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師發展研究
時間:2022-10-28 09:31:00
導語:中學教師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本文通過對我國當前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現狀的分析,提出了教師教育是教師發展的推動力,并指出教師教育要主動面向基礎教育,積極探索新的課程體系,要注重選擇性、創新性、研究性和實踐性。同時強調,要發揮師范院校的資源優勢、政府的職能作用,做好教師的職后培訓,不斷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
關鍵詞教師教育教師發展課程體系
AbstractThe"Centuriesplan,education-oriented";The"Educationplans,teacher-centered."BasedonChina’scurrentprofessionaldevelopmentofsecondaryschoolteachersintheanalysisofproposeddevelopmentofteachereducationisthedrivingforceofteachers,andthatteachersshouldtaketheinitiativeineducationforelementaryeducation,activelyexplorenewcurriculumsystem,weshouldpayattentionselectively,innovation,researchandpracticality.AtthesametimestressedtheneedtoplayNormalUniversity’sresourceadvantage,andthefunctionandroleofgovernment,theteachersdoagoodjobaftertrainingandcontinuouslypushforwardtheprocessofprofessionalizationofteachers.
Keywordsteachereducationteacherdevelopmentcurriculumsystem
在當前,人們把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科技發展等社會問題以及青少年的成長問題與教育緊密聯系起來,把解決社會各方面問題的希望都寄于教育,希望教育界承擔起更多的解決當前社會問題的責任。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等觀念就是這一認識的真實寫照。而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要實施者,即所謂“教育大計,教師為本”?,F代教育對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闊的知識視野、良好的道德修養、健康的心理素質,還要有開拓的創新精神、精湛的教學藝術等等。因此,教師專業發展問題日益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但是,我國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從總體上看,發展很不平衡;從廣大農村中學看,情況很不理想。主要問題是教師發展共識不夠,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缺少推動力!我認為,讓教師教育成為教師發展的推動力,是一條有效的途徑。
一、從一個地級市的調查透視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
湖北省黃岡市是一個有著730萬人口的地級市,據調查統計,該市現有普通高中76所,在校學生17.8萬人,教師1.15萬人;普通初中309所,在校學生44.2萬人,教師2.2萬人。全市初中教師學歷達到大專的90%,高中教師學歷達到本科的80%。在一次全市縣一中以上高中校長會上,大家就教師發展的問題進行了交談,總的印象是,我國教師專業發展在不同的學校之間很不平衡,在同一學校的教師間也不平衡;有相當一些教師對于專業發展壓力不大,動力不足;部分教師對于教育理論的學習、教育理念的提升熱情不高、投入不夠;面對新課改,一些教師不敢大膽進行改革實踐與探索。
針對以上問題,大家的共識是,要改變這種狀況,應從三個方面去努力:一是教育主管部門(政府)要進行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從根本上解決教師發展壓力不大,動力不足的問題;二是學校要采取有效舉措,促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以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和勇于參與新課改的實踐、探索精神;三是要大力發展教師教育,讓教師教育成為教師發展的推動力。
二、教師教育如何成為教師發展的推動力
“教師教育”的內涵豐富,從內容來看包括人文科學教育、學科教育、專業教育和教學實踐;從順序來看有職前教育和在職教育,從形式來看有正規的大學教育和非正規的校本教師教育(即校本培訓);從層次來看有???、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師教育包含教師職業的職前、試用和在職等層次。每一層次依次又有一些構成要素。職前層次的內容包括人文學科和科學的一般教育、所教學科領域的專門教育以及指導專業實踐學科的專業教育(例如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專業教育,以及學校情景中的大部分實踐。職前教師教育還包括對進入該專業的候選人進行甄選評價部分,對畢業生的評價,由國家機構對合格教師頒發資格證書。最近的探討結果,明確把新教師的試用期作為教師教育的一個關鍵階段,鼓勵在這一層面上開展對新教師的幫助及對其進行評價活動。在職教師教育主要是由在職在崗自學進修、研討會議、正規課程、咨詢服務等組成的,這樣就可以保證和發展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技能??梢哉f,教師教育是職前培養和在職進修的統一,是正規教育和非正規教育的結合,是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的教師終身“大”教育。
鑒于以上道理,教師教育是完全可以成為教師發展的推動力的,那么,教師教育如何成為教師發展的推動力呢?我們認為,必須發揮好幾個作用,做好幾個結合。
