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大學體育通識教育論文

時間:2022-09-18 03:25:45

導語:實行大學體育通識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行大學體育通識教育論文

1大學體育實行通識教育的必要性

1.1大學體育教學目標與通識教育相一致

作為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的大學體育,經歷30多年的發展,已然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通識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教育部1979年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大綱》、1992年《高等學校普通體育課教學指導2綱要》、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導綱要》中提出的體育課程是寓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學教育、生活與體育技能教育于身體活動并有機結合的教育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從呈現出“中學化”趨勢的《教學大綱》到全新理念的《指導綱要》,通識教育的理念已于大學體育結合,而其更深層次的交融是大學體育發展的方向。

1.2以終身體育為主導的大學體育整體培養功能反映通識教育理念

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大學體育在促進健康方面的作用是眾所周知的,而其具有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作用與通識教育的目標是相通的。大學體育除了重視基本運動技能學習,還應該是培養健康、和諧的人的一種途徑,作為大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其指導思想應在于學生心理與智力的發展以及創造精神和能力的養成,體現在體育意志、價值觀、知識觀三方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不僅在于讓學生掌握較為全面的運動技能,同時還應注重體育理論方面的學習,如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世界范圍內運動項目的賽事、運動康復與保健等。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與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相結合,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2實行大學體育通識教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具體途徑

2.1大學體育通識教育之教學

在教學方面,毛振明教授在《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中提出當前體育教學的10種較成熟的體育教學模式:即技能掌握式的體育教學、注重在教學中進行身體鍛煉的體育教學、注重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體育教學等。現有的體育教學把重點放在運動技能的習得,而忽略了其他的非技能性的體育。如何把大學體育課程改造成體育運動技能、體育理論知識和通過體育獲取多學科知識的一門多功能課程?筆者在此構想的基礎上,在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上提出了相關的觀點,以期真正意義上在大學體育通識教育下培養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1.1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是大學體育通識教學中重要的環節。《指導綱要》規定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多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別、班級建制,重新組合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并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每學期約4學時),擴大體育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作為必修課,大學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其主要目標是讓非體育專業的學生掌握1-2項的基本運動技能和體育健身基本的理論方法、提高自身體育運動能力和體育文化欣賞水平、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三年級以上(包括研究生)開設體育選修課。雖然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并不是說大學體育教學與通識教育毫無關系。以皖北地區的地方院校為例,無論是體育技術教學還是體育理論教學都有涉及到通識教育。如學生在進行課外體育鍛煉時,會對某一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進一步的學習,有關于運動項目的起源、現有的國際國內賽事情況等,擴大了大學體育課的外延和功能,讓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術的同時涉獵到更多體育常識。對一項或者幾項運動項目及其相關知識的掌握和了解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第一步,同時也為他們養成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基礎。在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術和技能之后,可根據復合型人才的特點開設高一級別的體育課程。第一類是基本運動技術的前提下的戰術學習,如籃球的三人配合戰術、羽毛球的高遠球和網前小球結合戰術等,為學生今后參加比賽做好準備。第二類是體育理論的教學。如前所述,體育理論是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這類選修課也是比較重要的。以皖北地區的高校為例,已有開設釣魚理論與方法、健身理論與方法等數門課程。其中健身理論與方法適用于大多數項目,課程中對健身的重要性、健身的方式方法、不同體質的人群如何進行體育鍛煉、國外的體育鍛煉情況等作為專門的章節進行講解。第三類是由學校體育社團、體育健身俱樂部開設的興趣培訓班。其目的是通過開設學生喜好的運動項目,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術,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質,為大學培育出既有運動技術專長又有良好意志品質的復合型人才。高一級別的體育課程是大學實行大學體育通識教學,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通過體育這一媒介學生能夠了解到大量的世界各國在體育方面的成就,同時也能涉及到各國地方的民俗風情。相反,體育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掌握能促進學生學習運動技術的熱情,通過運動技能的不斷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勢必會增強,以點帶面,影響周圍的同學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在全校掀起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潮,這種模式不可不視為一種廣泛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2.1.2教學模式

綜合能力強、有創新能力是復合型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因此,大學體育教學應實施與之相符的教學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計劃中設定基本目標,還需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適當的組織教學活動,采用啟發式教學、研討式教學。學生在進行技術練習時,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討論、糾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練習活動中,對于在練習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表揚。但是,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僅僅課堂的練習很難讓學生真正的掌握運動技術,學生還需在課外進行大量的練習。教師可推薦相關的書籍、影像視頻指導學生課下學習,讓學生的運動技術由分化階段、泛化階段向自動化階段轉變。在整個運動技術的掌握過程中,教師作為監督者,應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課堂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教師對運動能力強的學生強化指導,鼓勵他們進入學校運動隊,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選材提供人才。在大學階段不間斷的接受提與通識教育,改變長久以來的體育的偏見,激發學生的潛質和創新能力,為今后成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2.2大學體育通識教育之育人

通識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育人。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僅僅依靠單個學科知識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良好的意志品質、全面的素質修養是成為復合型人才的必備條件。在大學體育通識教學中所掌握的體育運動技能和世界各國的體育文化,學生不僅學到了從事體育運動的運動技術,而且體會到了團隊協作、不怕挫折、不怕困難的意志,提高了綜合素質。無論是中外的體育文化還是在運動技術學習都能從不同的側面提升了自身的素質,使心靈得到凈化。使大學體育通識教育實現育人的目標更近了一步。亨利•羅索夫斯基指出:“作為起模范帶頭作用的教師也是通識教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方面,一個具有高標準和善于關心人的教授在道德行為方面肯定會教給學生更多地超過授課時限的東西。”要實現育人的目標,需要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應提高文化、科研水平。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除了需要學習本學科的知識外,還需研讀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來充實自己,此外,參加各種培訓、外出深造提高教師的閱歷。使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體育專業知識,還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其次,教師要提高道德素質,教師除了傳授學生知識以外,還應教會學生學科知識以外的東西,教師具備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才能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3結束語

我國大學體育通識教育經過初始起步、逐步發展,已經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大學體育通識教育的道路,作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在社會瞬息萬變的背景下,大學體育通識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不斷的借鑒國外成熟的通識教育體系。除此以外,更新教育觀念、完善課程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等都能促進大學體育實施通識教育的實現。消除教師和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誤區,整體設計、科學規劃課程體系,不斷完善教師通識教育再學習,讓各年齡階段的教師共同參與到通識教育的實踐中。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才能實現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目標。

作者:夏巧玲劉海雷單位:淮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東沂南大莊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