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發展瓶頸及策略思索

時間:2022-05-07 11:09:00

導語:物流業發展瓶頸及策略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流業發展瓶頸及策略思索

物流一方面是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復合系統,這個系統包括物質的循環利用、能源的轉化和價值的轉移;另一方面,物流也是一個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對外開放系統,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帶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違背世界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原則的活動。本文主要是在探討循環型物流的內涵與特征的基礎上,分析現代物流發展造成的環境、生態及資源影響,并提出循環型物流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循環型物流的內涵與特征

對于循環型物流內涵的把握盡管尚不統一,但是本質意義是一致的,只是研究的立場和分析的角度不同而已。一種觀點認為,循環型物流是一種有效和快速的商品與服務綠色經濟管理活動,這種活動過程能夠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從而達到綠色需求和供給主體的滿意。有的學者認為,循環型物流是科學規劃和系統實施運輸、儲存、包裝、裝卸和流通加工的復合活動,這種活動能夠減少資源的消耗以及環境的污染。還有的學者認為,循環型物流是以供應鏈管理理論和綠色制造理論為基礎,使產品在物料獲取、加工、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及廢物處理的全過程中,實現資源效率最高和環境污染最小的活動。綜合以上觀點循環型物流是以循環經濟、生態經濟和生態倫理思想為指導,改變以往經濟、消費與物流單項作用的關系,采取環境友好的全新理念,力圖建立一個資源循環、環境共生、生態友好型的反饋式的物流運作系統。這種閉環式的循環過程,能夠使現代物流建立在物流經濟結構優化、科技含量提高、物流人員素質增強、物流質量效益提高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低投入、高產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環、可持續”的物流經濟增長方式。循環型物流與傳統物流相比較,體現出以下幾個新的特征:

1.循環型物流是一種新的評價標準現有的資源產品價格不僅不能客觀地反映資源產品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如實地反映其供求關系,導致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而不計資源消耗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現象。由于我國目前還沒有把資源補償價值和價格計算在資源產品開發和使用中,致使資源產品的粗放式利用現象仍然十分普遍。為了促進物流活動的規范開展,減少對環境和資源的不良影響,循環型物流設置了新的評價標準,采取了新的經濟效益核算方法。

2.循環型物流是一種新的利益分配機制市場經濟條件下,物流企業是服務性企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循環型物流要求企業在發揮本身應有功能的基礎上,能夠形成含有環境資源成本的資產化管理,充分發揮合理配置資源的調節和經濟杠桿功能。這同時也對物流企業經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密切注意整個物流過程中的環境資源成本,進行更加科學的成本——收益分析。

3.循環型物流是一種新的管理與控制機制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要建立良好的循環型物流發展環境,就必須通過加強法制建設的途徑,采取保護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在內的有力措施予以約束和懲罰,以此形成有利于循環物流運作的市場激勵和約束機制。

二、循環型物流的發展趨勢

循環型物流是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潮流這一趨勢應運而生的,它要求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統一,實現經營活動、產品和服務各個環節的環境影響最小化循環型物流的發展趨勢主要就是圍繞循環經濟的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三原則呈現出來的典型特征和因此而衍生出來的物流基礎要素中物流設施、物流裝備及物流工具的綠色化傾向,這一新型物流模式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建立面向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物流體系,而且還有利于提高物流的規模化和效率。

1.提高資源的重復利用性這是循環經濟中再循環利用原則的充分體現和具體運用。為了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在物流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多地使用耐用物料,提倡對物流進行多次利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次性資源和物品的使用盡管短時期中給我們帶來了便利和效率,但是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高昂的代價,造成了垃圾的增多和環境的污染。正如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看到的,消費品的包裝不管是簡單的還是越來越復雜,一般都是一次性使用的,這些包裝不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而且其廢料也造成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多,從經濟學的角度講,解決這些問題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有人曾計算,假如每人每天消費一個塑料袋,并且把這些塑料鋪開的話,每人每年丟棄的塑料薄膜面積可以達240平方米,如果按北京l000萬人口計算,全市每年丟棄的塑料薄膜將是市區面積的兩倍多。托盤標準化使得托盤的可重復利用提高,如果托盤由于規格的不一致而難以在企業之間通用和互換,正如我們經常在貨物裝卸、保管的場所看到成堆被廢棄的托盤,物流不同的相關主體之間各自的托盤規格不一致導致不能延續使用,同時又因為木質托盤本身容易損壞的缺點,也使托盤重復使用的物理性條件不再具備而被廢棄。這樣勢必增加人力、時間和資金投入,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浪費。在創建循環經濟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挖掘物料更多的使用價值,發揮物料和物品的更大的效用。

