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言行來提高教學質量探討論文

時間:2022-10-26 05:38:00

導語:有效的言行來提高教學質量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效的言行來提高教學質量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后進生;師生關系;言語行為策略

論文摘要:教師是學校教育的執行者,是課堂的組織者,其言行對學生尤其是對后進生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以言語行為理論為指導,在分析后進生和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言語行為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英語教師應當施行的課堂言語行為策略,以促進后進生的全面發展。

我國的初中英語課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英語課堂上出現了一些與素質教育相悖的現象,具體表現在:重知識的傳授,輕能力的培養;重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輕英語學習興趣的保持,重言語技能和方法的教學,輕言語行為策略的運用,尤其是英語教師在后進生“如何學會學習,如何學會做人,如何學會做事”的問題上沒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言語行為策略。本文從初中英語教師和后進生教與學關系的角度探討如何使用有效的言語行為策略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一、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言語行為相關理論概述

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言語行為相關理論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禮貌原則

禮貌原則(PolitenessPrinciple)是利奇(G.N.Leech)于1983年在格賴斯(H.P.Grice)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Principle)基礎之上提出來的,它獨立于“會話原則”之外,是對合作原則的必要補充,說明為什么說話人有時要故意違反合作原則的某些準則而采用拐彎抹角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意思。Leech的禮貌原則包括六大準則:

(1)策略準則(TactMaxim):減少表達有損于他人的觀點。(2)寬宏準則(GenerosityMaxim):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3)贊揚準則(ApprobationMaxim):減少表達對他人的貶損。(4)謙虛準則(ModestyMaxim):減少對自己的表揚。(5)贊同準則(AgreementMaxim):減少自己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6)同情準則(SympathyMaxim):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

在Leech提出的六條準則中,(1)和(2),(3)和(4)是分別成對的。策略準則和寬宏準則都用于指令和承諾,不同之處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是從他人的惠損去考慮。

(2)是從自身的惠損去考慮。指令和承諾這兩類言外行為都包括一個牽涉自身和他人雙方的動作,而自身受損和他人受惠,或是他人受損和自身受惠之間的關系是成正比例的。贊揚準則和謙虛準則都用于表情和表述。

(3)從他人去考慮。

(4)從自身去考慮。但表情和表述不同于指令和承諾,它們牽涉一個“自身”和“他廠做的動作,或是“自身”為“他尤做的動作。

因此,這兩條準則的依據不是“惠”和“損”,而是“贊揚”和“貶損”。贊同準則和同情準則各有自己的依據,相互之間沒有關聯。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規律:盡量使自己吃虧,使別人獲利,以取得對方的好感,從而使交際活動順利進行。

2.面子保全理論

Brown和Levinson(1978)在Gaoffman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面子理似TheFaceTheory)o}’}Brown和Levinson認為,如果人們在交際中要相互合作,說話時就要在保留面子方面進行合作。在交往中由于人們在面子受到威脅時會設法保住自己的面子,而且會在保住自己面子的同時又威脅著別人的面子,所以在交往中為了給自己面子,也為保留對方的面子,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禮貌語言。他們認為人們在交際中的面子包括正面面子(positiveface)和負面面子(negativeface)。前者指的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許,后者則指有自主的自由,不因遷就別人或受到干預、妨礙而使自己感到丟面孔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威脅面子的行為(facethreateningacts,簡稱FTA),并針對此提出了補救的禮貌策略。

3.間接言語行為理論

塞爾(J.R.Searle)提出了間接言語行為理論(IndirectSpeechActTheory)。他認為,當一個施事行為間接地通過另外一個言語行為表達時,就產生了間接言語行為。他將間接言語行為分為兩類:一是通過對“字面用意”作出一般性推測而得出的言語行為,稱為規約性(conventional)間接言語行為,二是通過取決于說話雙方共知的背景信息和所處的語境的言語行為,稱為非規約性(non-conventional)間接言語行為。他認為,在間接言語行為中,說話人依賴他們彼此分享的語言和非語言背景信息,加上聽話人一方的一般推理和推斷能力,說話人與聽話人所交流的要比說話人實際說出的要多。

