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小管癌病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09 11:04:00

導語:乳腺小管癌病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乳腺小管癌病理分析論文

【關鍵詞】乳腺小管

乳腺小管癌(tubularcarcinoma,TC)是乳腺癌中少見的一種病理類型,以往由于對其認識不足及診斷標準掌握不一致,導致文獻報道其發病率相差較大。作者報道自1996年12月至2006年12月間具有完整臨床病理資料手術切除的乳腺小管癌標本15例,著重探討其組織形態學、免疫組化特征及鑒別診斷要點。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15例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0~58歲,平均45歲。按WHO(2003年)乳腺腫瘤分類標準,診斷為單純型12例、混合型3例。腫瘤部位:外上象限8例、外下、內上象限各3例,乳頭乳暈下1例。5例行乳腺癌根治術,7例行改良根治術,3例行保乳加同側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僅有1例(混合型)發現2/20只淋巴結內有轉移灶。

1.2方法

將蠟塊重新包埋、切片,常規HE染色,光鏡觀察組織病理學特征,并對全部病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免疫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二步法,操作及陽性判斷標準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所用一抗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C-erbB-2、SMA、P63,均購自上海××公司。

2結果

2.1病理檢查

(1)巨檢:15例手術切除標本,腫塊直徑0.5~2cm,平均1.1cm。切面灰白色或灰白間灰黃色,無包膜,質地中等或硬。(2)顯微鏡檢查:腫瘤由分化較好的小管狀結構組成,小管為開放性,呈圓形或卵圓形,部分小管一側形成銳角;小管由單層上皮細胞構成,上皮細胞小而較規則,輕度異

型,核分裂像少見;小管缺乏肌上皮細胞,但可見一些小管周圍包繞不完整的基底膜成分;小管之間為富含細胞的結締組織間質。3例混合型,其混合成分均為浸潤性導管癌。另有2例間質出現散在分布的、細小的鈣化。

2.2免疫組化染色

15例均行ER、PR檢測,ER均陽性(其中11例強陽性,包括2例混合型),PR陽性13例(其中9例強陽性,包括1例混合型);12例行C-erbB-2檢測,2例陽性(其中1例強陽性,為混合型);10例行SMA、P63檢測均陰性,證實小管結構缺乏肌上皮成分。

2.3隨訪

有完整隨訪資料的12例,隨訪時間8個月~10年,11例無復發生存,1例(混合型)術后20個月出現骨轉移,至今術后28個月,尚帶瘤生存。

3討論

3.1病理診斷

乳腺小管癌的確切病理診斷標準一直有爭議,有些學者建議采用100%具有小管狀結構的嚴格標準,而其他學者建議采用小管狀結構腫瘤范圍必須>90%。而作者認為WHO(2003

年)關于乳腺腫瘤分類中建議小管狀結構>90%者為單純型,50%~90%為小管狀結構同時伴有其它類型癌者為混合型較為實用,本組采用此類分型法。

3.2發病年齡

乳腺小管癌的發病率低,僅占乳腺浸潤性癌的1%~2%。多數研究報告其發病年齡為40~60歲,平均50歲,高齡和絕經后的女性高發,本組病例發病年齡30~58歲,平均45歲,其中30歲、32歲各1例,提示乳腺癌的發病有某種程度上的年輕化趨勢,但需要更多資料的驗證。

3.3典型組織學特征

腫瘤組織由分化較好小管狀腺樣結構組成,呈開放性,

部分小管呈銳角狀;小管由單層上皮細胞構成,上皮細胞小而規則,輕度異型,部分有頂漿分泌,核分裂像少見;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小管周圍可見富含細胞的纖維性間質。據報道[1]有47.5%的病例出現導管內癌成分,其中微乳頭狀和篩狀生長方式分別占60.7%和26.1%。部分病例間質可出現鈣化。鈣化成分被認為是一種草酸鹽結晶,在組織切片檢查時易疏漏,而在鉬靶X片上易識別[2]。

