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物流市場競爭論文

時間:2022-04-24 09:32:00

導語:國際物流市場競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物流市場競爭論文

經過十五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國終于如愿以償地成為世界貿易組織中的一員。加入WTO后,我國會更進一步地融入經濟全球化,更大范圍地參與國際事務,無條件地享受最惠國待遇,這會給經濟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但加入世貿組織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給企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大開國門,外資企業會大量地涌入,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因此,加入WTO后機遇和挑戰并存。對我國物流服務業的影響也是這樣。

我國物流服務業起步較晚,水平較低。許多企業是傳統的儲運企業轉型而來,功能單一,服務意識淡薄,技術設施落后,網絡體系不健全,還未形成穩定的供應鏈。近幾年,隨著物流熱升溫,物流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物流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2001年僅北京市注冊為“物流”的企業就有120多家,這個數比前幾年的總和翻了一翻;上海市截至去年底掛“物流”名稱的企業已超過1000家。國內形成了一批聲譽、效益俱佳的專業物流公司,如深圳海福公司、珠海九川物流等。同時,物流企業的構成情況有了顯著變化,除了傳統企業轉型而來外,還有外資企業,如深圳的新科安達,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但人力成本較高;還有民營經濟,如寶供物流,體制上有得天獨厚優勢,在管理和成本上也自有特點;還有從大型企業分離出來的物流公司,如從美的集團分流出來的安得物流公司。這都為物流服務業今后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與物流服務業十分發達的日本、歐美等國家相比,差距仍然非常大。

一、加入WTO后我國物流服務業面臨的形勢

物流服務業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加入WTO后,中國經濟將和國際經濟接軌,這會促進國際大公司調整在華經營戰略,增加在華投資,從而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為物流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氛圍。而且隨著國際物流大企業的進入,他們會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參與國內物流基地和物流網絡的建設,把為國際跨國集團提供的全球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服務理念及模式引入中國。同時,中國物流企業也有機會從國內走向國外。所以,這必將開創物流業發展的新局面,帶來新的機遇。

首先,物流服務業的市場范圍將擴大。加入WTO后,隨著經濟一體化和貿易全球化的進程加快,物流企業將會面臨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在發展國內市場的同時,還可以開拓國際市場。珠海九川物流公司在這方面已經先行一步,以新的理念為生產企業提供配送服務,積極引進ERP管理軟件,啟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在物流信息和配送網絡輻射全國的同時,還在美國注冊了分公司;現已發展日本“松下”、中國“樂百事”、美國“沃爾瑪”等知名企業為固定客戶,既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又在國際物流服務中樹立了品牌形象。

其次,物流服務業的市場容量將增加。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直接因素的作用。加入WTO后,國與國之間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關稅大幅度降低,商品和設備的進出口更為自由、順暢,國際貿易額將大幅增加,物流業務量相應會大幅上升。二是間接因素的影響,即企業理念的更新。外資企業和內資企業的理念有差異,前者強調分工協作,對物流專業化的需求更強烈一些,會把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如武漢(百威)啤酒公司就一直致力于核心業務,把倉儲、運輸等物流業務外包給武漢儲運總公司等2家物流企業。加入WTO后,隨著外資企業的日漸增多,他們的這種經營理念必將影響和改變國內企業,使廣闊的潛在市場變為現實市場。三是有利的發展趨勢。現在,世界加工制造中心正逐漸從東南亞各國向中國轉移,加入WTO后,中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將更加明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步伐必將加快。這些生產制造商為了提高競爭力,將更專注于本企業的核心技術,集中精力制造優質產品,把物流交給高效優質的專業物流公司完成。

第三,有利于引進外資,推動技術進步和管理現代化。與我國傳統物流企業相比,外國物流企業有充裕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管理。所以,加入WTO后,相互融合可以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促進傳統物流企業更新改造,升級換代。

毋庸置疑,加入WTO后在資金、市場、理念等方面的改善,有利于物流服務業的長期發展。但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入世后能直接受益的主要是我國的優勢產業,如紡織、家電等行業;而物流服務業是我國的弱勢產業,真正得到發展只是近幾年時間,與有幾十年發展歷程的歐美、日本等國相比,沒有比較優勢。而且加入WTO后物流服務業的開放程度非常高,根據簽訂的WTO協議,道路貨運、倉儲行業、貨運及其他輔助服務等都會對外開放。以道路貨運行業為例,從加入時起就允許外商設立合營企業從事境內貨物運輸;一年后,允許外資控股;三年后,允許外商設立獨資企業;外資企業享受國民待遇。這表明,經過短期的過渡后,我國物流企業將和外資企業處于平等的競爭環境中。所以,面臨的機遇只是潛在的、可能的,面臨的挑戰卻是現實的、嚴峻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國內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加入WTO后,會使國內市場國際化,即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從長遠來看,歐美、日本等國的大型物流企業大規模的進入是大勢所趨。它們會跨越國境,展開連橫合縱式的并購,奪取市場份額。目前已有少數外資企業以各種方式進入國內物流市場,2001年8月份,美國物流業巨頭BALLY公司登陸南京,以一種全新方式開辦了百利物流超市;全球最大的速遞公司---美國的UPS,也直航中國;新加坡港務集團加盟廣州港,雙方合資8億元組建廣州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

