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緒論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8-05 03:09:56

導語: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緒論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緒論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是該校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主干課,也是由多種學科和多種技術融合而成的一門應用型學科。不斷涌現的檢驗醫學新技術對大專院校培養醫學檢驗專業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對傳統《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提高課程的學習效果,作者嘗試在緒論教學階段進行了改革,以期為培養能夠適應新形勢的檢驗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緒論;醫學檢驗專業;教學改革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是遼寧中醫藥大學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主干課。課程將多種學科(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和多種技術(生物、儀器操作等)進行了融合,是研究與疾病診斷、治療、預防相關的生物化學標志物及其檢測技術和方法的一門應用型學科[1]。近年來,隨著檢驗醫學新技術的不斷涌現,臨床檢驗項目種類層出不窮,臨床醫生在診治疾病和判斷治療效果時對檢驗科出具檢驗結果的依賴程度也不斷提高,因而對大專院校培養醫學檢驗專業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對傳統《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緒論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通常授課時間為2學時,需要介紹臨床生物化學的發展簡史及現狀、臨床生物化學研究的主要內容、臨床生物化學實驗室的任務及臨床生物化學在醫學教育中的地位。課程內容較枯燥抽象,與實際聯系較少,缺乏對全書知識框架和層次的梳理、重難點的強調及學習方法的傳授,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法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通過多年教學,作者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學生學習生《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緒論的教學法。

1讓學生學習前有法可依

以往的緒論教學,按照教材的編排開篇便直接提出“臨床生物化學”的概念:臨床生物化學是在人體正常的生物化學代謝基礎上研究疾病狀態下,生物化學病理性變化的基礎理論和相關實驗室檢測指標的改變,為疾病的臨床實驗診斷、治療監測、藥物療效和預后判斷、疾病預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決策依據的一門學科[2]。由于這段概念文字繁多,令學生一時不能完全理解,加之易與大學二年級學習的“生物化學”概念相混淆,學生反映掌握起來比較吃力。若能在緒論教學中借鑒已學相關課程的經驗,讓學生在學習正式課程之前有法可依,學生對于緒論乃至后續章節中概念、原理、方法等諸多內容的學習則會更加得心應手。例如,為引出“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概念,作者在緒論教學中首先結合學生已經學過的《生物化學》課程脈絡,對本課程的整體框架進行梳理(見表1)。《生物化學》主要講授蛋白質、糖類、脂類、酶的基本元素組成、結構、性質及其代謝過程。與之對應,《臨床生物化學檢驗》主要講授人體內具有特殊意義的蛋白質、糖、脂和酶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行使的功能、水平變化、檢測方法及其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兩相比較,便于學生記憶。此外,由于學生還未進入臨床實習階段,難免在學習檢測技術方法時覺得相關內容過于抽象。作者則指導學生結合已經學習過的《基礎醫學實驗基本技能》課程,將其中某些儀器操作和實驗技術的學習心得進行學習,兩相比較,便于學生理解。在緒論教學中,傳授給學生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信心。

2讓學生在思想上有積極性

以往的緒論教學,教師在提出“臨床生物化學”的概念后,即開始依次介紹臨床生物化學的發展簡史、現狀及臨床生物化學在實驗室的任務等內容。而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大都為理科生,對課程的發展歷史不感興趣,也覺得與自己關系不大。此外,由于尚未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實驗室任務理解并不到位,認為其過于抽象。還有某些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對化學學習就非常吃力,因而在課程學習伊始便產生了畏難情緒。這些不利條件不僅影響了緒論的學習效果,更會嚴重影響后續章節的學習效果。若要從思想上調動學生學習《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積極性,就要在緒論中闡明學習該門課程的必要性。首先,強調本門課程是同一學期另一門全英文專業課程《ASCPI考試》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中文內容沒能消化理解,那么英文題型的解答就會更加吃力。其次,強調本門課程所學內容也是臨床醫學檢驗技師(士)資格考試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此項考試是考察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知識和能力的重要考試,也是其取得資格證書和晉升職稱的重要依據。最后,強調學好本門課程即可對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常見疾病(如感冒、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的檢查結果(如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血脂、心肌酶譜等)及體檢報告內容進行自主分析,以激發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興趣,令其產生學習動力。