2.控制物流資源消耗以實現資源投入減量化減量化、再循環和再利用是循環經濟的基本思路,但在具體的循環經濟實踐和運作中,它們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減量化原則才具有循環經濟第一法則的意義,是最能體現循環經濟基本思想和內涵的原則。循環性物流的本質之一就是減少物流經營過程中的消耗,通過以較少的資源投入來獲得最大的產出,從而避免對以不可再生資源為代表的資源的過度利用,以此預防和減輕能源危機。不可否認的是,減少能源消耗已經成為世界物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減量化原則要求物流經營業主運用系統工程原理來經營物流,對物流各個環節進行資源消耗控制和環境關注。從資源消耗的角度而言,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通過技術研發和創新來提高燃油利用率,并且在運輸過程中使用能源消耗少的運輸工具;

(2)包裝環節中在保證包裝物品功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盡量遵循再利用原則,通過重復和循環使用可利用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等物流物料來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3)在物流活動中尤其是流通加工環節要實現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加強邊角料的充分利用和減少廢棄物的產生。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使得專業化分工原理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僅提高了效率,而且也意味著物流環節過程中的資源消耗減少了。同時,國外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礎上增加了物流規劃的服務而發展成第四方物流,改變了過去由生產企業各自進行物流規劃的混雜現象,這使得地區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物流規劃更具有協調性,從而進一步增強了物流業的效率和節約了資源的消耗。這些體現在如倉儲業利用率的提高,成立配送中心減少低效運輸等等,它們最終都體現為全社會物流費用的相對減少。

