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土地整治工程建設的主要因素

時間:2022-02-22 04:53:22

導語:影響土地整治工程建設的主要因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響土地整治工程建設的主要因素

摘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土地整治是補充耕地的重要手段。然而,土地整治工作涉及范圍大,自然、經濟、社會背景復雜,技術要求高,政策性強,制約的因素多,因此土地整治工程建設過程中往往呈現不同的問題,影響工程實施及項目質量。本研究根據中國土地整治的特點,查閱文獻資料以及結合工程實踐經驗,總結土地整治工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難點和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以期為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地整治;工程實施;制約因素;解決方案;建議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中國城鎮化、工業化建設不斷擴大,導致的建設用地需求和頻繁占用耕地問題逐年增加、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護形勢嚴峻。土地整治是有效補充耕地、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陜西省耕地后備資源短缺,且多屬于難利用地,整治開發利用難度大。土地整治工程就是為了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新格局以及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最終達到能動協調人地關系和諧發展。然而,土地整治工作涉及范圍大,自然、經濟、社會背景復雜,技術要求高,政策性強,制約的因素多。因此土地整治往往呈現不同的問題。如果是土地整治工程在開工前期規劃不足,將會導致后期土地的利用方式難以得到實現。工程施工過程中缺乏先進技術,忽視了社會、生態效益等,將會導致后期的管理、經營乏力,整治的區域土地利用率不高,生產效益低,甚至再次荒廢等[1-2]。因此,針對土地整治工程實施全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難點和關鍵問題,以及目前已有的文獻資料對工程實踐指導的研究缺乏的現狀,根據中國土地整治的特點,查閱文獻資料以及工程實踐經驗,總結土地整治工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主要難點和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和建議,以期為土地工程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借鑒和理論指導。

1確定土地權屬問題,為工程創造一個良好的施工環境

土地整治涉及村組、村民及之間的土地承包關系,必然會出現土地權屬問題,處理好整治區域內土地的權屬問題是項目順利開展的前提。土地權屬的確定和調整直接關系到當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如果土地權屬調整具有爭議或者調整不當將會對項目的建設造成巨大的影響,項目建設前必須重視并確定土地權屬問題。要實現土地整治的目的,滿足土地整治最終要求,必須對項目區內溝、渠、田、路、林、村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整治,必然要打破原有土地所有權界線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界線[3]。《土地承包法》明確規定: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0年不變,農戶承包的土地也一般不予調整。尤其是2004年以后,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對農民及耕地的支持力度大大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不斷增加,因此,農民對耕地的重視程度和積極性增加。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農民都希望權屬調整時分到更好的耕地,或者解決個別農戶人多地少的問題,土地所有權、承包經營權的調整和重劃存在許多難以預料的困難,容易產生社會不安定因素,不利于當前和諧社會的建設。目前,當地村組政府在土地權屬調整認定方面辦法過于簡單,大多只是簡易處理當前矛盾,程序不到位,為后期土地管理留下潛在矛盾。因此,為解決地方干擾問題,為工程創造一個良好的施工環境,就需要在施工前期將權屬確定清楚,慎重處理施工單位和當地群眾的關系、施工單位與當地相關各級行政管理部門的關系。

