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育研究

時間:2022-01-07 10:39:55

導語:農業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育研究

摘要:在新一輪的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發展的推動下,如何改變涉農高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辦學特色不突出、社會適應性低、人才培養創新能力不足、與工程技術發展脫節等存在問題。更新教學理念,改革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提高農業工程類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系,滿足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需求。

關鍵詞:創新創業;機械電子工程;農業機械

農業裝備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近年來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農業裝備總產值將達到8000億元。大宗糧食和戰略性經濟作物已經基本實現了生產全程機械化,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近年來,我國工業化快速推進,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農村老齡化矛盾日漸突出,農業生產對智能化的要求不斷提高。《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助力我國的經濟轉型,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關鍵在教育。提高農業院校的辦學質量,需要重新確立傳統農業院校機械工程類專業辦學定位。更新教學理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滿足農業現代化對創新、創業型人才的需求,是高校特別是農業院校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機械電子工程是在機械制造、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能力,把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理念融入到人才培養中,強化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能力需求。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使其解決實際問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滿足農業現代化的人才需求。

1存在問題

目前,農業院校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模式不能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專業人才需求,不能完成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存在以下問題。

1.1人才培養理念落后

人才培養模式以專業知識體系構建為主,強調傳統機械設計、制造及使用知識的掌握。人才培養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不能滿足社會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

1.2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

先進的理論技術沒有及時引入課堂,機械與電子、農機與農藝等不能深度融合,知識體系培養落后于生產實踐。

1.3沒有形成以創新、創業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

創新型人才培養一方面需要有相關的課程和各類講座引導,形成系統的培養體制。另一方面,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有實驗平臺等硬件上的配套支持。應圍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形成系統的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和管理制度,引導和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

1.4缺乏相應課程

作為農業院校的機電一體化專業,沒有突出農業特色,缺乏相應的智能農業、農業裝備類課程,不能滿足學生從事專業工作的知識、能力要求。

2創新型培養模式的特征

注重創新是機械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時代發展趨勢,特別是全球化發展形勢下,創新才能夠發展。為了緊跟時代發展潮流,提高辦學質量,作為農業高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應具備以下四個特征。

2.1強化智能制造技術的專業人才培養

近年來人工智能深刻影響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我國正處在以智能化為特征的制造業升級換代的重要時期,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具備機械、電子、控制等基礎理論的復合型人才,實現機械、電子以及自動化技術的融合,滿足農業工程現代化的發展需求。

2.2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科技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換代加快,學科之間的知識融合加速,要求人才教育中進行夸學科的知識能力培養。本身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是機械與計算機、自動控制等技術融合的產物,這就要求在專業能力培養過程中不斷深化學科交叉和彼此之間的知識融合。在相關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建立綜合能力,并結合實踐,完善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

2.3鼓勵創新的人才培養

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需要課程設置以及設備上的配套支持。通過創建創新實驗室、創新實訓平臺、開展創新活動、制定管理制度、強化師資力量等方面的研究與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創新活動,鼓勵學生申請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依托各類平臺,引導學生把創新的思想轉換成實物。加強校企合作,建立綜合實踐基地,提高學生有的放矢的實踐能力。

2.4滿足農業現代化需求的人才培養

現代科技的交叉融合和廣泛應用,導致農業機械向大型化、密集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國家正在實施農業工程的智能化方向發展,2016年8月29日,農業部印發《“十三五”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規劃》。圍繞智慧農業建設,加快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建設與發展農業工程學科已然成為當前社會的必然要求。農業院校的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也應該進行調整,培養農業現代化需要的人才。

3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以山東農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為研究對象,立足農業,針對新一輪的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產業升級對機械類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根據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以及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分析人才培養和社會對大學生的知識、能力需求之間存在的差距,優化和提高機械電子工程培養方案,制定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

3.1確定人才培養目標

從社會需要出發,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確定農業院校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研究國家產業升級和“智能農業”、“工業4.0”等相關政策,分析制造業發展趨勢,分析國家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發展動向。組織企業專家和高等教育專業人士共同研討,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完善大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制定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培養目標。

3.2重構人才培養模式

與創新創業型的人才培養相適應,制定機械電子專業人才培養的結構體系。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學生的知識、能力培養結構,最終確定學生課堂教學、實踐教學以及創新創業教育內容等。優化知識、能力、實踐課程的布局,促進機械工程與自動化、機械工程與智能化的交叉融合。根據學生的就業需求,適當增加農業工程領域的相關理論技術課程,通過與農業工程、自動化等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構建復合型的人才培養模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愿望,在教學中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模塊,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知識把構想轉變成實際,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3.3優化教學內容

評價大類招生模式下各類課程的地位、作用,分析課程與培養目標之間的關系,課程互相之間的聯系。打破學科界限,優化教學課程布局,促進機械工程與自動化、智能化以及農機與農藝的交叉融合。從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出發,確定課程內容,圍繞國內外發展動態來組織相應的知識、能力培養活動。針對構建側重創新的教學體系,增設如智能制造、逆向工程、智能農業等選修課。課程教學內容要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組織學生開展創新活動,加大創新實踐動手能力課程的比例,使學生眼界寬闊、思維活躍、創造力強。

3.4創新實踐教學體系

開展以創新為核心、科技競賽為手段的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創建基于工程專業認證的層次多樣、內容豐富、“3+1+X”的創新課程體系,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的大學生科創實踐教學體系;搭建功能齊全、分層次多維度、實戰效果好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實訓實踐平臺,創建面向廣大師生的科創實踐實驗室,滿足不同層次和能力的大學生創新實踐要求。開展層級式、階梯式創新創業工作,以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為契機,在不同年級開展不同類型創新創業活動。

3.5改革教學方法

利用慕課、虛擬仿真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教學內容,針對學生的特點組織教學。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利用計算機、網絡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打破時、空限制,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環境,把難以理解的理論,通過仿真教學等手段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網絡教學平臺允許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開展學習,建立基于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6加強校企合作

對于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來說,企業是工程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服務對象,也是檢驗人才培養的有力證據,讓企業需求引領學生培養。加強校企合作,才能把企業的生產環境和要求引入到高校的人才培養中,從企業社會需求出發培養學生。加強校企合作,可以利用企業生產實際中的設備和經驗優勢,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生產實際出發去學習專業知識。

4結語

機械電子工程作為一個跨學科專業,是在機械制造、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隨著“人工智能”和中國制造的崛起,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又有了新要求。加強創新培養,把創新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過程中,滿足農業現代化發展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建立以學生為本,強化創新的新型培養模式,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朱麗.“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支持體系構建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1):15-18.

[2]史晶,石茶.“四維一體”模式下大學生創業教育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J].高教學刊,2019,(3):21-23.

[3]王偉.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機制創新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1):4-6.

[4]李凌巖,李茹冰,尹國安,等.創新創業視域下動物營養跨學科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研究[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9,40(1):88-90.

[5]范桂枝,齊鳳慧,曾凡鎖,等.創新創業型基因工程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5):75-76.

作者:許令峰 郭晶 高明 單位:山東農業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