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產品碳排放論文
時間:2022-03-04 03:15:03
導語:出口產品碳排放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數據來源及處理
各部門出口、總投入、總產出、直接消耗系數通過投入產出表計算獲得,并以2002年價格為基期,剔除2007年和2010年數據中的價格因素。各部門能源消耗量及能源出口由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獲得。由于能源統計口徑和投入產出口徑不一致,將投入產出表中的42個部門調整為21個部門,并以投入產出表為基準,將能源統計年鑒中的部門作相應調整(見表2)。本文結合2002年、2007年中國地區投入產出表以及2010年中國投入產出表延長表和能源統計數據,直接計算出2002年、2007年及2010年共三年21個部門的直接碳排放系數和完全碳排放系數,進而計算出各部門的出口隱含碳,并分別對2002—2007年以及2007—2010年的隱含碳排放增長進行分解。借鑒姜茜等和鄭展鵬等的分類方法,結合具體貿易商品的要素密集特征,將主要出口商品分為四類,以便分析比較中國出口貿易結構與變動。分別為:①礦產品、動植物等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1、2、3、4、5、6、9、10);②紡織以及服裝皮革等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7、8);③化學制品、機械、運輸設備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11、12、14、17);④電子、通信、精密儀器等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13、15、16、18、19、20、21)。
2結果分析
由表3可知,資本技術密集型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完全碳排放系數分居第一和第二,3個年份分別為6.65噸/萬元、4.53噸/萬元、3.60噸/萬元和2.31噸/萬元、1.83噸/萬元、1.31噸/萬元。其中,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直接碳排放系數最高,其占完全碳排放系數比重分別為65.10%、61.94%、67.44%,這表明,生產過程中直接能源消耗排放的CO2較多。而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的間接碳排放系數較高,其占完全碳排放系數比重分別為71.84%、81.83%、79.66%,說明由于中間投入品比重較高而導致的間接能源消耗排放的CO2較多。值得注意的是,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間接碳排放系數最高,其占完全碳排放系數比重分別為80.09%、86.15%、84.79%。
2.2基于隱含碳角度的出口產品結構變化
對外貿易體現生產要素稟賦的特征及資源的配置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競爭優勢的部門分布。從四類商品出口隱含碳占出口隱含碳總量比重來看,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隱含碳位居第一位,其占出口隱含碳總量的份額較穩定,為46.0%左右。其次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其占出口隱含碳總量比重呈穩步增長趨勢。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隱含碳所占份額呈逐步降低趨勢。出口隱含碳總量及所占份額雖然一定程度上能說明中國出口貿易結構現狀以及變化情況,但由于貿易隱含碳由規模效應、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共同決定,將導致出口隱含碳增長的因素進行分解,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出口結構的變化。從規模效應來看,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出口隱含碳規模效應均為正,表明四類產品的出口量均增長,但對比2002—2007年,2007—2010年增長幅度大大減少,很大原因在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導致中國出口形勢惡化。其中,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的規模效應最大,其次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說明這兩類產品出口規模增長幅度較大,而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和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出口規模增長較小。結構效應表示某類產品出口量比重的變動情況,其值為正,說明該類產品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比重增加,反之亦然。資本技術密集型和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比重在增加,自然資源密集型和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比重減小,減小幅度基本持平(見表5)。從分解出來的規模效應和結構效應可清晰地看出,2002—2007年與2007—2010年期間,四類產品的出口量均在增長,但是,四類產品的出口份額呈兩極分化趨勢,即人力資本密集型與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份額呈增長趨勢,而自然資源密集型與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份額呈下降趨勢。這說明,出口重心向碳排放強度較高的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以及資本密集型產品轉移。
2.3出口產品隱含碳排放強度下降的速率在加快