2加強公眾參與,取得群眾支持

土地整治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土地整治項目周期長、場面大、涉及面廣,雖然土地整治能夠促進農業生產條件完善、生產環境改善、耕地面積增加,農民一方面希望開展土地整治,另一方面又顧及眼前利益,而不考慮長遠利益[4]。因此,做好項目開工前的動員、宣傳工作,加強公眾參與和支持是必要前提,對后期項目的順利實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項目開工之前必須把當地村組和村民的動員、宣傳和思想工作做到位,并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只有前期工作做充分了,群眾宣傳和思想工作做到位,才能保證后期項目的順利實施。因此,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土地整治相關政策和思想,可通過召開群眾宣講會、動員會、標語、宣傳畫等形式科普國土資源及土地整治知識、宣傳有關政策,多方位地使群眾接受并支持土地整治,排除思想疑慮,并將其作為造福子孫后代的一項民心工程,積極投身到土地整治工作的行列[5]。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對土地進行整治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而在項目整治過程中往往以政府、企業為主導,卻忽視了對農民的充分調查和深入分析[6]。這是導致部分群眾不配合、設法阻攔的根本原因。因此,在項目實施前要重視對項目區農民的深入調查和分析,加大對項目好處的宣傳,讓農民意識到項目建設是真真正正讓自己、讓大家受益的一項工程,將會增加他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從而取得群眾的支持。與農民群眾的矛盾是項目實施過程中最多、最棘手、最難解決的矛盾,矛盾的妥善解決將會使項目建設一路綠燈,從而提高施工效率,保證施工進度[7]。(1)做好宣傳工作,取得當地群眾的支持。采取群眾宣講會、動員會、標語、宣傳畫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農民意識到土地整治項目建設是“工商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是一項民生工程。調動當地村組和村民參與土地整治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得“要他整治”轉變為“他要整治”、“搶著整治”[8]。這樣,首先就要讓農民群眾理解土地整治工作重要性及意義,提前溝通了解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這對土地整治工程項目建設的順利開展及施工單位的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土地整治的前期宣傳工作,獲得農民的理解和支持,是土地整治項目建設順利進行的前提,并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9]。(2)結合當地群眾經驗進行項目設計與施工,使設計更加符合當地實際。土地整治涉及面廣,關乎到整治區域內千家萬戶,一草一木均與當地農民切身利益相關。因此,首先,如何調動農民群眾積極、主動的參與土地整治項目是關鍵,土地整治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土地權屬確定及調整等方案,必須要在當地農民群眾參與、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尊重民意的情況下編制和完善[10]。所有方案必須征得整治區域內大多數村組和村民的意愿,并且要處理好村委會和村組的關系,讓村組在土地整治過程中具有明確和實際的權利及義務,調動村組力量動員整治區域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土地整治的各項工作,防止脫離實際,盲目施工,閉門造車,違背農民群眾的意愿。

3重視設計規劃,提升施工技術創新

“圖上一條線,工地一大片”,設計規劃是項目施工的直接依據,但在前期工作中,設計規劃往往不被重視,“有而不精、粗而不細、虛而不實”現象比較突出,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往往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與實際不符,缺少指導性和參考性。因此,要重視項目的設計和規劃,在項目規劃設計前必須對整治區的基本情況進行有針對性地踏勘和調研,自然條件、土地利用現狀、基礎設施建設等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全面分析項目設計的影響因素。并且還要在更高層次、更大區域范圍內綜合分析土地利用現狀和規劃,分析土地整治區域間銜接問題,考慮區域間的目標協調,調動項目區群眾參與項目設計,尊重當地實際,防止設計規劃脫離實際,實現項目的設計和規劃與當地條件相融合和統一,使項目設計規劃更貼近實際、更科學、更合理。同時,在項目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該注重提升工程技術創新,優化施工過程中的施工設計,優化施工組織、工程施工工序和施工方法,從而提升設計價值,節約工程成本,這樣后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更加合理化、高效化、規范化,最大化實現項目價值與效益[5]。

