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教學素質培養探討

時間:2022-03-29 08:54:54

導語:生物化學教學素質培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化學教學素質培養探討

摘要:在中職衛校農村醫學專業的生物化學教學中,筆者針對該專業的工作環境及職業特點進行適宜的教學設計探析,科學地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職業素質。

關鍵詞:中職衛校;農村醫學專業;生物化學教學

2010年以來,中等衛生職業學校開設了農村醫學專業,其目標是培養具備參加臨床執業助理醫師考試資格的從事疾病診療與預防保健事務的初級衛生人才,為邊遠貧困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提供“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基層臨床醫務工作者,也是達成我國政府承諾的“人人享有基本衛生醫療服務”的目標,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特別是農村人口“看病難”問題的有效途徑。農村醫學專業的生源一部分是來自農村的有一定臨床經驗但專業基礎比較薄弱的赤腳醫生,還有一部分是有志于農村醫療事業的初中畢業生,他們的文化基礎、學習能力、醫學水平及年齡參差不齊,對教學帶來了很大壓力。生物化學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是以人體為對象,研究人體的化學組成、體內發生的反應及代謝過程的學科。通過系統學習,學生能熟悉正常人體機能、了解發病機制,在實際工作中對疾病的預防與診治、掌握藥物在患者體內的藥理作用與毒副作用都有著巨大的作用。對于農村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好生物化學這門課就顯得非常必要。如何在生物化學教學合理設計適宜的教學方案,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及職業素質,為我國的農村醫療事業提供合格的基層臨床人才,更好地為農村百姓服務。

一、合理設計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1.LBL教學法:中職衛校因學制短,課時少,生物化學教學大多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即傳統講授式教學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生物化學課程體系龐大、結構嚴謹、內容廣泛、知識點零散、概念抽象復雜,通過LBL教學法能讓他們對學科知識體系形成全面完整的架構。LBL教學法依然是學生系統掌握生物化學知識、培養基本專業能力與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主要手段。隨著計算機技術及網絡通信技術的應用,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的應用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緩解了對抽象復雜理論的理解與繁雜知識的強行記憶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保證教學任務基本達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引入各種教學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觀能動性也是非常必要的。2.微課(MicroLearningResource)教學法:核心就是微視頻教學,將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特定環節制作成微視頻,結合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練習測驗等各種輔助教學資源,經資源優化組合,構建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教學環境。如在“氨基酸代謝”中,可將蛋白質的生理功能,蛋白質的營養價值,蛋白質的營養互補作用,氨基酸的代謝概況,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人體內氨的來源與去路等知識點事先制作成微視頻,提前發送給學生進行課前準備,并在課堂上根據教學進程適時提取相關視頻進行重點強化與互動。其視頻時間一般為5~8分鐘,只針對1~2個知識點,其針對性很強,能做到精致教學,便于其通過網絡傳播。為學生課前準備、課后鞏固提供資源支持,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也方便教師在課堂上的針對性教學,有充足的時間開展課堂討論與師生互動,有效地進行課堂評價,及時發現教學疑難點及遺漏點并予以加強完善。3.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如在學習“脂類代謝”時,可課前引入:脂肪為什么會成為人體的主要能量儲存者?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為何人們更傾向食用植物油而不是動物油?高脂血癥與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肌梗塞等疾病有何關系?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并通過課堂分析討論得出相關結論。1克脂肪在體內氧化分解可產生38.94kJ的熱量,是體內其他能源物質產能的2倍以上,且脂肪易在人體內貯存,故而成為人體理想的能量儲存者。人體的必需脂肪酸全是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油中,而動物油基本是飽和脂肪酸形成,人體自身可合成,雖說動物油口感更佳,但就營養價值而言遠不如植物油,過多的攝入動物油還將加重人體脂肪代謝負擔,容易導致高脂血癥。而高脂血癥的出現,將使血漿膽固醇沉積于動脈血管內膜,形成脂斑層并不斷擴大增厚,使血管硬化,進而發展為動脈管腔狹窄,此現象出現在冠狀動脈,則易引起心肌缺血乃至于心肌梗塞或梗死。又如在學習到“酶作用的特點”時,可提問:為什么發高燒對病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等等與生活或專業密切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理解、記憶。在生物化學課程中有許多可供開展PBL教學的環節,即有利于學生對生物化學相關理論與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記憶,也有助于提升學生分析與探索能力,加強知識綜合應用水平。4.病例分析教學法: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適時地將教學內容與農村常見疾病相結合。如在“酶的不可逆抑制”教學中可引入有機磷中毒病例,有機磷農藥是我國農村用量最大、使用廣泛的殺蟲劑,農村常發生各種原因口服或誤服的事件和農藥噴灑作業時防護不當導致農藥從皮膚及黏膜吸收進入體內或經呼吸道吸入體內的事件。有機磷農藥是膽堿酯酶的不可逆性抑制劑,進入體內后迅速與體內的膽堿酯酶結合,使酶失活。膽堿酯酶活性被抑制后,喪失了水解乙酰膽堿的功能,導致膽堿能神經遞質不能及時分解而堆積,引起迷走神經持續高度興奮的中毒癥狀,產生嚴重的神經功能紊亂,特別是呼吸功能障礙,患者可因呼吸衰竭和缺氧死亡。解磷定與有機磷的親和力更大,能解除有機磷對膽堿酯酶的抑制,使酶恢復活性,解磷定成為臨床上搶救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的常用藥物。再如:隨著我國環保政策的不斷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毒蛇傷人事件也明顯增多。在“蛋白質化學”中針對蛋白質特性引入蛇傷病例,分析蛇毒成分,認識蛇毒的毒性蛋白質本質,對蛇傷防治有很好指導作用。農村常見病例的分析,真實地感受所學知識的實用性與有效性,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讓學生更貼近臨床實際,使學生對農村臨床工作產生更大的信心。

