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學教學常見不準確表述分析

時間:2022-09-09 08:52:54

導語:生物學教學常見不準確表述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學教學常見不準確表述分析

摘要: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教師或學生常會出現對一些生物學概念不太準確的表述和理解。本文對一些常見不準確表述的生物學概念進行梳理和總結。

關鍵詞:概念表述;準確性;生物學教學

1磷脂分子都含

N元素磷脂是細胞內化學組成非常復雜的脂質分子,主要分為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兩大類。甘油磷脂由甘油、脂肪酸、磷酸、肌醇或氨基醇組成,分子中含有C、H、O、P,有的還含有N元素。鞘氨醇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磷酸、膽堿組成,分子中含有C、H、O、N、P元素。因此,磷脂分子中都含有C、H、O、P元素,但不一定含有N元素。

2糖蛋白就是糖被

細胞膜外表面的糖類分子,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它們覆蓋在細胞膜的外表面,形象地被叫作糖被。糖被主要是糖蛋白,其次還有糖脂。另外,糖蛋白除了分布在細胞膜的表面以外,在人體的細胞外液以及外分泌液中,也分布有許多糖蛋白,如抗體、許多激素(如TSH)、粘液糖蛋白等等。由此可見,糖被含有糖蛋白,但糖蛋白不一定是糖被。

3葉綠體只能合成有機物,不能分解有機物;線粒體只能分解有機物,不能合成有機物

葉綠體是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光合作用能夠合成有機物。線粒體是進行細胞呼吸的主要場所,能夠氧化分解丙酮酸等有機物。據此,師生會錯誤認為,葉綠體能夠合成有機物,線粒體不能合成有機物;線粒體能夠分解有機物,葉綠體不能分解有機物。實際上,葉綠體和線粒體兩種細胞器,既能夠合成有機物,又能夠分解有機物。線粒體和葉綠體是細胞中的“能量轉換器”,都能合成ATP。ATP就是一種重要的有機物。另外,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都含有DNA分子、DNA聚合酶、RNA聚合酶、tRNA和核糖體等成分,能夠進行DNA的復制和基因的表達(轉錄和翻譯)。這些過程,其本質就是核酸(DNA、RNA)和蛋白質的合成過程。所以,線粒體和葉綠體都能夠合成有機物。不過,在合成有機物方面,兩者有一個最顯著的差別,就是葉綠體能夠以無機物為原料合成有機物,而線粒體不能。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許多過程都是消耗能量的過程,如光合作用的暗反應、DNA的復制和基因的表達等等,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線粒體還是進行有機物氧化分解的主要場所,能夠將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所以,線粒體和葉綠體都能夠分解有機物。

4有絲分裂過程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細胞增殖與細胞分裂有關,但兩者不是同一個概念。細胞增殖包括物質準備和細胞分裂整個連續的過程。細胞周期也就是細胞增殖的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細胞通過分裂進行增殖,經過一個細胞周期實現一次細胞增殖。分裂間期是細胞生長的階段,為分裂期做物質準備,主要是進行染色體(DNA分子)的復制。間期結束后細胞進入分裂期,細胞開始進行有絲分裂,將細胞一分為二,同時把分裂間期復制的染色體(DNA分子)平均分配到2個子細胞中,最終完成細胞增殖??梢钥闯?,有絲分裂是指細胞周期中分裂期進行的細胞分裂過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因此,不能說有絲分裂過程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5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核一分為二

在細胞的有絲分裂過程中,在分裂前期,核仁、核膜解體,細胞核消失。在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形成兩個新的細胞核。因此,在有絲分裂過程中,細胞核有一個“消失與重建”的過程,而不是將細胞核“一分為二”。不過,細胞的無絲分裂過程,不會出現細胞核的消失與重建的周期性變化過程。在無絲分裂過程中,細胞核一分為二,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

6細胞有絲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單體向兩極移動

在有絲分裂后期,由于染色體的著絲粒分裂,間期染色體復制形成的2條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2條形態大小完全相同的子染色體。因此,在有絲分裂后期,細胞中不存在姐妹染色單體,向兩極移動的是2條相同的子染色體,而不是姐妹染色單體。

7花粉是生殖細胞

被子植物的花藥成熟后,里面的花粉母細胞通過減數分裂產生單核花粉。單核花粉又經過一次有絲分裂,形成雙核花粉(包含1個生殖細胞和1個營養細胞)。雙核花粉中的生殖細胞再經過一次有絲分裂,形成三核花粉(包含2個精子和1個營養細胞)??梢钥闯觯ǚ鄄皇巧臣毎?,其中的精子才是真正參與受精作用的生殖細胞。從植物學的角度來說,成熟的花粉是一個雄性配子體,而不是一個生殖細胞。

8高莖與矮莖兩種性狀的分離比是3∶1

相對性狀是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高莖與矮莖是同一性狀(莖的高矮)的兩種表現類型,是一對相對性狀,而不是兩種性狀。因此,只能表述為“高莖與矮莖的性狀分離比是3∶1”,而不是“高莖與矮莖兩種性狀的分離比是3∶1”。

