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失喉者再造術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6:19:00
導語:長期失喉者再造術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90年10月至2002年11月我院共收治失喉患者122例,其中男118例,女4例,在圍手術期我們針對二次手術患者的特點采取了不同的護理方式,現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患者男118例,女4例,其中60歲以上33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62歲,平均46歲。失喉時間2個月至6年,平均37個月。均為患喉癌行喉全切除術。
1.2手術方法
1.2.1體位和麻醉:仰臥頭伸位,經原氣管造口插管全身麻醉。
1.2.2切口:在頸正中氣管造口上、下方作切口,上至舌骨,下達胸骨表面。在氣管造口一側作角形皮膚切口,邊長約5~7cm,角約45°~60°,角位于頸外側,兩邊與頸正中切相交。角處切口只切皮膚,勿切斷頸闊肌和帶狀肌。然后分離咽淺層組織,在氣管造口上緣2.0cm處切開下咽黏膜與氣管造口上緣,縫合形成新喉的后壁,將角形皮瓣相轉縫合,形成喉的前兩個側壁。
2護理對策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病人術前處于矛盾的心理狀態,首先是渴望恢復講話,對再手術及術后并發癥存有焦慮及恐懼,同時對術后期望值過高,因此我們要幫助病人堅定生存信念,樹立重新獲得語言能力信心,使病人了解并相信術后可以發音清楚,尤其是對病人家屬介紹二次手術與傳統手術的區別、優點及愈合情況,并注意觀察病人的情緒,使其樹立信心,配合治療。
2.1.2術前準備:由于病人再次手術要全面檢查,如心電圖、胸透、化驗、彩超等,故掌握患者身體狀況以便術后護理觀察。術區皮膚備皮,對胡須重、肥胖頸部較短的患者要連續備皮3天。術前1日給予呋喃西林液漱口清潔口腔,因術中術后用藥給予抗生素皮試、術晨留置胃管及尿管、術前30分肌注阿托品、度冷丁、非那根等。備好405A監護儀及時測量觀察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備好麻醉床、吸氧管、負壓引流器、備好紙和筆、寫字板,做好形體語言訓練以便術后表達自身要求,做好房間消毒處理。
2.2術后護理
2.2.1體位:患者要保持頭部低,下頜內收,去枕平臥位,這樣可減輕皮膚張力,當病人坐起時由陪伴人員一手放病人肩下,一手放病人頭枕部,雙手同時用力扶病人坐起。
2.2.2氣管切開護理:室內保持一定溫度和濕度,氣管內給予滴入自配化痰液。內套管4小時沖洗一次,每日做霧化吸入2次,每天換氣管套管墊2次,保持清潔,及時檢查氣管套管系帶松緊度。
2.2.3發音功能訓練指導:患者在創口恢復順利情況下,術后四天開始練習發音,首先要深吸一口氣,然后堵住氣管套管口,平穩地做呼氣發音,每天堅持做1~3小時。
2.2.4吞咽功能訓練:我們將嗆咳分為四類:不需用任何措施即可進食者為無嗆咳,只采用封閉法者為輕度嗆咳,采用壓迫法為中度嗆咳,采用氣囊者為重度嗆咳。若患者為輕度嗆咳,我們采用封閉法,囑患者低頭先吞幾口小饅頭、香蕉或其它成團塊的食物。如無嗆咳接著進其它食、水,如順利則拔除胃管,但每次進食后用手指堵管用力咳出殘余喉內食物。如上述方法仍嗆咳時可采用壓迫法,將手指放在近氣管套管上方的頸部正中皮膚上,吞咽時向后輕壓皮膚,此時新喉腔被封閉,指壓至進食完畢。患者以上兩種方法均嗆咳時就采用氣囊法,取和所戴氣管同號或小一號,麻醉套囊剪去囊外多余橡皮,套在氣管套管末端,按更換氣管套管的方法插入氣管內,進食前經氣囊的導管部注入3~7ml氣體,鉗夾封閉導管防漏氣。患者堵住氣管套管開口發不出音時,表明氣體不足夠氣管已封閉,此時要進食、水,進食后20分鐘左右松開鉗夾,放出氣體,同時堵住管口咳出殘余食物。
3健康指導
患者為二次手術,大部分患者的吞咽動作需要經過慢慢的學習、適應和調整過程才能恢復正常。要鼓勵病人加強訓練,說明誤吸致進食嗆咳是術后的正常現象,隨著康復過程吞咽功能很快恢復正常;積極指導和要求家屬在情感、經濟、地位上支持和尊重患者,注重氣管口的自我護理,教給病人對著小鏡子進行氣管套管的卸裝及消毒方法,防異物落入和感染,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并定期復查。
4結果
4.1刀口愈合情況122例病人Ⅰ期愈合119例,其中肥胖且頸部較短的病人56例,占47%,大劑量放療為2例,糖尿病5例,由于采取術前頸后伸運動,術后時刻頭低位等護理對策得當,刀口愈合較好,另3例延期愈合。
- 上一篇:辣椒無公害栽培技術管理論文
- 下一篇:辣椒高產栽培技術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