2、產業結構面臨調整的壓力。歐美等國物流發展的實踐表明,物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走向專業化---第三方物流(也稱合同物流),即提供物流交易雙方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外部服務提供者。在發達國家專業物流占物流市場的比例平均在50%以上,如美國為55%,日本為70%。而在我國,“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模式和經營觀念盛行,“企業辦社會”現象普遍,一般企業都自辦物流,建有車隊、倉庫等設施;還有部分物流企業是計劃經濟時期商業、物資、糧食等部門儲運企業轉型而來,主要為特定部門或行業服務。因此,貨運市場呈現貨源封閉狀態,物流企業管理水平、技術手段、經營方式比較落后,不能適應入世后對物流服務業的發展要求。

3、物流人才匱乏并不斷流失。在經濟全球化和入世的新形勢下,培養和吸引各類急需的高素質人才,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關鍵。物流真正形成產業并快速發展也只有二三十年的時間,世界現代物流服務業正處于生命周期的發展期。在物流業發達國家已形成比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訓系統,一方面,許多大學開設了物流管理專業,開展了該專業的博士教育,并為工商管理專業學生開設了物流課;另一方面,外國物流企業對在職員工的理論和業務知識培訓很重視,定期組織培訓,并把提升員工素質作為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而中國物流服務業只是起步階段,人才缺乏,素質不高,學校教育和職業教育尚未跟上,企業員工在職培訓也不多。據人才市場調查,社會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日漸增加,而符合條件的卻極少;物以稀為貴,天津大田物流聘了一個CEO,年薪達到169萬港幣。另外,在中國設立的物流服務業外企,大都實施“人員本地化”的開發與應用戰略,其雇員一般以中國人才為主。在外資企業優厚待遇吸引下,一些優秀人才流失已初見端倪。

4、功能單一,缺乏特色。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物流服務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企業不僅要提供門到門運輸及有關的基本服務,還要實行一體化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模式,提供從生產材料采購到產品送達消費者的一整套服務系統,包括相關的物流延伸服務,如包裝、加工、配貨等方面。而我國物流業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顧客至上”的經營觀念尚未完全落實到行動中,落后的管理、技術、設備也影響服務質量的提高。如佳杰科技(中國)公司長期以來為找不到合適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因為該公司向外發送的貨物主要是小批量、高價值的商品,而目前第三方物流公司或只能提供大宗運輸和骨干運輸服務,或沒有遍布全國的服務網點,難以滿足要求。

5、缺乏提供國際化物流服務能力。加入WTO后,國際貿易的范圍和規模會進一步擴大,國際物流在物流服務業中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大。若要適應這一變化,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物流目標,物流企業需要有相配套的體系、網絡、設施、人員。就我國物流業的現狀來說,離這個要求還很遠,只有少數幾家企業有全國性的物流網絡,短期內還談不到向國外延伸。即使一些具有國際能力的物流企業,一般只從事國際間的干線運輸業務,沒有在國外的配送終端體系,形不成完整意義上的物流企業。

6、物流信息技術落后。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條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全球衛星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等的應運,實現貨物的自動識別、分揀、裝卸、存取,提高物流作業效率。二是對內管理和對外聯系實現網絡化,把物流信息及時反映在內部局域網的數據庫上,由管理信息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調度;外部聯系通過英特網,既可以在網上登記需求和網上支付,又可以對物流服務進行跟蹤調查。這在國外比較普及,聯邦快遞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使用了電腦包裹追蹤系統,UPS在90年資110億元購置信息技術設備。信息化上的投資也帶來了巨大的收益,2000年其400億美元的貨物運輸業務中有55%來自網上。而在我國只是起步階段,僅有招商迪辰系統有限公司等少數新型企業開始應用信息化技術。

二、改進管理提供優質服務

加入WTO后,各行業、各企業間的國際聯合與并購,必然帶動物流業加速向全球化方向發展,物流服務業競爭的市場將從國內延伸到國外。今后物流服務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是物流內涵的拓展、過程的延伸、覆蓋面的擴大及物流管理的日益專業化、規范化和信息化。因此,從實際出發,順應國際競爭的需要,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門壟斷,改進管理,強化功能,是發展物流服務業的當務之急。

