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高職院校就業服務體系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13 10:37:00

導語:規范高職院校就業服務體系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規范高職院校就業服務體系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就業工作;規范管理;完善工作;銳意創新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非常迅速,但高職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就業指導部門采取各種方法加大畢業生就業力度,通過規范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服務體系,全面推進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學校,服務于社會。

當前,高職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2OO4年全國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280萬人,其中高職畢業生147萬人,比去年增加了51萬人,增幅達到53.1%,預計2005年畢業生將達到320萬。在全國范圍就業壓力居高不下、高校畢業生增長率高于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增長率的情況下,高職畢業生將面臨更大的就業壓力。

畢業生就業率的高低事關高職院校的生存與發展。為此,探索在當前形勢下如何建立高職院校科學規范的就業工作服務體系,有效推進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十分必要。

一、完善制度,規范管理,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1.就業指導工作規章制度的科學化、規范化。規范的操作與管理是順利就業的前提和保證。在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制度的過程中,要本著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理念和服務畢業生順利就業的指導思想,在就業指導、就業工作管理、單位信息、學生求職登記等方面都要進行科學規范的操作,使就業工作有章可循,便于操作管理。

2.院系兩級就業指導工作的具體量化。要根據國家教育部門有關教育質量和就業率的要求,明確提出學院的培養目標和年度就業率具體要求,對院系兩級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進行量化考評。對傳統專業和有特色的專業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充分就業,就業率要保持在8o%;對薄弱專業要加大力度確保就業率在50%以上。年終根據各專業的就業率情況結合考評指標給予適當獎懲。考評指標應結合各專業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做到全面、合理、細化、務實。考評最終是為了服務就業工作,應避免單一追求就業率而忽視就業質量及其它各方面的平衡。

3.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專業化。就業指導工作也是一門學問,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工作人員要不斷加強這方面的學習。除要精通本職工作外,對就業形勢政策、產業結構變化及宏觀發展趨勢等還要有足夠的認識。要積極倡導和鼓勵就業指導工作人員努力考取國家統一認證的職業指導資格證書,逐步向“雙師型”靠攏。能否重視就業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是考核高職院校教育工作是否成功、是否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一個重要指標。

4.就業指導工作的全員化。畢業生就業工作是全社會的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僅從高職院校本身來說,就業指導工作也不是一個部門或幾個人的事情,要充分調動院系及有關職能部門和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人人關心學生就業,大家關注就業工作,挖掘潛能,把各方面的因素調動起來,推動就業工作的整體開展。學校要建立激勵機制,采取得力措施,對在就業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部門和人員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二、加強指導,完善服務,為畢業生順利就業鋪路搭橋

(一)切實加強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

學生面臨畢業,就業心理多種多樣,對今后的工作有很多想法,但也有很多不成熟、不切實際甚至是錯誤的想法。就業指導部門有責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就業觀念,邁好這人生的重要一步。

同志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講話中多次強調,思想政治素質是靈魂、是核心。思想政治工作是第一位的。在加強思想教育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學生的擇業觀。應結合就業形勢切實加強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合理的擇業觀。可通過形勢政策講座、專題座談會、優秀畢業生先進事跡報告會、畢業生新黨員宣誓大會、以誠實守信為主題的大學生辯論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道德觀、擇業觀,正確對待面臨的就業形勢,自覺地引導他們調整擇業心態,找準個人理想與社會需求的結合點。

要將就業指導課納入學校的整體教學計劃。開設就業指導課,低年級每學年應不少于36課時,畢業班學生則不少于60課時,逐步實現“全程化”的就業服務指導。就業指導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他們將來面對的是怎樣的一個就業環境,會面對哪些抉擇,如何使自己在校的學習對將來的就業有幫助,如何使自己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擇業心態,確定適當的擇業目標,避免從眾心理。對需要個別幫助的同學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協助和引導,幫助他們解決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但這個過程不應是命令式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和選擇,通過協商建議以達到某種共識,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二)完善服務,加強就業指導部門的窗口與紐帶作用

1.精心挑選、認真組織大型雙選洽談會與小型專場招聘會。用人單位選擇人才的多樣性,與學校的性質有較大關系,要正確分析本校學生的重點就業方向、就業類型,有目的地選擇適合的單位與學生進行雙向選擇。但這并不是說要嚴格限制就業單位和種類,只是要避免單位選擇的盲目性。在重點選擇的同時,也要考慮學生就業目標的多樣性。那些發展潛力較大、創新意識較強、現代管理手段較好的單位,往往能給畢業生充分發展的空間,也往往是許多學生感興趣的擇業方向。公務員之家