9生物能夠將性狀遺傳給后代

根據遺傳的“中心法則”,生物的性狀是由DNA(基因)控制的。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生物的各種性狀主要是通過蛋白質來體現的。生物在傳種接代過程中,只有DNA(基因)能夠傳給子代,蛋白質分子是不遺傳的。因此,生物遺傳給后代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由于性狀本身是不能遺傳的,因此不能說“生物能夠將性狀遺傳給后代”。

10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

噬菌體是指寄生在原核細胞中的病毒,有的含DNA,有的含RNA。僅以寄生在大腸桿菌細胞中的噬菌體為例,T2、T4、γ等都是DNA病毒,MS2、QB等都是RNA病毒。所以說,噬菌體的遺傳物質是DNA的說法是錯誤的。

11細胞中tRNA有61種

密碼子位于mRNA上,共有64個。其中有2個起始密碼子(AUG、GUG),3個終止密碼子(UAA、UAG、UGA)。起始密碼子既決定氨基酸,同時還是翻譯的起始信號。終止密碼子只能作為翻譯終止的信號,不能決定某種氨基酸。因此,64個密碼子中,能夠決定氨基酸的密碼子只有61個。在翻譯過程中,氨基酸的運載工具是tRNA。tRNA上的反密碼子,能夠與mRNA上的密碼子配對。據此,得出了tRNA應該有61種的錯誤結論。其實,tRNA的反密碼子與mRNA的密碼子配對時,不是嚴格的遵循A=U、G≡C,還有一些復雜的情況??茖W家在細胞中發現的tRNA,種類在61種以上。

12對mRNA的加工之一,就是將mRNA上的內含子除去

真核生物的基因是斷裂基因,由編碼區和非編碼區組成。在編碼區上游的非編碼區含有啟動子,下游的非編碼區含有終止子。編碼區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非編碼區不能轉錄,編碼區(包括外顯子和內含子)能夠轉錄。轉錄后需要將“內含子轉錄出來的部分”切除,再將“外顯子轉錄出來的部分”連接起來。因此,對mRNA的加工之一,是將“內含子轉錄出來的部分”切除,而不是將“mRNA上的內含子”除去。內含子在DNA(基因)上,而不是在mRNA上。

13原核生物和病毒不存在基因重組現象

教材對基因重組有這樣的定義: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這是針對進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來說的,也可以說是狹義的基因重組。從廣義的角度看,原核生物,甚至病毒都廣泛存在基因重組現象。R型細菌轉化為S細菌的本質就是基因重組,兩種病毒在同一宿主細胞中也會出現基因重組現象,因此不能說原核生物和病毒不存在基因重組。

14動作電位是膜內為正電位,膜外為負電位

神經細胞未受刺激處于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兩側存在的一個相對穩定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靜息電位表現為“膜內為負電位,膜外為正電位”。神經細胞受到刺激而發生興奮時,細胞膜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短暫的“電位波動”,包括去極化、反極化、復極化一系列相繼過程。這種“電位波動”就稱為“動作電位”。因此,動作電位沒有一個固定的值,并且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表現。去極化階段,動作電位為“膜內為負電位,膜外為正電位”,與靜息電位的表現相同,只是膜內外電位差值不相同而已。而反極化階段,則為“膜內為正電位,膜外為負電位”,與靜息電位的表現完全相反。

15促進作用就是正反饋,抑制作用就是負反饋

反饋是指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信息調節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反饋調節。如果反饋信息是促進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正反饋調節。如果反饋信息是抑制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叫做正反饋調節。以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為例: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著下丘腦—垂體—內分泌腺的分級調節和反饋調節機制。下丘腦分泌TRH促進垂體分泌TSH,TSH促進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這屬于分級調節,而不能稱之為“正反饋調節”。如果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進一步促進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這才屬于正反饋調節。不過,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反過來不是促進,而是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活動,這屬于負反饋調節。

16病原體就是抗原

病原體是指能夠使人體患病的病原微生物,最典型的病原體是細菌和病毒??乖悄軌蛞饳C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種類有蛋白質、多糖等,核酸一般不能作為抗原。細菌、病毒是病原體,每種病原體都是由多種抗原組成的復合體。因此,病原體與抗原是兩個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簡言之,病原體是病原微生物,抗原是化學物質,病原體上有抗原,但抗原不一定都在病原體上。

17增長率就是增長速率

種群增長率是指種群中增加的個體數占原來個體數的比例。種群增長速率是指某一段時間內增加的個體數與時間的比值。在種群的“J型增長”中增長率不變,增長速率逐漸增大。在“S型增長”中,種群增長率逐漸減小,增長速率先增大后減小。種群的增長率與增長速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容易混淆。

18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是細胞呼吸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主要是指通過分泌胞外酶分解外界環境中的有機物,以及通過氧化分解(細胞呼吸)將體內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因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就是細胞呼吸”的表述是不正確的。

作者:李森 單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