(一)發揮師范院校資源優勢,做好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的結合。近年來,一些中學校長紛紛要求母校給他們“回回爐”。這就是說,中學的校長要求師范院校給他們的在職進修以支持和指導。有些師范院校針對此情況分別舉辦了中學校長和骨干教師培訓班,參加者勇躍,效果也很好。這個案例說明,師范院校與中學之間,在加強教師教育,推動教師發展方面有著廣闊的合作空間。
當前要注意的是,師范院校和中學應該建立實實在在的伙伴關系,而不僅僅停留在辦培訓班這個層面上。教育專業的老師要經常深入中學,了解新課改,熟悉基礎教育。既要能指導中學教師的專業發展,又要不斷反思大學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促進課程體系的改革。
(二)發揮政府的職能作用,做好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發展的結合。確認教師職業的專業性,推進教師專業化進程,一直是有關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努力的目標,也是世界各先進國家提高教師質量的共同戰略。當前,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中學教師質量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湖北省黃岡市這個全國聞名的基礎教育大市就是一個典型。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適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和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既要做“經師”,又要做“人師”。這些都是對教師職業的特別要求。今天的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以適應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由此可見,教師專業發展不僅是世界教師教育的發展趨勢和潮流,更是我們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需要。鑒于此,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教育主管部門要拿出具體實施方案,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確立新的標高,對教師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作出一些規范性的要求,從而確立教師教育與教師專業發展的因果關系,推動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發揮校本培訓的作用,做好校內和校外的結合。校長是首席教師,中學校長應成為教師的表率,自己首先要做終身學習、不斷發展的帶頭人。不僅如此,校長還要根據辦學環境和校情,對外與周邊大學結成伙伴關系,對內采取諸多加大教師間交流與合作的舉措,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創設新的教師教育平臺,切實引領本校教師的專業發展。
只有這樣,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教育對教師的新的要求.只有實現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才能進一步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才會得到進一步提升。這就是說,校長只有抓好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才能成為學校發展的“引擎”。
三、面向基礎教育,積極探索教師教育課程新體系
教師的任務是有效地傳授知識與技能,因此,教師既要學會“教什么”,又要學會“怎么教”。教師教育應該是“學科性”與“教育性”、“學術性”與“師范性”、“學科專業知識能力”與“教育專業知識能力”的統一,是學科專業教育與教育專業教育雙專業的整合。一名優秀的教師既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把握學科前沿的意識和能力,又要通曉教育的規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質和教師職業道德。
(一)注重選擇性,調整教師教育課程結構。據了解,有很多中學校長反映,一些大學畢業生到職上崗時對新課程標準不清楚。他們建議,師范院校應將新課程標準設為選修課,設一個學分。這個案例說明,大學的教師教育課程結構需要調整。在當前,提升與教師專業素養有關學科的地位,增設與教師專業素養有關的課程,增加與教師專業素養有關課程的課時,減少學科理論知識的課程內容和教學課時,加強對學生專業素養的培養,使師范院校由培養學科專門教師向培養專業化教師的根本目標轉變,應成為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重點??梢越梃b一些學校的做法,在課時總量增加不太多的前提下,形成課程模塊,嘗試建立具有雙專業性質的“混合”型課程體系。即,將教師教育課程分為通識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師專業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四大塊。通識課程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法律以及普通話、外語、計算機、教育技術等普通文化知識,這些課程的設置主要是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學科專業課程包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生將來從事教學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教師專業課程包括教育教學理論、方法、技能等課程,用以培養學生的教育素質和教育技能;綜合實踐課程包括教育實習、教育見習、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活動,用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其中,通識課程、學科專業課程、教師專業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的學時比例應為30:45:15:10。當然,在今后,隨著學校辦學實力的增強,可打破“混合”型課程體系,建立“4+1”雙學位培養模式。