在選擇用人單位時,就業指導部門應本著對學生、家長和學校負責的態度,嚴格把關,細致考察,認真鑒證,避免將一些整體發展水平較差甚至是帶有欺騙性的單位介紹給學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不良后果。2.通過各種方式獲取求職信息。充分利用互聯網從教育部門或其他合法機構獲取大量需求信息,通過電話和信函等方式向有關單位收集需求信息。同時就業指導部門的工作人員還要走出去,廣泛聯系,將好的企業請進來,并與他們建立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努力向校企聯合辦學方向發展。

3、成立學生就業服務站,開展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活動。為了把學生就業服務工作做深做細,可專門在校學生會下設“學生就業服務站”.指定專人負責,廣泛收集廣大應屆畢業生需求的各種就業信息,及時進行科學分析,以便更具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服務指導。

六月是畢業生即將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的關鍵一個月,學校可將每年六月定為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在此期間為畢業生提供政策宣傳、問題解答等就業咨詢服務,并固定就業咨詢場所和人員,隨時接待、解決畢業生的各種咨詢和求助。

4、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技能人才。從長遠看,社會需要具有較強適應能力、學習能力、綜合能力的人才。因此,必須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放在突出地位。要根據國家教育部、勞動部的有關文件精神,堅決實施高職畢業生“雙證書”培養培訓制度,即高職院校的學生領取畢業證的同時需獲取本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這就要求就業指導部門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培訓機會,從而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為畢業生充分就業提供幫助,創造條件。無論是在校生,還是參加工作的畢業生,都應知道: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立穩腳跟,扎下營盤。

三、銳意創新,拓寬思路,全面推進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1.加強創業教育,增強畢業生的創業意識,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創業教育.英文為enterpriseeducation,又稱“第三本教育護照”。聯合國亞太地區辦事處1991年東京會議指出,創業教育,從廣義上來說是培養具有開創性的個人.這種人應具有首創、冒險精神、創業能力、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

實施創業教育,首先是要讓學生轉變觀念.認識到創業也是促進就業的有效途徑:學校要可能提供良好的條件,創造積極的氛圍,幫助高職學生能夠在較低成本、較小風險的條件下來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可定期邀請往屆畢業生,回校做創業事跡報告或進行座談,讓他們現身說法,傳授經驗,提高畢業生的創業意識。

2.鼓勵畢業生志愿服務國家項目計劃和繼續深造。實施西部計劃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要戰略決策。鼓勵畢業生到西部、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鍛煉自己,去建功立業,同樣是就業指導工作者的工作和義務。要教育學生克服怕苦畏難的情緒,敢于在艱苦環境中磨練意志,并認識到這是正確、光榮而高尚的選擇,同時也為自己的就業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3.要為想繼續深造的學生提供機會。學校可對有潛力的學生配備優秀教師輔導,或舉辦補習班,使他們能在更高層次上起步,為自己的下一步就業打下更好的基礎。

4.加快就業指導工作的信息化:就業指導并不是簡單地依靠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來聯系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畢竟工作人員人數有限,信息量有限。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要使學生從多種渠道全面了解社會用人需求,了解就業形勢,必須以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手段和依托。要充分運用現代辦公條件掌握畢業生的基本情況,完善院系兩級就業信息網的建立,為畢業生網上查詢提供方便。建立校園網就業信息系統,是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新形勢下的一個新的思路。首先應建立健全校園網,在校園網上開辟就業專欄,一方面宣傳就業指導工作和就業形勢,一方面收集社會用人信息,服務于畢業生。

同時可設立專門的就業論壇,鼓勵畢業生展開就業討論,交流就業、創業的切身體會,在討論中樹立正確擇業觀。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應及時解答學生在擇業中的各種問題,形成良好的互動環境。

5.依據市場需求,調整學科專業。高職教育應該是面對社會的教育,社會需要我們培訓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要為這種需要提供什么樣的幫助。為此,只有及時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才可以適銷對路。就業指導部門直接接觸用人墮位,直接了解社會用人趨勢,可以向學校及時反饋信息。信息反饋一方面來源于對社會需求的深入調查、了解,另一方面應跟蹤調查畢業生離校后的就業動向,尤其要掌握在就業派遣前未落實單位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反饋畢業生對學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為學院學科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提供全面的、有力的、可靠的事實依據,為畢業生走向成功就業起到應有的橋梁、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