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業發展論文
時間:2022-08-28 04:50:00
導語:國際物流業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國物流業的發展人才是關鍵
2002年5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的通知,規劃綱要在分析我國人才形勢時明確指出:“進入新世紀,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才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面臨的人才問題更加突出。發達國家利用各種手段吸引我國人才,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調整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綜合國力的競爭更加倚重于科技進步和人才開發。今后5-10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做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各項應對工作,實現‘十五’計劃確定的宏偉目標,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人才是關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走人才強國之路,是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選擇。
“我國人才隊伍現狀同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還不相適應。主要是:人才總量相對不足,結構不夠合理,創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機制不夠健全,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必須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把這項重大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中國物流業人才的狀況如何,人才形勢如何,我認為與全國人才的形勢是一致的,可能更加緊迫。著名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1962年這樣描述過:“我們今天對物流的了解并不比拿破侖時代的人所了解的非洲大陸多,我們知道物流存在著,而且很巨大,但僅此而已。雖然在物流的各專業領域有很多專家,像運輸和倉儲,制造和保險領域。但最近當政府主管部門尋求兩三位專家對物流發展作些切實的建議時,在咨詢到的產業界、政府界、甚至大學中卻找不到一位真正合適的人選。”中國可能已邁過了這一時期,但并不樂觀。根據各地的初步調查統計,物流人才是全國12種緊缺人才之一,物流規劃人員、物流管理人員、物流研究人員、物流師資全面緊缺。我們可以簡單地來算一筆帳,2000年底,按國民經濟行業分的法人單位,制造業企業為126萬個,建筑企業11.8萬個,批發零售餐飲企業75萬個,各類批發市場8.6萬個,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企業6萬個,共計227.4萬個企業,扣除與物流關系不大的企業后約200萬個,這些企業都需要物流人才。如果到2010年給每10個企業輸送1個物流大專以上人才就是20萬,每5個企業輸送1個就是40萬,如果給2個企業的物流在職人員培訓1人,就是100萬,給每個企業各培訓1人,就是200萬人。所以我認為到2010年大專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約為30-40萬人,在職人員培訓量約為100-200萬人。當然物流人才是多層次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相關專業轉過來的。而目前各類物流專業年培養規模約5000人,在職人員年培訓規模約5萬人,任務相當艱巨,就目前的物流人才的教育狀況很難完成。
教育部提出,要進行中國物流業發展與物流人才需求預測的研究,我希望立項后組織高校與有關部門高質量地完成。影響中國物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但物流人才的缺乏是關鍵性的,人才是戰略資源,沒有人才一切無從談起。物流人才是稀缺資源,更是戰略資源。根據美國奧爾良大學進行的全美物流業管理者教育程度的調查顯示,大約92%的被調查者具有學士學位,41%的人具有碩士學位,22%的人具有從業資格證書,中國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從戰略高度來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
二、物流人才教育工程要抓緊、抓實、抓住
2001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在華中科技大學召開高校物流教學工作研討會,去年在大連海事大學召開了第二屆高校物流教學工作研討會,今年是第三屆,由江西財經大學承辦,參會的學校與企業越來越多。在第一屆會議上,我提出了啟動中國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設想,分三個層次推進,學歷教育特別是高校本科學歷教育推進得最好,已有37所院校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10所院校開設物流工程專業(均為目錄外),70多所院校開設了物流相關課程。但水平參差不齊,缺少特色,與發達國家的物流教育相比差距較大。物流從業人員的在職教育,特別是大專以上人員的繼續教育,目前面已鋪開,但缺乏指導,比較混亂。上崗資格培訓進展相對緩慢。總體上看,形勢是好的,市場很大,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愿與大家一起共同努力,開創中國物流人才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鄧小平、同志都講過,工作沒有方向,等于瞎抓。工作沒有抓緊、抓實、抓住,等于白抓。他們還教導我們要善于抓主要矛盾與矛盾主要方面。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中國物流學會下一步主要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成立中國物流學會物流人才培訓專業委員會,這是民政部批準設立的。由我任主任委員,何明珂、任豪祥、吳元佑同志任副主任委員、王耀球、劉秉鐮、黃友方、桂壽平、張錦、翁心剛、李建成等同志任委員,隨著工作的開展委員可以增加。專業委員會下設三個工作指導組,一個是高等教育工作指導組,何明珂兼任組長,王耀球、劉秉鐮、黃友方、桂壽平、翁心剛、張錦同志為副組長;二是職業教育工作指導組,任豪祥同志兼任組長,副組長暫缺;三是中專和職高教育工作指導組,吳元佑兼任組長,李建成為副組長。年底前把組織機構進一步加以完善。
專業委員會設秘書處,由任豪祥兼任秘書長,陳梅君、周雪松任副秘書長,秘書處設在中國物流學會培訓部。
物流人才培訓專業委員會在政府有關部門指導下,在中國物流學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其職責主要是五項,一是開展全國物流人才現狀調查、研究、分析,提出對策建議;二是組織有關學校開展物流教學與科研的交流與合作;三是指導物流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與證書教育;四是組織物流教材編輯出版與師資培養;五是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開展與國外相對應機構的交流與合作。