3讓學生在學習時有側重點

以往緒論教學,由于教學時間有限(2學時),只包含臨床生物化學的概念、研究內容、應用領域及先進技術等內容。教師若能在學習《臨床生物化學檢驗》之初的緒論部分就明確課程考核的標準,那么學生在入門時就有了切入點,也能更快進入學習狀態。一方面,作者在緒論的講解中,會對后續各章節“掌握”“熟悉”和“了解”這三方面內容在期末考試中的所占比例加以說明,以便讓學生在學習時有所側重。同時,也要向學生明確本門課程的總成績是由出勤、課堂提問、實驗操作等多方面量化考核而來,而不僅僅是靠一張期末考卷結果,避免學生單純背書應付考試。另一方面,還要跟學生交代一下各章節的計劃學時數,使學生對教材的知識安排有一個整體認識,了解到將要學習哪些主要內容,有哪些重難點內容,以便學生能夠提前預習,做到心中有數。如此一來,雖然增加了任課教師的負擔,但在課程之初自然而然地提出課程的總體要求,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令其在后續章節的學習中效率更高。

4讓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保持前沿性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3]的實施和完成,以大數據分析、生物信息學[4]為基礎的醫學研究,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都對生物醫學類課程的緒論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臨床生物化學檢驗》作為一門飛速發展的科學,隨著檢驗醫學新技術的不斷涌現,臨床檢驗項目種類層出不窮,同樣面臨緒論部分教學內容相對滯后、教學手段單一、需要及時更新的問題。以往緒論教學中,依據教材編排內容,在介紹“臨床檢驗診斷方法和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研究”部分會從DNA、RNA和蛋白3個層面將基因芯片[5]在檢驗醫學中的應用進行詳細闡述,包括出生疾病干預工程、腫瘤的分子病理學、自身免疫疾病等,旨在拓展學生的視野。然而,基于二代測序[6]比對全基因組范圍的突變情況從而預測和診斷疾病的技術出現,以其高效性和準確性正逐漸替代基因芯片技術。全新的產前診斷技術,如產婦外周血中胎兒游離DNA無創性產前診斷[7]、耳聾基因檢測[8]、羊水檢查[9]等都隨著二代測序技術的普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10]的飛速發展及日趨成熟的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療法)[11-12]也為癌癥患者帶來了希望。當今大學生具有較高的求知欲和創造性,若能在緒論課中多舉上述與課程和生活相關的前沿技術,學生學習起來將更有興趣。此外,為了適應檢驗技術的飛速發展及新形勢下教學發展的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例如在緒論中嵌入教學微課、視頻、音頻等數字化教學資源,布置課后相關論文閱讀等,均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5及時與學生溝通進行反思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是為本校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大三上學期開設的一門重要主干課。其屬于小班型授課,教師與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并且通過上課時觀察學生的表情即能了解到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接受情況。課間休息時,教師可以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詢問學生的聽課感受,了解學生以往相關基礎課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對課程所學知識未來的應用,包括畢業論文選題方向、檢驗師資格考試、相關專業考研專業課復習等給學生進行鋪墊講解。這樣既能增進師生感情,也方便教師進行緒論教學的反思和總結。

6小結

綜上所述,緒論是教師和學生的第一次接觸,通過一堂好的緒論教學,可以建立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對全課程的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某些教師往往由于課程教學任務重,而對緒論部分分配學時較少,甚至幾句話帶過不講。殊不知緒論部分的講述,可以讓學生過渡;梳理全書章節內容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和對知識學習的抵觸,而學生反饋不佳對教師的授課效果也必將產生影響。《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緒論教學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如何講好緒論,值得每個醫學檢驗專業授課教師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尹一兵,倪培華.臨床生物化學檢驗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1-5.

[2]府偉靈,徐克前.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

[3]駱建新,鄭崛村,馬用信,等.人類基因組計劃與后基因組時代[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3,23(11):87-94.

[4]王俊,郭麗,吳建盛,等.大數據背景下的生物信息學研究現狀[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7(4):62-67.

[5]蘇寧,楊麗,劉娟,等.基因芯片技術的國內應用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訊,2016,27(2):289-292.

[6]馬麗娜,楊進波,丁逸菲,等.三代測序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畜牧獸醫,2019,46(8):2246-2256.

[7]李玉芝,任景慧,林琳華,等.大規模并行基因組測序技術應用于無創產前診斷染色體非整倍體的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41(4):475-480.

[8]袁慧軍,盧宇.新一代測序技術在遺傳性耳聾基因研究及診斷中的應用[J].遺傳,2014,36(11):1112-1120.

[9]席小紅.高齡孕婦孕中期血清學唐氏篩查及羊水檢測的意義[J].廣東醫學,2016,37(增1):95-96.

[10]任云曉,肖茹丹,婁曉敏,等.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在基因治療中的應用[J].遺傳,2019,41(1):18-28.

[11]陸憶娟,馬愛霞.CAR-T細胞免疫療法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系統綜述[J].中國新藥雜志,2020,29(5):534-540.

[12]王思佳.CAR-T療法技術發展綜述[J].科技與創新,2018(15):56-59.

作者:郭雋馥 張越時 郭勝男 苗蘭英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