說的第八回有這樣一段描述,男德收到一封來自尚海志士的信,要求與男德見面,雖然尚海出過很多愛國志士,但那些志士并非真的把國家放在心上,都是只說不做的主。整天就知道吃好、喝好和穿好,國家的憂患從來不曾出現在他們心中。拿著救助的錢往自己腰包里塞,這種口是心非的人實在是罪大惡極,對于他的見面請求,男德不屑一顧。這是曼殊翻譯的作品,如此強憤的情感和口氣正是在抒發自身對社會的不滿和厭惡?!舵读_海濱遁跡記》也是蘇曼殊翻譯的作品之一,這部小說來自印度筆記,主要描述了英帝國主義的殘暴和血腥以及生活在這種統治下印度人民。

文中有描寫到英國人對印度人實施的各種殘忍的酷刑,如用刀割腸,在腸中塞滿破布棉絮,看他們痛苦地扭曲而死。用針刺瞎雙眼,扔進海里看尸體漂浮。將人綁在樹上,用子彈射擊,看他們如何躲避。在這種變態的屠殺下,印度的領土上到處都是白骨、骷髏,如此殘忍的暴行,讓人發指。除用暴力使他們屈服,還宣傳大愛精神,民眾則以毒蛇、暴虎和兇獅等來比喻英國統治者的兇殘。《樂苑》也是蘇曼殊翻譯的作品,該作品來自印度詩人陀露哆,這首詩主要是為了哀悼國家而作,詩的內涵較深,語言方面通常都是使用反語。從蘇曼殊翻譯選擇的題材就可看出,他翻譯的作品大多都是救國警民的,他希望能用這種方法來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帝國主義的侵略造成了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改良主義的局限性造成進退兩難的局面,各個階級的斗爭和動蕩不安的體制,導致了中國的混亂。在民主革命的影響下,蘇曼殊認識到救國之路唯有革命,于是他就提起手中的筆從思想上開始革命,他借助多部英國文學作品的翻譯來表明對革命的支持,同時翻譯作品中的思想也表明了他對國家的熱愛。蘇曼殊翻譯了拜倫的大部分作品,其中以《贊大海》《哀希臘》和《去國行》這三首最為出名。其中《贊大?!泛汀度小愤@兩首都是譯自拜倫的同一篇詩作《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這是一篇以游覽為主的詩作,該詩作描繪了詩人在游覽途中的所見所聞,其中包括了各地風土人情、異域風光等描寫,還包括了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壓榨和統治,蘇曼殊將哈羅爾德塑造成一個有才華但對人生很悲觀的形象。這篇詩中還存在另一個主人公“我”,“我”的形象與哈羅爾德完全相反,他對生活充滿樂觀的態度,喜歡生活,喜歡自由,注重精神方面的建設。整篇詩中都充滿了反抗精神,這可以激勵人們奮起反抗,點燃對國家的熱愛之情?!顿澊蠛!肥锹夥g拜倫作品《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中的一節,“雄國幾許”“蒼顏不皸”等詞,氣勢磅礴,字字鏗鏘,面對大海感慨昔日的雄風不在,唯有嘆息聲聲?!栋ED》是來自拜倫的《唐璜》的一章,《唐璜》是一首長篇抒情詩,它主要是描寫一位游歷詩人回國后的見聞,面對“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場景,詩人不禁黯然的流下了眼淚,這種愛國情感的表達正是蘇曼殊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寫照。

二、永不磨滅的愛情主題色彩

受自身身世、經歷和性格的影響,蘇曼殊對英國浪漫主義文學情有獨鐘,因此他翻譯的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英國文學,同時這也跟時代、社會政治存在一定的關聯。通過對英國浪漫主義文學作品進行研究發現,這些詩人們存在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感情用事,這些人都喜歡直接抒發自身的情感,不喜歡隱藏和壓抑情緒,比如面對理想充滿激情、樂觀向上的態度,而遭遇到現實的摧殘時他們悲觀低落,頹廢消極,對俗世的無奈和不滿全都書寫在詩篇當中。而蘇曼殊也是性情中人,這就是他對浪漫主義文學情有獨鐘的原因之一。蘇曼殊對英國文學的喜愛也包括了對浪漫主義詩人的崇敬,其中拜倫和雪萊是他最喜歡的詩人。而在雪萊和拜倫之間,蘇曼殊又尤為喜歡拜倫,這從他翻譯的作品數量就可以看出,拜倫和蘇曼殊是好友更是知己,他們對詩歌的喜愛,對浪漫主義的崇拜跨越了國界。蘇曼殊對拜倫的欣賞和贊揚從他的作品就可以體現出來,他把拜倫比作中國的李白,他的詩有魅力、有真實、有亢奮、有激情,讓人沉溺其中欲罷不能。曼殊和拜倫之間有個很大的共同點,那就是身世經歷,曼殊是個私生子,還是個混血兒,這樣的身份讓他從小生活在冷漠的環境下,家庭溫暖之于他是陌生的、遙遠的,因此,他對家庭只有恨,直至他父親臨終都沒有去見一面。拜倫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父親的揮霍和拋棄致使拜倫養成了孤傲、叛逆的性格。他們倆的命運是如此相似,以致張定璜說只有曼殊才能翻譯出拜倫的詩作,這多少與他們相似的命運有關。張定璜的話抓住了拜倫和曼殊的共同點,他們之間的命運確實存在交集,曼殊對拜倫這種情感的體會是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因此,他可以將拜倫的詩翻譯出來,卻不喪失它本身的特色。雪萊的詩充滿著對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對現實的反抗。他的首部作品《麥布女王》就很好地體現了他的反抗精神,他希望男女平等,可以自由地追求理想和愛情,他反對宗教的束縛,反對暴力和壓榨。雪萊和拜倫都是支持民主派的代表,都對社會存在不滿,都崇尚浪漫主義文學,都在青年時期離去,他們主張的自由、平等都是蘇曼殊所追求的,而他們對自由和愛情的追求都深深地影響著曼殊,所以蘇曼殊借助英國的文學對現實社會進行抨擊。蘇曼殊翻譯的作品除了這兩位詩人還包括了彭斯和豪易特等人,《赤墻靡》是蘇曼殊翻譯了蘇格蘭詩人彭斯的作品。彭斯是個崇尚自由的人,他雖然出身于農家,但卻熱愛唱歌和寫詩,也是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冻鄩γ摇穼懙氖顷P于愛情的故事,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忠貞和追求。而豪易特的代表作《去燕》,詩人借燕子這個意象來抒發對自由的追求??傊?,從蘇曼殊翻譯的作品來看,他始終對自由和愛情充滿向往。

三、結語

蘇曼殊曾翻譯過《拜倫詩選》和雨果的《悲慘世界》,他是我國翻譯拜倫、雪萊的第一人,這在當時的譯壇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將歐洲浪漫主義帶進我國的人。在蘇曼殊看來,翻譯英國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文學作品,在把國外文學帶進我國的同時,對我國人文環境和文化的改變能起到一定影響,同時也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人文精神的傳播。蘇曼殊翻譯的作品大多都具有選擇性,一部作品是否值得翻譯要看做品本身所蘊涵的社會意義。他是一個崇尚浪漫主義的人,因此,不論是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還是在外國文學翻譯上,都體現出了他對浪漫主義的情有獨鐘,特別是在翻譯作品的選擇上尤為明顯。他對英國的浪漫文學有著特殊的情感,因而他翻譯選擇的題材也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