3.加強對物流系統污染源的控制減量化原則是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環境污染和破壞。通過以較少的廢棄物排放來獲得同樣的產品,可以減輕環境污染。例如,在OECD成員中,運輸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9%,而耗費的能源占整個能源消耗的30%,而其中的82%用于公路運輸。運輸業排放的COD占總排放量的7%,大氣鉛排放量占總量的50%,CO排放量占總量的18%左右,另外,運輸業還是噪聲污染的主要來源。針對物流業發展的減量化原則,德國于1996年制定的《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要求:減少經濟源頭的資源使用和污染產生量是最重要的環節,規定了解決廢物問題的有效順序是避免產生——循環利用——最終處置。發達國家政府為了倡導實施循環型物流,分別制定交通量、交通流和污染發生源等三方面的政策。例如,氣墊搬運技術具有無污染、清潔環保的特點,這是其他起重設備無法比擬的,所以,提倡在裝卸環節中更多地使用氣墊搬運技術;在各種運輸模式的服務中鐵路運輸的環境影響是較低的,所以,在物流環節中要加強鐵路運輸服務能力,從而減少污染發生的可能;減少一次性尤其是不可降解的包裝材料的使用以減少由于長時期存在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4.建立工業、銷售和生活廢物處理的物流系統減量化原則和再使用原則并不能夠完全杜絕污染的產生,循環型物流要求建立逆向物流以解決工業和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垃圾分類,循環回收直接體現了循環經濟的精神和循環經濟的再使用原則。垃圾是人類生存和生活的必然產物,人類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垃圾中混雜著各種有害物質。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垃圾產生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垃圾出來的任務也越來越重。現有的處理辦法是拉去填埋,但是這種方法侵占土地、污染環境,不是長久之計。而通過將垃圾分類,循環回收,可以變廢為寶,既減少了環境污染,也增加了經濟資源。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寶藏。比如,回收一噸廢紙能產生好紙800千克,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間,還可以節約一半以上的造紙能源,減少35%的水污染。回收一個玻璃瓶節省的能量,可以使燈泡發亮4個小時,垃圾除了再利用,還可以利用生物技術,將其再生產出綠色肥料。全世界每年要產生數百億噸工業廢料,僅僅物流過程每年的汽車、飛機、火車、輪船和機械設備以及廢舊輪胎、鋼軌、蓄電池等就有幾億噸,日本每年有460萬輛汽車作為垃圾拋棄。廢舊物資往往因為其不規則性而造成它們的包裝、裝卸和儲存難度更大一些。體積大的物品需要切割、破碎、松散的廢料還要打包壓塊等。經過消費者使用的包裝物、舊貨等要加以回收利用,使他們回到循環經濟中去。歐盟各國自1990年以來開始推行“零污染”的經濟計劃;德國開始實施循環經濟和垃圾法,旨在要從“丟棄社會”變成“無垃圾社會”;奧地利制定法規,要求廢物回收率達到80%;法國要求回收75%的包裝物;瑞典的新法規規定要求生產者對其產品的包裝物形成的廢物負有回收的責任。我國具有回收資源的好傳統。20世紀七八十年代,牙膏皮橘子皮、廢布頭等廢棄物被回收再利用。這減少了垃圾造成的環境污染,為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原料。廢物回收再利用大有作為,比如,據有關資料,北京市的生活垃圾中,每天約有180噸廢金屬可以回收,這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5.促進物流系統的高效化和規模化據有關資料,我國目前的商品周轉率僅僅約為發達國家的35%,配送差錯率是發達國家的3倍,每平方米庫存的商品量約為發達國家的25%,每年因為裝卸、運輸而造成的不良經濟損失約為500億元,每年因為保管不善而造成的不良經濟損失約為30億元左右。倉庫過剩量高達40%,公路貨運空駛率高達50%,各種類型物流園區、大型配送中心和立體倉庫等投資項目的興建,無疑與現代物流發展、社會效益提高的物流發展目標相抵觸。從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環境污染最小化的角度出發,通過建立循環型物流體系,不僅能夠促進現代物流發展中外部性成本的內部化,而且能夠加快現代物流體系的重組、推進物流體系向高效益和大規模方向的發展。

三、循環型物流發展的制約因素

1.政府還未完全確立循環型物流的思想一方面,目前我國市場仍舊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保護主義、本位主義、部門既得利益等現象,而物流強調供應鏈相關活動的綜合型規劃,如長期的戰略性規劃要突破敵方、局部等界限,要求參與供應鏈的所有組織都必須制定協調運作的詳細規劃,如長期的戰略性規劃、中期的容量性規劃及短期的進度安排,力求使各自承擔的經營運作在協調整合中發揮最大作用。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尚未有一套完整的物流法律體系和完整的物流產業發展政策。

2.物流管理落后、技術水平低物流管理包括政府對物流業的管理和企業自身對物流的管理兩個方面。政府采用的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地發揮政府促進物流發展的積極作用,只能嚴重影響和制約物流產業的發展。同時,我國多數物流企業目前的主要業務內容仍舊是倉儲、庫存管理、搬運和運輸,在傳統物流流通企業基礎上發展的物流企業很少能夠做到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還不能充分發揮第三方物流專業化服務的功能。

3.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專業化水平不高目前,我國物流服務的能力還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提并論。一方面,無論是人員、資產、服務營業額等方面規模化不夠;二是現代綜合物流的現實需求還沒有充分表現出來,主動接受現代綜合物流服務的規模較小,對現代綜合物流的意義和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三是企業物流分割嚴重,難以實現服務規模化。目前美國物流產業的規模約為9000億美元,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以上,同時主要采用第三方物流。根據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我國工業企業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業自己和供應方承擔,商業企業比例更高,兩者相加達到94.1%。

4.物流行業的信息化水平低物流信息系統是一個以人為主導,利用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通信設備以及其他辦公設備,進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傳輸、加工、儲存、更新和維護,以物流企業提高效益和效率為目的,支持物流企業高層決策、中層控制、基層運作的集成化的人機系統。目前,市場上適合中小企業的信息系統還比較缺乏,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小企業起點低,系統成本高。多數開發商認為,物流信息系統市場在低端不具備開發價值。另外,提供公共服務和基礎信息的平臺發展緩慢。

