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分析論文
時間:2022-09-27 06:06:00
導語: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影響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通過對新匯制改革以來的貿易效應進行理論推導和數據分析,及我國高貿易順差的根源進行了研究認為:我國貿易收支與匯率變動的相關度不高,中國的高貿易順差是國際產業轉移形成的“遷移效應”等深層次根源的結果;人民幣升值的貿易收支改善效應不大,但對貿易條件和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人民幣穩步升值趨勢下人民幣匯率調節政策幾點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匯制改革人民幣升值貿易效應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制改革以來,中國的貿易順差和貿易額以及外匯儲備均不減反而大幅增加,中美貿易的不平衡問題也并未因人民幣的升值而改善,且再次掀起要求人民幣更大幅度升值的風潮。因此,人民幣匯改尤其是由此引發的人民幣升值的貿易效應,以及中國貿易順差的深層次根源,值得深思。
1.基于彈性理論的分析
根據彈性理論,一國貨幣匯率變動對貿易收支具備改善效應的條件是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其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即當EX+EM>1時,其貨幣貶(升)值可使出口收入的增加(減少),進口支出的減少(增加),貿易收支逆差(順差)減少,從而改善貿易收支。否則,當EX+EM=1或<1時,一國貨幣匯率的變動對貿易收支不具備改善效應。但是,馬歇爾—勒納條件通常對貿易小國適用,而對開放經濟大國卻未必適用,因為對于開放經濟大國而言,匯率變動的貿易效應和政策效率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或者說其進出口貿易收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范金就認為馬歇爾—勒納條件不適用于中國。根據范金計算的我國中長期出口彈性為-0.8579,絕對值小于1,說明人民幣升值使出口價格的提高的幅度超過出口數量減少的幅度,出口額反而提高了,假設人民幣升值10%,將會使我國的出口額增加1.421%;而我國中長期進口彈性為-1.0774,說明人民幣升值造成我國進口額的增加幅度不大,假設人民幣升值10%將會使我國的進口額僅增加0.774%,小于出口額增加幅度,貿易順差反而增加0.647%,所以其結論是人民幣匯率升值會促使我國貿易順差的進一步增加。
2.人民幣穩步升值后我國貿易順差額與匯率變動的數據分析
以上單從理論上分析還不足以有說服力,所以收集了自匯改以來匯率隨市場變動與我國貿易順差額的半年度數據,以此說明我國匯率調整是否會顯著影響我國的貿易順差額。
從05年6月開始到12月,貿易順差額從106.3億美元增長到110.1美元,除9月有所降低外,每月的差額都出現增加的勢頭。但同一時間段,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價從827.65/100美元一直下降到807.59/100美元,說明在2005年的下半年,人民幣保持穩步升值的趨勢.
自2006年1月到11以來貿易順差額從96.1億美元增長到229.2美元,幾乎每月的差額都出現增加的勢頭。但同一時間段,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價從826.6/100美元一直下降到789/100美元,說明在06年人民幣保持穩步升值的趨勢,到2007年9月人民幣對美元平均匯價下降到758/100。但我國貿易順差額仍穩步攀升,2006年的貿易順差1765億美元,比上年增73.2%.貿易順差繼續增高,由此,可得出結論,匯率變化對我國的貿易順差額并無顯著影響。(數據來源: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
3.我國高貿易順差的深層次根源的辯證剖析
(1)我國勞動力等要素的低價格形成的比較優勢
我國在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價格方面,尤其是勞動力的價格具有很強的比較優勢。2002年,中國制造業工人周工資為22135元,是香港和新加坡的十分之一,美國的三十五分之一,總體上來說,我國勞動力價格廉價優勢仍然可以保持20年,可見人民幣的適當升值很難抵消這種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產品一直對我國貿易順差貢獻較大,就2006年而言,成員國間紡織品貿易配額的取消導致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增加,是該年貿易順差增加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2)國際產業布局轉移形成的“遷移效應”。由于中國勞動力等要素價格的強比較優勢和
巨大的國內市場,使中國成為跨國公司投資的熱土.且近年加工貿易已占我國進出口的50%左右,加工貿易和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我國貿易順差貢獻最大的一項因素,如2006年下半年加工貿易和外商投資企業對我國商品貿易順差的貢獻率分別是150%和64%。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的75%來自產生的“遷移效應”。
(3)內外儲蓄率的巨大差異
