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貿易決定因素論文
時間:2022-04-15 10:37:00
導語:出口貿易決定因素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于國家和企業,出口是目前增長最快的經濟行為。由于出口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已成為主要的經濟行為,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南方國家正試圖進一步擴大出口,增加其在世界出口額中的占比。大多數實證文獻研究都是通過國家或部門層面來解釋國家間的貿易格局,(Soete,1981;Amable&Verspagen,1995),本文將試圖解釋決定發展中國家出口的基本因素。雖然已有學者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本文將通過研究南部經濟脆弱的國家來探討此問題。
[關鍵詞]出口表現發展中國家決定因素
一、引言
2001年世界銀行公布了題為“全球化,增長和貧困:建立一個包羅萬象的世界經濟”的報告。該報告中指出,24個發展中國家在不斷融入世界經濟后,其收入水平得到提高,人均壽命得以增加,教育事業得到發展。除了外國的直接投資,出口是連接這些發展中國家與世界經濟的最為重要的渠道之一。通過出口,發展中國家的出口企業可以擴大其市場份額并從規模經濟中獲益。本文分為兩部分:首先對有關出口行為決定因素的文獻進行回顧,然后具體解釋出口規模與技術及腦力資本間的聯系。
二、出口的決定因素
經濟學家已經提出一些理論來解釋國際貿易。很長時間以來居于主導地位的范例是代表新古典貿易理論的郝克謝爾——俄林模型。該模型指出,由于特定生產要素的豐裕,國家專門生產和出口本國具有相對成本優勢的產品。
盡管上述理論被廣泛用來解釋國家間的貿易形式,同時此理論對于出口的低水平聚集也提供了有效的解釋。除了以往實證研究認為的具有比較優勢的成本外,規模經濟,完全競爭和技術對于企業和部門來說,決定出口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將在下一節對這兩個基本點進行預測。
1.出口規模
傳統理論多集中于對企業規模和貿易間的關系研究。(Bonaccorsi,1992;Berry,1992)。在以往文獻已經證明,商品生產,出口銷售,應對風險能力,有效資金籌集和管理,財務,研發和營銷渠道等方面產生的規模經濟對出口規模產生積極效應。雖然規模優勢可以促進出口,但并不適用于那些主要面向國內市場的大公司。(Wakelin,1998,第833頁)。
2.研發(R&D),技術能力和(人力)資本
研發對于一些專業供應商來說并不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研發對于出口的重要性在不同部門和國家間存在著差異;其次,研發沒有將產品和加工程序的逐步改進考慮在內,所以只能作為衡量技術的一個因素。這種現象主要存在于沒有設立正式研發部門的中小企業(Brouwer&Kleinknecht,1993),以及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由于技術變化正處于適應狀態,所以研發水平大都比較低(Kumar&Siddharthan,1994)。
技術能力是指可以提高并管理技能變化的技術,管理和組織的能力。此外,高學歷人才具備一定專業能力,如精通外語能力將更易于與外國客戶建立和維持聯系,而后者將有可能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在成本劣勢與技術和人力資本優勢間可以存在一定的權衡關系。
三、發展中國家出口行為的全球分析
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出口行為對于具有高需求的產品生產是惟一的出路。其實,出口需要結合供應能力及國際營銷渠道等其他因素,同時需要考慮這些因素在出口行為中的重要性程度。
由于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談判,以及由布里頓木材機構提出的旨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貿易而進行的自主改革方案,在過去的二十年中,貿易壁壘不斷下降,盡管這些談判和改革方案改善了市場準入環境,但是有必要對促進發展中國家的供給能力繼續保持關注。
一般來說,對不同國家的出口行為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在過去的20年內,世界出口增加了將近220%,在東亞和太平洋國家出口增長了720%,而撒哈拉以南國家的出口卻下降了80%(Marcofurgazza,2004)。
世界出口量很少的國家,大都屬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其出口年增長在過去10年均處于負增長狀態。與世界出口大國,如韓國,中國,柬埔寨和越南相比,其年均出口量比后者低15%。因此,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水平仍然保持相對較低水平,在一些情況下甚至停滯不前。
由于出口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本文將這些影響因素分為兩類:一類是與貿易伙伴國市場準入條件相關的外部因素,另一類是與供應情況相關的內部因素。外國市場準入條件,除貿易壁壘(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外,競爭因素也有可能受地理因素的影響,除了受到距離的限制外,限制因素也擴展到影響進口需求的其他因素,如具有購買能力的目的市場。
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最近的研究報告中提供了深入處理這些問題的辦法,通過提高改善市場準入條件,促進潛在福利和貿易收益。三十年前關貿總協定成員制定的“臨時”措施,即普遍優惠制(普惠制)和類似的非相互的市場準入程序,現已納入多邊貿易談判中,成為發展世界議程的主要措施。然而,這些措施和其他一些促進措施對于提高發展中國家的出口行為沒有顯著影響(CaglarOzden&EricReinhardt,2004)。
我們應當注意到,在真實的貿易世界中將關稅作為貿易壁壘,從一開始就不具有普遍性。最明顯的問題在于關稅高峰和關稅升級削減了附加價值,也造成發展中國家出口價格的削減。
但是,這些發展中國家非常看好的出口行為數據,卻統計顯示出令人失望的下降率。大家認為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發達國家一直進行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間的戰略選擇。另一方面由于這些國家的供應能力完全依靠當地的生產條件,因此影響供給能力的因素包括:有形基礎設施,軟件基礎設施,健全的宏觀調控框架,機構水平,政府政策,以及企業發展。
此外,國外市場準入方面也起到重要影響作用。國外市場準入是指向目標市場銷售商品的自由程度,從而實現銷售。根據國際協會的規定,市場準入受到政治經濟保護主義的約束,國外市場自由度根據“絕對保護主義——絕對自由主義”間的連續區域位置衡量。由于國際上施用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措施,導致這種國外市場自由度大大減小。
關稅是一種強加在進口產品上的間接關稅,通過提高進口產品的價格來減少出口商的競爭力。對于一個經濟運營商而言,關稅在交易成本和運輸成本上對于運輸貨物具有同等影響力,因此,關稅是影響國際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說沒有關稅的話,國際價格將會趨同,最終均衡國內和國外市場的價格。
雖然降低關稅一直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議程,但非關稅貿易壁壘對于最不發達國家來說仍然是一個削弱和破壞貿易的關鍵因素。關稅對價格的影響不會限制進口國本身,但它通過影響出口國,導致進口需求停滯,進而造成虛擬過剩需求。由于出口量的減少,出口國國內形成供應過剩,從而引起出口國國內價格比進口國的價格要低得多。
在此背景下,這個詞條被認為是一國進入外國市場的潛能。正因為“外國市場準入”具有比“市場準入”更廣泛的概念,所以在貿易談判(聯合國貿發會議2005年)中會經常使用。所以,外國市場準入是決定出口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它可以直接聯系貿易伙伴國的特點,比如通過購買能力和人口數量來反映國外市場規模,將運輸費用與其國內的運輸費用成正比。
四、結論
通過吸收以往研究成果,本文意在進一步挖掘影響出口行為的重要因素,也可能為將來對發展中國家出口行為的研究開辟新的途徑。更為重要的是,本文不是從區域或全球的角度,而是從發展中國家的角度而進行的政策分析。
- 上一篇:貿易環境問對策初探論文
- 下一篇:上市企業業績影響論文
精品范文
10出口企業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