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與通貨膨脹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6 11:40:00

導語:人民幣匯率與通貨膨脹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匯率與通貨膨脹研究論文

一、簡要分析

美元匯率、人民幣匯率以及中國的通貨膨脹一直是中國08年之前若干年的熱點問題之一。其間攙雜著其他的各種問題,包括貿易順差(失衡)、外匯儲備、利率政策、貨幣的流動性等等。在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雖然有過一段時間通貨緊縮的危險,但是,在各國的以注入流動性為主的積極的貨幣政策的影響下,隨著我國4萬億次級消費的資金進入貨幣市場之后,我國率先從金融危機的陰霾中走出來,目前,潛在的新一輪的通貨膨脹風險已然存在,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所以,我們研究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匯率的關系仍然有著現實的意義。

1.通貨膨脹與匯率的關系分析

通貨膨脹被西方經濟學稱為公眾的頭號敵人,其表現為國內價格持續的上漲。而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關系也非常復雜,因為存在著理論和現實不符的事實。

首先,通貨膨脹和匯率存在負相關關系。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通脹水平高的國家其貨幣必然對通脹水平低的國家的貨幣貶值。但是購買力平價理論有兩個不足,其一在于其假設商品能被自由交易,并且不計關稅、配額和賦稅等交易成本;其二是它只適用于商品,卻忽視了服務,而服務恰恰可以有非常顯著的價值差距的空間。

其次,匯率取決兩種貨幣的供求關系。如上述的國際借貸說、利率平價理論的本質是通過改變兩種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廣義的非特定地理區域的)的供求關系而影響兩種貨幣的相對價格,這有點類似普通商品的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如同“一只無形的手”作用于外匯市場。只不過引起兩種貨幣供求變化的因素是多種的,包括國際貿易、資本流動(直接投資、證券市場融資、國際轉移支付等)、利率差導致的套利行為、金融投機行為等等。

有專家認為,2007年1月~8月,歐元對美元升值大約12%左右;同時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有限,同時由于中國的巨額貿易順差是的人民幣本身具有升值的壓力。正是人民幣對外升值有限,使得對內表現為巨大的通貨膨脹。

2.中國近階段的情況較為特殊,即“貨幣對內貶值而對外升值”。

貨幣具有的購買能力也稱為對內價值,相當于物價的倒數(物價越高,貨幣購買力越低,反之亦然);以另外一國貨幣表示的本幣價值(間接標價法)即為匯率,這也被稱為貨幣的對外價值。理論上貨幣的對內與對外價值應該一致。但多種主客觀因素會使得貨幣的對內與對外價值偏離,包括:

(1)外匯在外匯市場上作為一種商品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并發生波動,從而導致貨幣的對內和對外價值發生偏離,甚至長期和大幅度的偏離。

(2)通貨膨脹會降低貨幣的對內價值,從而使價值分離。

(3)利率的提高會提升貨幣的對內價值,會產生價值分離。

(4)在釘住及聯系匯率時,被釘住的貨幣升值或貶值從而使釘住貨幣發生內外價值偏離。

(5)其他各種因素,如政府管制、投機及心理因素,等等。

目前,中國國內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根據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8年6月CPI漲幅7.1%上半年GDP增長10.4%,導致人民幣對內大幅貶值,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表示:雖然近兩個月居民消費價格出現了回落,但是目前的價格水平還處在較高的位置,價格長期在高位運行,不僅影響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地發展,而且還影響到百姓的生活,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居民的生活。所以,我們還要繼續控制價格的過快上漲,防止通貨膨脹。

同時我國對外貿易存在“雙順差”,國際上對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依然持續存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人民幣升值正承受著國內國際的壓力。在國內,隨著中國出口增速下滑,出現了人民幣升值放緩的呼聲。海關統計顯示,6月貿易順差達213.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6%,凈減少55.4億美元。雖然同比下降,但順差數據仍舊是今年以來月度最高,“順差依舊巨大,國際上對人民幣繼續升值還是有一定壓力。”

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的不斷增加,我國流動過剩的局面日益嚴重,外匯占款的規模不斷擴大,并且由于持續存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熱錢不斷涌入,央行由此也面臨著巨大的對沖壓力。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尚未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兩大特殊因素,決定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僅限于相對貨幣之間(如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人民幣匯率升值很難達到提升國際購買力的效果,反而會由于外資的涌入,導致流動性泛濫,進而使物價上漲,引發人民幣對內貶值

目前看來,只有對內疏導通貨膨脹壓力,削弱長期貶值傾向,對外平衡貿易收支,化解短期升值壓力,才能改善人民幣現在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境。

二、相關文獻綜述

自2005年7月21日啟動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幾年來持續呈現小幅上揚態勢。特別是08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升值步伐進一步加快,破“6”已在市場人士預料之中。世界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增多,美元持續貶值,人民幣匯率走勢格外引人關注。在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匯率出現小幅反向變化,但是,仍舊超過08年的值。針對人民幣是否應升值的問題,國內國外學者有著激烈的爭論。

2006年,喬海曙、王軍華在《投資與通貨膨脹關系的實證檢驗》一文中用單位根檢驗和Granger因果檢驗的方法,對投資和通脹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證實了投資和通脹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2006年,王喜平在《外資流入與通貨膨脹的Granger因果關系》一文中采用因果檢驗和誤差修正模型對1983年~2003年年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短期內外資流入是通貨膨脹的Granger原因,反映外資流入與通貨膨脹長期關系的ECM對通貨膨脹也存在單向Granger因果關系

