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相關問題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30 11:11:00
導語:人民幣匯率相關問題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人民幣匯率制度自2002年底以來一直是國際金融領域內的熱點話題之一。作者結合一年多以來國內外有關人民幣匯率討論的幾個核心問題的評述,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理論上的梳理和思索,提出了一些的新的看法和研究視角。作者認為在缺乏較自由的外匯市場前提下,難以準確評價現行人民幣匯率低估還是高估了,基于主觀評價基礎上的人民幣升值觀點缺乏說服力。作者否定了匯率制度向兩極化發展的觀點,認為中間匯率制度仍有很強的生命力,國際匯率制度的發展趨勢是在穩定性和靈活性之間作權衡組合。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不是放棄匯率的穩定,應在保持基本穩定的基礎上適當增加靈活性。作者建議過渡到爬行浮動。作者還對“三元悖論”作了新的詮釋,認為只要在資本流動、貨幣政策和匯率穩定三者之間進行綜合平衡,完全可以獲得人民幣匯率穩定又同時實現資本項目開放條件下的貨幣政策獨立性。
自從日本副財長黑田東彥和與其副手河合正弘2002年1.2月4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文章,掀起人民幣匯率被低估,鼓吹人民幣應該升值以來,國內外關于人民幣匯率的研究報告和文章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本文不想對已經發表的觀點進行重復論證,也無法對所有的觀點進行總結。本文的寫作目的是試圖對前一階段討論中涉及的一些焦點問題作一個梳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理論思索,提供一些新的分析思路。
一、均衡匯率水平和市場匯率水平
在人民幣匯率的討論中,人民幣均衡匯率水平一直是焦點話題之一。它是人民幣匯率水平被高估還是低估,低估多少的論證基礎,也是支持升值和反對升值論的論證基礎。國內不少學者試圖運用多種方法建立實證模型,來建立人民幣均衡匯率和實際匯率的判斷基礎。張斌認為均衡匯率水平是同時滿足了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時的匯率水平。他用非貿易品供給和需求均衡的方程以及中長期自主性國際收支均衡作為外部均衡,并在此基礎上建立了人民幣均衡匯率模型。他的研究結果支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自2002年以來被低估,并認為中長期內人民幣升值在所難免(張斌2003)。秦宛順等人運用中國貿易條件、貿易差額和外匯儲備變化等因素驗證了中國人民幣實際匯率有升值壓力。他們建議,在保持名義匯率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應允許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有一定幅度升值(秦宛順等,2004)。但是也有學者持人民幣不存在被低估的結論,認為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人民幣實際上升值,中國出口主要依靠退稅維持增長,到2002年,這一數額已高達2000多億元,成為沉重的財政負擔。這實際上意味著,如果沒有這些出口退稅,中國相當一部分出口企業早已處于嚴重虧損甚至倒閉境地,據此,人民幣就應當貶值(王國剛,2003)。
在探索人民幣均衡匯率水平的討論中,也有人試圖通過購買力平價來判斷名義人民幣匯率的低估。由于簡單的購買力平價模型直接比較兩國的物價水平,而物價水平受該國人均收入水平及物價體系的影響頗大,難以簡單用來作為均衡匯率的依據。“有人試圖建立多國模型(張曉樸,2003),也有人試圖將其他因素作為修正系數用來修正購買力平價模型,如用貨幣需求模型加以修正,并以此作為理論上人民幣的均衡匯率水平(惠曉峰等,1999)。不過,也有學者認為發達國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匯率理論,多數對人民幣用不上。由于中國與美國的經濟發展程度、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差異甚大,無法找到適合兩國籃子的商品,從而按一價定律計算出平價。加上兩國的稅收、價格、福利、補貼政策差異很大,因此,計算人民幣對美元的絕對購買力平價,會有許多數值,從1美元等于0.5元人民幣到5元,難以令人信服,不能作為衡量人民幣匯率的依據。中國與美國的物價指數可比性不強,各有大量”非貿易品“對匯率無直接影響。因此,相對購買力平價也不能作為匯率中、短期調整的依據。(陳建梁,2000)
筆者認為,在缺乏一個有效率的外匯市場的條件下,我們無法準確評估由所謂均衡匯率所決定的名義匯率的高或低。盡管理論模型有其指導價值,但我國目前存在的外匯市場是在資本項目未開放條件下建立的市場,甚至經常項目的外匯收支也仍然存在較多的限制條件,因此,這些理論模型的運用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在資本流動對匯率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僅靠經常項目的收支狀況來判斷一國貨幣匯率水平是否低估顯然是非常片面的。而根據外匯儲備的增減狀況來判斷匯率水平的高低,也同樣存在明顯的偏差。比如,外匯儲備第一大國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日元對美元大幅度升值后,國際收支仍然長期保持順差,外匯儲備仍然不斷增加。日元由]美元兌換260日元升至110日元,很難再認為日元仍然繼續被低估。(o因此,依據國際收支狀況和外匯儲備的增減來判斷貨幣匯率的高低,說服力也不夠。所以,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筆者只贊成現行人民幣匯率水平是否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利的判斷標準,而不贊成高估低估之說。
二、兩極化和中間匯率之爭