四、循環型物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1.加強政府對物流宏觀管理控制和相應法規標準的制定及執行傳統末端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戰略不僅無法消除污染,而且無法解決能源和資源的過度消耗問題以及治理費用過高等一系列復雜系統的環境問題。政府應該采取從源頭控制物流企業環境污染的政策措施,通過科學規劃,全面指導,形成全國范圍乃至世界范圍的合理配送格局。建立全面的交通管制系統以協調物流企業的配送通暢,從而提高配送效率。循環型物流的發展一方面需要市場提供對企業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制定和實施強制性的法律法規。對遵守循環型物流相關法律法規的物流企業經營業主從稅收和融資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反之,對于資源消耗過度、破壞環境嚴重的物流企業經營業主采取嚴厲的經濟與非經濟處罰,來減少物流企業經營業主的機會主義行為。循環型物流的綠色法規主要包括汽車尾氣排放標準、集裝箱托盤標準、綜合利用能源法規、綠色產品包裝標準及廢棄物的再利用和循環回收標準。

2.物流經營者實施物流運作的綠色化第一,實現物流運輸的綠色化。為了努力實施配送效率,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例如規劃物流配送網點和中心、創新物流配送模式、優化物流配送路線、減少物流過程中無效運輸等,合理和重復利用車輛,減少物流過程中的迂回運輸和交錯運輸。同時,改變傳統物流運輸方式,增加使用鐵路和海上運輸的比重;加強物流工具特別是托盤等的標準建設,確立各個行業都適用的托盤標準尺寸,并以托盤為單元進入物流整個系統中的各個環節;實行聯合一貫制運輸等,同時減少木質托盤和塑料托盤的使用,改用更經濟更環保的塑木復合托盤。其次,開展綠色流通加工。按照循環經濟的3R原則,對于一些污染嚴重而又不可缺少的原料和燃料使用凈化裝置從而減少控制和環境污染;努力實現產品集中性加工,形成產業化和規模經濟以提高資源的經濟效益和利益效率,減少對廢棄物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污染;保證可以再次資源化的廢棄物料的合理利用途徑和處理場所。第三,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這是循環物流體系對物流經營組織形式的要求。第三方物流的發展是社會專業化分工的結果,它帶來了分工效率,有利于對綠色物流技術的吸收應用,減少了社會物流費用。加強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跨區域乃至跨國的物流系統戰略聯盟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通過進行物流資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全世界和全國范圍內的物流資源,大大提高物流運行效率。

3.推進物流的現代化建設物流過程是一個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到零部件的生產加工,產品的最后完成,一直到最后進人各級銷售渠道,面對最終用戶的復合系統。因此,物流信息化成為必不可少的運行手段和要求。物流配送中1、5"建設信息系統應充分支持管理者制定物流運作計劃和實際的業務操作。盡管現代物流配送中心13趨多樣化和全面化發展,但構成其核心競爭力或有助于其獲取競爭優勢的還是其核心業務,如匯集客戶的訂貨信息、從供應商處采購貨物、組織貨物的入庫、配貨、分揀、儲存、出庫、配送等。

4.加強循環型物流教育,樹立現代循環物流的全新觀念一方面,領導和政府的觀念仍未轉變,忽視物流中的環境問題,對物流的發展放任自流,缺乏系統的規劃;另一方面,物流經營主體和消費者對于綠色經營消費理念仍非常淡薄。循環物流不僅要履行一般商品流通的功能,而且還要履行支持綠色生產、經營綠色產品、促進綠色消費、回收廢棄物等以環境保護為目的的特殊功能。物流企業和消費者都是國民經濟的微觀基礎,樹立環保意識也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環保涉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一定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企業而言,要時刻不忘自己的環保責任,非綠色、不可持續發展的物流活動和生產行為就是由于物流企業經營者缺乏環保意識,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效益造成的,要真正懂得哪些物流活動是有利于和不利于環境的,自覺保護環境,要將經濟效益服從于環境效益;對于消費者而言,必須樹立環保意識,努力做到綠色消費,配合物流企業乃至生產企業對于廢舊物品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