4注重生態保護,構建生態保護系統

新時期的土地整治必須要考慮生態因素,把土地整治生態化建設作為工程項目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土地整治必須尊重自然規律,為人居環境和作物生長提供健康的土地,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化建設正在引起世界范圍內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土地整治工程也逐漸由農業用地整治向建設用地整治和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發展[7-8]。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美麗中國,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土地工程的根本目是通過提高土地承載能力,為人類文明及生態建設拓展更多空間,從而實現資源與人類的永續發展[9]。土地整治主要是通過在田、水、路、林、村等的建設過程中融入生態化思想、系統協調設計,最終達到土地生態化的治理。此外,在土地工程這一特殊行業,對安全的保障,同樣是一種生態學原理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對于農業用地,需要嚴格設計,保障土壤生產安全;對于建設用地,需要提前規劃,嚴格設計,提高人居環境和工業用地安全。因此,土地工程要注重建設生態文化,在土地整治過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自然科學定律和生態學規律,從而實現土地生態化的治理[10-11]。土地工程生態文化理念的產生是基于人類追求生態文明的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嶄新的思想,能夠起到保護土地生態系統、促進人地和諧的重要作用。現階段,對土地工程生態文化的研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土地工程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與研究。生態文化是土地工程實際設計與建設中影響決策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態文化在土地工程規劃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土地工程建設中合理的規劃與設計也是人類對生態文化保護和體現的結果。土地工程中生態文化的介入能夠實現土地生態化治理,促進人類生存空間的可持續發展,協調土地文化的多元共生,從而使得人與自然、社會關系的持久和諧[12-14]。保護生態環境,構建和諧生態是土地整治開發的終極目標,因此,在土地整治過程中需要把生態壞境作為首要的因素進行考慮。科學的土地整治有利于生態環境的改善,提高土地質量和利用效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15]。而在土地整治實施過程中,原有的生態環境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土地開墾會擾動地表、坡面,引起或加劇灘涂地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同時進一步加劇庫區河床淤積。因此,在土地整治中,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在項目區及時種植林木和恢復植被,盡快把整治后的土地交予農民手中,由農民進行耕種,通過農業種植與林業發展相結合,構建項目區生態保護系統,將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5加強工程后期管護,確保項目效益最大化

在項目開發中,更加注重的是項目在前期和施工中的具體工作和問題,而對項目工程后期管護工作沒有得到重視,甚至項目建設驗收完就置之不理了,導致經常出現“前面建、后面毀”的問題,尤其對項目建設的輸水渠道、管道和林網工程等一些配套設施的破壞現象比較嚴重,導致工程設施不能正常運行,影響了項目后期功效的發揮,并造成重復投資,財產損失[16-18]。為了使項目建設發揮功效、保護工程設施完整、發揮項目的后期效益,需要加強項目的后期管護,建立全套的后期管護措施和規范,應該在項目整治區域建立“誰受益、誰管理、誰負責”的管理責任機制,以農民為主體責任人,調動項目區農民群眾充分發揮其管護監督作用。在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維護管理上,必須走規范化、科學化道路,以科技、系統、配套、合理四大原則為基礎,以“以人為本”為項目后期管理原則,從而實現工程受到保護,并且發揮工程后期效益的最大化[19-20]。針對不斷變化的氣候因素和隨之而變的土壤結構,綜合治理構建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隨時易受到威脅。因此,應以治理區域為單元,建立長期土壤質量平衡動態評價體系,建立專門的研究實驗方案,儲存不同時間段氣候變化帶來的土壤結構變化數據,對土壤結構的演變規律和土壤質量進行長期跟蹤評價研究,及時掌握一手經驗資料,尋求不同時間段的最佳生態調控模式和環境保護策略,確保已治理土地全面可持續發展。

6結論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最為寶貴的資源。目前中國的經濟進入飛速發展時期,然而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管護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由于新型城鎮化、工業化的建設逐年增加,耕地后備資源不斷減少,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護形勢嚴峻。同時,由于人類在建設過程中開發利用不當,土地污染日趨嚴重,生態破壞現象頻繁發生,使社會經濟效益和人們的環境安全收到嚴重威脅。然而,土地整治是補充耕地的重要手段,并且其事關長遠、牽動全局,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目前土地整治需要拓寬視野,整體謀劃,創新思路,統籌推進,才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人口增加、經濟建設和城市化對土地的需要。

作者:張海歐 單位: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地建土地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自然資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陜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