2006年,李洪凱在《中國通貨膨脹的外部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中的研究表明,包括能源和原材料的國際初級產品價格變動并沒有在CPI中表現出來,國際初級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不能成為推高我國物價水平的原因。

2007年,鮑銀勝在《評論:人民幣何以對外升值對內貶值》一文中提出了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尚未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兩大特殊因素,決定了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僅限于相對貨幣之間(如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人民幣匯率升值很難達到提升國際購買力的效果,反而會由于外資的涌入,導致流動性泛濫,進而使物價上漲,引發人民幣對內貶值的觀點

2007年,武建東在《中國完全可以市場化的方式主導人民幣對外匯交易的定價機制和交易體系》一文中提出可考慮將現行的強制結售匯體制改為中國自主結售匯體制。

易綱(1997)、謝多(1997)、張斌(2001)、YuYongding(2001)都曾提出過類似將強制結售匯體制改為比例結售匯體制,同時提高銀行的結售匯周轉頭寸的限額,將變周轉頭寸的最高限額為最低限額。或者對外資流入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以防止國際收支的過度不平衡,解決或部分解決外匯占款問題的觀點。

2008年,俞喬在《中國經濟存在兩大矛盾》一文中指出今年中國經濟從金融層面來看,國民儲蓄率高居不下,經濟中存在極大的流動性,國家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不得已而轉向國外購買金融資產以對沖流動性,化解通貨膨脹壓力;而國內大量的投資機會和社會公眾又難以獲得資金,內部融資需求難以滿足。

2008年,馬濤在《在效用損失外匯儲備過多的后遺癥》一文中明確提出了外匯儲備過多對政府和社會產生負效用,大規模外匯儲備引發的外匯占款是當前通貨膨脹的重要誘因;同時意味著將一定量的國內資源提供給國外使用;強制結售匯形成的巨額外匯儲備體現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不公平分配;弱化了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并指出應建立適度的外匯儲備存量,不宜過多持有外匯儲備

2008年,巫燕玲在《結匯核查緝捕熱錢單邊升值預期可能將反轉》中認為近期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正在減弱,但熱錢與人民幣升值的矛盾與斗爭仍在繼續公務員之家

三、理性思考

筆者認為,我國目前所面臨的較高的通貨膨脹率以及人民幣面臨的“對內貶值對外升值”的兩難處境,一方面兩者都存在著各自特有的客觀因素,一方面兩者也具有一定的聯系:

1.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尚未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這兩大特殊因素引發人民幣對內貶值

首先,人民幣并非自由兌換貨幣,決定了:

(1)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僅限于相對貨幣之間的升值,并不代表人民幣國際購買力的提高。

(2)人民幣難以形成真正有效的匯率機制,反映真實的匯率水平

(3)在外部資金不斷流入的情況下,導致了外部資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單向流動

其次,由于人民幣目前還不能與美元一樣,成為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國際大宗商品、金融產品標價也不是以人民幣來標價的,由此決定了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只是相對貨幣之間的升值行為。在美元大幅貶值、美元標價仍在國際大宗商品標價體系中占主導地位的條件下,人民幣并不能通過相對于美元升值的途徑去抵御國際通漲壓力。在美元不斷貶值的背景下,人民幣只能成為國際通脹的被動接受者。在美元不斷貶值的趨勢下,國際原料價格大幅上漲使我們并沒有得到多少實惠。而外部投機性資金出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進入中國資本市場,推升資產價格,卻使中國國內面臨成本推動型通脹壓力,并加劇了人民幣雖然表面上升值,但實際購買力卻相對下降,這個奇怪的經濟現象。

外部資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單向流動,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國內貨幣資金供給增加,使中國經濟面臨通脹壓力。外部資金對人民幣計價的資產進行投機性炒作,必將使人民幣匯率、國內資產泡沫之間呈現“水漲船高”式的聯動關系,進一步加大了國內資產價格泡沫。導致資產價格快速上漲,而人民幣對內實際貶值。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中國國內的金融穩定。

2.建議

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在緊縮的世界大背景下,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是政治要求,但是,我國原先所存在的內外不均衡的問題仍然不容小覷,在緊縮的環境中,處理好潛在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匯率的關系仍然是關系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面對“內憂外患”筆者認為我國應首先處理好以下兩方面:

首先應理順資產價格。提高中國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出口商品價格,將是抑制貿易順差的有效手段。

其次,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國匯率制度,同時要加強對境外投機資金入境的監管,這是特殊條件下抑制我國國內資產泡沫、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

針對人民幣是否應升值,不同學者有各種不同的見解。同時,西方發達國家也不斷的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讓人民幣升值,其背后的目的是為了其本國的國家利益而棲牲中國的利益。人民幣絕不能迫于政治壓力而升值,日本的當初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但是,人民幣確實存在升值的壓力,并且以最近兩年人民幣持續升值的表現看,人民幣升值的前景越來越清晰,人民幣長期以較大幅度升值是符合經濟規律并有利于實現中國更大利益的。但是,短期更適合逐步升值。

[參考資料]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問答(一).中國金融,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問答(二).中國金融,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問答(三).中國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