4.交往行動理論

哈貝馬斯提出了交往行動理論。他認為,交往行動就是主體之間的交互作用,其目的是達到主體之間的“理解”和“一致”。他所理解和推崇的交往關系是“主體一主體”關系,其實質就是交往主體之間存在的對對方主體地位的“內心承認甲關系。要在主體之間建立這種“相互關系”,任何外在力量都無能為力,只有求助于人的本身的經驗。哈貝馬斯潛心構建了一個由文化、社會和個人三大要素知識構成的理想的“生活世界”作為交往行動合理化的背景知識。哈貝馬斯認為交往行動的媒介是語言,“交往行動”是一種語言的使用行動,交往者為達到主體之間的理解和一致而進行的“對話”的“言語行動”。“生活世界”就是用交談組織起來的世界,“生活世界”的知識包含在語言之中,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實際上就是一種“言談活動”,這種行動是以達到“理解”—交往主體間的默契與合作為目的的。

二、初中后進生與教師課堂言語行為特點

1后進生的特點

所謂后進生或學業不良者,即在學校教育中,學生學習生活不能順利進行,出現諸如學習動機低落、焦慮、緊張感強烈、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專注學習以外的事等妨礙學生學習的情況。也有學者將其特征概括為“四缺”、“三差”、“兩矛盾”。所謂“四缺”,即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缺乏學習興趣,缺乏學習自信心,缺乏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是非觀念;“三差”,即學習基礎差,學習方法和習慣差,自控能力差;“兩矛盾”,即有自尊心與自尊心得不到滿足的矛盾,好勝心與好勝心得不到滿足的矛盾。所以,他們易自暴自棄,委靡不振;逆反心理和疑懼心理重,對抗情緒大,易激動,不安定,為實施教育設置了無形的障礙。

雖然如此,教育心理學認為,后進生同樣有進取心,讓他們獲得某一種成功,設法滿足他們的成功欲,使他們看到白己的潛力,不僅可以增強后進生進步的信心和勇氣,還可以激起他們對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發戰勝困難的決心和毅力。教師的這種積極肯定言語,會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學生減少膽怯心理,充滿自信地投人到各種學習活動中去。

2.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言語行為特點

(1)重語言表達的多樣性與技巧性。教師的課堂言語行為是為有效課堂教學服務的。教師使用的言語行為,按照其功能,可分為傳授知識技能的言語行為,組織和管理課堂的言語行為,課堂結構、提問、回答、反應的言語行為;根據言語本身的特點,奧斯丁與塞爾言語行為劃分為直接言語行為,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與非規約性間接言語行為三種。教師指令性言語行為通常采用清晰明了無歧義的直接言語,規勸、責備性言語行為多采用間接的言語行為。這些多變的、含蓄委婉的言語行為使英語課堂有別于其他課堂,顯得更加幽默有趣、豐富多彩。

(2)重課堂互動。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認為,語言更多是習得的。在我國,英語是作為外語來進行教學的,沒有一個可供學生習得英語的自然條件,為此,英語教師要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與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學生在人為的“英語環境”中積極互動,習得語言。

3.教師與后進生的言語行為變化的特點

(1)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生是教學合作的伙伴。因此,教師的言語行為應充分尊重學生,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是學會學習的主人。教師的課堂言語行為要教會后進學生學習策略,包括管理性的元認知策略與學習方法的認知策略。這對于后進生非常重要,尤其是對那種努力了但沒有進步的后進生就更為重要。學生是學會做人的焦點。教師要將做人的道理穿插在課堂言語行為中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積極的評價促進學生的轉變,以幽默與多樣的語言幫助學生的轉變。學生是學會做事的重點。實踐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課堂上的言語行為應激勵后進學生參與到任務中來,促進其學習態度的轉變,培養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