技術效應反映產品生產過程中完全碳排放系數的增大或減小的問題,技術效應為負表明生產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單位產品耗碳量減少。從表5可以看到,2002—2007年與2007—2010年,四類產品的單位產品耗碳量均減少,說明生產技術不斷在改進。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受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2007—2010年中國出口貿易增長額對比2002—2007年增長額大幅度減少,但是,四類產品的技術效應所帶來的出口隱含碳排放的減少幅度均大于2002—2007年,表明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速率在加快。其中,2002—2007年完全碳排放系數降低幅度最大的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其次是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最小的是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2007—2010年完全碳排放系數降低幅度最大的是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其次是資本密集型產品,最小的是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從四類產品的完全碳排放系數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見表3)。
2.4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中的加工貿易比重最大,其次是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
一直以來,加工貿易是中國出口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占份額較大。出口隱含碳計算式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中間投入品與最終產品均在國內生產的出口品所含的隱含碳,另一部分是中間投入品為國外進口品,在國內進行加工生產再出口的產品的隱含碳,即R(I-Ad)-1Am(I-A)-1EX,其所占比重則反映各類出口產品中加工貿易的比重。由表4可知,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中的加工貿易比重最大,并呈增長趨勢(3個年份分別為29.44%、32.14%、26.91%),其次為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中的加工貿易(2002、2007和2010年分別為15.27%、22.47%、19.75%)。這表明,在機械、電氣設備、紡織鞋帽等出口產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其因進口中間投入品,從而“節省”了大量的碳排放。但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中的加工貿易比重最小,而這類產品的完全碳排放系數最高(3個年份分別為6.65噸/萬元、4.53噸/萬元、3.60噸/萬元)。說明加工貿易集中在完全碳排放系數較低的部門,而化工、運輸設備等完全碳排放系數較高的出口產品在生產時的進口中間投入較少。相對人力資本密集型和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自然資源密集型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中間投入本來較少是原因之一。
3主要結論和幾點建議
3.1主要結論
(1)人力資本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出口隱含碳排放強度較高。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間接消耗帶來的碳排放比重大,資本密集型產品直接碳排放系數較高。(2)出口重心向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和資本密集型產品轉移,自然資源密集型產品與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份額逐漸降低。出口產品向高端化發展,但碳排放強度也更高,出口結構的調整對碳減排不利。(3)加工貿易總體呈增長趨勢,且集中在碳排放強度較低的部門,“節省”了大量碳排放。(4)出口產品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速率在加快,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與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的碳排放強度降低幅度最大。
3.2幾點建議
中國出口重心向技術復雜度更高、碳排放強度更高的人力資本密集型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轉移,但這兩類產品的碳排放強度在迅速降低,且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加工貿易比重最大,從而“節省”了大量的碳排放。綜合考慮出口產品技術復雜度以及碳排放強度,出口產品向高端化、低碳化發展,出口結構呈優化趨勢?;诖耍岢鲆韵陆ㄗh:(1)進一步提高出口產品技術復雜度,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優勢。目前,雖然人力資本密集型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份額最高且不斷增長,但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優勢的產品仍集中在紡織服裝等非熟練勞動密集型產品。提高產品技術復雜度,不僅是指從產品間層面轉變,更要從同一產品內的低端型轉向高端型,從而培育新的更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品。(2)降低出口產品碳排放強度。生產能源強度效應是出口碳排放最大的負向驅動因素,一方面,繼續提高能源效率,這是推進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而節能技術是關鍵;另一方面,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探索。同時,實施“貿易碳稅”政策,促進出口企業低碳創新。(3)適當進行碳排放的轉移。在實現節能減排的同時,為了保持目前的出口規模,高耗能的中間產品不妨加大進口,從而“節省”碳排放。(4)加強國際合作。在現有國際碳排放責任的衡量框架重置遇到重重障礙的現狀下,中國應充分利用清潔發展機制、多國基金機制和綠色基金機制,尋求更多低碳技術轉移和資金支持,盡量降低經濟發展與碳減排之間的沖突。
作者:賀亞琴馮中朝單位: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城鎮化質量評價論文
- 下一篇:環境問題與農產品質量安全論文
精品范文
10出口企業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