經濟學描述了儲蓄與投資之差、出口與進口之差互為對偶關系(S-I=X-M),即儲蓄過多會產生貿易順差;反之,儲蓄過少會產生貿易逆差.中、美的儲蓄率已分別走向了兩個極端,中國近年的儲蓄率高達40%左右(2006年為42%),而美國的儲蓄率通常在5%以下,有時甚至為負儲蓄率(2005年第三季度為-1.6%).麥金農教授認為,中國的高儲蓄率和歐美的低儲蓄率是導致中國對歐美高順差的主要原因,他強調要重視從儲蓄率角度來觀察失衡問題.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條件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
我國的“貧困化增長”,即貿易條件惡化問題已不容樂觀,根據中國海關編制的貿易條件指數,1993年~2003年中國的整體貿易條件下降了12%(雷達);陳飛翔認為,2004年我國商品價格貿易條件指數比1995年下降了17%.因為人民幣升值會導致出口價格上升和進口價格下降,從而使貿易條件改善。根據楊帆等的研究成果:在通貨膨脹率不變的條件下,人民幣升值的貿易條件改善系數為0.37。查貴勇通過對1994年~2003年的相關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出人民幣每升值一個百分比,中國貿易條件將改善0.353個百分比。關于人民幣適度升值對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應該是肯定的。長期以來,我國出口一直走低價競銷的惡性競爭路子,人民幣升值導致出口產品的外幣價上升,會對那些高成本、低效益的企業和產品具有擠出效應;同時,人民幣升值會降低先進設備的進口成本,從而有利于促進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
三、人民幣穩步升值趨勢下人民幣匯率調節政策幾點建議
由上文分析得出,人民幣升值的辦法并不能很好的改善貿易收支不平衡的狀況。如果按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日本在“廣場協議”后,日元持續升值造成日本經濟的長期衰退的后果。因此我們要采取配套措施,避免單純為了應付我國目前貿易收支持續順差狀況,而采取不斷調整匯率的做法.為此,我建議如下:
1.完善人民幣匯率改革,為發揮匯率調節作用提供制度條件
借鑒日本等發達國家經驗,穩定的匯率制度是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我們應該健全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體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讓“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名副其實,促進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的市場化、科學化.最終逐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實現人民幣的自由浮動和國際化。只有這樣穩定合理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才有利于貨幣政策操作,實現內部平衡目標,才有利于對外經濟貿易競爭和國內經濟結構調整。
2.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匯率作用機制
我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是造成巨額貿易順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要以匯改為契機,一方面,通過進、出口稅率調整等措施實現出口產業層次的優化和加工貿易的深化,促進國內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借助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力發展服務貿易,不斷提高服務業的發展層次和開放水平。同時,要逐步統一內外資企業的稅收、關稅、外貿權、融資及要素獲得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改變外資利用方式,提高利用外資質量。這樣既可以加強匯率機制對改善貿易收支的作用效果,又可以弱化人民幣升值的單向預期。
3.持續擴大內需,配合匯率機制改革
目前國內儲蓄率很高決定了內需在拉動我國經濟增長方面的重要地位。內需的擴大,以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為條件.只有解決了人民群眾的后顧之憂,才會改變目前國內儲蓄偏高、消費偏低的現象,才會解決好我國經濟發展內需不足的問題。內需的擴大,歸根到底取決于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來自人民群眾議價水平的提高、勞動力價格水平的提高。要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群眾的議價水平,提高勞動力的價格,必須繼續大力發展教育,提高勞動者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水平。只有內需的持續擴大,才能增加有效供給,促進就業,顯著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在功能上作為以調節總量為主的匯率政策,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殷德生:中國貿易收支的匯率彈性與收入彈性[J].世界經濟研究,2004,(11)
[2]楊帆:透視匯率[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71~84
[3]雷達:人民幣匯率與中國貨幣政策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91
- 上一篇:進出口貿易應對知識產權壁壘探討論文
- 下一篇:地方進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影響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