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論文

時間:2022-02-12 08:53:00

導語: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論文

1.終身體育的內涵

終身體育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都要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與指導。終身體育是依據人體發展變化的規律,身體鍛煉的作用,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不斷對人提出的要求。人體活動規律要求身體鍛煉必須持之以恒才能產生良好的鍛煉效果。終身體育的含義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指人從生命開始至結束,一生中學習和參加身體鍛煉活動有明確的目的性,使體育真正成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二是在終身體育思想指導下,以體育的系統化、整體化為目標,為人們在不同時期,不同生活領域中提供參考體育活動的實踐過程。[1]

2.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

2.1發展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人的大腦與肌肉的信息是雙向傳導的,神經興奮可以從大腦傳到肌肉,也可以從肌肉傳到大腦,肌肉活動積極,從肌肉向大腦傳遞的沖動就多,大腦的興奮水平就高,情緒就會高漲。反之,肌肉愈放松,從肌肉向大腦傳遞的沖動就少,大腦的興奮性就降低,情緒就不會高漲,所以采用合適的體育教學方法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情緒,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2.2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健康是體育的目標,體育是促進健康的最佳途徑,人體的健康狀況和工作效率取決于身體各器官、系統的功能及相互協調,人體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運動對身體健康所起的重要作用。現代科學證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可以增強人體的這種適應能力。終身體育對健康的促進作用具體表現在強身、健心、益智、逸情與延年益壽。國民的健康是民族素質最基本、最具體的表現。終身健康是人類追求的目標。在生命的每一段旅程中,我們每一個人對健康都應該予以高度的重視。[2]

2.3促進體育教學改革

體育教學的目的是要增強學生體質,而每周有限的體育課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只有通過持之以恒的體育鍛煉,以及合理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日積月累,才能夠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完善人體的形態結構,達到強身鍵體的目的。在高校教學中只有培養好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才能達到體育教學最終的目的。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應以終身體育思想為指導思想。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學生在學校階段進行鍛煉,而且是步入社會后,在任何時間、任何環境下都能自覺獨立地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3]

3.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途徑

3.2培養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

學校體育教學要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注意培養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這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一項重要內容。自我體育意識,就是從自身需要出發,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態、心理特征、運動技術和與他人的聯系。總之,自我體育意識就是對于自己身心狀態的認識。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學習,就是一種有明確目的,存在種種困難和障礙,需要意志參與的行動,因此教師應提高學生的認識,以指導其意識活動。培養學生的意志,支持他們的積極認識,這樣可使意識對學生都產生積極的影響。意識培養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是學生要自覺地去克服困難。意識培養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強烈的自我命令、自我動員的過程。所以,意志品質的培養是培養自我能力的前提。

3.2轉變學生對體育的態度

所謂轉變學生態度,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轉變學生對體育(身體鍛煉)的各種不正確的態度,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的行動和未來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現在大學生普遍認為大學體育課程與專業課無關,所以不重視體育,忽略了體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確的思想認識,甚至出現厭學思想。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用各種有效途徑和方法改變學生對體育的錯誤認識,轉變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培養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使體育成為學生自覺行動和未來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體育確立科學的學習目標和良好的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從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3.3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體”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校的德、智、體及愛國主義教育等幾個方面全面發展的重要工作環節。[6]要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必須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內容多樣化的體育運動,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習慣。

營造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體育教學環境,突破傳統思維創造新教學環境。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才會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學會發現式的試探法,使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實驗和思考,認識問題情境或事物之間的各種關系,找到問題的答案。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內容進行考慮,從而產生不同的方法,利用方法的多樣性,更好地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

4.結論

隨著終身體育思想的普及,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校體育長遠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說不僅要把握學生在校期間的有利時機,鍛煉學生的身體,更應充分利用在校的寶貴時間培養學生終身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學生畢業就業后,離開了教師,能否繼續經常進行有益的體育活動,雖然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影響,但其中自身進行體育活動的能力與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5.建議

體育課堂教學應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教會學生科學鍛煉的方法為主;課外體育活動應以學生的身體鍛煉為主。兩者既有側重,又有機結合。在終身體育及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體育教師在終身體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體育教師應成為終身體育思想的傳播者和實踐者,成為學生終身體育的教育者和指導者,要努力做到與學生的良性互動和順暢溝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終身體育的積極性,不斷激發學生的熱情,保證終身體育在學校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吳兆祥.現代學校體育科學[M].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56-60.

[2]成明祥.保健體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44-46.

[3]劉采豫,劉光榮.關于適應素質教育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7,22,(2):16-18.

論文關鍵詞:高校體育體育課堂教學終身體育意識

論文摘要:高校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和強化對于學校體育改革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義和目的作了分析,對如何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對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思想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