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消費信貸風險分析

時間:2022-02-10 03:19:56

導語:電子商務消費信貸風險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消費信貸風險分析

摘要:雖然近年來電商消費信貸的發展勢頭良好,但由于其產生時間短、可供借鑒的經驗不足,仍存在著許多風險隱患。從整個電子商務消費信貸行業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基本分析,并以京東企業推出的“京東白條”為例,在其運作機制和營利模式的基礎上,分析了京東白條目前所面臨的各種風險隱患,并依此提出了建議及措施,為企業的風險防控和政府的監管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電子商務;消費信貸;風險控制

由于電子商務企業在我國的蓬勃發展,加之國家逐漸放開對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的市場準入限制,自2014年開始,各電商巨頭憑借其多年來積累的大量用戶資源以及先進的計算機科學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紛紛涉足消費信貸領域,致使民眾的互聯網消費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雖然近年來電商消費信貸的發展勢頭良好,但由于其產生時間短、可供借鑒的經驗不足,仍存在著許多風險隱患。通過對整個電子商務消費信貸行業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基本了解,并以京東企業推出的我國第一款電子商務消費信貸產品“京東白條”為例,在其運作機制和盈利模式的基礎上,了解分析“京東白條”目前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欺詐行為風險、技術風險、監管風險、法律風險以及消費者信息泄露風險和盜刷風險,從而提出化解措施,為企業的風險防控和政府的監管提供一些借鑒。

一、電子商務消費信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現狀。自2014年以來,電商消費信貸開始在中國出現并實現了膨脹式的發展。著名的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推出了“螞蟻花唄”,京東推出了“京東白條”,新浪推出了“信用寶”,迅速地占據了市場份額,使得超前消費意識在廣大民眾中得到普及,消費信貸市場下沉,各收入層次群體都可享受到小額消費信貸的便利。電子商務消費信貸目前在我國正處于起步階段,各大電商在此關鍵時期快速占領市場份額,占據和保持優勢地位,為此,大力提高授信總額度的年增長速度,適當放低授信條件,通過創新信貸產品來覆蓋用戶生活中的各個領域。而對于民眾來說,特別是對大學生、新一代白領等年輕群體,一方面,對于這種超前消費方式的接受程度非常快;另一方面,互聯網極大地擴展了人們信息獲取的渠道,增加了人們追求物質生活質量的欲望和能力。對于政府來說,其總體方向是鼓勵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創新,雖然現在對關于電商消費信貸的相關具體法律法規仍不完善,但逐步建立行業規范是目前顯而易見的發展趨勢[1]。(二)存在的問題。電子商務消費信貸起步較晚,仍屬于探索試驗時期,各大電商推出的消費信貸產品缺乏前人經驗的借鑒,因此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其問題總體可以從三方面來看:其一是政策和法律問題。國家的政策和法律在電商消費信貸行業發展的道路上起到指引和規范的作用,但由于政策和法律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新事物的發展速度,使得該領域由于處于法律的灰色地帶,對許多糾紛的處理得不到法律的支持而存在許多爭議。其二是管理與技術的問題。屢屢出現用戶信息的泄露問題,說明企業內部各層級、各部門之間的監管仍不到位,還有頻繁出現的盜刷和套現案例,也說明了企業風險控制系統仍存在很大的漏洞,同時虛擬信用額度一旦被黑客盜取也會造成公司巨大的損失。其三是用戶的信任與誠信問題。用戶對于電商消費信貸的口碑仍舊遠遠比不上傳統金融機構信貸產品,歸根究底是由于其安全問題和用戶權益的保護是否到位,如今是信息極度透明化的時代,一旦用戶權益受到侵害并在網上公布,將會極大地影響其他用戶對其產品的信任。