(2)注重民主和諧的言語行為。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應向大家都講的“眾言堂”課堂轉變。因為在“眾言堂”的課堂里,教師在與學生交流中體現出的尊重、熱愛、肯定、接納的態度,尤其有助于培養心理有障礙的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給他們具體的指導和幫助。課堂上多給他們開口的機會,提高他們說英語的勇氣。對因心理障礙造成口語表達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從簡單的英語說起,由易到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應及時肯定和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就感,產生上進的動力。

(3)使用正面激勵與情感交流。行為主義認為學習就是習得新的行為的方式,即習得刺激與反應的新的結合方式。作為外發性強化而被采用的“賞”具有持續該行為的含義,對學習行為的持續有促進作用;“罰”具有停止錯誤的行為方式的學習這一功能。因此,要促進預期行為的學習,不僅要用罰,還必須持續地進行所期望的行為方式的示范與表演,所以,單靠罰是不會主動習得所預期的行為的,罰的動機作用功能比賞更局限。而處在叛逆期的中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巧妙地以賞代罰,適當地維護其面子,采用有技巧的提問,這種激勵性的、正面的及情感交流的言語行為更有利于促進后進生的發展。

三、初中英語教師與后進生的言語行為策略

為了促進后進生的全面發展,結合言語行為的相關理論,教師可以采取以下言語行為策略。

1.禮貌策略

禮貌原則規定人們通過語言來表示禮貌,含蓄地表達自己的真意,目的是以最禮貌、最含蓄的方式使言語交際雙方既能成功順利地交流,又能相互理解、坦誠相待。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禮貌原則,師生間就可以營造一個愉快的教學環境,有助于緩和課堂氣氛,減少與學生之間的摩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達到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筆者認為,其中的三個準則—策略準則、贊揚準則和同情準則的遵循尤為重要。

(1)遵循“策略準則”。在Leech提出的禮貌原則中,最根本的一條是策略準則,它也是應用最八最不可缺少的一條準則。這是因為策略準則用于指令,而指令是各種言外行為中最需要講究禮貌,同時也是最能體現禮貌的一種行為。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得最多的便是策略準則,其外在表現形式為疑問或協商式的言語行為,例如:

1)Wouldyouliketoanswerthisquestion?

2)Couldyoureadthistous?

3)Justhaveatry.I’11helpyou.

4)Couldyoupossiblyjoininthisactivity,please?

從上例可以看到,當學生出現某些語用錯誤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思維的空間;通過使用得體的英語課堂禮貌用語,間接地給學生自覺醒悟錯誤的機會。這樣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他也會盡快發現并及時改正錯誤,從而避免師生關系比較尷尬的狀況。

(2)遵循“贊揚準則”。恰當的恭維、贊賞能使學生得到某些心理上的滿足,是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拉近與學生關系的可行方法之一。后進學生也有自尊,也希望獲得教師承認。英語教師應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在英語課堂上,教師的這種贊揚準則策略外化為欣賞、鼓勵與稱贊的言語行為,如:

1)Excellent.

2)Thankyou,perfectlydone.

3)You’vedoneagoodjob.

4)Youhavedonetheperfectjobof

這些話語能夠使學生學習更加努力。

如果教師既想批評學生但又不想讓學生失面子,可以這樣說:

Youhavemademuchprogress,butIthinkyoucandoitbetterifyou

學生會很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批評,因為老師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人格,既指明了缺點所在,又提出了希望。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說明了這一策略的可行性與有效J性。羅森塔爾效應說明,教師的期望對學生會產生巨大影響,教師的期望與學生取得的成就成正相關。每個學生都可能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關鍵取決于教育者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熱愛和期望學生。當教育者以積極的態度期望學生,學生就會向著積極的方向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欣賞與贊揚言語行為則是這種熱愛和期望的外在表現,這種表現首先讓學生感受成功,繼而萌發或增強好學的愿望、向上的志向、勤奮學習的動力。