(二)注重創新性,拓展教師教育途徑。前面講到提倡師范院校與中學結為伙伴關系,這樣不僅僅有利于大學教師指導中學教師的專業發展,而且有利于中學教師到大學上教育學課程,給大學的教師教育以反饋和強有力的補充。如一些中學教師,在教育創新方面新理念接受早、行動早,且很有研究,一些大學邀請這些中學教師教授教師教育方面的課程,很受歡迎!因此,我們應積極思考,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方法,可嘗試建立基礎教育改革和服務綜合試驗區,發揮教師教育研究、服務和引領基礎教育的作用。建立面向基礎教育開展合作研究的基地,建立免費師范生到中學頂崗實習制度,聘請中學優秀教師擔任教師教育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整體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實施本科生“素質成績單”制度,強化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鼓勵學生參加輔修、雙學位的學習,培養交叉融合、一專多能的新型師資;積極推行研究型教學,發揮廣大教師在培養學生課堂設計、組織能力方面的示范作用。
(三)注重研究性,提升教師教育水平。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信息傳播手段的不斷更新,我國當代中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標準正在不斷變化。把握這種變化趨勢,加強應對策略的研究,是中學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提高師范生和中學教師的科研意識,尤其是教育科研意識,能夠有效地滿足我國基礎教育對教師的這種要求,同時也能滿足中學開設研究性課程,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對師資的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的絕大多數師范院校和中學中,對培養師范生和在職中學教師學科方面的科研意識尚能予以注意,而對教育科研意識的培養卻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要積極倡導“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實踐證明,凡是在大學受過研究式教學熏陶的教師比較容易形成進行教育科研的習慣。
(四)注重實踐性,提高教師教育實效。教師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職業,實踐性課程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環節,直接指向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基礎。
在現行的教師教育類課程體系內,應從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兩個方面強化實踐教學。一方面,課內實踐是根據教育類課程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樣化教學與學習活動方式,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理論、運用理論、創新理論,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學能力。開展課內實踐應積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切忌不能用教師的教學實踐替代學生的學習實踐。師范院校可通過案例教學、觀摩練習、模擬教學以及專業技能訓練等方式,讓學生進入具體的教育情境,培養學生對教育教學事件分析及決策能力和對教育實踐的反思能力,提高其教學技能與水平。另一方面,課外實踐是教育類課程課內實踐的有益補充。可借助教育見習與實習、行動研究、教育參觀以及針對特定教育主題開展調查等活動,開展課外實踐。教育實習可讓學生到中小學參加教學與思想教育工作實踐,獲得初步的教育教學能力和體驗;行動研究可幫助學生增進師范生對中學教育教學實踐的了解,運用教育理論知識不間斷地觀察、反思、試驗再反思,有效擴展教師的專業技能;教育參觀與調查既可拓寬學生視野、積累社會生活經驗,增強社會意識和責任意識,又能使學生掌握調查研究的基本內容與方法,培養其教育調查的能力,為將來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還要注重培養教師特有的科學、人文素養,培養教師具有科學教育意識、人文教育情懷;注重與中學真實教育環境的結合。實現大學與中學文化的平等交流,以及理論與實踐的雙向激活。
綜上所述,讓教師教育成為教師發展推動力是可行的,同時,要讓教師教育成為教師發展的推動力,必須積極探索,并切實采取有效舉措。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中學教師取得長足的發展,成為有課程智慧的教師,成為有教學智慧的教師,成為有管理智慧的教師,成為有思考習慣的教師,成為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我們就能培養和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培養和造就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那么,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可以大大地提前實現!我們就會給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管培俊.關于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十個觀點.中國高等教育,2004;(2)
2.教師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目標(教育部師范司司長管培俊在全國非師范院校教師教育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山西教育,2004;(1)
3.楊振秀.教師教育培養模式改革與課程體系的構建.廊坊師范學院學報,2004;(1)
- 上一篇:環境因素對中學德育影響
- 下一篇:全區組織工作會議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