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發行機制及制度保障
時間:2022-03-13 10:45:21
導語:數字貨幣發行機制及制度保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數字貨幣是現代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推動數字貨幣的發展,本文運用規范的分析方法,從貨幣層次、發行數量、技術支撐、發行主體分析了數字貨幣的發行機制,最后提出了數字貨幣發行過程中的制度保障。具體是:加強法律保護、加大宏觀管理力度、利用大數據分析提升技術能力、進一步完善區塊鏈技術。
隨著現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全球范圍內的支付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字貨幣的出現對中央銀行的貨幣發行與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在區塊鏈視角下對數字貨幣發行機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實踐意義,可以更好地促進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也符合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思想。未來十年間,區塊鏈技術引領的數字貨幣將對現代金融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數字貨幣的發行機制
1.貨幣層次。傳統的貨幣層次劃分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出現的,主要是中央銀行為了加強對貨幣供給的控制。根據IMF的規定,M0是流通于銀行體系以外的現金,包括了居民手中的現金和企業間的備用金;M1即狹義貨幣,包括了M0和活期存款;M2即廣義貨幣,包括了M1和定期存款、儲備存款、外幣存款、各類國庫券和銀行承兌匯票。中國根據1994年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布暫行方法》,對貨幣層次也做出了規定,與IMF不同的是將M2做了進一步的細分,增加了M3,包括了M2和金融債券、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中央銀行通過利率等標桿來調節全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從而在宏觀上干預經濟的發展。對于數字貨幣的界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不能將其簡單地歸納為M0、M1或M2,在中央銀行尚未做出官方權威的解釋之前,我們先就數字貨幣與M0、M1、M2的差異來進行分析。第一,數字貨幣發行流通以后,過去的現金就不再存在(或者只充當補充使用的角色),M2自然的也就不再包括流通現金,M0和M1的投放量依舊按照現有的模式進行[1]。商業銀行使用數字貨幣從事借貸融資業務,所不同的是原來是以實物的形式體現,數字貨幣的出現就可以使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間的賬戶資金周轉更加便利;第二,數字貨幣的出現,使商業銀行不再受居民擠兌現金的影響,因為居民在購買商品及服務時,通過數字貨幣的劃撥只是從一家銀行轉移至另一家銀行的賬戶,現金依然存在于銀行系統之中,中央銀行對于資金的管控更加有利[2]。2.發行數量。傳統的貨幣發行數量理論認為,M表示貨幣需求數量,其需要多少是根據社會價格總水平(P)、社會總產出(Y)和貨幣流通速度(V)來決定的。即M=P*Y/V,中央銀行根據社會總需求以及政策需要來決定廣義貨幣的發行量。在數字貨幣體系下,社會企業和居民已經不再需要持有現金,中央銀行在制定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時候也不再需要考慮社會的現金漏損率,公眾對于持有貨幣的形式已經開始淡然,只是法定的一個數字而已,而且這個數字受到法律的保護[3]。當然,在數字貨幣體系下,其貨幣乘數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現行的貨幣乘數計算公式為k=(Rc+1)/(Rd+Re+Rc)。其中Rd、Re、Rc分別代表法定準備金率、超額準備率和現金漏損率。中央銀行實際投放的貨幣數量,可以根據貨幣乘數來計算。中國2014年末、2015年末的貨幣乘數分別是4.18和5.04,在保證M2每年增速的情況下,貨幣乘數不能輕易下降,必要時還需要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來實現[4]。數據來源: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官方資料整理而得。中國在2000年貨幣發行量M2的數值僅為13.249萬億元,當年的GDP產值為9.92萬億元,M2與GDP的比值為1.36。到了2016年M2的發行量達到了151.950萬億元,GDP產值為74.4萬億元,M2與GDP的比值為2.04,比率不斷提高,詳見圖2。數據來源: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官方資料整理而得。在數字貨幣體系下,由于現金漏損率為零,所以貨幣乘數k=1/(Rd+Re)。中央銀行只需要考慮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就可以設定貨幣乘數,進而對全社會的貨幣數量進行宏觀調控[5]。與現行的貨幣乘數相比,中央銀行設立同樣的存款準備率會產生更大的貨幣乘數,因此,如果在全社會發行相同的貨幣數量,就需要適當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以控制全社會的數字貨幣供給。這對于我國一直以來儲蓄率過高具有一定的作用,加快資金流通,也為民間投資創造良好的條件,最終有效抑制通貨膨脹的加劇。3.技術支撐。未來的央行數字貨幣將可能是基于區塊鏈技術、具有分散式賬簿特點的本位幣,并涉及包括移動支付、可信可控云計算、密碼算法、安全芯片等在內的其他相關技術。在區塊鏈技術下,可實現“點對點”的支付結算,不需要借助第三方中心化機構[6]。這將有助于我國建設全新的金融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我國支付體系,提升支付結算效率,詳見圖3。