第二,在教育部指導下抓好物流學科建設。這里我想引用李嵐清同志2002年5月10日在第四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暨第三屆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頒獎大會上的講話中的一段話:“今后高校要把改革重心轉向學科結構調整和提高教學質量上。要根據現代科學技術既不斷分化又不斷綜合的發展趨勢,積極適應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對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充分運用高校前一段改革形成的有利條件,以發展高新技術類學科專業和應用型學科專業為重點,全面進行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創造多學科、跨學科的研究中心,發展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同時,要避免‘千校一面’,堅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實際需要和本校的具體情況,發揮自身優勢,努力辦出特色。”這段話為物流學科建設指明了方向。去年在大連會議上,大家對物流的學科性質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取得了基本一致的共識,目前不少學校成立物流研究中心或物流研究所,成立物流系,有的正在籌備建物流學院,方向是對的。下一步要抓好四件事:(1)要組織精兵強將開展對物流學科的研究。我認為物流學科是一個交叉學科,與管理學、工學、經濟學、交通運輸工程等息息相關,但又不同于這些學科。物流專業目前雖是目錄外專業,但要當作正規專業來辦,爭取在目錄調整時進入,還要爭取進入一級學科。(2)要牢記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一方面我們要擴大辦物流專業的學校,但另一方面沒有條件的學校我主張不要急于招生、上專業,濫竽充數會誤人子弟。(3)要重點培養造就優秀學科帶頭人。我在《中國物流》一書中,推薦李京文、徐壽波、吳潤濤、王之泰、吳清一、張文杰、何明珂、王宗喜等同志為中國第一代物流專家。現在已有一批中青年物流研究的尖子人物,我們將逐步把他們推到前臺。中國物流學會物流人才培訓專業委員會擬逐步建立物流學科帶頭人評價機制,我也希望大家在開展教學的同時,參與國家與省部級物流研究課題,寫出一些高水平學術論文參加一年一次的中國物流學術年會,我也希望大家把自己的成果申報由科技部批準設立的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我深信,經過3-5年的努力,在全國一定會涌現一批中青年物流學科帶頭人。(4)物流產業作為一個復合型產業,決定物流專業必須多層次、多目標、多模式。但重點是抓好大學本科,在抓好本科的同時,要重點培育物流碩士點、博士點,這也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對物流在職人員的培訓中,要把物流管理人員的培訓作為重點,物流管理人才我認為分三個層次:(1)培養造就優秀物流企業家,圍繞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物流企業集團,加快培養一批職業化、現代化、國際化的物流企業家。以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大力提高物流企業家素質。我認為,中遠魏家福、中外運羅開富、中海運李克麟、中儲洪水坤、大田物流王樹生、寶供物流劉武等同志都是中國的物流企業家。我們應當去努力創造有利于物流企業家成長的環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正創造條件,舉辦中國物流企業家論壇。(2)建設一支物流職業經理人隊伍。黨中央與國務院要求,“全面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加強職業資格的統一管理”。我們已在勞動部領導下,制定了物流師標準,勞動部已經公開,分三個層次:助理物流師、物流師與高級物流師。今年四季度試點,明年全國推開。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已引進世界貿易組織ITC“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證書,并推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物流職業經理培訓證書”系列。有關協會也在推進這項工作。(3)培訓量大面廣的物流專業管理人員,如交通運輸、倉儲、包裝、港口、海關、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撥中心、物流信息平臺等不同的專業管理人才與專業物流工程人才。
我舉一個例子,中遠集團1993年10月5日宣布收購新加坡上市企業“孫集團公司”的615萬股票,成為這家公司最大股東,并將其更名為“中遠投資新加坡有限公司”,中遠投資公司在幾年內快速發展,被新加坡《商業時報》評為2001年度10家表現最好的公司之一。中遠投資公司總裁季海生認為,最重要的一條成功經驗是:“人才是海外企業發展的關鍵,利潤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中遠能走向世界舞臺,關鍵是擁有一批能勝任國際競爭的人才。中遠一直從事國際海運業務,在長期的對外交往中培養了很多出色的經營管理者,他們能很快融入當地社會,按國際標準和現代物流理念經營管理企業,使企業在海外的競爭中不斷發展。
第四,切實抓好師資與教材兩個環節。物流也好,采購也好,教材從無到有,目前已有不同層次的近10套教材,不少大學、大專、中專校,不少出版社為此而作出了貢獻,非常感謝大家。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但并沒有完全解決高質量的問題,現在缺高水平的精品教材。物流人才培訓專業委員會決定成立全國物流教材編審委員會,首先要確定不同層次物流專業的核心教材,組織高水平老師編寫,并爭取進入教育部教材規劃,至于專業課與選修課,各校可以各有特色。對于物流師資建設,教育部高教司十分重視,去年已委托北方交大進行了一次培訓,物流人才培訓專業委員會決定從明年起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設點,進行單課程或多課程的師資培訓。規劃好后要報高教司批準。
第五,充分重視物流“海歸派”的使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與中國物流學會已開始設計與建設物流人才庫,當然需要一個過程,這個人才庫要特別重視海外留學人員,他們有的在中外合資與外商獨資企業,有的在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有的在工業或流通企業,有的在教學與科研單位,從我們了解到的,他們從國外學習回來,在各自的崗位上都很敬業,都取得了成就。但國內培養的物流專業人才也很出色,有的已小有名氣,有的可獨當一面,兩種人才融合可以發揮更好更大的作用。
第六,推動物流的產學研結合。物流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科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產業,作為理論性極強的學科,離不開產學研的結合,這是一個方向。中國物流示范基地與中國物流實驗基地,他們既是行業中的排頭兵,也是教學實習基地。各地的物流研究中心與物流研究所一定要與教學結合起來,并把研究成果拿到企業去推廣應用。依托光華基金會建立的中國物流發展專項基金也準備推動這一結合。各學校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物流實驗室建設,重視實習這一環節。特別是中專與職高這個層次的學歷教育,更要重視動手能力。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很快,新情況、新變化、新趨勢隨時可見,要不斷地充實到教材中去,要重視案例教學,改進教學方法。
我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中國物流人才教育工程能結出豐碩的果實,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