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調動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4 10:33:00

導語:化學教學調動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教學調動管理論文

摘要受高考改革的影響,化學課程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明顯降低,使得化學教師重新又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在與其它科目的“爭寵”中有一席天地,本文認為首先必須能夠展現化學教師的個性特征,然后是化學教學內容的個性特征。只有鮮“活”的化學教師,鮮“活”的化學教學內容,才能創造鮮“活”的化學教學交往的主體。

關鍵詞化學教學系統優質化學教學化學教師素質

個性特征化學教學交往活動教學主體化學課程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出自宋朝朱熹的《觀書有感》,其字里行間充滿了田園的新鮮的空氣分子,其最醒目的兩個字“清”、“活”,除了其銳不可擋的詩情畫意的神韻外,細細琢磨之余,也不乏其哲學底蘊的色彩。我想,化學教學交往活動中,化學教師倘若能充分挖掘自身、教學內容及主體學生中的“活躍分子”,那么化學優質教育這條渠水不也“清”了嗎?為什么要這樣說呢?

一、化學教學的特殊性及必要性

化學教學系統作為素質教育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有三個最基本的要素:化學教師、學生、化學教學內容。化學教師和學生(集體)之間借助化學教學內容這一主要中介,是通過人際之間的相互交往過程來實現認知信息、心理、動作及情意態度的交流和溝通的。而且,正是這樣的交往過程,實現著化學素質教育的各項目標:掌握化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寓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科學的自然觀和價值觀,并且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因此,化學教學活動是人類多種交往形式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特殊性體現在:這種交往過程展開的情景是由化學教師、學生、化學課程教材、化學實驗儀器、特定的教學氣氛和師生關系等因素共同構成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情境。但受高考改革的影響,化學課程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已明顯降低,然而化學的發展對人類進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化學未來的發展對人類現行生產力要素的制約,又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所不敢怠慢的化學教學的事實。

二、化學教學的內隱性因素

記得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習理論的創立者班杜拉指出“行為、人的內部因素、環境影響三者彼此相互聯結、相互決定”;“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性格、氣質上的特征激活不同的社會環境反應。不同的環境反應又反過來影響了個人對自我的評價,從而導致氣質與性格的某種程度的改變。”這說明,化學教學交往的社會情境作為一種特殊的環境影響,與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其內部因素之間是循環或交互作用的,化學教師通過其教學行為所投身出來的個性特征,可作為一種刺激模式或環境影響,與學生的行為及其內部因素發生交互作用。經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素質及整個素質教育過程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還記得我國古代教育名著《禮記·學記》中有這樣的論述:“要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否則就會“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由此,我想,創優質化學教學的根本因素在“化學教師”。只有專業化的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從講課走向真正意義的“教”與“學”,才能以教師教育能力的最大化來滿足學生獲得最良好的教育。化學教師教育能力的最大化的實現,就是要將教學活動交往中“活”的因素激活開來,內隱因素往往是關鍵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性、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礎上,深化我們的化學素質教育。

三、創造“鮮活”的化學教師

很多優秀的化學教師,在他們的觀摩課教學活動中,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與其他人的也都大同小異,但他們個性化的教學風格,卻給學生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從而對學生許多心理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也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而這種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機智、教學創造,關鍵在于教師自身的素質。首先,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博愛之心。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沒有高尚的人格啟迪人,教育是空白的。其次,教師既要有廣博的專業知識,又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既要有嚴謹的教風,又要有充沛的熱情和幽默感;既要有為人師表的責任感,又要有教學上的民主精神。如果沒有扎實的教學功底,教育就很難傳授科學的知識信息,更無從解決學生提出的社會和生活中遇到的化學問題,合理解釋大千世界中出現的化學現象。如果教師不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理論,教育就不能熟諳學生心理,就不能搞好創設情境的設計,也就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果沒有豐富的情感,教育也就談不上以情動人,沒有幽默的語言,學生聽課如同嚼蠟,就不會產生感情和知識兩方面的共鳴。如果教師沒有民主的教學精神,踏上講臺,擺出一副嚴肅的面孔,學生聽課就比較壓抑。這樣的教育,師生的情感交流受阻,不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更談不上培養創造型人格。

人自身的素質,絕大多數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天學習和培養。我想,培養這種高素質的個性特征,不但要讀專業書,更多的是自己喜歡讀的文學、科學諸方面的書,它們是專業知識體系不可或缺的補充。只有充分讀書,創造的泉涌才不會枯竭。同時,還要走近自然,走近生活,充滿好奇與進取心地廣泛涉獵,在凝想與遐思中,品味自然與生活的詩情哲理;還要在網上求索,在“礦藏”與“陷阱”間穿行,學會搜集,學會篩選,學會重組,將是信息時代自主學習的創造性的空間。

四、塑造“鮮活”的學生主體

完整的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傳授過程,也是一個情感傳授和心理調節過程。具體地說,就是教師應時時注重創設化學教學的美好情境,走進學生心中,重視學生對過程的參與、親歷,關注學生的經驗背景和意義網絡,在科學思想的指導下,辯證地處理好師生情感,藝術化地使教學雙方感情暢通交流,產生和諧的心靈感應,追求“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要力避“灌輸式”、“填鴨式”對生命個性的扼殺。只有師生關系融洽了,我們學生的一切智慧才將在教師的面前一展無遺,我們的學生也將是最具鮮明個性特征的、孕育無窮活力和創造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總之,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充分調動這些“個性特征”的亮麗色彩,才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那么我們的化學優質教育也將不會再黯然神傷啦!我們化學教育這條渠里的水也會變得更“清”!本人拋磚引玉,文中不盡、不當之處,懇望廣大同仁賜教、斧正。

參考文獻

龐學光《關于隱性課程的探討》;韓進之《教育心理學綱要》;盛昌兆《師生共振教學》;《化學·人類·社會》;《中學化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教師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