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數字貨幣,完全依賴現代密碼學的價值傳遞,這就使得可編程性將成為數字貨幣的主要技術支撐,通過嵌入相應的編程腳本,用智能合約的方式去處理一些無法預見的交易模式,保證數字貨幣在正常的金融交易中能夠快速運行。可編程腳本本質上是眾多指令匯總的列表,實現價值交換時的針對性和篩選性,即交易對手的限制。數字貨幣是運行在區塊鏈上、擁有獨立的生命周期、通過智能合約編程的方式來實現的一段業務邏輯代碼,利用此技術可以提高交易的效率,降低監管成本[7]。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任何金融交易行為都可通過智能編程的方式對其用途、方向和各種限制條件等做到硬控制,省去了以法律或者合同約束的成本。以通過數字貨幣進行國際貿易結算為例,包括票據開立、流轉、貼現、再貼現、回購等一系列業務類型,都可以通過智能合約編程的方式來實現。這一切都只需要數據貨幣的合約代碼來完成,銀行在處理的時候無需再審核貿易合同,使得結算真正成為不基于貿易合同而獨立存在,避免違約情況發生,并可根據業務需求變化靈活變更升級[8]。4.發行主體。中國人民銀行作為我國的中央銀行,除了承擔著發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的職能,還肩負著全國反洗錢工作的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負責涉嫌洗錢及恐怖活動的資金監測。在支付體系環節,維護支付、清算系統正常運行等法定職責,建設運行了第二代支付系統、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境內外幣支付系統等重要業務系統,為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公共清算平臺。數字貨幣一旦推出其發行主體必須是中央銀行,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也同樣適用于數字貨幣,并且對于數字貨幣來講,其貨幣的本質依舊沒有改變,同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與民間私自流通的數字貨幣相比,其發行流通模式完全不同,由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會采用一系列的技術手段、機制設計和法律法規,來確保發行體系的安全。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具有國家信用的支撐,其數量也是有限的,由央行擔保并簽名發行,只不過在形式上發生了變化,需要遵循現有的貨幣體系,即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二元體系的發行、流通、交易和回籠機制。中央銀行擔任著數字貨幣發行、監管職能,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宏觀管理下,從事數字貨幣借貸的中介行為,其業務依然主要包括了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在使用數字貨幣的過程中進行宏觀調控。因此,數字貨幣技術將提升中央銀行對貨幣發行和流通的控制力,使貨幣政策的運作和傳導更有效,也能使貨幣政策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穩定與發展。
二、數字貨幣的制度保障
1.加強法律保護。只有通過完善的法律和相關規章制度才能有效地保護數字貨幣的合法地位,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由中央銀行出臺關于數字貨幣的法律法規,加大監管力度,維護金融系統的穩定和有效發行,對利用數字貨幣從事的詐騙行為給予堅決打擊,處罰規則就可以參照制定的數字貨幣法,保證數字貨幣在發行過程中的合法地位。在中央銀行內部也可以設立專門的數字貨幣管理機構,對合法參與數字貨幣交易的消費者給予支持和法律保護,切實保障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對使用數字貨幣從事非法活動的主體由專門的部門進行處罰,中央銀行要以主人翁的姿態出現。2.加大宏觀管理力度。為了增強對數字貨幣的金融調控力度,政府必須加強宏觀管理。由中央銀行負責發行數字貨幣,主體地位不能動搖,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民間發行數字貨幣的無秩序狀態,更好地把控好數字貨幣的發行數量,由央行牽頭制定數字貨幣發行的實施細則,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中國于2017年1月由人民銀行推動的數字票據實驗平臺已測試成功,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已經開展試運行工作,這標志著我國的人民銀行將會成為首個發行數字貨幣并開展真實應用的中央銀行。3.利用大數據分析提升技術能力。數字貨幣的廣泛應用對現代互聯網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使用區塊鏈技術,只要掌握全部網絡的51%,就可以控制全部節點,當前的技術處理和備份都需要更新換代。之所以最近幾年數字貨幣交易所接二連三的發生被黑客攻擊的事件,主要還在于網絡的系統性安全還沒有得到有效地保障。未來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來提升技術能力,通過現代密碼技術,完善加密功能,利用系列組合,使得數字貨幣系統能夠識別持幣人,防止數字貨幣被盜用和重復使用的行為發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參與數字貨幣當事人的正常權益。保障數字貨幣在流通領域的安全性。4.進一步完善區塊鏈技術。利用區塊鏈技術發行數字貨幣,由于區塊鏈構建的數字貨幣系統會與其他平臺下系統對接產生問題,區塊鏈技術的密碼服務還需要和其他技術平臺的系統產生數據交換。為此,應進一步完善區塊鏈技術,特別是密碼學技術,實現數字貨幣的網絡節點中與存有實物貨幣賬戶綁定的方式,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數字貨幣在國際結算中的代收款業務,利用數據加密實現數據交換,完善身份驗證和網絡安全,加大數據庫建設,保障數字貨幣運行區塊鏈平臺的穩健性,完善區塊鏈技術,為數字貨幣發行后進入流通領域創造好的條件。
作者:王曉東 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
- 上一篇:數字貨幣動態及監管政策選擇
- 下一篇:人民幣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