二、“京東白條”的簡介

(一)運作機制。“京東白條”是京東集團于2014年推出的一款電子商務消費信貸產品,旨在為客戶提供“先消費,后付款”的信用消費體驗,其具體流程如下:(1)用戶登陸京東賬戶,通過填寫個人身份信息、綁定銀行卡號等信息進行京東白條信用額度的申請;(2)京東對申請者在京東平臺的交易數據進行分析、計算、量化評分,根據評估結果為用戶提供授信額度,一般在1500-15000之間;(3)用戶在獲得授信額度后,在京東商城進行消費時不用立即付款,可以在信用額度內選擇30天內延期還款,此方式不需要支付任何服務費用或者選擇以3—24個月為期限的分期付款,在不使用免息券的情況下,需支付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用。(4)購買商品后按期償還款項和服務費[2]。當消費者在京東商城購物,并使用“京東白條”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時,京東金融會先代用戶向賣家支付款項,入京東金融應收賬款債權。到期時用戶再向京東金融支付本金和服務費。而京東金融的營運資金除了其自有資金外,還將應收賬款債權進行資產證券化在資本市場籌資。(二)營利模式。京東白條與傳統的信貸產品不同,其營利模式可分為兩個方面。首先,通過賺取服務費用產生盈利,但這并不是京東的主要營利模式,京東白條的服務費率相比與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相同信貸產品的利率低了大約1/2,其獲利能力較低。京東白條主要的營利模式是利用消費信貸來刺激京東商城銷售額的增長,以此來獲得由于訂單量增加而增加的大量利潤。

