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學科素質教育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28 10:59:00

導語:初中化學學科素質教育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化學學科素質教育分析論文

素質是人們自身所具有各種心理的、生理的、外部形態等方面的穩定性特點的綜合,即所謂稟賦。素質教育是在先天稟賦的基礎上,經過教育和訓練,使受教育者形成或發揮適應社會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就中學生而言,就是培養他們具有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全面發展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心理情感、身體條件和勞動技能。

九年義務教育是公民的素質教育。初中化學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學科,必須研究如何從學科本身出發來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服務,即通過化學基礎知識教育,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使之具備科學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與此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及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材比較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目的和任務。《大綱》中明確指出:“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著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以基礎知識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它改變了以往教材中過分重視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忽視學生能力培養的弊端,而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重視了科學態度、學習方法及興趣的培養;重視了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及自學能力;重視了通過介紹中國化學工業發展狀況及最新成就,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保護環境、關心自然、關心社會的情感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這些都體現了貫徹素質教育的總目標。

中學化學教學如何體現素質教育呢?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要轉變觀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軌

“素質教育”是相對于“應試教育”提出的,它們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觀、質量觀、學生觀不同,即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使學生全面發展,是否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在如下幾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從培養目標上看,素質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應試教育只重視智育。從對待學生上看,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應試教育只面向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從教學內容上看,素質教育著眼于素質的全面提高;應試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從教學過程上看,素質教育注重啟發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應試教育則是教師一講到底,學生只是聽講。

從教學方法上看,素質教育是師生雙向活動,變講授為訓練,優選最佳的教學方法;應試教育則為“滿堂灌”,學生被動地學習。

從學生負擔上看,素質教育目標是當堂理解,重視學科能力的提高;應試教育是大搞題海戰術,學生不堪重負。

從教學效果上看,素質教育的任務為大面積培養合格學生,應試教育側重個別尖子學生而且多為高分低能,大面積學生不合格。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應試教育是以追求升學率為根本目的的陳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質,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堅決反對應試教育,毫不猶豫地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這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關鍵。它關系到我國兩個文明建設的水平,關系到我國21世紀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因此轉變觀念是當前中學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作為化學教師應當毫無例外地把素質教育落實在日常教學之中。

首先,要認真領會大綱。新大綱是根據義務教育的性質和任務制訂的,化學義務教材又是根據我國國情、化學學科的特點和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而編寫的。大綱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注重了化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實際,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傳統知識和現代知識,本學科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等各個方面的聯系。因此教師正確執行大綱,就能保證化學教學從單純的以升學為目的的應試教育轉變為公民的素質教育,從只重知識傳授轉變到重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從只重書本轉變到理論聯系實際,從只重智育轉變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

其次,要把素質教育的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中。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師在備課時應注意制定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學生學習情感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落實,使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都能得以提高。

最后,加強學法指導,注重能力培養,這是教學觀念轉變的具體體現。知識和技能是學生形成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的必要條件,是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學法上的指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使學生的素質得以提高,使素質教育落實在日常教學之中。

二、化學基礎知識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在化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中突出觀點的教育及科學態度和科學學習方法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初中化學教材是按義務教育大綱編寫的,它的體系是必學與選學相結合、課堂教學為主與閱讀和家庭小實驗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比較科學的體系,使教材延深到了社會和家庭,使化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科學技術、生產勞動相聯系,是一本進行化學素質教育的好教材。

因此,深刻理解大綱,鉆研教材并且體現在日常教學中,是進行素質教育的關鍵。化學課的講授主要目的是在教會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通過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制法和用途;通過一些定性的驗證性實驗,培養學生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通過化學計算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定量地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雙基知識的同時初步形成用化學觀點和化學方法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總之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方法,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上,而不能放在單純為解題而解題的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化學課的教學應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可以從日常生活和社會生產中的化學現象出發,深入到化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等基礎的化學知識,再經過解釋、練習,使學生對新知識學得實在,理解深刻,初步形成進一步學習和工作的能力。特別是新大綱和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比原大綱和教材在化學基本概念和理論方面適當降低,而在元素化合物知識方面適當拓寬;化學計算難度和數量上大幅度的降低,化學實驗略有加強。這種變動適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符合義務教育培養目標。

例如初中化學元素化合物知識,除以碳、氫、氧、鐵等金屬和非金屬及化合物知識為主,介紹了酸堿鹽之間的反應外,還介紹了空氣、水、煤、石油、環境保護、能源、人體健康與化學的關系等與公民素質教育有關的知識。這部分知識比較零碎,龐雜難記,在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注意歸納和總結。如在學過H2,O2,CO2三種氣體之后,可組織學生利用教材P.115的儀器,讓學生選擇儀器進行操作制取三種氣體,這樣從H2,O2,CO2三種氣體的實驗室制法開始,對實驗藥品、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收集方法及實驗中注意事項進行總結、歸納,然后再通過實驗復習H2,O2,CO2各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實驗現象及有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等。

再例如:可設計一組C,H2,CO三種還原劑實驗對比,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到系統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高。

這樣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歸納總結,培養了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他們的能力得以提高,同時促使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形成。

三、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大綱》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化學實驗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學中要堅決反對“黑板上畫實驗,課堂上講實驗,課下背實驗”的應試模式,要把教材中選的82個演示實驗認真做好。做到課前進行周密的準備,使現象明顯,效果良好,讓全班學生都看清楚;實驗時要做到操作規范化,并注意啟發引導學生從具體觀察上升到抽象思維。對10個分組實驗應要求學生做好預習,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聯想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判斷,認真做好記錄,填寫實驗報告,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對于8個選做實驗和10個家庭小實驗,在課外活動中老師應指導和鼓勵學生做,培養他們綜合運用知識,善于自學和勇于創新的意識。

為保證實驗成功,還應進行心理素質的教育。首先,應克服依賴心理,獨立完成實驗,必須自己擁有第一手資料,親手做,親眼看,用腦想,只有親自參與,才能從成功中得到喜悅,從失敗中通過總結得以提高;其次,應教育學生克服膽怯,怕失敗、危險的心理,用科學家不畏艱險探求科學真諦的動人事跡教育學生,啟發他們大膽實驗;再次,還應注意向學生介紹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偶然現象,使他們心中有數,實驗時踏實。

教學中應注意化學實驗的教學,不斷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使化學實驗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