教師在試用這種策略時要注意三點:一是態度要真摯誠懇,尤其要注意語氣語調的真摯,否則,這種對后進生的言語,會被認為是“虛偽”的行為或陷阱,教師會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二是稱贊的具體性,這種欣賞與稱贊越是具體,后進學生受到的鼓舞就越大;三是這種贊賞的言語行為應貫穿于整個后進生的教育,只有讓后進的學生感受不間斷的、長時間的愛與鼓舞,才會真正地將他們從后進轉化成先進。

(3)遵循“同情準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會碰到后進學生反復出現的不良行為,教師應該盡量體諒學生的難處,避免對學生進行粗暴的批評,應該給學生以悔改的機會。教師對學生的移情理解,其話語可以表現為:

0I’msorrytohearthatyouhaveforgottenthehomework.Perhapsyouwerebusythosedays,butIhopeyoucanfinishitnexttime,OK?"

教師的這種言語行為會讓學生感受到被重視、尊重、理解與關愛,從而使學生從思想上接受老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

2.面子保全策略

師生會話在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在任務型語言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教師的課堂言語行為要保證課堂環境下的師生對話成功,以便學生順利完成任務。師生會話并不僅僅是簡單的老師問學生答,它是一種技巧。老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尤其是面子需要,規范自己的語言,少給學生壓力,避免傷害他們的面孔由于言談中的威脅面子的行為(facethreateningacts,簡稱FTA)總在威脅著交際雙方的面子,于是為了保住雙方的面子,使交際順利進行,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禮貌策略。這就要求在話語中恰當對待FTA,盡量使交際雙方在正、負兩方面的面子都得以保留。針對FTA,Brown和Levinson提出的禮貌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1)正面禮貌策略,滿足對方面子正面的要求。表明共識的言語行為,包括說話人對聽話人的贊賞、興趣和觀點方面的認同等,例如:

Oh,that’sjustwhatIwanttotellallofyou;(學生回答完問題后)

說明說話人和聽話人合作的言語行為,例如:

Iwillthinkaboutwhatyousaidseriously;

使聽話人的需求得到滿足的言語行為,例如:

Youhavedoneanexcellentjobs

教師運用此種策略,對后進學生的正確回答或正面積極的態度進行正強化,以鼓勵學生進步。

(2)負面禮貌策略,滿足對方面子反面的要求。不強求,給聽話人自主,他可以不接受說話人的觀點或要求的言語行為,例如教師對一個學習后進的學生說:

Youhaveatalentforplayingbasketball,howaboutjoinourschoolteam?

向聽話人道歉,表明無意在感情或行動上傷害聽話人的言語行為,例如:

Iamsorry,it’smyfault.Ibegyourpardon.

尋找借口,避免對方因欠情而產生尷尬,維護對方負面面子不受傷害的言語行為,例如:

Ihavedonesuchkindofstupidthingsbefore

這種言語行為維護了學生的面子,促進學生向好的方向轉化。

(3)間接禮貌策略,避免直言不諱,不直接接觸對方的面孔說話人通過暗示的方式間接表達自己意圖的言語行為,例如:

Icanfeelthestrongemotioninyouranswer,andIhopethatyoucouldmakeyouranswermorepowerful.(學生故意很大聲地作出一個回答)

說話人有意違反合作原則中的某一準則,讓聽話人推導出其間接表達的意圖的言語行為,例如:

Youhavebeguntodoexercise?Iguessyou’11bethefirstonetofinishtheexercise.(學生不聽教師指令,在練習本上胡亂寫畫)

說話人含糊其辭,模棱兩可,聲東擊西的言語行為,例如:

Youmustworkveryhardonyourassignments,Ibelievethatyoucouldsolvethisproblem.

