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論文

時間:2022-01-08 05:23:00

導語: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論文

1、背離現象的出現

然而,我國近年來的實踐表明,人民幣的內外價值走向出現了差異,并且有不斷擴大的趨勢。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實質上實行了頂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2002年以后,在全球經濟回暖的背景下,伴隨著國內生產率的提高,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開始顯現。受到來自各方的不斷加大的人民幣升值的壓力,2005年我國實施了人民幣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一次性上調了2.1%。其后,人民幣進入了持續升值階段。

與此同時,國內人民幣的購買力卻出現了背離升值的現象。國內的CPI出現了升溫的跡象,但國內資產價格開始較大幅度的攀升,主要原因是資產價格的比重偏輕,并未體現在物價指數上。所以,如果考慮投資資產的價格因素,通貨膨脹的危險開始顯現,人民幣對內正在經歷一個貶值的過程。對內貶值的另一項證明是銀行存款利率實際上已是負數。

2、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原因

人民幣持續升值走勢,是多方面作用的結果。

首先,中國正處于經濟快速增長的階段。西方經濟學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提出了匯率波動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羅賓遜夫人等人發現,一國的匯率貶值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后來70年代,經濟學家又發現經濟增長對匯率的拉動作用。

第二,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雙順差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國外匯儲備的累積不斷擴大。外匯儲備的累積,造成中央銀行的外匯占款攀升,而人民幣難以跟隨外幣的增加而同步增加,造成外匯市場上的本幣升值和外幣貶值的現象。

第三,全球流動性過剩和美元貶值。人民幣的升值除了自身經濟增長的原因已外,還有國際經濟的宏觀背景。2002年以來,全球GDP的增幅為2%~5%,而以美元為代表的全球基礎貨幣的增長率則高達10%~25%,世界主要國家的貨幣普遍對美元相對升值,人民幣也不會獨善其身。

第四,周邊國家和地區對人民幣的持有。在紙幣時代,出現了“良幣驅逐劣幣”的現象,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較強,周邊國家更趨向于選擇人民幣作為收款貨幣,從而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3、人民幣對內貶值的原因

由于外匯儲備大幅度增加,基礎貨幣投放也變得難以控制。在此基礎上,比較近年來我國M0、M1、M2的增速和GDP的增速,我們可以得出,與實體經濟的需求相比,貨幣供應量都顯得偏高。結果就形成了“流動性過剩”。貨幣過剩,導致信貸投放高居不下,固定資產投資在信貸支持下有了更強勁的增長,這就直接表現為中國總需求的快增長。總需求長期持續高速增長,最終導致中國CPI及樓市、股市等資產價格的上漲。五、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并存反映出結構和體制矛盾

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并存局面的形成,其原因錯綜復雜,既有國際背景,也有國內經濟結構和體制的矛盾。

1.是我國經濟政策失衡的體現。我們一直實施出口拉動型經濟發展戰略,忽視了國內市場的發展,這樣形成的大量的外匯積累,不僅帶來了頻繁的貿易摩擦,而且帶來了國內的通貨膨脹。

2.也是目前中國匯率制度矛盾的體系。中國在05年以前一直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現在,雖然實施的是有管理的浮動的匯率制度,但有兩大特點:一是銀行結售匯制,二是中央銀行對外匯指點銀行所持有外匯頭寸的比例幅度管理。這實際上是一種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

4、宏觀政策建議1.堅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十分重要

從日本和德國的經驗看,日本當局為了緩解日元升值而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以犧牲國內物價穩定和帶來資產價格泡沫為代價;德國貨幣當局則堅持以國內物價和產出穩定為目標,容許馬克匯率由較大的浮動。結果是,日本進入了九十年代的“失去的十年”;而德國在度過流動性沖擊后,仍維護了本國經濟的穩定,而日本,據說是因為80年代后半期,大藏省曾經為實現匯率目標而強迫中央銀行實施寬松的金融政策。2.在堅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的同時,實現匯率改革

中國在05年以前一直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但近年來,隨著經濟增長帶來的持續順差,人民幣升值預期的越演越烈,維持固定匯率制度越來越困難了,大量的外匯占款給國內帶來了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使得中國不得不對現有的固定匯率制度進行改革。3.以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為前提,加大關注國內資產價格

本國貨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危害就是促成國內資產價格大幅度上升,最終催成泡沫。所以,關注資產價格是貨幣當局非常重要的一件事。4.連續的中長期加息周期是十分必要的

讓我們再回顧下日本當時的情況。1985年西方國家簽署了“廣場協議”。為了應對日本升值對壓力,1986年,日本央行連續四次降息,官方貼現率由原來的5%降到3%。由于改善美國經濟貶值的影響,1987年又舉行了“盧浮宮協議”,使日本的利率再次下降為2﹒5%,此后寬松的信貸和超低的利率造成了日本長期的低通貨膨脹和高資產價格膨脹。結果到1989年之后的一年內,日本央行連續5次提高官方貼現率;隨后股市一瀉千里,到了1992年夏天市值僅為最高值的1/3左右,房地產價格也下跌,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低迷。日本央行缺乏連續性的利率政策使日本資產泡沫生成和破滅機制的重要一環。

5、總結

綜上所述,在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的背景下,我國總量問題主要是投資、信貸、貿易順差的過快增長;結構問題主要是三個方面,即三大產業結構不合理、投資消費結構失衡、收入分配結構失衡。在堅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的前提下,加大匯率的浮動彈性改革,但必須以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進行漸進改革。

參考文獻:

[1]貝多廣,朱曉莉.試析人民幣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并存[J].經濟研究,2007,(9):1.6.

[2]魏加寧.從日本當年的泡沫經濟看中國當前的宏觀經濟[J].經濟界,2007,(4):6.

[3]鐘偉,巴曙松,高輝清.對當前宏觀經濟的一些看法——兼論資產價格下的宏觀調控[J].經濟學動態,2007,(10):10.

[摘要]近年來,人民幣出現了對外升值和對內貶值并存的現象。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外匯儲備屢創新高,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壓力持續增大;與此同時,人民幣在國內按購買力計算的對內價值趨于下降,主要表現為一是國內逐漸面臨著通貨膨脹的壓力;二是國內的資產價格(如房價、股價)大幅度上升。本文主要從理論上來論證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它們本來的聯系以及相應的建議。

[摘要]升值貶值購買力平價資產價格不可能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