3.4鑒別診斷

(1)硬化性腺病:其腺管常被增生硬化的纖維間質壓迫而明顯變形,但仍呈小葉狀分布,上皮細胞小,排列有方向性,其外圍有短梭形的肌上皮細胞包繞,有時在光鏡下不明顯,但可通過免疫組化法顯示P63、SMA、Calponin等肌上皮抗體陽性而得到證實。而小管癌的小管結構常呈放射狀或不規則狀分布,上皮細胞單層,外圍缺乏肌上皮細胞。(2)分化好的浸潤性導管癌:腫塊常>2cm,有明顯腺管形成時,其腺管一般中度分化,局部區域上皮增生明顯,細

胞多層,細胞異型性較明顯,核分裂像較多見,無頂漿分泌現象。(3)微腺體腺病:同小管癌的鑒別較困難,因微腺體腺病的腺體排列亦紊亂,缺乏肌上皮細胞,且可分布于脂肪組織中而似浸潤狀,但其小管呈圓形、規則,且腺腔中常有致密紅染的分泌物,周圍有一層環狀的基底膜,可通過Ⅳ型膠原染色證實,缺乏小管癌常有的銳角狀小管和富含細胞性纖維間質。(4)乳頭部腺瘤:當其以腺管結構為主且間質有硬化時,與浸潤性癌相似,要與小管癌鑒別。(5)星狀瘢痕:通過其腺管結構一般不呈銳角狀和纖維化間質呈放射狀分布,免疫組化證實肌上皮細胞的存在,可鑒別。

3.5預后與治療

在乳腺癌的預后判斷中,公認的重要因素是組織學分級和有無淋巴結轉移。組織學分級是依據腺樣分化的比例、核的多形性和核分裂像計數三個指標進行評價[3],無論從哪一方面看,乳腺小管癌都屬于高分化的范疇;而且小管癌的淋巴結轉移率低,有報道為13%[4],本組為6.67%(1/15),故決定了小管癌的預后良好,一些研究證明其生

存期與實驗組年齡相配的正常女性相同。有報道混合型小管癌的預后較單純型差[5],本組1例腋窩淋巴結轉移和1例術后骨轉移均為混合型。另有報道[6],ER、PR和C-erbB-2兩類不同特性產物在乳腺癌中表達呈負相關,ER、PR陽性而同時C-erbB-2陰性者預后好。小管癌ER、PR陽性率很高,本組分別為100%(15/15)、86.67%(13/15),而C-erbB-2陽性率低,本組為16.67%(2/12),也決定了其良好的預后;而且ER、PR陽性者可以用三苯氧胺行內分泌治療,有時即使出現了轉移,也有一定療效,本組1例術后骨轉移目前帶瘤生存者,術后拒絕化療而一直用三苯氧胺治療。小管癌復發率低,有報道保乳無輔助放療復發率為5%(1/20)[4],故被認為是保乳手術的最佳適應證。而其淋巴結轉移率低,即使出現淋巴結轉移也不影響生存,故一些學者認為不需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4,7]。

【參考文獻】

1FernandezAguilarS,SimonP,BuxantF,etal.Tubularcarcinomaofthebreastandassociatedintra-epitheliallesions:acomparativestudywithinvasivelow-gradeductalcarcinomas.OfficialJournaloftheEuropeanSocietyofPatholog

y,2005,447(4):683~687.

2GonzalezJE,CaldwellRG,ValaitisJ.Calciumoxalatecrystalsinthebreast.AmJSurgPathol1991,15:586~591.

3阿克曼.阿克曼外科病理學.回允中譯.第9版.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6.1825.

4CabralAH,RecineM.TubularCarcinomaoftheBreast:AnInstitutionalExperienceandReviewoftheLiterature.TheBreastJournal,2003,9(4):298~301.

5PapadatosG,RanganAM,PsarianosT,etal.Probabilityofaxillarynodeinvolvementinpatientswithtubularcarcinomaofthebreast.BrJSurg,2001,88(6):860~864.

6張春麗,張海勇,酈秀芳.雌孕激素受體及C-erbB-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浙江臨床醫學,2007,9(2):265.

7KaderHA,JacksonJ,MatesD.TubularCarcinomaoftheBreast:APopulation-BasedStudyofNodalMetastasesatPresentationandofPatternsofRelapse.TheBreastJournal,2001,7(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