教師的這種幽默或間接的表達方式往往會事半功倍。

3.互動策略

根據交往行動理論對交往行動的認識,交往行動實際上就是交往主體之間為取得一致、達成共識、彼此默契、相互理解的過程,語言是這種交往過程中的工具。教師與學生課堂內的交往大多是通過師生問答的形式來實現的。杜威(JohnDewey)也認為,教師的提問行為在課堂中是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

Goodquestioningisattheverycoreofgoodteaching.Toquestionwellistoteachwell.Intheskillfuluseofthequestionsmorethananythingelseliesthefineartofteaching,forinitwehavetheguidetoclearandvividideas,andthequickspurtoimagination,thestimulustothought,theincentivetoaction.

既然提問行為是指導學習的關鍵,那么教師的每一個課堂提問行為都要具有公平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但在實際的課堂中并非如此。有研究表明,男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多于女生,優秀的、反應快的學生回答問題多于后進的、反應慢的學生。為培養后進學生的集體感,促進他們積極地學習,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可使用以下策略:

(1)合理的問題結構的策略。布盧姆(BenjaminBloom)將問題分成基礎的知識性(knowledge)問題到評價性(evaluation)的問題從低到高七個層次。筆者認為,教師課堂針對后進生提問的目的是為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與培養學習興趣,那么,一些符合后進生知識水平、智力類別的問題就應該有針對性地提出,如基礎知識性的問題,這種問題是記憶型或追憶型的,學生可以只須要記憶先前所存儲的信息就可以給出正確的答案。

(2)適當的等待時間(waittime)的策略。雖然保持課堂緊湊有序地進行很重要,但有時教師的教學步子卻過快。教師在一堂課的關鍵點放緩進程會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平等性。這種放緩進程(slowingdown)又叫做等候時間。有研究顯示,教師在呈現問題后給予學生更多的等候時間,學生回答問題的數量與質量會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而等待時間的增加,不僅更多的學生能回答問題,還會激發學生自發提問,深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對于沉悶、內向、后進的學生,如果教師給予他們更多的等待時間,他們會覺得被關注和重視,縮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課堂的距離,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融人到課堂中來。

(3)教師的評價策略。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要給予明晰的評價,評價問題是正確還是錯誤,或者需要改進。古德萊德(JohnGoodLad)認為,教師的這些評價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告訴學生還需要努力達到的目標,認識他們的學習,正視他們的錯誤。

"Learningisenhancedwhenstudentsunderstandwhatisexpectedofthem,getrecognitionfortheirwork,learnabouttheirerrors,andreceiveguidanceinimprovingtheirperformances”.

在面對后進生的回答時,教師為鼓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往往采用更多的表揚式的評價,但在應用表揚式的評價時應注意:

1)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的表現行為,對學生贊美性的評價應伴隨學生的表現。

2)贊美的明確性和特殊性,在表揚學生時,教師應明確地指出他們欣賞或贊同學生的哪一方面,比如:

Yourproofisthemostpowerfulone.

3)表揚要真誠,教師的語氣與態度要真誠,話語要反映學生的努力、成長與進步。

4)讓學生明白他所作出的努力很重要,所得到的表揚是他們能力的體現,如:

Yourmethodisconciseandforceful,eventheprofessionalpersonshouldlearnfromyou.

5)表揚的話語要幫助學生將取得的成績向努力與能力兩個方面進行歸因,如:

Youhavewrittensuchacoolmini-storythatyoucouldleadthetrend(從能力方面進行歸因)

Yourreportisverymeticulous,youmusthavespentalotoftimeonmaterialcollectingt,(從努力方面進行歸因)

讓學生覺得正確的回答不是因為運氣,而是自己付出努力的結果。

6)將過去的情境與現在對比。如:

Youaremoreconcisethanthelasttime!

我國教學存在的一大缺陷是課堂氣氛不活躍,后進學生對老師的提問配合不夠積極,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多老師不注重課堂上與學生交際時的技巧造成的。因此,作為老師,要想保證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就必須利用得體的語言來為后進學生的行為作出評價,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少給他們一點兒壓力和打擊,提高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公務員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