在人民幣匯率的討論中,國際匯率體系的發展趨勢也是人民幣匯率是否應該繼續維持釘住美元的國際宏觀背景,常常被一些分析所引證。—些國外學者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之后對國際匯率進行了考察,尤其是對危機國家匯率制度的改變考察后認為,各國的匯率制度有向兩極發展的趨勢,即要么實行貨幣局一類的固定匯率制,要么放棄釘住而改為浮動匯率制。持這一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艾肯格林等(EichengreenandHausmann,1999)、費雪(Fischer,2001)和愛德華茲(Edwards,2001)等人。國內學者在論證人民幣應該放棄僵滯型的釘住美元,實行有管理的浮動時,或多或少都受匯率制度“兩極化”的影響。如王學武(2000)丁建平(2002)等人都認為人民幣匯率的改革應考慮這一國際匯率制度發展趨勢。
但是,國際學術界對匯率兩極論遠非持該觀點的人所宜稱的那樣是一個共識,對兩極論表示懷疑的也大有人在。威廉姆森(Williamson,2000)的研究就證明兩極論缺乏實證根據。據卡沃等人(CalvoandReinhart,2002)的研究,很多名義上實行了浮動或管理浮動的國家,實際上并未真正實行浮動,它們仍然在不同程度上釘住美元或歐元,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具有“害怕浮動”的傾向。最近羅高夫等人(Rogoff等,2003)的研究也證明匯率兩極化判斷并無根據,處于中間的匯率制度,即保持穩定又有一定彈性的匯率制度仍有很強的生命力,而且對發展中國家有利。國內認為兩極匯率不適合中國學者也不在少數。張斌認為,中國匯率制度選擇的多重目標決定了中國經濟在轉軌時期采取相對靈活的中間匯率制度。同時,客觀的經濟條件也不允許中國采取完全浮動或者是嚴格固定匯率制度(張斌,1999)。張靜等人的研究也認為世界上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實行的是中間匯率制度,在中國目前的經濟條件下,選擇一種適宜的中間匯率制度是最符合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張靜、汪壽陽,2004)。
筆者認為,匯率制度選擇兩極化即便曾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后出現過,也是一種暫時的現象,它并不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受金融危機沖擊之后實行了有管理的浮動并不能證明兩極化的觀點,因為他們當中有很多又在金融形勢穩定后回歸到事實上的釘住匯率制或爬行釘住。固定匯率制國家增多是參加區域貨幣聯盟的國家增加了,他們由于無法單獨維持匯率穩定才加入了區域貨幣聯盟。根據IMF的最新統計,在187個成員中,實行獨立浮動為40個,有管理浮動的為43個,參加貨幣聯盟為40個、實行貨幣局制度為8個,傳統釘住匯率制的為40個,實行水平區間釘住、爬行釘住、爬行區間的各為5個。也就是說,如果將獨立浮動和貨幣聯盟以及貨幣局看作是兩極的話,那么多數國家仍處于中間地帶。另據羅高夫等人(Rogoff,2003)的研究,在實踐中真正實行釘住或有限彈性匯率制度的國家約占成員國總數60%,實行管理浮動或浮動的只有40%.在發達國家中,由于歐元區國家被算作實行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的比重只有40%.發展中國家中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只有30%,約70%實行的是釘住或有限的彈性匯率制度。只有新興工業化國家相反,約60%選擇了浮動或管理浮動制。而且,近兩年有不少經歷危機沖擊后實行了浮動匯率制的發展中國家又回歸到了相對穩定的釘住匯率制。因此,兩極化匯率制度并不能作為國際匯率制度發展的新特征,筆者倒是認為兼顧匯率穩定和靈活性才是全球匯率體系發展的新特征。不同程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中間匯率制度,如水平區間釘住、爬行釘住、爬行區間等仍將具有生命力。人民幣匯率制度的改革也應該是在保持穩定的同時,逐漸增加靈活性,而不是簡單地向浮動匯率過渡。
三、浮動和釘住,孰優孰劣
在有關人民幣匯率的討論中,除了人民幣需要不需要升值的爭論外,人民幣是否應該浮動恐怕是爭論得的最多的問題之一。教科書上對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制的優缺點有著全面的分析論證,但匯率制度的選擇歸根到底是在靈活性和穩定性之間作選擇,浮動匯率提供了宏觀調節上的靈活性,可以使貨幣當局調節外部經濟失衡的成本降低,享有較大的國內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固定匯率則提供了穩定的微觀國際金融環境,使企業等經濟主體從事國際經濟活動的成本降低,有利于開展國際經濟活動。各類教科書上關于浮動匯率和固定匯率優缺點的分析都可以歸結到上述這個根本性的孰優孰劣的判斷上。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只有少數發達國家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選擇了釘住或爬行釘住等變相的固定匯率制。
發展中國家為什么傾向于實行穩定的匯率制度?筆者認為,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微觀經濟主體通常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強,缺乏應對匯率風險的能力;發展中國家政府為了保證國際貿易和投資的順利發展,就有必要通過固定匯率制為企業提供穩定的金融環境,降低他們的交易成本。當然,這樣做也有成本,即當外部經濟活動失衡時,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國家要付出比較高的調節成本,如果調節不當或嚴重滯后,可能會引發危機。但是,只要匯率穩定所產生的收益足夠大,這種調節成本和風險并不能讓其放棄穩定的釘住匯率制。另外,多數發展中國家宏觀經濟狀況都不夠穩定,浮動匯率制使它們的貨幣對外價值處于不斷的波動之中,這比較容易引起貨幣替換,嚴重的還會出現事實上的美元化現象。這也是多數國家在政治上難以接受的。
- 上一篇:審計黨組踐行科學發展觀活動分析檢查報告
- 下一篇:審計財政科述職述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