三、“京東白條”的風險分析

(一)信用風險。1.信用評估風險。東白條授信額度的評估標準是基于大數據計算基礎,以消費者在其平臺上的歷史交易數據為對象分析得出的,整個審批過程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完成,不需要員工的參與,雖然方便快捷,但同時也存在許多漏洞。第一,數據源的采集。信用評估所依據的數據只是在京東平臺上的線上交易數據,缺乏消費者的線下信用數據。第二,數據源的共享。京東進行信用評估的數據支撐只來源于京東平臺內部,沒有利用其他平臺上消費者的信用數據,因為各平臺之間由于存在行業競爭關系而無法共享數據。第三,與央行征信系統的脫軌。首先,在進行信用評估時,與傳統銀行信貸不同,電子商務消費信貸無法在個人征信系統查詢消費者在央行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記錄的信用數據。其次,在用戶出現違約行為時,無法在央行征信系統中進行記錄[3]。2.壞賬風險。互聯網消費金融是近年來發展速度非常迅猛的新興金融領域,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開展消費信貸業務,為搶占市場份額,企業難免會放松對消費者信用的限制。這不僅僅會造成消費者在一個電商企業內征信額度過高,甚至有些消費者為了獲得更多的額度而申請多個企業的信用額度,從而造成其共同信用額度超過收入水平和償債能力的情況。由于電子商務信貸具有額度小、貸款主體分布范圍廣等特點,當發生壞賬交易時,企業后期追債成本高、難度高。(二)欺詐行為風險。自“京東白條”問世以來,根據其邏輯漏洞進行套現的不法分子便屢見不鮮,甚至在網上已經形成了一條專門進行套現交易的交易鏈。最基礎的套現交易模式是通過消費者與京東平臺上的商家直接進行協商交易,商定由消費者在其京東店鋪中購買虛假的商品,并使用京東白條進行付款,在買家確認收貨后,京東企業代替消費者將貨款支付給賣家,而賣家則收取相應比例的“服務費”并私下將套現的資金返還給消費者[4]。除此之外,套現行為的泛濫更會讓許多騙子趁虛而入,他們采取多種形式欺騙進行套現的消費者,比如說,在收到賬款時便把買家拉黑,買家徹底與其失去聯系;或者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被賣家和中介盜取,從而被用作不法套現;還有消費者經受不住中介的誘惑,將個人賬號額度外借給中介進行套現,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種種套現騙局使消費者“財信兩空”,既沒有得到現金,又不得不背上巨額債務[5]。套現行為和產生于套現行為中的欺詐行為主要的生成機理是因為京東方面和賣家以及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互聯網的虛擬性和匿名性為其不法行為作掩護,如何有效地識別和規制是實現消費金融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三)技術風險。京東白條從信用評估階段的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到之后的放貸與收款的整個過程都是由計算機系統控制,京東員工對其干預極少。計算機自動化程度過高不可否認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節約操作成本的,但是如果出現系統崩潰、網絡擁堵、設備故障、操作失誤、甚至黑客惡意攻擊等情況,將會對企業造成巨大的影響。黑客的惡意攻擊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破壞是不可預計的,一旦入侵成功,少則損失慘重,嚴重者甚至會被迫破產清算[6]。(四)監管風險。京東作為非金融機構,其部分以自營商品為消費對象的京東白條業務是將所持有的自有資金轉換為對消費者的應收賬款債權,京東官方將其定義為賒購行為,因此在法律上并不具備明確的外部金融監管主體,游離于銀監會的監管范圍之外。電子商務信貸交易相對于傳統信貸交易來說其所涉及的技術領域更為復雜,且互聯網的虛擬性使得交易過程難以實現透明化,監管組織與放貸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對傳統金融機構的監管手段已不再適應電商信貸企業。由于電子商務信貸屬于新生事物以及其自身情況的復雜性,國家方面也暫時還沒有詳細的政策來引導監管機構對其市場準入、運營標準、風險防范等進行監管。(五)法律風險。京東方面對其“京東白條”業務的定義是一種賒購行為。如果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是屬于京東商城自營商品,那么交易所產生的是京東對消費者的應收賬款債權,確實是符合賒購行為的定義。但“京東白條”所適用的對象隨著其業務的擴展不斷增加,不僅包括了平臺上的非自營商品,還涉及了住房貸款、購車貸款等不屬于消費貸款范疇內的貸款。京東屬于非金融機構,不具有征信牌照,之所以能涉及消費金融行業,是根據2013年銀監會的對《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的修訂,放寬了對消費金融主體的限制,允許非金融企業從事消費金融的業務。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白條場景中住房白條以及購車白條是否屬于消費金融的范疇在法律上頗具爭議。(六)消費者信息泄露風險及盜刷風險。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測統計數據顯示,客戶關于信息泄露的投訴占全國零售電商投訴的3.78%,已是零售電商十大投訴熱點問題。京東作為互聯網企業,由于其消費信貸業務而收集了大量用戶的征信信息和個人身份信息,一旦發生系統漏洞或內部員工盜取用戶信用信息使得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就將嚴重侵犯消費者的隱私權和個人財產安全。消費者在開通京東白條賬戶后,未收到任何短信或郵件等信息提醒而被迫消費,造成信用額度被盜刷,京東的風險控制系統尚不能有效地區分出是真的被盜刷還是惡意套現,消費者若不能及時發現賬戶被盜刷而中止訂單,很有可能被迫背上債務,為不法分子買單[7]。