二、重視學生職業素質培養

1.溝通能力的培養:病人就診時,渴望醫護人員的關愛、溫馨和體貼,要求醫護人員能從患者的角度上思考和處理問題,在教學與課堂互動中有意識的加強學生準確嚴謹的語言表達,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的醫者在溝通時,能將患者的問題清晰、準確地表達給患者及家屬,不至于引起歧義或誤解。良好的醫患溝通,有助于對患者病因、病史、病情的準確了解,決定了疾病診斷正確與否,是醫療診斷的需要,也有助于醫療方案的確立與實施。醫患溝通作為醫患關系的潤滑劑,聯系醫患雙方的紐帶,在我們的臨床醫療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可在課前準備、課堂分組討論與互評、課后鞏固交流等環節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團隊協作的培養,深刻理解分工協作的重要性。診療活動不僅僅是醫者一人的工作,需要科室內醫護團隊的通力合作,還需要各臨床科室間協作及輔助科室間的協作甚至醫院間的協作。在現代醫療發展中,以患者為中心的協作已常態化,醫師、藥師、護士組成治療團隊共同為病患提供診療服務,使醫院化作一個整體,更好的應對各種疑難雜癥和突發醫學事件。3.醫德修養與社會責任感培養:醫德修養是衡量一個醫生行為規范的價值尺度。醫學生要從開始接受醫學教育時起就應高度重視對醫德的自我養成,自覺接受醫德鍛煉。醫學生的培養,不只是專業能力的培養,還是醫德修養的培養。醫德與醫術是合二為一的,崇高的醫德存在于對患者的精心診治之中,態度上謹慎認真,對病人一視同仁,醫德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患者的安危。社會責任感是一種超越個體欲望、需求和利益的價值取向,驅動個體不計回報地幫助他人和奉獻社會。醫者的社會責任感就是指醫者由內而外散發的道德感,其表現為熱愛醫學、救死扶傷、心懷仁愛等,使他們在學習中勤奮努力,臨床上心懷病患,對病人高度負責就是對生命高度負責。

三、結語

我國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的80%,對于處于臨床第一線的鄉村醫生來說每天醫務工作繁重,只有具備較為扎實的專業能力與良好的職業素質才可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基層醫務工作。

參考文獻:

[1]閆廣慶,劉國祥,黃國瓊,周峰,任家順.試論醫務人員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J].醫院管理論壇,2013,30(06):6-8.

[2]王心旺.醫學生的醫德修養與人文視角下的素質教育[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0,(03):59-60.

[3]黃四林,韓明躍,孫鈴,尚若星.大學生公正感對其社會責任感的影響———社會流動信念的中介作用[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68-74.

作者:李劍 單位:福建閩北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