1、加快產權制度改革,改善經營機制。治標須治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利于各種物流資源在企業內部和企業與市場間合理配置。現有的物流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由于體制僵化、設施落后和人員老化等因素影響,在提供物流服務時效率低、服務差,處于競爭劣勢。所以,應通過資產重組方式,以產權為紐帶,建立股權多元化的股份制企業和完善的法人治理機構,理順權益關系,實現政企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從而保證企業按市場規則運作,吸引和留住人才,激發企業活力,向現代物流業轉化。北京市物資儲運總公司2001年7月控股組建百事通物流公司,9月份開始運營,由于機制活、服務好,年底已發展13家較穩定客戶。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以股份制方式成立了國際貨代公司,主要提供物流解決方案和進出口服務,僅2000年就實現營業收入1300萬元,純利潤400萬元。

2、完善服務功能,強化增值服務。在歐美國家,物流服務業功能全、水平高,企業和客戶聯系緊密,甚至是戰略合作伙伴。如以制造飛機而聞名的英國宇航公司,專心于制造領域,把采購、加工、配送等業務全部交給阿波羅金屬有限公司完成,使其成為供應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鑒于此,我國物流企業在提供基本物流服務的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細分市場,拓展業務范圍,發展增值物流服務,廣泛開展加工、配送、貨代等業務,用專業化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以服務求效益;而且要通過提供全方位服務的方式,與大客戶加強業務聯系,增強相互依賴性,發展戰略伙伴關系。中國儲運總公司近幾年積極開拓相關業務,使配送、流通加工等物流業務迅速發展,為海爾公司入庫成品配送的收入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為小天鵝、日本三菱公司加工收入2000年增長59%;并與這些大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

3、加快網點建設,采用多種途徑發展物流網點。健全的經營網絡體系是物流的現實基礎。現代物流就是最大限度地優化從制造者到消費者之間的運輸和運輸流動信息的分配,并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和專業能力盡可能地減少庫存,降低運輸費用,加快交貨時間,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的系統。只有具備健全的經營網絡體系,才能順利完成每筆業務的收取、存儲、分揀、運輸和遞送工作,才能保證物流暢通。在物流市場從國內走向國際的今天,能否有四通八達的網絡愈發重要,決定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發展物流網點時,一定要視企業規模和業務量而定,若企業規模大、業務多,可自建經營網點;若僅有零星業務,可考慮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和共用網點;還可以與大客戶合資或合作,共建網點,去年,中遠和小天鵝、科龍聯合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合理配置異地貨源,取得可觀效益。

4、不斷增強實力,擴大經營規模。在市場經濟中,一切要靠實力說話。一方面,只有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才有可靠的資信保證,才能取信于人。另一方面,只有具備一定規模,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才能實現低成本地擴張,實現規模效益。目前,我國物流企業數量多、分布廣、規模小,除了民營和外資企業外,許多都是計劃經濟時期商業、物資、糧食等部門儲運企業轉型而來,基本上都有特定的服務領域,彼此間競爭不大。因此,為了適應入世后激烈競爭需要,必須打破業務范圍、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整合物流企業,組建大型集團,與進入國門的跨國物流集團抗衡。而且只有兼并聯合,才能合理配置資源和健全經營網絡,才有可能延伸觸角至海外,與跨國公司競爭國際市場。

5、加大科技投入,盡快實現管理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要提升我國物流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方面,要更新改造基礎設施,如改進運輸工具、購置先進設備、興建立體倉庫等,實現技術裝備現代化,提高物流作業效率,為提供優質服務奠定物質基礎;另一方面,要進行技術創新,大力發展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條形碼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全球衛星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等,并在企業內部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在外部和國際互聯網相連,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需要。

6、要重視物流人才培養。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只有物流從業人員素質不斷提高,不斷學習與應用先進技術、方法,才能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物流服務業。要解決目前專業物流人才缺乏的問題,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從外部引進;二是進行內部人力資源開發。鑒于近兩年我國物流服務業發展較快,教育部門還沒有培養專門物流人才的專業,外部引進比較困難,內部開發是有效途徑。物流企業不僅要重視少數專門人才的培養,還要重視所有員工的物流知識和業務培訓,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

除以上企業通過自身努力提高競爭實力外,企業外部環境的改善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就需要政府加強宏觀調控。首先,因為發展現代物流是一項涉及到道路交通、電信通訊等領域的系統工程,決非舉某一行業、某一部門之力就可實現,需要政府從全局出發,協調區域發展規劃,統一運籌,建設區域性的物流中心或基地及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其次,建設物流中心或基地耗資巨大,動輒數億元,而且還要有充足的貨源作保證。這需要政府從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把好審批關。否則,各地勢必會出現一擁而上建物流基地或中心的現象,引起重復投資和建設,造成資金浪費;而且會因地區封鎖和行業分割而業務不足,不能產生良好效益。第三,加入WTO后,高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障礙不復存在,唯一可以起作用的是行業準則和規范。這需要政府制訂與國際標準接軌的行業準則,規范行業競爭,引導和保護國內物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