四、建議及措施

(一)建立電子商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與央行征信系統對接。各大電商之間的信用共享只是整合了用戶互聯網消費信用數據,用戶線下信用信息仍然缺乏。央行個人征信系統具有完整的用戶線下信用記錄,電子商務信用信息數據庫實現與其對接可以很好地填補線下數據的空白,一方面在進行用戶信用評估時可以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數據庫,使得授信額度的審核更加準確;而另一方面當用戶出現不良信用行為時,可以記錄在央行征信系統中,對貸款用戶具有較高的威懾作用,可大大降低壞賬風險[8]。(二)建立用戶信用風險控制系統。首先要追蹤用戶每一次信貸的使用情況,通過記錄用戶每一次的交易信息,匯總分析并構建模型,比如說購買商品種類是否超出客戶的預計購買力水平、是一次性用完所有額度還是分次消費,以及對客戶逾期還款情況的分析。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高效地進行用戶信用全面跟蹤,但對于一些特殊情況或者特殊群體,還需結合人工服務進行信息的獲取和分析。比如說不具有收入條件的大學生群體,應通過郵件、電話溝通等形式判斷其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當客戶出現消費數據變更異常、收貨地址變動頻繁等情況時,應在標準化操作基礎上對其進行人工審核。信用評估系統的建立能實時掌握用戶的動態信用信息,有效降低不良貸款率[9]。(三)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監管作用。由于官方監管組織與電商企業之間存在技術水平障礙和所處地位的差異,在監管和政策的執行上容易產生誤解,因此,行業協會的存在便能在二者之間充當橋梁和紐帶的作用。行業內的充分交流可以避免信息上的孤島,利用其專業性規劃制定相關行業標準,有利于電商消費信貸行業公平有序競爭環境的維持。行業內部對于各電商信貸產品的經營手段、服務水平和競爭模式的監督更具針對性和專業性,為官方監管組織提供了有效的參考意見,促進電商消費信貸行業的健康發展。(四)建立健全電商消費金融相關法律法規。電商消費信貸領域作為新生事物在我國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使得監管組織無法做到有法可依,監管工作難以進行,同時也產生許多爭議和糾紛。因此,應盡快出臺類似《電商消費信貸監督管理辦法》的法律法規。首先應該為電商消費信貸進行明確地定義,對電商消費信貸的經營范圍進行界定。其次還應對信貸發放主體和發放對象的資格進行界定,如電商在怎樣的條件下才可以具有消費信貸的發放資格、借款人的年齡應在18歲以上等。然后還應對其競爭手段、產品和服務質量等方面制定相關條例,為監管組織的監管提供依據[10]。除此之外,還應針對進行電商消費信貸的消費者群體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當消費者與電商企業存在爭議使能得到合理得的法律保護。同時,正對網絡個人征信的合法性也應有相應的法律支持,如電商是否具有網絡征信的主體資格、征信信息的范疇應怎樣界定、電商應對征信信息進行保護以防止信息泄露、在發生信息泄露后的懲罰措施以及提供虛假征信信息的懲罰措施等。(五)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和信息披露制度。越來越多電商企業涉足消費信貸業務,為此應制定統一的市場準入機制進行管理。在企業申請營業牌照時,應審核其資金充足率、資金來源、資本約束與資本補償機制、授信標準、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信息科技架構、風險管理體系等情況,只有符合準入條件的企業才能進入市場,為互聯網信貸市場創造一個有序規范的競爭環境。同時,還應建立標準化的信息披露制度,現如今市場上電商消費信貸的信息披露非常少,對于一些重要信息應定期披露,如用戶規模、授信額度、逾期情況、賬戶安全、信息安全、借款情況和還款情況等,幫助消費者對其信貸產品進行了解,特別是當市場上信貸產品越來越多時,這些信息能為消費者的選擇提供依據[11]。

參考文獻:

[1]張曉楊.論我國消費信貸現狀與創新[D].長春:吉林大學,2005.

[2]劉譜發.京東白條的運作機制及其風險控制研究[D].南昌:江西財經大學,2016.

[3]高國建.基于大數據視角的電子商務產業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4]崔炎睿.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的法律風險分析———以京東白條為例[J].商情,2016,(42):9-40.

[5]王曉映.螞蟻花唄套現泛濫消費者需警惕三大風險[J].通信信息報,2015-09-16(A05).

[6]孫欣.基于電商平臺的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及監管研究[J].公司與產業,2014,(7):212-213.

[7]章煜等.互聯網經濟下的網絡賒購消費滿意度研究[J].商業研究,2016,(23):5-6.

[8]彭越.網購平臺中個人信用問題研究[J].北方金融,2016,(9):78-79.

[9]汪君.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3.

[10]楊國娜.虛擬信用卡的法律監管問題探究[D].海口:海南大學,2016.

[11]周孺淵.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風險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9.

作者:章卓毅 單位:中國農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